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怎么死的_为什么要杀杨玉环
最近很多仁兄在搜集关于唐玄宗怎么死的的解答,今天湛编为大家甄选10条解答来给大家深度剖析! 有97%手游玩家认为唐玄宗怎么死的_为什么要杀杨玉环值得一读!
10条解答
1.唐明皇怎么死的,安禄山怎么死的?
唐明皇安史之乱平定后,唐玄宗回到长安,住在城南的兴庆宫里。唐肃宗对玄宗心怀猜忌,加上奸相李辅国的挑拨,对玄宗更是冷漠少礼。实际上在肃宗的默许下,李辅国先是将兴庆宫中的300匹马取走290匹,只留下10匹;又将玄宗连骗带逼地转移到太极宫,以便监控;又把几十年的贴身宦官高力士流放到巫州(今湖南黔阳县)。唐玄宗在这样的环境中,更觉寂寞,凄凉,他整日郁郁寡欢,连饭也越来越吃不下了。上元三年
(762年5月4日 四月五日,唐玄宗死在长安太极宫神龙殿,享年77岁。
安禄山之死,似乎没有什么疑团。多部正史记载他当皇帝后眼瞎患疽,性情暴躁,经常打人,亲信严庄和宦官李猪儿挨打最多。安禄山宠段氏及她生的庆恩,常想以庆恩代长子庆绪。安庆绪怕被废,严庄怕宫中事变于己不利,李猪儿怕挨揍。至德二载
(757 正月五日夜,由严庄与安庆绪在帐外站岗放哨,李猪儿操刀入室,刺杀了安禄山。
2.唐玄宗李隆基是怎么当上皇帝的李隆基怎么死的?
唐玄宗李隆基,结束了武则天死后唐朝政治四分五裂的局面,重新开创了唐朝盛世的局面,功绩卓著。,唐玄宗李隆基晚期奢侈无度,沉迷女色,无视朝政,造成八年的安史之乱,致使唐朝走向衰落。那么,唐玄宗李隆基是如何在武则天死后的众多势力中脱颖而出当上皇帝的?安史之乱唐朝内乱,李隆基在这其中又是怎么死的?唐玄宗李隆基是怎么当上皇帝的?李隆基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孙,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嫡孙,唐睿宗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出生的时候正是武则天主政要做女皇的时候,李隆基幼时聪明伶俐,很得祖母武则天的喜爱,一岁半即被封为楚王。他五岁时,武则天废唐睿宗,自立为皇帝,改国号周。他九岁时,母亲窦氏被武则天秘密处死。公元705年,张柬之、桓彦范等臣乘武则天身患重病之时,发动政变,迫使武则天将皇位传于唐宗。所以李隆基时候经历了如此错综复杂的宫廷变故,这促使他形成了意志坚定的性格。他时候就很有志,在宫里自诩为阿瞒,虽然不被掌权的武氏族人看重,但他一言一行依然很有主见。
3.李隆基死后谁继位
李隆基死后是唐肃宗李亨继位。
李亨
(711年2月21日—762年5月16日 ,即唐肃宗,初名李嗣升,又名李浚、李玙、李绍,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唐朝第七位皇帝,也是第一个在京师以外登基再进入长安的皇帝,至德元年
(756年 至宝应元年
(762年 在位。
李亨初封为陕王,开元十五年
(727年 ,徙封忠王 。开元二十六年
(738年 被立为太子。安史之乱起,被玄宗任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领朔方、河东、平卢节度使,负责平叛。唐玄宗西逃,他在马嵬坡为百姓所留,与玄宗分道,北上至灵武。
至德元年
(756年 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即位。尊父亲玄宗为太上皇,他命郭子仪与李光弼等讨安史,先后于至德二年
(757年 六月和十月收复长安、洛阳两京。
1、五都体制
肃宗一朝在平定安史之乱的,对“三京”体系多次作出调整。玄宗天宝元年
(742年 ,曾改京师为西京,东都为东京,北都为北京,即京兆、河南、太原为“三京”。此三者,或称“京”,或称“都”,地位一仍其旧。
2、限制玄宗
玄宗避地西蜀,肃宗即位灵武,形成皇帝与太上皇并存的特殊状态。玄宗通过颁行诰旨、委派宰相等方式对肃宗政治进行渗透和干预,肃宗则力图减弱玄宗的影响。
3、军事
李亨在灵州自行登基后,郭子仪被封为朔方节度使(灵州,在今宁夏吴忠市区 ,奉诏讨伐,次年郭子仪上表推荐李光弼担任河东节度使,联合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分兵进军河北,会师常山(河北正定 ,击败叛军首领安禄山部将史思明,收复河北一带。
参考资料来源-李亨
4.唐朝李隆基死后谁做皇帝?
