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印尼男双(GIF详解何为“印尼男双血统”,
站在冠军领奖台上,比获得亚军的中国双塔还矮了半个头的印尼男双新秀苏卡姆约/吉迪恩,继全英公开赛夺冠后,又连续夺得印度超级赛和马来西亚顶级赛冠军,世界排名一跃升至第一。
男双一直是印尼的强项,而且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具有印尼血统的技术风格——中前场快速连贯打法。这种风格的精髓不在于强攻,甚至也不在于发接发,而在于中前场主动时的快速连贯封压和被动时的巧妙摆脱技术的随心所欲的组合。制胜的原理是运用娴熟的摆脱技术,限制对手进攻,还可以运用快速连贯的封压技术,逼迫对手在中半场缴械。,面对两位身高都在1.90米以上的高个强攻型对手时,苏卡姆约/吉迪恩不怕,因为他们有限制进攻的本事;面对日本两个矮个选手的“双压双快型”打法,他们也不怕,因为他们的封压连贯更快,节奏变化更合理。
这就是印尼男双的血统,他们似乎不喜欢“强攻型”路线,但非常重视连贯速度,一是个人连续击球的连贯速度和节奏变化,二是攻封配合时两人之间的连贯。笔者以为,他们的印尼血统比之前辈亨德拉等有过之而无不及,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这种纯印尼味道的精彩。
中半场快速连贯和巧妙的摆脱技术是印尼流派的标志
先来欣赏一下苏卡姆约/吉迪恩半场被动的摆脱技术。
图1所示,蓝衣球员在网前正手拦放直线。图显示,苏卡姆约(红衣)的击球点已经在网口之下,下压已经没有可能。常规处理大约有三种选择,最简单的就是挑底线,但这是“印尼血统”万万不会做的;第二种就是放和勾,但此时网前的蓝衣球员已经向中央网前区移动,勾和放很可能被反抢而导致被动;第三种就是抽压直线或对角,但被封杀的风险很大。世界第一总是有自己的绝招和出乎意外的选择,苏卡姆约超乎寻常地选择了“弹击对角”处理。
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弹击,而是速度、弧度、角度三者完美结合下的经典“巧”处理。“妙”的第一点在于,苏卡姆约抢到击球点时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快速出手,而是略带停顿、相对低点出手,融合了假动作成分。从画面看,他的击球点明显比图的位置低了不少,给了对手的一个暗示我要挑球了。而从后场蓝衣球员的准备姿势看,确实是准备抓直线挑球的,说明苏卡姆约的假动作发挥了“误导”的功效。“妙”的第二点在于,苏卡姆约在击球瞬间手腕突然变向,弹击出一个半高不高的对角半场球。这种球一般来讲非常容易被对手抓半场突击,但所谓妙就在于非同寻常,虽然球的飞行弧度是向上的,蓝衣球员也准备半场进攻,但等到蓝衣球员想进攻时,球的飞行方向已经向下、而且飞行角度离蓝衣进攻者的头顶相对远了一些,刚好处在欲攻而够不到的点,让进攻者非常难受。这种处理的尺度把握是极其困难的,也是制胜要素中“巧”元素的最高境界,苏卡姆约做得恰到好处。
百般无奈之下,蓝衣球员只能放弃进攻,改用反手抽直线。这正中印尼组合的下怀,吉迪恩毫不犹豫地挥拍抽杀,然后完全掌控了场上的主动权。
羽毛球比赛中的“巧”元素,在实战中的表现是非常丰富而自由的。这里的“自由”就是没有限制、规定和标准,超越了常规的四点拉开的“到位”概念。有时候,从标准上看是不到位的,但从战术效果来看,却刚巧让对手难受,这就是“巧”元素。
