高洪波带队冲击哪届世界杯(「十年」高洪波:我

游泳技巧 2022-11-27 13:50www.1689878.com游泳池

再过几天,新一届中国男足主帅就将上任,新的周期就将开始。历史告诉我,这将是最为冷静的一次出发。将来会怎样?谁也别妄下断言。

这感觉不禁让我回想起中国足球的十年历程——2009~2019,中国足球在质疑中是如何走过的,不管你怎么渲染或是逃避,有些历史还是清楚地摆在那里。而这十年中曾经最让人看到希望的是2009-2011年,那是高洪波执教国足的“上半场”,现在回看历史,我们才能体会那时的努力与留下的希望,才能体会建造与拆除是多大的反差。中国足球依然在重建中……

2009年5月,是作为国家队主教练的高洪波正式亮相的日子。足协召开发布会官宣,高洪波和他的教练团队亮相并发表“目标宣言”,之后第一期热身赛名单公布,第一场热身赛迎战德国。5月,是“高一期”启航的日子,中国足球近十年中的“美好记忆”从这时开始,在中国足球人人喊打的最黑暗时代中“高家军”为中国足球和球迷带来了一点光亮,而这光亮越来越亮,直到瞬间熄灭。

5月15日,高洪波上任发布会对媒体和球迷说出了目标2014年世界杯进入32强,为此将打造以快、控制、团队合作为基础的,有能力有特点有希望的国家队。为此,他和他的团队愿做中国足球的铺路石。(全文见高洪波600字讲话)

对责任感到忐忑,感谢专家组的信任,感谢支持我的朋友们,感谢新闻界的朋友,包括球迷朋友对我的关注和关心。

我知道作为中国足球队的主教练,为中国足球事业的发展和改变,肩负着责任和使命,有义务和责任充当排头兵,我相信加入到这个团队的每个成员会有很强的责任心,会将集体的智慧调动起来,刻苦训练,永不放弃,展示新国家队良好的精神风貌。

目前中国足球处在低谷,足球人任重道远,要不怕挫折,不怕困难,甘当铺路石。本届国家队的方向要结合中国球员特点,走国际潮流,以快、控制、团队合作,包括个性的展现为基础,这是我们的方向,敢于创新,洋为中用,打造有能力有特点,有希望的国家队。

本届国家队的目标是打进2014年世界杯,我们要进入32强。5月25日到6月5日是国家队的第一期工作,我们要迎接亚洲和世界强队,这是我们磨合队伍和了解队员的机会,我们可以通过和德国的比赛,可以了解我们和世界强队的差距。

和伊朗和沙特的比赛,我们要了解对手的特点,他们是我们世界杯出线的竞争对手。

我希望能够在亚洲杯预选赛前,我们可以安排四次集训,8月份和印尼和新加坡的比赛已经确认。

近期我们要体现的特点是,进步明显。

5月29日,我们将首战德国队,我知道具备国家队实力的球员非常渴望参加比赛,包括海外球员,我会在适当的时间,把参加集训的名单通报给媒体。

中国足球的改变需要足球界的同仁,精诚团结,我真诚希望社会各界支持和爱护男子足球国家队,我倡议所有愿意为中国足球贡献的人,不放弃、不抛弃,坚定信念,坦诚面对,风雨同舟,荣辱与共。

由于一直看好高洪波,我开始关注这支国家队,从建队思路,到球员召集,到球队风格的打造,到技战术的运用,我试图通过观察去理解“言语不多,做事硬朗”的高洪波给国家队带来了什么。(我一直不同意高洪波性格软弱,受制于足协的说法,相反我认为高洪波倒是一个非常坚定的人,除非在足球上有相当专业能力、成就和智慧的人才能对他产生影响)

高洪波,本土主帅在质疑声中成长

“高一期”打造的是什么样的球队?

