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懒教(几千年来常被误认是孔子之言,孺子
《论语·公冶长》中的故事——宰予昼寝
在千年流传的《论语·公冶长》中,藏着一段深入人心的故事,那就是宰予昼寝。孔子的名言“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随着时光流转,成为了许多老师常用的口头禅。这句话背后的深意,却时常被人们误解。
回到最初的语境,我们会发现,孔子说出这句话,其实更多的是出于一种鞭策之情。宰予这个学生天赋异禀,聪明伶俐,脑筋转得飞快,但他也有个致命的缺点——心直口快,常常出口伤人。而最让孔子头疼的,是宰予的懒惰。他常常不去上课,大白天在家里睡大觉。
孔子对宰予并未放弃,他知道宰予是个可造之材。对他的教育既严格又充满悉心教诲。在无奈与伤感之下,孔子用“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来形容宰予的懒散状态,希望能激励他改过自新。幸运的是,宰予最终不负众望,学业有成,成为齐国的大夫,更是一位享誉四海的外交家。
接下来,让我们聊聊与“朽木不可雕也”意思相近的另一句话——“孺子不可教也”。这两句话经常一起出现,被人们误认为是孔子的原话。但实际上,“孺子不可教也”并非出自孔子之口。
“孺子不可教也”其实是“孺子可教”的延伸及反义。我们熟悉的“孺子可教”,源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留侯世家》。故事讲述的是张良获得《太公兵法》的经过。原意是形容年轻人有潜力,可以培养成才。而“孺子不可教也”则是反义用法,形容年轻人愚笨不堪,无法成才,带有贬义。
“朽木不可雕也”与“孺子不可教也”,这两句话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故事和深意的内涵。它们并非简单的贬义表达,而是包含了丰富的教育和激励元素。希望通过分享这些故事,我们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些古典语句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