图2是另一种巧处理的表现——兜半场。这种处理在双打比赛中很多见,但能够标上“巧”字的不多,很多情况反而是弄巧成拙。
图2显示,吉迪恩在右区发球,蓝衣球员接发快拨直线边线。从图的位置看,苏卡姆约拿到的击球点已经非常被动,通常应该是挑球了,但他却选择了软推直线(即兜半场)。这种处理其实有很大风险,容易被网前者封,即便封不到,也容易被站位在后的人抓半场突击。,苏卡姆约的这一兜半场处理,妙就妙在线路紧挨着单打边线,球速不快不慢,刚好避开了封网。然后就是弧度的精妙了,不高不低,到达对手半场时,球已经开始下落。蓝衣队员击球时,球头已经平网口,不可能下压,只能平抽。而这恰恰是苏卡姆约需要的,如图所示,在蓝衣队员平抽出手的瞬间,苏卡姆约已经举拍做好了反击准备。等球飞过网口以后,他迅速正手抽压对角反击。因为网前对攻的距离很短,速度太快,等网前的蓝衣队员做出封网反应时,球已经穿身而过,印尼组合直接得分了。
图2的赏析中,已经隐约看到苏卡姆约具有在近距离高速对抗中的快速变线能力。事实上,他的双打天分远不止于此。他还拥有瞬间变速度、变角度和变弧度的综合掌控能力,球一到他手上,总感觉是和他的手粘在一起,对球的把玩几乎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这应该是男双技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了吧。
图3显示,苏卡姆约在网口正手软推压直线。这种处理都是试探性的,软处理的主要目的,一是确保出球弧度较平,不向上飞行,保持在局面上的均衡,至少不被动;二是防止对手借力反打。,软处理一般是在非主动状态下的一种试探性手段。因为对手的平抽能力非常强,一见到网口平球,毫不犹豫地头顶抽压反击.这一抽压的力量很大,而且弧度很平,站位又靠前,苏卡姆约没有发力反抽压,而是非常冷静地半蹲正手挡直线,确保出球弧度平和成功率。对手继续正手抽压直线,因为发力较大且击球点低于网口,这次抽压的出球弧度明显呈向上的倾斜角度。针对这一来球,苏卡姆约明显加大了抽压力度,采用头顶正手抽压,球速明显加快。这一次,对手无力主动反击,只能勉强反手挡直线,球的飞行路线向上且速度较慢。苏卡姆约抓住战机飞身向前反手扑压,因为击球点已经靠近网口,所以不能百分百扑死。对手仍然以正手被动抽压反击,苏卡姆约以半蹲的姿势继续在网前与对手展开抽压对攻,头顶抽压直线。
此时,印尼组合已经在网前的抽压对攻中占据主动,对手希望尽快摆脱被动状态,所以在这次对抗中故意加大了抽压弧度,但仍然没有摆脱印尼组合的双封。站在后位的吉迪恩继续用正手抽压打击对手,对手进一步陷入被动,不能反抽,只能反手挡直线,挡的质量很高,球一过网就下落。苏卡姆约无法继续下压封网,他即刻变化为正手勾对角,有效瓦解了一次防转攻,从场面上看至少继续了局面平衡。
对手抢上网后也无法下压,采用了平推对角的处理。苏卡姆约继续半蹲快速连贯用正手抽压对角反击,确立主动状态。对手仍然不屈不饶,坚持正手抽压反击,但击球点比较低,又是发力抽,球向上飞的角度越来越大。苏卡姆约不失时机地果断用头顶封杀,明显加强了力度,给对手致命一击。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网前连续多回合的平抽压对攻中,苏卡姆约巧妙地利用力度和线路变化,牢牢掌控着场上的主动权,充分体现了双打技术的灵魂。
攻封配合以“封网”为主导是这对组合的鲜明特征
攻封配合究竟孰轻孰重,至今没有见到相关资料摆到台面上来讨论。从常规理解上看,底线进攻所占的位置更重要一些。第一,进攻凶狠,可以直接得分;第二,进攻凶狠,对手防守出现瑕疵的概率高,有利于封网。,随着防守能力的不断提高,这种攻封关系正在发生变化,苏卡姆约/吉迪恩正是典型代表之一。
