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的好处(报告:城市化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月28日发布的第六次评估报告强调了城市在应对气候变化中作用,认为城市既是影响和风险的热点,也是应对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的关键部分。
这一判断与中国科学院官网当日发布的相关研究成果不谋而合。该研究成果认为,中国快速城市化、大规模城-乡人口迁移与流动,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
28日,IPCC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二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22影响、适应和脆弱性》,包括中国10位专家在内,共有来自67个国家的270位作者参加了该报告的编写。
该报告称,气候变化正给自然界造成危险而广泛的损害,并影响着全球数十亿人的生活。最不具备应对能力的人群和生态系统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研究发现,更频繁的热浪、干旱和洪水已超过一些动植物的承受极限,导致一些树木和珊瑚物种大量死亡。此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造成了一系列难以应对的影响,加剧了水和粮食危机,尤其是在非洲、亚洲、中美洲和南美洲、小岛屿以及北极。
随着全球升温,世界面临的多重气候危害不可避免,其中一些影响将不可逆转。基础设施和低洼沿海居住地等的气候风险将加剧。
报告认为,气候变化与自然资源的不可持续利用、日益增长的城市化、社会不平等、极端事件和流行病造成的损失和损害等产生相互作用,将危及未来发展。
“这份报告是对不作为后果发出的严重警告。”IPCC主席李会晟表示,“当前的行动将决定人类和自然如何适应不断增加的气候风险。”
报告认为,城市可为气候行动提供机遇,包括绿色建筑、可靠的清洁水和可再生能源供应,以及连接城乡地区的可持续运输系统等。
资料图 摄影/章轲
2月28日,中国科学院官网一篇题为《城-乡人口迁移与流动的区域植被恢复研究获进展》的文章介绍,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研究员王克林团队,在社会-生态视角下城-乡人口迁移与流动的区域植被恢复固碳效应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社会-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变是人地相互作用研究的核心内容,也是生态学和地理学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
该团队的研究结果显示,2000年至2020年,中国城市化面积增加了约1倍,约60%地区的人口密度降低。中国快速城市化扩张导致了一定程度的碳损失,但随后城市利用造林、增加绿地、建设社区公园等方式,增加了建成区的植被碳储量。
研究发现,随着农村外出流动人口比例的增加,植被地上生物量碳密度的增加趋势显著。
“中国快速城市化与碳中和的目标并不相互排斥。”王克林表示,大规模城-乡人口迁移与流动可以释放农村地区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扰动压力,促进植被覆盖与生物量的增加,提升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
专家提醒,近年来中国森林覆盖度的增加趋势减缓,森林生长饱和可能限制其长期固碳能力,特别是大规模人工林生态服务功能单一,未来生态保护与修复应重点关注生态固碳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面向碳中和,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的实施需要强化社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应重点关注人地矛盾的区域分异,优化工程空间布局及适应性修复方案。
f1赛车
- 爱德华篮球之路成长鼓舞人心,梦想照亮前程,
- 孔帕尼:勒沃库森采取守势并不让我意外尚未考
- 阿贾克斯足球俱乐部
- 保罗持续努力,备战季后赛,力争取得进步
- 布鲁克斯伦纳德篮球技艺均衡攻防俱佳运动员
- 退钱美记疯狂吐槽季前赛无转播:联盟通都看不
- 奥运女足预测比赛结果
- 汤普森惊艳瞬间勇士胜步行者,乔治表现徒劳
- 森林狼和热火交易谈判失败,热火失去巴特勒机
- 微笑刺客谈当代球星非凡表现历史级别的风采
- 明日鹿战太阳对决,杜缺席字母哥疑缺,对决动
- 西蒙斯意外撞伤洛里裆部,男子篮球赛场之痛事
- 利拉德对入选75大感意外,惊喜之中透露麦迪卡特
- 西蒙斯助攻数领跑全联盟,场均达十多次助攻表
- 巴尔韦德晒同苏亚雷斯合照:第一张是我首秀时
- 詹氏策略关键剖析错失良机或导致对手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