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扩散器被禁用(六轮F1赛车你见过吗?盘点F
上周,在2020年F1首轮季前测试中,梅赛德斯凭借创新的DAS系统成为了围场焦点。从某方面来说,F1是一项科技竞赛,所以每当有创新的黑科技诞生时总能引起人们的热烈讨论。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盘点一下F1史上那些令人难忘的黑科技。
六轮F1赛车
1976年的泰利尔P34是一辆非常特别的赛车,因为它有6个轮子。这样的设计提升了赛车的抓地力和刹车性能,但该设计也受到了很多质疑的声音。这其中就包括了驾驶这辆赛车夺得1976年瑞典大奖赛冠军的乔迪·谢克特,他指出这辆赛车只能在非常光滑的路面上才能正常工作。
最终泰利尔P34在30场大奖赛中取得了1个杆位,1个冠军和13个领奖台的成绩,总体来说并不是一辆非常成功的赛车。
地面效应
地面效应在1977年的莲花78赛车上得到了巨大的应用,它不仅靠翼片产生下压力,而是让空气在底板下方被加速,利用文丘里原理产生低压区,从而让整辆赛车被“吸”在地面上。
柯林·查普曼对于莲花78赛车上地面效应的效果感到非常兴奋,他宁愿等到1977年才发布这辆赛车,而不是在1976年中期就发布,这么做的原因是防止其他车队复制这个设计。F1历史上的地面效应时代一直持续到了1982年底,后来还出现了著名的“风扇车”布拉汉姆BT46。
主动悬挂
主动悬挂其实早在1983年就出现在了莲花92赛车上,上世纪80年代的威廉姆斯和莲花赛车上都有应用。但在1992年威廉姆斯FW14B上,主动悬挂系统才被真正发扬光大。
主动悬挂最早是为了救护车而设计的,而在F1赛车上主动悬挂可以用来保持行车高度,优化赛车在制动、加速和转弯情况下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威廉姆斯FW14B在1992年的16场比赛中赢下了10个冠军,以及当年的车手和车队总冠军。
双层扩散器
在2009年初,有三支车队推出了双层扩散器,分别是丰田、威廉姆斯以及从本田退出阴影中挣扎着走出来的布朗GP,只有仓促建队的布朗GP将双层扩散器发挥到了极致,以至于其他对手们在当赛季的剩余时间中只能扮演追赶者的角色。
FIA在2009年进行了技术规则大改,旨在降低空气动力学水平,减缓赛车的速度。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新的规则中存在着巨大的漏洞,双层扩散器就这样诞生了。
双层扩散器可以产生巨大的下压力,帮助布朗GP的新车在季前测试中甩开所有对手0.8秒以上。布朗GP凭借着上半赛季积累的优势,在下半年提前赢得了当年的总冠军。
F-Duct 失速尾翼
F-Duct由迈凯伦在2010年设计并应用在MP4-25赛车上,随后其他车队纷纷模仿并设计了自己的F-Duct。
车手在座舱中可以通过小动作将赛车外部的气流通过管道引导至尾翼,使尾翼减少阻力,以获得更高的尾速。后来FIA禁止了F-Duct,但在2011年加入了DRS可变尾翼去增加超车的可能性,DRS也一直沿用至今。
体育锻炼
- 魔术换帅沃格尔离队,两赛季成绩波折胜负难定
- 阿森纳vs曼联分析
- C罗与梅西:谁更胜一筹
- 哈登28+6+6魔兽15+20 火箭客场11198战胜马刺
- 阿德巴约出色表现助热火胜活塞,格兰特与罗斯
- 乒乓球混双比赛规则
- 阿莫林战术调整三后卫布局,曼联左翼位引援动
- 巴西队对战索纳罗,胜负如何预测
- 奥运会的5个吉祥物
- LBJ轮休助热火,韦德意外受挫,榜首之争让步避
- 骑士夺冠背后惊现枪击案,两女涉事被擒获,案
- 篮球对决热火对活塞,韦德助阵稳守第八胜场
- NBA布克得分大爆发助太阳战胜雷霆获连胜,保罗
- JR得分破二十,卡鲁索强势表现助湖人胜奇才,核
- 尼克杨跟腱拉伤,球队伤病更新球员调整捉襟见
- KD生涯首秀单节连得高分,强势表现震撼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