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线城市最新划分(上海人关于房子的悲欢

比赛直播 2022-11-30 14:44www.1689878.com世界杯比赛

本文章为“一条”原创,未经允许不得删改、盗用至任何平台,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写当下上海百姓的生活,

房子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心居》

改编自鲁迅文学奖得主滕肖澜的同名小说,

以“房子”为切入点,

描绘一个上海大家庭过日子的层层图景,

老上海人、新上海人如何

在这座城市找到自己安心的居所。

顾清俞

冯晓琴像保姆般照顾四世同堂的家

一经播出,讨论度很高,有赞扬也有争议,

“最大的特点就是接地气”;

“它像一个社会的注脚,一座城市的旁白”。

电视剧《心居》围绕顾清俞和冯晓琴两姑嫂展开,

一位是上海本地的独立女性,职业光鲜,

一位是嫁到顾家的外地媳妇,依附在丈夫身上,

姑嫂之间的矛盾与和解,

折射了这座城市的耐人寻味与包容。

《心居》描绘了一个上海大家庭的故事

一条专访了《心居》的原著作者,

也是这部剧的编剧滕肖澜,

这是她第一次担任编剧,

“《心居》里边每个人都活得非常不容易,

人生总是有高潮低谷。我希望看完以后,

观众在感叹一句人生不易的,

能够不要灰心,依然对这个世界是充满善念的。”


编辑 倪蒹葭 责编 陈子文

《心居》,海清饰演嫁到上海的外地媳妇

《心居》的播出,让人联想到十几年前的现象剧《蜗居》,《蜗居》的时代背景正是房价快速攀升的风口浪尖,贫富洗牌的时代,剧中海萍(海清饰)在开头错过了一套房,没过几年,房价遥不可及,把她这样的“城市闯入者”甩在身后。为了房子,她几近疯魔,生出了无数悲欢。

《心居》讲述的是2018年左右的上海,房价的激浪渐趋于平稳,人们心态也更平和。但对于经历过前一个时代的人们,“房子”的重要性已深入了价值观和骨髓,成为一种宗教或者咒语,聚餐谈房子,相亲谈房子,生老病死谈房子……

正如原著小说中形容白手起家、炒房致富的展翔,“房产证一堆拿在手里,扑克牌似的……他买进卖出,一套的差价便抵得上十年工资。这是个捉摸不透的世界。房子是上海人绕不过去的话题。滋生出各种情绪,各种际遇。真正是命了。”

顾家商量是否支持冯晓琴买房

上海作家滕肖澜选择了“房子”作为她的切入点,去展现一个上海大家庭过日子的层层图景。

有了“房子”这个抓手,一大家子人的出场井然有序冯晓琴问家人借钱买学区房,作为外来媳妇,她想有一张写着自己名字的房产证;顾清俞为了买世纪尊邸的豪宅,需要假结婚;

上一辈的顾家三兄妹,最大的隐含矛盾便是房子,30年前顾士莲不忍心看着哥哥顾士海一家知青返城时,没有地方住,把自己一套房子让给了哥哥,如今,境遇改变,到了顾士莲需要帮助的时候,哥哥一声不吭……

施源从小学习钢琴

施源是顾清俞心中的“白月光”,出身于弄堂里的大户人家,遭遇各种挫折,他错过了买房的时机,如今落魄了,和父母挤在30平米的杨浦区弄堂房子里——杨浦区,是需要被强调的。

居住的房子,便是一个人物的小传和生活史,是折叠城市中他们无法跨越的边界,如剧中所说,“买什么样的房子,就是什么样的人”。

这固然会让观众对于代的焦虑、热望感同身受,剧中演的,就像自己身边一个个为生活奔忙的真实人物。但所有都归结到房子上头,在一个维度上用力太过,也让这部剧像绑了铅块似的接地气,不管是平民还是中产,都难以拥有丰富广阔的人生;就连剧中顾清俞重逢施源,一段你来我往的恋爱戏份,也轻盈不起来了。

冯晓琴准备香椿炒蛋

不过,正像剧的英文名Life is a Long Quiet River(生活宛如幽静长河)所传达的,主创尽力在房子的框架中,去呈现细腻的生活和人物关系。

比如因买房而起了大争执,冯晓琴的丈夫意外去世,她极度伤痛以至麻木,但一天清晨,她又像从前,早早起床,为这个四世同堂的家准备早餐,镜头细腻呈现了过程,沸水烫绿了香椿,她轻咬一下看是否够软……生活也终于可以继续下去。

