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特劳斯(施特劳斯圆舞曲代表作)
本文由体育爱好者Roger Everett投稿,除了,我们还提供了施特劳斯第一圆号协奏曲,施特劳斯圆舞曲大全,伊西多·施特劳斯,希望本文能为您找到想要的体育资讯。
本文看点:
施特劳斯钢琴各种型号的最新市场价?
会员价:14200
名称:施特劳斯钢琴STRAUSS J-125K
会员价:13790
名称:施特劳斯钢琴up-125 全国最低价
会员价:12580
名称:施特劳斯钢琴up-123
会员价:11890
名称:施特劳斯钢琴up-121
会员价:10900
名称:施特劳斯钢琴122
会员价:12900
名称:施特劳斯钢琴118
市场价¥12000元 会员价 ¥9990元
附施特劳斯钢琴118 小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1825-1899)老约翰·施特劳斯的儿子,他的两位弟弟约瑟夫·施特劳斯和爱德华·施特劳斯也是著名的音乐家。不过小约翰是整个家族中成就最大,名望最高的一位。他被誉为“圆舞曲之王”,并为19世纪维也纳圆舞曲的流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圆舞曲之王”的称号是由于他把华尔兹这种原本只属于农民的舞曲形式提升为了哈布斯堡宫廷中的一项高尚的娱乐形式。他的作品的艺术成就大大超越了他的前辈们(例如约瑟夫·兰纳和老约翰·斯特劳斯),也更为人所熟知。他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施特劳斯家族的杰出代表;出生在风行跳舞的维也纳一个音乐世家家庭,与父亲同名。1844年组成自己的乐队,演奏本人和父亲的作品。1855-1865年应邀在圣彼得堡指挥夏季音乐会达十年1863-1870年任皇室宫廷舞会指挥。后又从事轻歌剧的创作。
约翰.施特劳斯是哪国人?
老约翰·施特劳斯1804年3月14日出生在维也纳。他的祖父叫沃尔夫,是匈牙利人,原来住在利俄波耳德斯塔德,也在多瑙河沿岸,离维也纳不算太远。
施特劳斯的简介和代表作品
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与圆舞曲之父老约翰.施特劳斯是什么关系?
小约翰·施特劳斯是老约翰·施特劳斯的长子,他与父亲同名,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
老约翰·施特劳斯被人们称之为“圆舞曲之父”。
答他们是父子关系。
小约翰·施特劳斯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是奥地利作曲家、小提琴家兼指挥家。
由于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圆舞曲,因而享有“圆舞曲之王”的美名。
1899年6月3日,小约翰·施特劳斯因患肺炎在维也纳去世,享年74岁。他的葬礼极为盛大,10万名维也纳市民自发地加入送葬的行列。他的遗体被安放在维也纳公墓里,在勃拉姆斯墓的旁边,舒伯特墓的对面。
施特劳斯家族共出了多少位音乐家?都是谁?他们之间什麽关系?