李隆基死后十三日,唐肃宗李亨死。后唐代宗李豫继位,唐朝第九位皇帝。
唐玄宗李隆基
(685年-762年 ,712年至756年在位。天宝十四年十一月
(755年12月 ,安禄山范阳起兵,安史之乱暴发,次年安禄山占领长安、洛阳,玄宗逃离长安入蜀。太子李亨在灵州自行登基,是为唐肃宗。762年李隆基病死。
唐肃宗李亨(公元711-762年 ,李隆基第三子,公元738年被立为太子,公元756—761年在位。宝应元年(公元762年 ,宦官李辅国、程元振杀张后等,拥立太子李豫(即唐代宗 ,他在宫廷政变中忧惊而死。
李豫
(727-779年 ,唐肃宗长子。马嵬之变后,他随肃宗北上,任为“兵马大元帅”,统帅诸将收复两京,公元758年被立为皇太子,763年平定了安史之乱。
宝应元年
(762年 唐肃宗患病,接连几个月不能上朝视事。五月,唐玄宗病死。十三日后,肃宗崩;十月,唐代宗继位。
5.问一下大家太平公主(唐玄宗的姑母 是怎么死的???
延和元年
(712年 八月睿宗传位太子李隆基,自己退为太上皇,改元先天。同年,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去世。
先天二年
(713年 ,太平公主准备以羽林军从北面、以南衙兵从南面起兵夺权。李隆基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先发制人,诱杀了左、右羽林将军和宰相。太平公主见党羽被诛杀殆尽,不得不逃入南山佛寺,三日后返回。太上皇李旦出面请唐玄宗恕其死罪,被唐玄宗拒绝,太平公主最终被赐死家中,其夫武攸暨坟墓也被铲平。
6.唐明皇为什么赐死杨贵妃
安史之乱爆发,唐明皇带着杨贵妃逃难,途经马嵬坡时,六军不发。禁军将领陈玄礼等对杨氏兄妹专权不满,杀死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遂请求处死杨贵妃,以免后患。唐玄宗无奈,被迫赐杨贵妃自缢,史称“马嵬之变”。
7.唐玄宗为什么要杀杨贵妃呢…
大权以被太子等人掌握,尤其是军权;安禄山穷追不舍的追;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唐玄宗不得不杀杨贵妃。 唐玄宗终究是个政治家,不是情圣。他是爱杨贵妃,是可以做到“三千宠爱在一身”,,他做不到不爱江山爱美人,更做不到“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在自己的生命和政治前途与杨贵妃放在天平上一起称量,唐玄宗觉得,还是自己更重要些吧。怎么办呢,万般无奈之下,唐玄宗让高力士把杨贵妃领到佛堂里了,和贵妃诀别。杨贵妃说“愿大家好住。妾诚负国恩,死无所恨。”唐玄宗也含着眼泪说“愿妃子善地受生。”礼佛之后,高力士就把杨贵妃勒死在佛堂之中。这就是白居易《长恨歌》所说的“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这一年,杨贵妃三十八岁。她二十二岁来到唐玄宗身边,陪伴唐玄宗度过了十六年最快乐的日子,,又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唐玄宗的平安。绝代佳人,就这样死于非命。对于这场悲剧,清人袁枚慨然写道“到底君王负前盟,江山情重美人轻,玉环领略夫妻味,从此人间不再生。”
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命人将她的尸体抬到驿站的庭院之中,请陈玄礼等几个主要将军进来验尸。陈玄礼他们看过之后,这才脱去了甲胄,向玄宗叩头谢罪。陈玄礼说“杨国忠祸国殃民,以致生灵涂炭,陛下迁播。臣等为了社稷,矫诏杀死他,真是罪该万死!”很显然,陈玄礼知道玄宗是明白人,也就不再提杨国忠谋反的事,直接把自己杀他的理由提出来了。那么,唐玄宗怎么回答他呀?玄宗说是我没有识人之明,用人失当,近来我自己也慢慢觉悟了。本来准备到四川之后再杀他,现在你们提前了却了我的夙愿,我还准备赏你们呢,怎么能说有罪呢!陈玄礼听玄宗这样说,赶紧率领将士们高呼万岁,这下,士兵才终于散去,整顿队伍,重新出发。马嵬之变至此也就算基本结束。
8.唐朝李瑁是怎么死的
李瑁唐玄宗十八子。李名李清。开元十三年封寿王,并遥领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使。大历十年