在攻封关系中,“封网”明显占主导位置,他们的配合,吉迪恩的“攻”、苏卡姆约的“封”是优势队形。从横向比较来看,吉迪恩的进攻能力最多只能算中等,关键是苏卡姆约的封网能力却是上上等。所谓“上等”,不仅是连贯速度快,更重要的是在快速中有节奏变化和线路变化。这种关系成立的逻辑在于现代防守能力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借力“反抽和反弹”,也就是说,你杀球越重,我反抽更快或反弹更到位,这点在韩国男双上体现得最为明显。而一旦杀球力量降低,防守一方反而不适应,一是觉得反击时机已到,可以压低弧度反击,反而被封网;二是借力受影响,防守出球不到位,反而不利于下一拍的防守。
如图4所示,吉迪恩在底线头顶杀对角,力量并不大,防守一方的蓝衣队员反手抽挑对角。由图4可见,蓝衣球员的借力不充分,抽挑的弧度和速度明显不够,所以苏卡姆约很容易在半场中间的头顶区拿到了封网点。,可能由于封网点位置并不是最佳,有点过头,所以苏卡姆约并没有全力封压,而是带有“拦”的成分向下封压,球速不快,蓝衣队员本能地继续正手抽对角反击。,平抽压的球要逃出苏卡姆约的封网比较困难,只见他在中半场高高举拍封网,由于封网点还是没到最高点,所以他仍然只用了70%的力量封压直线,不求凶狠地一拍解决问题,但求保持主动,保证球向下飞,主抓下一拍连贯机会。果不其然,对手因为击球点低,不利于抽压反击,只能用正拍挡,出球弧度不高,还是在苏卡姆约封网的控制范围内。苏卡姆约继续头顶封压,发力仍留有余地,由上向下保持主动、保证成功率。对手越来越被动,无奈只能被动架挡直线。此时,球向上飞的角度明显加大,这时苏卡姆约才真正发力封杀,给对手施加了更大的防守压力,导致对手防守失误。
苏卡姆约的封网特色在于节奏感很强,轻重缓急的处理比较合理,该发力时发力,该收力时收力,因而成功率很高。
图5是苏卡姆约封网节奏的一个经典组合。图5显示,吉迪恩在底线头顶区杀直线,防守一方的蓝衣球员正手抽直线,出球向上弧度偏低。对于这样的球,发全力封网容易出底线或下网,所以苏卡姆约非常谨慎地采用了拦压封,发力不足50%,目的是确保球向下飞,自身仍处于主动状态,并等待下一拍机会。果不其然,对手想推挑大对角摆脱被攻的局面,但太贪心,压的弧度过低,球穿越中路时,被苏卡姆约逮个正着。这个点离网口较高,是绝好的扑杀点,所以苏卡姆约毫不犹豫地在网前实施了正手扑杀对角,百分百发力,球应声落地,直接得分。
苏卡姆约的防守技术同样出神入化、潇洒飘逸
大凡称得上是技术型打法的运动员,亮点往往是比较全面的。苏卡姆约除了有过硬的摆脱技术和出众的封网技术,防守技术也相当漂亮。
欣赏图6呈现的苏卡姆约的不可思议的防守技术。因为太过少见,以至于笔者无法恰当地命名这一技术动作。
图6显示,对手在网前抓到了一次扑杀的绝好机会,反手扑对角,球直奔苏卡姆约的身体而去。因为距离很短、球速很快,眼看球要打到身体,只见苏卡姆约突然向后猛撅屁股,在球触碰到大腿之前,用拍子轻轻弹击球头,弹击出去的球居然贴网而过,并落到了对手站位的最大空当区,对手眼看着球落地,却毫无办法。如此精妙的防守技术真的叫难得一见,如此的绝处逢生也称得上精彩绝伦。
然后再欣赏一下苏卡姆约鱼跃救球的英姿。图7显示,对手在网前高点拦吊,球非常近网且很快下落。苏卡姆约的防守站位相对靠后,跑动上网肯定来不及,所以他干脆在原地纵身一跃,如箭一般向网前飞去,一手撑地一手救球。这样的场景,是否可以称为此时无声胜有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