大儿子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之王)
二儿子约瑟夫·施特劳斯(圆舞曲舒伯特)
三儿子爱德华·施特劳斯(漂亮的埃迪)
再补充一些
●1848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发祥
1847年12月31日,一场音乐会正在维也纳郊外一个露天舞台举行。当时莱比锡一家报纸描述道“指挥是一个卷发,肤色黝黑的人。他的嘴唇微向上翘,给人一种富有天才的印象。他举起小提琴,随着琴头的摇动,明快流畅的音乐便从一个规模虽小但素质很高的乐队中飘荡出来。”
这个肤色黝黑,“类似摩尔人”的指挥,便是老约翰·施特劳斯——辉煌的施特劳斯音乐家族的创始者。当时他组织了一个乐队在全欧洲巡演,声誉载道。这次音乐会一直进行到1848年新年的钟声响时,乐队演奏了维也纳著名作曲家约瑟夫·海顿(Josel Haydn)的一首作品,作为对新年的庆祝,接着乐队演奏了施科泽(John Ge Scherzer)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后来几乎成为维也纳民谣)“跳吧,唱吧,无论我们是富裕还是贫穷……”(随后乐队开始持续演奏欢快的舞曲圆舞曲、波尔卡、连德勒……音乐会变成了盛大的舞会,整个场地就是舞场,听众跟随音乐翩翩起舞,精彩的作品则被要求加演,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欢乐的舞会一直持续到天明。
一个半世纪的这场音乐会,就是现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发祥。
●1873年小约翰·施特劳斯与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合作
1873年4月22日,为了庆祝维也纳金色大厅里球型建筑的落成,小约翰·施特劳斯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出了他的作品《维也纳的高贵血统》(Op.354)。据记载,施特劳斯是边演奏小提琴边指挥。当时的报道写道“乐团尽职尽责,全心全力地演奏,使演出获得了‘施特劳斯式’的成功”。观众反映热烈,使得这首曲子不得不再加演一遍。这次音乐会的成功,奠定了“圆舞曲之王”和“严肃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的基础。1873年11月4日,在维也纳召开了世界博览会,小约翰·施特劳斯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了他家族的许多作品,其中包括著名的《蓝色多瑙河》。
图一、维也纳圆舞曲作曲家群像
中间大的是小约翰·施特劳斯,底端的是施拉莫尔。其余自顶端顺时针依次为约瑟夫·兰纳,约瑟夫·施特劳斯,爱德华·施特劳斯,拜尔,米勒克,法尔·巴赫,奇雷尔和老约翰·施特劳斯。
●1899年与“圆舞曲之王”的告别
由于小约翰·施特劳斯有自己的乐团,很少和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但两者的私下交情还是非常好。1894年10月,为纪念小约翰·施特劳斯从事指挥生涯五十周年,维也纳爱乐乐团举行了系列音乐会。小约翰·施特劳斯发来致谢电报“在此我深表感谢,感谢乐团艺术家们的精彩表演和由此带给我的巨大欢乐。约翰·施特劳斯”
1899年5月22日,小约翰·施特劳斯的歌剧《蝙蝠》首演时,作曲家指挥乐团在维也纳歌剧院演奏了序曲。但就在歌剧演出的期间,小约翰·施特劳斯染上了风寒,引发肺病,于1899年6月3日不幸逝世。
●1921年施特劳斯纪念碑的落成
即使伟大的作曲家逝世之后,维也纳爱乐乐团也并没有立刻成为他坚定的拥护者。1902年,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了小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Op.410)和《美酒、女人与歌曲》(Op.333),这次演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1921年。当时,为了庆祝在维也纳的小约翰·施特劳斯纪念碑的落成,著名指挥家阿图尔·尼基什(Arthur Nikisch)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出了作曲家的《艺术家的生涯》(Op.316)、《蓝色多瑙河》、《美酒、女人与歌曲》等作品。由于尼基什当时巨大的声望和影响,许多指挥家都开始模仿他演奏施特劳斯家族的作品。1925年10月25日,为了纪念作曲家诞辰一百周年,指挥大师魏因加特纳(Felix von Weingartnre)指挥演出了《蓝色多瑙河》,在此之前这部作品已成为维也纳爱乐乐团在10月17日和18日的国际旅行演出的保留曲目和返场曲目。1925年10月25日的这场音乐会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全部是由施特劳斯家族作品组成的音乐会。
图二、著名指挥家阿图尔·尼基什(Arthur Nikisch)
●1929年演奏施特劳斯作品传统的形成
维也纳爱乐乐团形成了演奏施特劳斯作品的传统得益于当时一位施特劳斯作品的狂热拥护者克莱门斯·(Clemens Krauss)。1929年8月11日,他在奥地利萨尔茨堡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举行了全部由施特劳斯家族作品组成的系列音乐会。由于音乐会巨大的成功,一直到1933年,他每年都举行类似的音乐会。,音乐会的作品除了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外,还有其家族别人的作品,这就是新年音乐会的雏形。
●1939年第一次新年音乐会
