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佩西鱼跃是运气吗(拜锦鲤考:试一试总没错,

田径运动 2022-11-19 08:22www.1689878.com田径世锦赛



2017年10月12日,广州。位于天河路商圈的天环广场建筑外形呈“太极双鱼”状,双鱼首尾相接,环绕着中央的下沉广场。图/IC


在这个人人焦虑的时代,锦鲤指向的是自我疗愈、自我暗示的精神胜利大法,以及“躺赢”的野望,正所谓不顺怪水逆,顺了拜锦鲤所赐。


少壮不努力,老大转锦鲤。

“锦鲤”梗在2018年有多火,相信大家已经感受到了

有转发锦鲤本鲤的——一条锦鲤不够?

有网友贴出一本《锦鲤图鉴》的内页,每页整整齐齐排列着25款锦鲤,让你一次转个够;

有转发人形锦鲤的——“转发这个杨超越,不用努力也能考第一”“转发这个奚梦瑶,工作失误也可以升职加薪,气死其他同事”“转发这个魏璎珞,你讨厌的人都会消失”“转发这个周立波,会有富婆富豪不求回报供养你,你喜欢的人会死心塌地爱上你”“转发这个信小呆,下半生都不用工作了”“转发这个吴秀波,你也可以把你的前任关进监狱”;



有花式转锦鲤的——要点在“转运”二字,所以异象如锦鲤形云朵、粉色闪电可转,范佩西飞身鱼跃救球的英姿(人称荷兰锦鲤)可转,各种转运神兽如转运小鸟、转运海豚、转运独角兽、转运肥猫(不必网红猫,自家肥猫就成,据说肥橘更灵验)等可转,甚至印着“垃圾转运”字样的垃圾车也可转;

也有貌似反锦鲤其实还是转锦鲤的——“转发这个锅,就可以把朋友圈转发的锦鲤全部炖了,吸收锦鲤之精华”“转发这根鱼叉,可以怼死别人的红色锦鲤、粉色海豚、白色鲨鱼,运气比别人更好”“转发这个生物圈,拥有别人转发的一切,比别人的都好,天道好轮回”……

可以说,“锦鲤”就是日常迷信和微玄学的集大成者。在这个人人焦虑的时代,锦鲤指向的是自我疗愈、自我暗示的精神胜利大法,以及“躺赢”的野望,正所谓不顺怪水逆,顺了拜锦鲤所赐。


2016 年10月2日,东京,豪德寺里陈列的招财猫。该寺是招财猫的发祥地。图/视觉中国




2018年成为“拜锦鲤元年”


根据有心网友的考证,“锦鲤”梗其实已经流行5年了2013年7月7日下午5点半,微营销号“神秘震惊事件”发了一张图片,并配文“据说转发此锦鲤一个月内有意想不到的好事!”

正如这位网友所说,“蝴蝶扇动了一下翅膀,观赏鱼养殖从业者和爱好者的安静角落,从此被网络迷信占领”。

蝴蝶效应从多位网友纷纷效仿“转发锦鲤”这一行为开始。甚至有人专门开设锦鲤账号发帖,最著名者,当属@锦鲤大王。2013年7月19日,@锦鲤大王 发出第一条微“本大王法力无边,关注并转我子孙锦鲤图者,一月内必有好事发生。”这条微共获得931万转发、258万评论、18万点赞。而今,@锦鲤大王 已经成为拥有1800多万粉丝的大号。


微上最著名的锦鲤——@锦鲤大王。


而“转发锦鲤”在2018年成功出圈,这几个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火箭少女”杨超越、“社会你魏姐”魏璎珞、“中国锦鲤”信小呆。尤其是杨超越,《创造101》刚结束时“转发这个杨超越,不用努力也可以得第三”的说法其实是在黑她,但随后孟美岐、吴宣仪宣布退出“火箭少女”,杨超越自动跃升C位,渐渐坐实了她的“锦鲤”人设。再加上正赶上高考祈愿的时间点,杨超越的“锦鲤”人设瞬间出圈。

“转发这个杨超越,考试不挂科!”其实和多年前的“信春哥,不挂科”并没有本质的不同。据说存在着“高考迷信”这种玄学考前要吃鲤鱼,鱼头、鱼身、鱼尾要各吃一口,寓意“鲤鱼跳龙门”;送考妈妈们集体穿旗袍、爸爸们集体穿马褂,寓意“旗开得胜”“马到成功”;班主任给考生送上向日葵,并嘱咐一定要举起来,寓意“一举夺魁”;著名的高考工厂毛坦厂中学,考前陪读家长们会集体给“神树”(其实是长在毛坦厂中学围墙内的一棵大柳树)上香;郑州公交三公司则在高考期间推出211路、985路公交车,那句“天王盖地虎全考985,宝塔镇河妖全上211”则做成横幅挂在车身上……凡此种种,都是因为高考太过重要,家长和考生们需要通过这些无所不用其极的祈愿手段缓解巨大的焦虑感。

试一试总没错,万一灵了呢?这正是日常迷信的心理动因。而网络时代让日常迷信变得更容易了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能发出祈愿,并在按下“转发”之时获得瞬间的安心感。鉴于“转发锦鲤”已成为当下日常迷信的主流,且转发数量巨大,有人认为,已经出现了一种“拜锦鲤教”,2018年则成为“拜锦鲤元年”。