(775年 薨。 其妃为杨玉环,后被玄宗所夺,另纳魏来馨。后又封韦氏为正妃。开元廿三年
(735)年,不到17岁的杨玉环被选纳为寿王李瑁的妃子,因为母亲武惠妃正受宠,所以小两口恩爱大约生活了5年时间.而后种种就不详说了.只知失去爱妃的李瑁在极度委屈和万般无奈之中,鸾孤凤单地默默等待了4年半,直到天宝四载
(745)年七月下旬,他才在他的父亲作主下,重新娶了一位姓韦的王妃.仅仅10天后,他的父皇就把自曾祖爷唐太宗时代就已废置不用的贵妃名号,赐给了那楚楚动人的杨玉环.正史记录,寿王李瑁在王妃杨玉环离开后的第二年,就替刚刚死去的伯父宁王李宪守孝三年,以后虽被父皇疏远冷淡,但他还是与另娶的韦妃相依为命,生有5个儿子,其中3人封王.李瑁本人到大历十年
(775年)正月十二才溘然长眠.
9.杨贵妃是死在哪的?怎样死的????
杨贵妃死于马嵬坡,是被唐玄宗赐死的。
关于杨贵妃的死,有以下四种传说。学术界公认其中第1种说法比较可靠。
1. 死于马嵬坡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 ,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反 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兵锋直指长安。次年,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与杨国忠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 ,途经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 时,陈玄礼为首的随驾禁军军士,一致要求处死杨国忠跟杨贵妃,随即哗变,乱刀杀死了杨国忠。
唐玄宗言国忠乱朝当诛,然贵妃无罪,本欲赦免,无奈禁军士兵皆认为贵妃乃祸国红颜,安史之乱乃因贵妃而起,不诛难慰军心、难振士气,继续包围皇帝。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劝言,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赐死了杨贵妃。最终杨贵妃被赐白绫一条,缢死在佛堂的梨树下,时年三十八岁,这就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之典故。
玄宗在安史之乱平定后回宫,曾派人去寻找杨贵妃的遗体,但未寻得。
《新唐书》中的记载与《旧唐书》大致相同,由此可见,杨贵妃确实死于马嵬坡。后人传说贵妃没死,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2. 死于佛堂
有人说,杨玉环可能死于佛堂。《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禁军将领陈玄礼等 杀了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请求再杀杨贵妃以免 后患。唐玄宗无奈,与贵妃诀别,“遂缢死于佛室”。《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玄 宗是命太监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佛堂缢死的。《唐国史补》记载高 力士把杨贵妃缢死于佛堂的梨树下。陈鸿的《长恨歌传》记载唐 玄宗知道杨贵妃难免一死,但不忍见其死,便使人牵之而去,“仓皇辗转,竟死于尺组之下”。乐史的《杨太真外传》 记载唐玄宗与杨贵妃诀别时,她“乞容礼佛”。高力士遂缢死贵妃于佛堂前的梨树之下。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中 指出“所可注意者,乐 史谓妃缢死于梨树之下, 恐是受香山 (白居易 ‘梨花一枝春带雨’句之影响。 果尔,则殊可笑矣。”乐史的说 法来自《唐国史补》,而李肇的说法恐怕是受《长恨歌》的影响。杨贵妃自缢死于佛堂中。陈玄礼及禁卫军的将官看着这个过程,确认杨贵妃已死后,再出来跟禁卫军士兵解释,过了很久聚集的士兵才散去归队。