苏望娣和丈夫顾士海

剧中人物基本沿用了原著小说中的设定,但在人物质感的呈现上,和原著稍有区别。

滕肖澜曾说,“其实这样平凡的人,身上并非没有光芒。哑光比夺目的光有时更让人心动”。她平视自己所写的人物,从不高看,也不俯视,在小说中,她的人物在“好”、“坏”的分界上自如游走,于困境中闪现出光芒。

像苏望娣这个角色,她嘴碎自私,是个小市民底色的中年妇女,但某些时刻又呈现让人亲近的一面,比如90多岁的顾老太太(苏望娣的婆婆)生病住院,她熟练地照顾陪护;她的丈夫早年经历挫折,内心变得麻木,不禁让人替她想想,和丈夫生活几十年的滋味,也会理解她的“嘴碎”正因为丈夫的沉默,她的好与坏都被写得收放自如。

在电视剧中,因为节奏快速的对话、行动,她的自私被无限放大,像一个刻板印象下的中年女人,而她细腻微光的部分却难以体会了。小说里,许多人性上的微光散落在庞大琐屑的叙事中,是动人的。

但不可忽视的是,这部剧处理纷杂现实的能力,绵密地编织大家庭中的人物,折射出对一座城市的时代观察,“我大部分作品都是非常的生活化,都是当下。不要放弃敏感的观察生活的态度,其实处处有东西可以挖掘,不会没有故事写”。

以下是滕肖澜的自述。

我特别不擅长给自己的作品取名。

这本小说已经写了大半,我和一个作家朋友聊天,我说是想以“房子”作为切入点,写各个阶层老百姓过日子的群像图,大家庭中人和人的关系。朋友突然间想到,可以叫《心居》啊!她一说我就觉得这个名字特别棒,它是“从心而居”的感觉,也谐音新旧的“新”。

顾清俞,顾磊,冯晓琴(顾磊妻子)

写我们当下上海百姓的生活,房子真的是绕不过去的话题。作品一开始,每个人物都是跟房子有关系的,顾清俞、葛玥的父母代表上海的精英阶层,打算买豪宅;顾清俞父亲住上海早年商品房,是比较中间的,不是很好但衣食无忧,再往下稍微窘迫些,顾清俞姑姑要卖房子给女儿出国读书,再往下就是施源弄堂里的事情了,房子到也成为每个人的结局。

我知道《蜗居》的年代背景正好是房价涨得特别厉害,可能错过了一套房就真的错过了很多。这两年房价趋于稳定,人们更多是出于刚需置换,上海百姓心情更加平和,也更有一种包容心。

顾清俞,童瑶饰演

《心居》里面的两个女主角,她们的姑嫂矛盾很大程度并非因为地域偏见,而是价值观上的不同,是人在自我认知和成长中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冯晓琴是外地媳妇,嫁到上海来,前期她没有工作,依附在丈夫身上;顾清俞是土生土长的上海女性,有很好的一份职业,性格各方面都非常独立。她们看似完全不同,但内里有着紧密的联系,都属于非常要强聪明,也是非常通情达理的,所以她们能够达成一种和解。

姑嫂对话

两个女主角达成一种状态我未必认可你,我甚至不能原谅你,但很奇妙的是我最终可以理解你了。我觉得这也是城市百姓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每个人千差万别,很多时候我不能够完全了解你的世界,你也没有办法苟同我,有一个将心比心的过程,这可能是《心居》想要带给大家的。

希望从这两个女主人公的身上,观众能看到这座城市的一个包容性。不管是老上海还是新上海,最终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一个心灵上的居所。

爱情并不是非常重要的一条线,我很多时候是从两个女性她们自己的成长线去考虑的。

冯晓琴的成长在于,她后来经营养老院“不晚”,在照顾孤独老人的过程中,在老年人的那些悲欢故事中,她看到人生真的还有太多别的事情可以做,她不会像前期那样,人活着就是为了要买一幢房子,为了抓住一张长期饭票。

她有了追寻个人价值的意识,即便没有爱情,这个人物的形象也是能够立得住的,她也是一个成长起来的女性。

顾清俞发现施源谎称出国工作

对于顾清俞来说,她前期那么爱施源,但她发现施源已经不是当年的“白月光”,他们闪婚闪离,物是人非,等于她被爱过也爱过,被伤过也伤过人,一番经历之后,她不是当初棱角分明的顾清俞了,也处于比较失意的状态。

她更加能够体会到冯晓琴,人能在得意时保持平常心,在跌落的时候,又不失去信心,是多么难得的一件事。

其实到两个女性都达成了内心的和解,自己的一个成长。并不一定要给她们安插一个爱情的团圆结局,才算圆满,她们进入到一个更加通达的阶段。

顾清俞是典型的“时代职业女性”

