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填海有什么不同的意思(什么是填海造陆?
在浩瀚的海洋之中,人们常常通过填海造陆的方式向海域拓展陆地。这种方式,尤其在淤积型潮滩岸段或河口地区被广泛应用。利用潮汐带来的泥沙,人们建造起高于海平面的陆地,或者直接利用海堤围起潮上带乃至潮间带,从海边取得土地。甚至在海岸浅水区、海岛周围,人们还会倾入大量海沙石造陆,构筑人工岛。这一切都离不开一种重要的工具——挖泥船。
挖泥船,这种填海造陆的利器,主要负责水下土石方的施工。它能挖深、加宽和清理现有的航道和港口,还能开挖新的航道、港口和运河。对于码头、船坞、船闸等水工建筑物的基槽,挖泥船也能进行疏浚。最为神奇的是,它还能将挖出的泥沙抛入深海,或吹填于陆上洼地造田。
在众多的挖泥船中,耙吸挖泥船和绞吸挖泥船是最常见的两种。耙吸挖泥船,如同拥有两只巨大耙臂的巨兽,可挖至90米。它的耙臂和泥泵协同工作,将海底的泥沙吸入泥舱。这样一艘船,每小时可以疏浚两万余方的泥土。当航行到指定区域后,这些泥土可以通过吹填管线被送到需要填海造陆或造岛的地方。
在伟大的工程实践中,比如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挖泥船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座大桥由桥梁和隧道两部分组成,隧道基槽的开挖就离不开挖泥船的精准定点、定位。在珠江底部开挖沟槽,确保隧道沉管的下放。在隧道与桥梁、陆地的连接处,以及人工岛的建设中,挖泥船同样大显身手。
除了港珠澳大桥,我国还有一些重大工程,如上海洋山港的建设。这个完全在外海建设的港口,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江海直达以及发挥上海辐射整个东亚的作用,经过多次论证,决定在大、小洋山岛的位置建立人工码头。通过人工码头和东海大桥与陆地相连,形成一条交通线,激活整个区域。洋山是长江入海口的偏僻位置,可以躲避泥沙淤积。在制定建港原则时,需要封堵一些汊道,归顺水流。通过卫星遥感技术、长期水文观测技术了解流向、水文地质情况后,再进行施工建设。这样可以减少泥沙淤积,保障航行安全。
每一项填海造陆工程的背后,都是人类智慧与自然的和谐共舞。从淤积型潮滩到浩渺海洋,我们从海中取得土地;从挖泥船的精准施工到人工岛屿的美丽呈现,我们展现了工程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