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1980世界杯主教练(中国女排是一个英雄的
疫情之下,在经历近580天的等待之后,中国女排终于迎来第一场正式比赛。5月1日,中国女排将在日本参加东京奥运会测试赛,对手是东道主日本队,这是自2019年9月以来中国女排第一次参加正式比赛。
出征日本之前,中国女排在福建漳州体育训练进行50天的特训。基地南区,充满20世纪80年代气息的中国女排一号馆旁,一块墓碑在两颗圆柏的陪伴下,静静伫立了30年。墓碑上书一位中国排球事业的开拓者长眠于此。
逝者叫钱家祥,上海排球名宿,一生都围绕排球展开,人称“排球钱”。他也是中国女排历史上第三任主教练,曾任国家体委排球处处长、中国排球协会秘书长和副主席等职务。
20世纪70年代,钱家祥受当时国家体委的委派选址漳州作为排球集训地,调队伍来此“全国大练兵”。漳州基地由此不仅助力女排上演“五连冠”辉煌,日后还见证“十冠王”伟业,更成为中国女排永远的“娘家”。
金色的竹棚
“领导重视、群众喜爱、物产丰富、气候宜人,这就是漳州建排球基地的优越条件。”福建漳州体育训练基地老主任钟家琪,把这16个字记得清清楚楚。他今年87岁,依然嗓音洪亮,逻辑清晰。钟家琪是上海人,早年随南下服务团来到福建,25岁就成了漳州第一任体委主任,当了17年的基地负责人,和钱家祥共事多年。
当年,周恩来总理提出“要把体育运动重新搞上去”。时任国家体委主任的王猛从干校召回张之槐、钱家祥等“专业人士”。
彼时,正值被誉为“东洋魔女”的日本女排称霸世界女子排坛。1964年11月,大松文第一次访华,受到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两次接见。1965年4月21日,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大松文来到上海对中国女排进行一个月的特训,钱家祥陪同。大松文的“魔鬼训练”,向中国女排姑娘灌输了“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以及大运动量训练”的理念,对当时零起步的中国女排而言,犹如醍醐灌顶。
之后,国家体委决定要建排球训练基地,由任排球处处长的钱家祥去南方考察,选点建基地。时处“文革”,有的地方领导重视,但“先天不足”;有的地方自然条件符合,但领导对排球知之甚少,甚至有官员问“建基地是否有利于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
图说1972年建成的“竹棚馆”,中国女排队伍就从这里艰苦奋斗苦练本领,中国女排走上世界冠军领奖台。
原中国男排副队长张然向钱家祥推荐自己的家乡——福建漳州。这里年平均气温21摄氏度,冬天也不冷,有利于运动员在高强度的训练后恢复体能。排球运动在当地也很普及,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曾有800支业余男女排球队,是“排球之乡”。在向国家体委汇报并获得批准后,钱家祥决定前往实地考察。
“排球队要选基地”的消息传回福建,时任龙溪军分区司令员、漳州地委常委兼体委主任的于克钊挂帅,由地方财政拨出3万元,决定在国家体委考察人员到来前先“做出个样子”。参加过建设竹棚的人员介绍,于克钊让手下的人调动了上千民兵,在漳州南靖山区砍了几万根毛竹建竹棚,最终用本地产的毛竹盖一座可覆盖6个排球场的大棚。
抵达漳州后,钱家祥参观完竹棚,便已动心。在上报漳州建排球基地的方案期间,他以国家体委排球处的名义,调12支青年男女排球队到漳州,开始实验性训练。钟家琪记得,1972年12月,全国12支排球队云集漳州,第一期全国青年排球冬训在条件简陋的“竹棚馆”进行。这次集训,旨在重振中国排球,集中培养优秀运动队。当时,驻地门口贴着各类统计表、通知单,每支队伍每天的强化练习平均时间超过7个小时。
图说钱家祥、张然当年都是第一次全国排球大集训冬训训练组成员。(资料来源中国女排腾飞纪念馆)