在生活中,即便是一个非常能干优秀的人,她也不会随时随地在自己脑门上贴着标签,写着“我非常厉害”,她所有的东西可能都是往里收的。

我还是要通过大量的细节,大量的日常化动作去慢慢展现她们的性格。

冯晓琴和顾清俞,她们都是聪明强势的,但我希望她们两人都是往里收的,即便是有冲突,也是站在每个人的立场,不得已而为之,没有人是为了吵而吵,也比较符合我们真实生活的状态。

展翔机场接顾清俞,但写错了她的英文名

里面每一个人都希望他不是过场人物,而是真实可见的,好像在我们身边出现过。

展翔是一个通过房子发家致富的人物。他蛮具有代表性,上海20年前房价还不高,几千块钱一个平方,我听说有一批人在房地产市场刚刚打开的时候,胆子大,去银行贷款,空手套白狼,然后以房换房越换越大,切切实实获得了利益。

展翔和冯晓琴之间的友谊

我喜欢展翔的一点是,那么一个暴发户,但他可以非常平和地对待境遇完全不同的两个女性,对冯晓琴和顾清俞都非常尊重,有一段时间冯晓琴真的是一无所有,展翔帮助了她,愿意把信任投向这样一位当时很落拓的女性,我觉得这很了不起。

虽然物质上极大的丰富,但生活就是这样,不管表面怎么光鲜,都会有别人不知道的失意,他对顾清俞就是爱而不得。

施源这个人物,应该是离我最近的,他是一个知青子女,父母在插队落户,我的父母也是知青,我小时候在上海外婆家长大,写到施源和他父母那么迫切地想回到上海,跟上海那份若即若离,我是能够感同身受的。

虽然说都长在上海,但比起从来没离开过这座城市的上海人,我们好像跟这个城市隔着一层。可能就是这个原因,我写上海的时候,会更加珍视它。

葛玥无意看到顾昕和前女友照片

我想特别说一下葛玥这个人物,在故事的前半部分,她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角色,一个在父母呵护下长大的富家千金,在各方面都不出色,她对丈夫顾昕算是单恋,顾昕对她没有那么在意,她的个人价值在前半部分是看不到的,后面当她的父亲出事,丈夫开始走下坡路,这个女孩一下子就成长起来了,人在逆境下,爆发出连她自己都没有想到过的潜力。

《心居》里每一个人物都是这样,非常真实,在真实的范畴里,会走出他人生精彩的一笔。

上海是非常丰富的一座城市,它很多特色看似有些矛盾,它又时尚又传统,又大气,有些地方又细腻得过了头,它是很耐人寻味的。

要呈现上海味道,我觉得不仅仅是人物说些上海话就可以了,我把更多的重心放在人跟人的交往上,就是上海人的处事哲学,比如说从大家庭聚餐来看,其中是有比较大的矛盾在的,顾士莲和顾士海之间牵涉到一套房子,但这么多年,在面上兄妹还是相处得比较融洽。

人们之间的相处保持着一种克制,必要的一种礼貌,也比较注重亲情。很多读者问过我,现在上海这样雷打不动的大家庭聚餐还多吗,我说我们家就是这样,亲戚加起来也有毛20个人了,有些什么事就会在一起聚餐。

我眼中的上海也是一座比较温和的城市,人不太具有攻击性,处事哲学就是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田,过好我的小日子,尽可能地自律努力。

《心居》这部剧,应该是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下上海人过日子的一个全景。

我之前在浦东机场工作了10多年,那段时间对我的写作时很有帮助,因为我上班是做2休2,有大块的时间可以写作,我一直觉得如果当时是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我未必会坚持写作。2009年就加入上海作协成为一名专业作家,不用上班,在家里边写作。

我的很多小说都是上海当下,《心居》2018年着手写,2019年制片人找到我,定下来由我把它改编成电视剧,小说的节奏相对较慢,娓娓道来,电视剧是需要比较快抓住观众,我们把重心放在姑嫂,双女主的这条线被突出了,我觉得滕华涛导演拍得很有生活的质感。

之前我大多是写中短篇,风格偏现实、家常化,《心居》涉及的面很广,它可能是给我之前写的那些现实生活做了一个。

这部剧中,真的是每个人都活得非常不容易,我想说,观众在感叹一句人生不易的,能够不要灰心,依然对这个世界是充满善念的,能够心怀着悲悯对待自己,也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本文章为“一条”原创,未经允许不得删改、盗用至任何平台,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78.com 体育知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足球|篮球|NBA|奥运|网球|高尔夫|田径|游泳|排球|赛车|比赛|亚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