3. 死于乱军
杨贵妃也可能死于乱军之中。此说主要见于一些唐诗中的描述。杜甫于至德 二年(公元757年 在安禄山占据的长安,作《哀江头》一首,其中有“明眸皓齿今 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之句,暗示杨贵妃不是被缢死于马嵬驿,因为缢死是不 会见血的。李益所作七绝《过马嵬》和七律《过马嵬二首》中 有“托君休洗莲花血”和“太真血染马蹄尽”等诗句,也反映了杨贵妃为乱军所杀,死于兵刃之下的情景。杜牧《华清宫三十韵》的“喧呼马嵬血,零落羽林枪”;张佑《华清宫和社舍人》的“血埋妃子艳”;温庭筠《马嵬驿》的“返魂无验表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等诗句,也都认为杨贵妃血溅马嵬驿,并非被缢而死
4. 吞金而死
杨贵妃之死也有其它的可能,比如有人说她系吞金而死。这种说法仅见于刘禹锡所用的《马嵬行》一诗。刘氏之诗曾写道“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行,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 中儿,皆言幸蜀时,军家诛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低回转美目,风日为天晖。贵人饮金屑,攸忽?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从这首诗来看,杨贵妃是吞金而死的。陈寅恪先生曾对这种说法颇感稀奇,并在《元白诗笺证稿》中作了考证。陈氏怀疑刘诗“贵人饮金屑”之语,是得自“里儿中”,故而才与众说有异。,陈氏并不排除杨贵妃在被缢死之前,也有可能吞过金,所以“里儿中”才传得此说。
上皇自蜀还,令中使祭奠,诏令改葬。礼部侍郎李揆曰龙武将士诛国忠,以其负国兆乱。今改葬故妃,恐将士疑惧,葬礼未可行。乃止。上皇密令中使改葬于他所。初瘗时以紫 褥裹之,肌肤已坏,而香囊仍 在。内官以献,上皇视之凄惋,乃令图其形于别殿,朝夕视之。(《旧唐书·卷五十一杨贵妃传》
10.中国唐朝历史太平公主是怎么死的
被唐玄宗李隆基赐死的。
公元713年(先天二年 ,太平公主倚仗太上皇的势力专擅朝政,与李隆基发生尖锐的冲突,朝中七位宰相之中,有五位是出自她的门下,文臣武将之中也有一半以上的人依附她。
李隆基与岐王李范、薛王李业、郭元振以及龙武将军王毛仲、殿中少监姜皎、太仆少卿李令问、尚乘奉御王守
一、内给事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人定计准备率先下手诛除太平公主集团。
李隆基通过王毛仲调用闲厩中的马匹以及禁兵三百余人,从武德殿进入虔化门,召见常元楷和李慈二人先将他们斩首,在内客省逮捕了贾膺福和李猷并将他们带出,又在朝堂上逮捕了萧至忠和岑羲。
太平公主逃入山寺,直到事发三天以后才出来,被李隆基下诏赐死在她自己的家中,她的儿子以及党羽被处死的达数十人。
扩展资料
太平公主的一生都是与政治挂钩的。她的父母是大唐的政治首脑,她的两任丈夫都不是普通官员,不管是本意还是无意都极大卷进了政治漩涡中。
她残忍骄横,喜欢奢华,离不开男人,不是一个女子的优良典范。
太平公主富有很多传奇色彩,她与她的母亲,嫂子,好友组成了大唐最强妇女天团,她们的权势在某段时间内凌驾于男权之上 。
在女皇在世的时候,尽管太平参与了政事,但她的母亲把这件事变成了秘密,这是为了保护女儿的措施。
太平害怕母亲,对外也没有发表任何政治言论。武则天渐渐老去了,她不想让她的娘家与自己的儿子为敌,为了减少两家的争斗,开始促进两家的联姻。这个时候,也开始让她的女儿真正参与朝堂。
在太平的三哥登上皇位后,她逐渐走到台前,受到了重用。但她的三嫂和侄女害死了哥哥,经过争斗,太平帮助了自己的小哥哥成为皇帝。
因为这个功劳,皇帝赐与她很大的权势,这个时期的太平不仅是处于个人人生权势的顶峰,也是唐朝所有公主的第一人。但公主生命的结局却不好,史书记载她因为谋反失败被新皇赐死。
参考资料来源——太平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