当今世界最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诞生是非同寻常的,它开始于乐团晦暗的年代——1939年,当时在欧洲爆发的战争演化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局势变化很快,乐团内部出现了很多派别,各持自己的主张,就在这个紧要关头,乐团举行了一场全部由施特劳斯家族作品组成的音乐会,它向外界发布一个信息(这个信息远远超出了音乐的本身),表明了维也纳爱乐协会和维也纳爱乐乐团对奥地利的忠诚。
这场音乐会于1939年12月31日举行,30日举行了公开的排演。这次演出日后成了奥地利丰厚的文化传统的一部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新年音乐会是1941年1月1日的那次,指挥同样是克莱门斯·克劳斯。在战争年代,克劳斯掌管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音乐会演出和爱乐乐团的私立学校,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年1月,在战后艰难的岁月中,维也纳爱乐乐团依然忠诚于奥地利,1945年举行的新年音乐会在1月2日还加演了一场。
图三、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始作俑者——克莱门斯·克劳斯
1946年至1947年乐团的指挥换为约瑟夫·克里普斯,尽管他带领乐团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了新年音乐会,但并没有博得广泛的好评。1948年,克莱门斯·克劳斯重新执掌乐团,直到1954年克劳斯辞世,一共举行了七次新年音乐会。在克劳斯一生指挥的十三次新年音乐会中,他把新年音乐会变成了维也纳的一个非常特殊的音乐活动。尽管没有电视将他的指挥艺术保存下来,但从存留的各种文献上我们仍可以认为,他对施特劳斯家族的作品的演绎至今仍具有权威性。
●1955年与波斯科夫斯基二十五年的合作
克莱门斯·克劳斯的不幸辞世给维也纳爱乐乐团带来巨大的问题。谁能接替他的位置并继续他的成功?乐团为此召开了几次全体会议,最终选择了威利·波斯科夫斯基(Willi Boskovsky)。当初这个选择引起了许多的争论,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这是个多么正确的选择。波斯科夫斯基一共指挥了二十五次新年音乐会——从1955年至1979年。他使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当他因病退休时,也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波斯科夫斯基与众不同的是,那种只能在回忆中,在梦境中和施特劳斯的音乐魔力中才能被唤起的奥地利的古老传统,被波斯科夫斯基通过他的指挥,他的小提琴展现出来,让世人全然忘记了身处的时代。在波斯科夫斯基年代,增加了每年12月30日晚上为奥地利军队演出音乐会的传统。值得一提的是,1959年电视台介入了音乐会,由于广播电台和电视的作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成为世界最知名的音乐盛会和奥地利音乐文化的象征。
图四、指挥家波斯科夫斯基
●1980年年度指挥家的出现
当1980年波斯科夫斯基因病退休后,维也纳爱乐乐团选择了洛林·马泽尔(Lorin Maaze)——一位国际乐坛取得辉煌成就的指挥家。他指挥新年音乐会直至1986年1月1日。从那以后,新年音乐会的指挥每年更换,1987年的指挥是大名鼎鼎的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他指挥了一场令人难忘的音乐会,随后是克劳迪奥·阿巴多(Claudio Abbado)(1988年和1991年)、卡洛斯·克莱伯(Carlos Kleiber)(1989年和1992年)、祖宾·梅塔(Zubin Mleiber)(1990年、1995年和1998年)、里卡尔多·穆蒂(Riardo Muti)(1993年和1997、2000年)、洛林·马泽尔(L(1994年、1996年和1999年)。所有这引起指挥都是维也纳爱乐乐团当年音乐季中取得最大成功的指挥。1999年洛林·马泽尔指挥的新年音乐会打开了“施特劳斯年”的序幕——1999年是小约翰·施特劳斯逝世100周年,老约翰·施特劳斯逝世150周年。(体育知识网注此后的年度指挥分别是2000年和2004年穆蒂、2001和2003年哈农库特、2002年小泽征而)
●轻松优雅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1987年的新年音乐会,当的《拉德茨基进行曲》欢快乐的旋律响起时,听众情不自禁地应和着节拍鼓掌。这时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很有想象力地转过身来,示意观众随着音乐的强弱和节奏来鼓掌,从此以后,每当音乐会的《拉德茨基进行曲》响起时,这个音乐家与听众水乳交融的鼓掌场面就成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保留节目。
1989年的新年音乐会,当《蓝色多瑙河》乐曲开头的弦乐震音响起时,听众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这时,指挥家卡洛斯·克莱伯中断指挥转过身来,向现场听众(也通过电视向全球收看直播的观众)说“让我们迎来一个美好、欢乐与和平的新的一年”。于是以后的新年音乐会又多了一项内容当《蓝色多瑙河》乐曲开头的弦乐震音被听众掌声打断时,指挥都会转过身向广大听众致辞,倒数第二句是他略显生硬的汉语“新年好!”随后是英文“Happy New Year!”