高洪波带队目标是2014年世界杯,打造一支“有风格有特点”的球队来完成周期性任务。从年龄结构上——年轻是主要选择,在老队员的帮助下实现年轻队员的成长和进步;从技术风格上——控制,通过一批有技术能力和特点的球员,打造一支能掌控比赛节奏的球队,防守中采用更主动位置靠前的拦截,形成多层次防守,全员防守;从意志品质上——要求坚定信念,愿意为团队付出,绝对服从教练团队战术要求;从团队建设上——团结是这支球队的精神支柱,只有老队员年轻队员,没有大哥。

高洪波没有太多精力放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他也不擅长。他把精力放在了中国队技战术打造上,由于入选高家军的球员中技术能力好的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符合打造“传控”球队的要求。但中国队的“传控”只是一种要求,远未达到世界主流足球对于传控的定义。所谓技术好也是相对的,基本也就是在国内球员之间比较。有些球员小技术不错,但结合球结合运动战能力差距就明显了,高洪波要求坚定“传控”,通过不断打磨提高个人技术和团队配合的能力。

记得当初有球员谈到教练要求时说高指导要求我们坚持走地面,坚持中短传配合,坚持一脚出球的意识,无球队员要保持专注度和积极合理地跑动线路,敢于承担责任,连守门员都要求少开大脚。

高洪波的目的只有一个,让这些球员找到传控的节奏,找到个人技术和集体配合的契合点,包括定位球战术高洪波团队也有很多效仿和演练,要想取得胜利就必须在进攻端有自己的创造力和进球,要想最终获得胜利就必须有顽强的防守,防守是意识和体能的集合,高位逼抢曾经让高家军看到了很多机会,但这需要球员充沛的体能和自我牺牲精神,在这一点上高洪波的球队做得很好,一来年轻球员为主,二来技术型球员占据多数,防守下来的球能形成进攻,不至于很快丢掉球权丢掉士气。

经过了一些热身赛和集训,以赛代练,以赛检验训练质量的方式,高家军赢得了一些掌声,赢得了一些比赛,也赢得了时间。从09年5、6月的第一轮热身赛平德国、赢伊朗、负沙特开始,高家军就在曲折中开始向着2014年世界杯的梦想出发了。

高洪波为什么不招入三老将

高洪波不招入老队员其实是不准确的说法,我认为应该是不招不在状态的老队员(有特点的年轻队员会比较宽容些),不招不认可高洪波技战术发展方向和要求的队员,不招影响球队稳定团结的队员,不管你是老队员还是新队员,尤其后两点似乎不容商量的。

至于说,当时一批老队员的呼声很高,孙继海、李玮峰、邵佳一,包括入选过的郑智后来也基本被放弃了。我想就是基于上面的三点,而李玮峰正好处在足协的处罚期。至于后来比赛中招入李玮峰和郑智出战热身赛,也是因为高洪波已经知道外教将要接手,也没有必要那么不给足协和球员面子了。

高洪波当初考察了很多球员,观看比赛并与很多俱乐部的老板和教练进行沟通,希望给有特点的年轻球员更多上场比赛的机会,并向对方讲解国足的技战术方向,希望得到俱乐部的认同和理解。

,在高洪波的思路中,冲击世界杯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每个位置上都需要有3-5人作为人才储备,高洪波给了很多球员进入国足了解高家军技战术要求的机会,有些人可能不是核心球员,但至少一旦伤病问题困扰国足时能有球员很快补充到位,不至于使整个战术执行出现脱节。高洪波顶着舆论压力广招球员,一方面通过训练感知球员的潜能和意志品质,一方面为中国年轻球员带来信心。在高一期中有很多优秀的球员开始崭露头角,相信有几个人大家是非常熟悉的,逐渐成为这十年国家队的核心球员。蒿俊闵、张琳芃、邓卓翔、李学鹏、郜林、荣昊……这些新人都是从这里走向全国球迷的视野。

高家军,是不是热身赛之王

有人说,高家军是热身赛之王,这个必须同意。不管你是站在什么立场上做出的评价,我都认为基于战绩的事实,高家军都可以被称为热身赛之王,虽然早期有戏谑的意思,但现在把这个称呼放在历史中变得非常难能可贵。因为,到现在中国足球想要继承“热身赛之王”有多么难。

高洪波不仅是热身赛之王的主教练,也是一种赏心悦目的中国足球,带来希望的中国足球的领军人物,虽然只有2年半时间,但对于十年中国足球来说也算是珍藏的记忆,也许只有看过那时国家队比赛的人才能有这样的体会,那些只是听说,或者只是看比分结果的人很难体会那时中国足球的“希望之光”给大家带来的兴奋,这也就是为什么不善言辞的高洪波能两次出任国足主教练,而且是在反对的势力很强大的时候,这也是为什么高洪波是中国本土教练中拥有球迷支持最多的教练,虽然反对和嘲讽始终都没有停止过,但高洪波已经有了属于他的时代。这就是历史。