一旦发现有的球队训练效果好,钱家祥晚上就会召集各队教练开会,及时把好经验传授给各队。“这就是当时我们的优越性,全国一盘棋,你追我赶,你学我帮,互相之间没有保密。我的好方法传授给他,他的好方法我学过来,大家一起进步。”说起当年训练的热情,钟家琪眼里带着光,语调也上扬好几度,“老钱是内行,他抓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不是喊些空洞的口号。喊口号没用,训练才能解决问题。”
钱家祥技术上是内行,管理上也有口皆碑。1973年妇女节,黑龙江女排的领队给姑娘们放了半天假,没想到钱家祥来“查岗”。在他的责问下,领队慌了“我们晚上把这半天补回来。”当晚,姑娘们回到球场,翻滚、扑救,练到第二天凌晨2点,这时钱家祥走进馆里——他是来检查补课情况的。多放半天假的黑龙江女排彻夜未眠,一直练到东方既白,这让其他队的运动员深受触动,也投入紧张训练。
图说钟家琪(右一)是基地老主任,钱家祥是好搭档,“每年集训长达三个月,我们天天在一起商量工作。”
钟家琪记得很清楚,第一年漳州集训,自身条件优秀的八一队、上海队都没有参加。集训结束后,辽宁队回家路过北京约比赛,八一队完败;同样,上海队也输给路过的江苏队、浙江队。第二年全国集训,八一队、上海队主动要求参加。
全国大集训收获成功,期间形成的艰苦奋斗的训练风气,被体育界称为“竹棚精神”。
开门大练兵
漳州基地建成后,全国排球队伍在这里“开门大练兵”。周末一到,基地南区的小体育馆满是人,像过年一样热闹。来看排球比赛的观众扶老携幼,席地而坐,解放军、工人、农民都有。一记精彩的扣球,一个有效的拦网,都能引得现场掌声雷动,直呼过瘾。
图说当年集训的女排队伍,走进漳州各个县市比赛,体验实战感觉。
20世纪70年代,普通人家没有电视机,能在现场观看高水平的排球比赛,无疑是件幸事。除了漳州市区,钱家祥还带队去漳浦县、龙海县打比赛。有次去佛昙镇,镇上有一个露天篮球场,周围都是民房,比赛时,楼上楼下站满了人,观众人山人海,喝彩声如潮水。那次比赛留下了一张照片,定格的就是群众向运动员挥手鼓劲的画面。
在队员和队伍的成长规律时,钱家祥有过一个判断国家队员“三年成型,五年成材,八年成器”,三年打基础,成为合格的省级运动员,五年当上全国甲级队的主力,经过八年磨炼,浪里淘沙,成为国家队备选队员。而对一支队伍而言,要有战斗力,每年要打200场以上国内比赛、100场以上国际比赛。
这么多比赛从何而来?钱家祥给出的答案是以练为赛,以赛促练。所以每到周末,他就组织开门比赛和训练。这也是为了让年轻队员少些骄娇二气,观众多起来,运动员就会练得更刻苦。
在计划经济时代,基地的肉、米、蛋都需要挑拨分配。开放训练还有一个考虑,解决集训队员的吃饭问题。受邀来看训练的,还有漳州各县供销社等单位的负责人。看着场上的球铺天盖地飞,队员们一次次鱼跃翻滚,汗水、血水和三合土混在一起,那些负责人都被女排姑娘的刻苦感动,纷纷拍胸脯表示,“集训队缺什么尽管说”。
在钟家琪看来,“老钱这种开门训练的效果非常好。比赛气氛有了很大提升,大家你追我赶,互不认输,进步很快,人才也就这样挑选出来了”。经过4年漳州冬训,中国排坛的技战术水平突飞猛进,重新组建国家女排的机会成熟了。1976年春天,国家女排教练袁伟民来到漳州基地选将,钱家祥动员各队积极为国家队输送人才。国家女排登上世界排坛巅峰的队伍中,就有参加漳州首批集训的曹慧英、陈招娣、杨希等人。
1979年,中国女排为了冲出亚洲,把当时的劲旅日本、南朝鲜队作为赶超对象。钱家祥把“横下一条心,苦战三五年,打败日本、南朝鲜”的标语,挂在训练馆墙上。
图说当年中国女排队员在竹棚中苦练技术。
日本注意到了中国女排的进步。1980年,日本排球协会强化部部长山田重雄带领日本二队访华,来到漳州。他对钱家祥说“钱先生,你们很会选址,这里和古巴一个维度,北纬25度是黄金气候生态带,在这里训练,能够提高弹跳。”
钱家祥根本没想到这点,但中国排球的进步,证明了选址漳州基地正确。国家体委调集6支甲级队迎战日本二队,开头6场中国队全胜,最终17胜7负。山田重雄当时评论论基地设施,这里不过是日本50年代水平,但集中队伍统一训练、全国一盘棋争送队员的做法,是世界首创。
钟家琪感慨“通过在基地的全国大练兵,我们中国有6支球队达到甚至超过日本国家二队的水平,你想,这时候中国女排国家队的水平能不高吗?”