在日本,每年5月5日男孩节(由端午节演变而来),很多家庭都会挂起鲤鱼旗。图/全景




拜锦鲤是我们时代的症候


经纬创投公众号平台的《好运交给锦鲤,你只管努力》一文梳理了转发锦鲤的诸多深层心理动因

一是追逐幸运。人类对于风险小收益高的事情,往往会产生天然的投机心理。转发锦鲤几乎不需要成本,一秒就能完成,而锦鲤的形象和内涵都非常喜庆,完美符合人们追逐幸运的心理。

二是心理安慰。心理安慰又称安慰剂效应,由毕阙士在1955年提出。只要你相信锦鲤的神奇力量,并相信只要转发就能得到这种力量的保佑,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内心的恐惧、焦虑或压力。

三是自我实现预言。“自我实现预言”出自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所做的著名实验,简而言之就是心理暗示。转发锦鲤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帮助自己实现期望。

四是路径依赖。如果你某次转发锦鲤并应验,在你的认知中锦鲤的神奇力量会不断强化,以至于你会第二次、第三次转发锦鲤,这就是“路径依赖”。

五是从众心理。在从众心理驱使下,有些人即便不相信锦鲤,但迫于社交压力,还是加入转发锦鲤的大潮。

六是刷存在感。转发锦鲤并许愿正是告诉别人“我最近在干什么”的最佳方式和契机。七是自我反讽。多发于高端人群,主动贴近大众行为模式,参与一些看似庸俗无聊的活动,是他们降低姿态、融入大众的方式之一。


近年在中文互联网上流行的meme。


不少人认为,锦鲤的传播,是一种典型的“米姆”(meme)传播网友们基于“锦鲤”这个梗或曰meme,各自加以二次创作,并赋予独特意义。

上世纪70年代,进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在著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仿照遗传学的核心概念“基因”(gene),创造了“米姆”(meme)。在他看来,meme就是人类的文化基因,文化也可以像基因一样被传播、扩散、复制、变异,从而在传承中不断发展演化、推陈出新。

小到一个热词、一个流行句式,大到一个文化习俗,都可以是meme或meme组合、meme库,人们据此进行各自的演绎。比如“转发这个杨超越”梗,就经历了从“不用努力也可以得第三”到“事业爱情都会开挂”“心想事成、逆天改命”等多种变体。在自发的狂欢中,网友们完成了对“锦鲤”这个meme的多重演绎和再创造,并最终成就了“拜锦鲤”热潮。

也有人对“拜锦鲤”的流行表示焦虑。传媒人方可成认为“拜锦鲤教的出现或许意味着全社会的焦虑指数已经达到了一个高点。”他的看法基于这样一个研究成果压力导致人们丧失对生活的控制感。为了重新获得对自己生活的控制,人们就会通过迷信的途径,依靠许愿池寻求心理上的确定感,希望重新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

“在这个全球都面临着巨大的焦虑和不确定性的年代,在外部贸易摩擦和内部‘共克时艰’的背景下,在年轻人普遍感受到压力和无力的时候,拜锦鲤教的出现不是一种偶然。它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症候。”方可成写道。


信小呆因抽中支付宝“中国锦鲤”,成为新晋锦鲤。




古老的锦鲤崇拜跃入现代互联网社会


“拜锦鲤”的盛行,归根结底,在于锦鲤所具有的美好象征意义。

中国有着悠久的吉祥文化传统。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只要符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寄托,皆可成为吉祥物“麟、凤、龟、龙,谓之四灵”,这是中国吉祥物家族的顶级天团;禽类中的仙鹤、喜鹊、鸳鸯、鸽子等,兽类中的鹿、狮、虎、马、象等,鱼类中的鲤鱼、鲇鱼、比目鱼等,虫类中的蝴蝶、蜘蛛等,植物类的松、竹、梅等,都有着各自的吉祥意味。

而鲤鱼在中国吉祥文化中表现一向不俗。从汉代开始,鲤鱼就频频出现在文字记载中。或者入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饮马长城窟行》),或者被收入笔记中——汉代刘向的《列仙传》就记录了两个鲤鱼升仙的神话故事。其中一个故事的主角是赵人琴高,此人“行涓、彭之术,浮游冀州、涿郡之间二百余年”,也就是修仙修了两百多年。终于,修仙有成,琴高跃入涿水中取龙子,下水前他告诉诸弟子“皆洁斋待,于水旁设祠”,果然,惊人的一幕出现了在万人的围观下,琴高坐在一尾金色鲤鱼上跃出水面。


明代李在《琴高乘鲤图》(局部),绢本设色,上海物馆藏。


古人认为鲤鱼能神变为龙,有“鲤鱼跳龙门”的典故。《太平广记·龙门》记载道“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一里余,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所谓“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鲤鱼跳龙门是阶层跃升的象征,,一直为希望通过考试改变命运的考生所推崇,从古代的科举考生到今天的高考考生,莫不如此。而古老的锦鲤崇拜进入现代互联网社会,在恰好的时间节点下,终于演变为全民狂欢。

其实,我们和千百年前的人所做的,并没有什么不同烦恼是新烦恼,可本意仍然是趋吉避凶。


本文首发于《新周刊》532期

作者/谭山山 版式/张家明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78.com 体育知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足球|篮球|NBA|奥运|网球|高尔夫|田径|游泳|排球|赛车|比赛|亚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