高洪波的国家队不仅有明确的技战术追求,而且非常的团结。很多球员在高洪波第一次下课后都变得对前途非常的迷茫,很多球员都意识到他们去往世界杯的梦想将就此结束了,虽然高洪波也未必能带领球队最终冲进世界杯,但球员们都认同高指导带领大家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是能够带领大家踢出有质量有内容的足球,在球队内部这个认知非常清晰和明确。而且高指导团队要求球员们不管来自哪支俱乐部在国家队就是战友,在比赛中要相互协同,相互鼓励,敢于担当,那时候国足只要进球,所有场上球员(除守门员外)都会围成一圈为自己为队友加油,一旦有队友失误没有人指责而是尽快去补位,随后失误球员也会向队友道歉示意,那个情景是现在难得一见的场景。

至于说,高家军的传控和高位逼抢为什么在亚洲杯上不如热身赛。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足球需要时间,高家军也需要时间的问题。高洪波要求这些有一定能力的球员打传控足球,在对抗不是很激烈的情况下,在没有巨大压力的情况下,这些技术可以得到一定的发挥,但当比赛的重要性提升的时候,球员自然会感受到压力带来的紧张情绪,由此造成肌肉和反应的问题将影响最终的“传控”,但正是这样的大赛对手的防守强度加大,自己的压力加大,我们就会遇到效果不佳的时候,甚至会造成难堪的失败,但难道不是这样强度的比赛可以真正磨练你的技术和心理吗?,我们的舆论环境就是糟糕,我们缺乏对竞技运动的理解和宽容,我们焦急地不给本土教练和他的队员们机会。如果说足球主流世界的传控在小时候训练中就已经磨练成型,而我们的传控还只是初级班水平,需要经历上强度,上硬度,上压力的考验,可我们旁观者不能理解,我们指责回传算什么传控……一逼抢就传不好……中国足球不能打传控……这样那样的言论充斥在媒体人和媒体上,带动着球迷的节奏。中国能踢什么足球呢?董路说,中国足球只能踢防守反击。请问,防守反击是否需要把球准确的传出禁区,准确地找到前锋,需不需中场的拦截与控制,请问如果对手也打防守反击,我们是否就都站在后场等着了。我当时理解高家军的传控足球和高位逼抢就是先建立起球队的一种技战术风格一种气质一种取胜的信念,而后再由此去演化出各种战术打法、阵型、人员组合,高洪波在战术变化上是一位非常聪明的教练相信很多人能认可。高洪波不会和公众去讲明他的思路,他没有这个义务,更没有这个必要,但我们国人对于本土教练就是瞧不起,何谈信任和宽容。幸好,高一期时候绝大部分球员都是认可高洪波的,高家军当时非常和谐,战绩也相当不错,更主要的是他们打出了自己想打的足球。

当时有些媒体人还是很理性看好的,但迫于舆论环境压力,最终很多人都站在了嘲讽和反对高洪波的阵营里。比如黄健翔曾经在微中祝福高洪波, “知道你很努力,大势所趋,一个人无力回天。亚洲杯能赢一场,你和你的队伍,在我眼里就是英雄。能进复赛,就是大牛×。”,亚洲杯小组赛一胜一平一负之后有些人沉默,有些人爆发,舆论场风向大变,下课的声音变得强烈了,甚至质疑高洪波亚洲杯练兵就是推卸责任。有些人知道,高洪波和足协早在出征前就对外说明亚洲杯练兵的目的和思路,但这些人就是不会站在公正的立场上为高洪波说句公道话,我觉得这不是理解力问题,这是人品问题,而球迷也一路追随骂声变得更大,而支持者的声音愈发微弱,这就是新闻学中 “沉默的螺旋”的典型事例。

高洪波,挺过了2011年的春天,在合肥的一场大雨中挥手和国家队告别,他如愿成为中国足球的铺路石。接下来中国国家队迎来了大牌外教,多少人欢呼,多少人期待……最终中国足球的十年史写成了今天的样子。

【吾观体育】客观 开放 独立 做与众不同的体育观察者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78.com 体育知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足球|篮球|NBA|奥运|网球|高尔夫|田径|游泳|排球|赛车|比赛|亚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