1981年11月16日,中国女排夺得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冠军,实现了中国三大球的突破。此时,建立整整9年的漳州基地才渐为外人所知,外媒称这里为“秘密基地”。随后,中国女排开始了“五连冠”的征程,几代中国女排人的赫赫战绩,使这里成为当之无愧的“冠军摇篮”。
忠魂留摇篮
1978年6月,阔别体委14年的钟家琪被寄予厚望,回到漳州体训基地担任主任一职。当时,中国女排刚刚重新组建一年多。
“怎样保证运动员接受大运动量训练能有充分的营养,让他们吃得好、吃得满意、越练越好?”曾有运动员经历的钟家琪和钱家祥一拍即合一定要做好运动员的生活服务保障。
早期集训期间,曾有训练刻苦的球队拖堂,结果回到食堂自能吃冷饭剩菜。“钱家祥当时非常生气,和我明确提出来一个结束训练的运动队,不仅要吃上热菜热饭,还要比提前结束训练的队伍吃得更好!”钟家琪介绍,通过加强食堂管理,也引导各支球队刻苦训练。
钱家祥还把厨师带到训练场上,让大厨观看队员们艰苦训练。“有次已经接近饭点了,我在场地看中国女排训练,郎平饿着肚子,要打100个好球。练好了才吃饭,练不好就不下课吃饭。不只是她,中国女排的每个队员都这么拼。”老厨师严文忠回忆,通过走近女排队员,基地工作人员更有“娘家人”的责任感,“只要还有球队在训练,我们厨师绝不催促,绝对不会提前离开。”如今,漳州基地依旧有着让最迟下课的队伍吃到最好饭菜的传统。
图说严文忠退休前是基地厨师长,曾特别推出“中国女排食谱”,确保将士们在艰苦训练之余“吃得下饭”。
“郎平当队员的时候,女排队伍中午有绿豆汤,晚上是桂圆粥,刚运动完可以喝点酸梅汤开胃,有营养的东西才能吃进去。”严文忠说,在钱家祥的影响下,他也会主动去观察运动员的饮食习惯,并默默记在心里袁伟民爱吃海鲜味,郑美珠、侯玉珠习惯糖醋味,郎平吃糖拌西红柿最开胃,陈亚琼最迷海蛎煎,赖亚文和苏惠娟对石斑鱼、清炖鸽子汤有偏爱……
当年漳州基地条件艰苦,遇上春节,不少想家的女排姑娘会偷偷流泪。钱家祥一边和教练们做姑娘们的思想工作,一边安排文娱活动。新春晚会,姑娘们自编自演节目,老钱也登台表演,逗得姑娘们捧腹大笑。整整13个春节,钱家祥都在基地跟球队一起过节。
1990年新春,漳州又开始迎接全国女排甲级队冬训,工作人员早就为钱家祥整理好床铺,等他再来指挥全国大练兵,不料噩耗突然传来64岁的钱家祥在北京意外去世。临终,他嘱咐将自己骨灰的一半撒在漳州体育训练基地。
前中国男排主帅汪嘉伟十分崇敬前辈钱家祥。1998年,他带领全体男排将士到钱家祥墓前祭扫。这支中国男排只用半年就率队夺回阔别18年的亚锦赛冠军,在1999年亚锦赛上卫冕成功,还夺得1998年的亚运会冠军,荣膺亚洲三冠王。汪嘉伟还出资翻修了钱老在基地内的墓碑。
图说中国男排前任主教练汪嘉伟(左一)十分崇敬前辈钱家祥。
郎平也是在漳州基地“小荷才露尖尖角”的。1999年出版的《郎平自传》第82页有这么一段话“还有我们的老前辈钱家祥同志,他为女排的起飞做了很多工作,一直到重病临逝前,他还在为女排的事业奔波。所以,只要我还有能力,我就得为中国女排奉献力所能及的一切。”
曾任中国男排名誉领队的王尔康认为“中国女排是一个英雄的集体,特别在低谷时仍有一批人默默工作、不计回报。正因为他们的默默付出,才有中国女排今天的成绩。在我印象里,钱家祥是一位不该被轻易忘却的排坛前辈。”
这个春天,钱家祥墓前不时有人送上鲜花,长青的柏树也枝繁叶茂,和女排精神一样生生不息。
栏目主编陈华 文字编辑陈华 题图来源海沙尔
文内插图海沙尔、陈华、新华社、漳州新闻网 等
来源作者刘雪妍 陈华 侍佳妮
田径项目
- 奥运会上运动员使用的避孕套有何特别之处
- 残奥会时间2022具体时间
- 2022中甲第34轮比赛
- KD篮球巨星安保新篇章团队筑牢防线,全方位守护
- NBA边缘人物贝弗利励志之路背后的故事引人深思
- 森林狼险胜热火,爱德华兹与唐斯表现出色,希
- 前西甲裁判:门迪对穆里奇红牌毫无争议维尼修
- 哈登非常厌倦人们指责我走步 开创者总是被质疑
- 奥尼尔经典篮球瞬间:十大震撼球技瞬间回顾
- 大将军尼克杨跟娘们似的 看着我扔他儿子单车
- 3人乒乓球团体赛出场顺序
- 2022世界杯所有比分
- LBJ强势数据豪华三双创纪录,数据王者荣耀比肩
- TNT与NBA合同内幕资金流动细节曝光,博弈真相呈
- 塞尔特布阵迎战神秘对手策略战术与赛场氛围
- TOP5维持不变,唐斯稳居榜首,拉塞尔排名变动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