一个半世纪以来,维也纳爱乐乐团用音乐来纪念施特劳斯家族这些伟大的成员老约翰·施特劳斯——施特劳斯家族的创始人,将圆舞曲从民间的舞场带入高雅音乐厅的“圆舞曲之父”;小约翰·施特劳斯——第一个将轻喜剧带入歌剧院的人,创作出传世圆舞曲的“圆舞曲之王”;约瑟夫·施特劳斯——第一个将贝多芬的音乐手法融入圆舞曲的创作人;爱德华·施特劳斯——带领“施特劳斯乐团”周游世界,将家族音乐介绍给全世界的人。
“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的一生经历是怎样的?
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施特劳斯(1825~1899)是老施特劳斯的长子,人称“圆舞曲之王”。自幼酷爱音乐,但老施特劳斯反对他学音乐。初为银行职员,并私下学习小提琴,后又学作曲。1844年自组乐队演出,在舞会上博得好评,形成与其父之乐队竞争的局面。后陆续创作了大量舞蹈音乐。1846年与父和解。1849年丧父后,与其父乐队合并,演奏于欧洲各地,使维也纳圆舞曲一时风靡全欧。持续性繁忙的演出生活,使他过度劳累,于1853年引起神经性疾患,将乐队交其弟约瑟夫和爱德华交替指挥。1855年赴俄国任彼得堡罗包洛夫斯基公园夏季音乐会指挥。1863~1870年任新皇帝弗兰兹·约瑟夫的宫廷舞会指挥。1872年应邀赴美演出。1899年74岁时患肺炎而逝于维也纳。死后在维也纳塑其铜像,以示纪念。
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纪念雕塑
音乐界的大小施特劳斯是什么关系?
音乐界的大小施特劳斯是父子关系。
父亲为大施特劳斯,儿子为小施特劳斯,这里的“大”字和“小”字是后人加的。因为父子俩人都叫约翰。为了区别他们,只好在名字前面加入了“大”,“小”这么两个字。
小约翰·施特劳他的两位弟弟约瑟夫·施特劳斯和爱德华·施特劳斯也是著名的音乐家。不过小约翰是整个家族中成就最大,名望最高的一位。并为19世纪维也纳圆舞曲的流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大施特劳斯和他的长子小约翰·施特劳斯同名,所以被称为老约翰·施特劳斯。他写了一辈子的圆舞曲,还有的加洛普和波尔卡,流行最广莫过于《拉德茨基进行曲》。
人物故事
约翰施特劳斯家族中以小约翰施特劳斯最被世人推崇,老约翰施特劳斯正是因为儿子的光芒过于强烈,名声上盖过自己才在后期变得郁郁不得志,而且到了国外,自己同样不受欢迎。
其实约翰施特劳斯家族的形成是戏剧性的,在老约翰施特劳斯娶了妻子安娜后生下三个孩子,由于长时间在外演出,老约翰施特劳斯经常夜不回家,并在外面另寻新欢,老施特劳斯与家庭断绝关系。
安娜为了报复老约翰施特劳斯,省吃俭用,积攒出来的钱全部用于供给三个孩子学习音乐,其中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天赋最佳,通过一系列的努力,终于在名声上强过父亲,即使在维也纳起义中支持起义军,在起义失败之后仍然受到追捧。反观老约翰施特劳斯处处受到排挤,出国后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