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旭谈中日足球青训7个方面差距:最重要的是主动思考能力
体育快报,11月20日独家报道。在激烈的18强赛第6轮较量中,国家队以1-3的比分不敌日本队。前国脚杨旭在个人社交媒体上深入剖析了中日足球青训之间的鸿沟。
谈及差距,杨旭提到了七个方面的差异。首先是攻防转换的速度。中国足球在孩童时期并未着重培养球员在丢球瞬间的反应速度,导致成年球员在高节奏的攻防转换中显得力不从心。
其次是持续的压迫能力。日本年轻球员展现出的全场持续压迫,成年后更是体现在战术层面,坚决不采取龟缩防守的策略。而中国球员在这方面尚有欠缺。
再者是高强度比赛的体能储备。没有体能储备,技术意识无从谈起。中国球员在面对日本的高强度比赛时,体能状况常常难以支撑全场。
还有八方向的运控带球技术。日本足球已经能够实现在八个方向的过人技巧,而中国球员仍多局限于向前、向左向右甚至是向后的运带。
第五点是在持续高强度的压迫下的小范围控球能力。中国球员更多依赖个人的速度和突破能力,而日本球员则能在小范围、快速压迫的情况下灵活控球,展现出高超的摆脱和突破技术。
第六项短板则是无球跑动。中国球员在这方面理解尚浅,未能掌握无球跑动的精髓——在高强度对抗下做出即时反应和快速决断。这也是未来国足需要深入研究和提升的课题。
最后一点,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是主动思考能力或者说阅读比赛的能力。日本球员从小就展现出了极强的自我判断能力,通过自我阅读比赛而非完全依赖教练指挥。教练员给予日本小朋友一个大致的范围,而具体内容则由球员自我填充和完善。相较之下,中国教练员往往更倾向于详细指导球员应该如何操作。这一差距无疑也是中日足球青训中最为核心的差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