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科尔斯与内维尔“淘汰”(曼市双雄的青训大战

游泳技巧 2022-11-27 21:03www.1689878.com游泳池

一个寻常的潮湿冬日里,那块泥泞的足球场依旧躺在曼彻斯特城西人烟稀少的地方。默尔西河从球场边的一排树后面蜿蜒而过。人们栽下这一排小树,本是为了阻挡寒风侵入球场,但当地调皮的小孩子却把小树拔起,拿去别处贩卖,在树丛中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缝隙,刺骨的寒风就从这些缝隙中穿过。

球场上,有各个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踢球四到五岁的小孩还在学习踢球的基本技巧;有三支9岁以下少年队在比赛;其他10岁以下的孩子又凑成了三支球队。球场上还有人在遛狗,这些狗也在此尽显它们的“天性”。在更衣室旁边,一位女士向每个孩子收取2英镑的会费,如果小孩的哥哥或姐姐也在同一块场地上踢球,费用可以优惠一些。

从这块泥泞的场地往西北走四英里,穿过几条宽阔的郊区街道,就是老特拉福球场,那完全是另一个世界。如果往东北走六英里的话,就是伊蒂哈德球场,你不得不承认,中东土豪带来的石油金元重新点亮了曼彻斯特这个落寞的煤炭工业中心。曼联和曼城你死我活地争夺着这座城市的足球霸权,这些小孩子出没的糟糕场地就是两支球队争夺的前沿阵线,这些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球员——一次又一次地在场上摔倒却有充满欢声笑语的孩子,就是两家俱乐部争夺的宝物。

拉什福德,现在是为曼联和英格兰队攻城拔寨前锋;维尔贝克,效力于阿森纳同样也入选了英格兰队,还有韦斯·布朗,杰西·林加德,拉维尔·莫里森,他们的职业生涯有的处于上升期,有的则处于低潮期。回想起他们八岁的时候,那些天真无邪的岁月里,也都曾在曼彻斯特这样泥泞的球场上踢球。

在泥泞的球场上

在球场边,站在离父母和教练们很远地方的,是各大俱乐部派去的球探。他们负责挖掘年轻一代的天才球员。他们穿着代表各自俱乐部的背心,手上拿着笔在不停地写些什么,只有他们,能为这些贫民出身的小孩提供一个光明的未来,一个改变命运的契机。

“尽管这听起来很好笑,但球探们确实是在观察那些三到四岁的孩子。”说这话的人叫大卫·霍罗克斯,他是青少年足球俱乐部Fletcher MossRangers的主席,他的球队里走出了一个又一个名满天下的天才。

霍罗克斯说“你看到一个三岁的小孩在场上带球奔跑,一个球探也看到了他,他就会四处打听还有没有其他俱乐部也关注这个小孩。这真的像是一个笑话,因为这些孩子18个月前才刚刚学会走路啊!自从拉什福德成名后,人们开始问我同一个问题,你能在一个小孩五岁的时候就看出他的足球天赋吗?答案是不可能的,这些球探们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你或许能看出某个小孩身体素质不错,看出他步调比较合理,你想从这些就判断出一个三岁小孩能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那简直是太荒谬了。”

霍罗克斯现在已经当上了爷爷,他曾经看着自己的儿子,现在看着他们的孩子,创上了自己俱乐部的蓝黄色球衣。为了培养下一代足球运动员,三十年来,霍罗克斯放弃了自己的周末休息,甚至是工作日的休息时间。他是一个真正热爱足球的人,一个善良的人,他对球场上那些小孩子们的关心,远远超越了足球运动的范畴。

霍罗克斯继续说道“要我对这里的大部分小孩的出身下一个定义的话,我会说他们是‘街头少年’,他们就在这里的街头长大,他们都非常坚强。很多人的父母甚至没办法帮帮他们交区区两英镑的会费,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尽自己的努力让这些孩子能拥有一个积极的目标。但现在我们的工作越来越难了。这很糟,但这是事实。”

“未满九岁的小孩不能与职业俱乐部签订合同,球探可以给他们的家庭一些虚无缥缈的保证。事实让人心碎。很多父母真的只看到聚光灯,看到巨星和劳斯莱斯,他们不只是梦想自己的孩子能拥有这些物质,在很大程度上这也是他们自己的梦想。对于谈判桌上的那些东西,他们根本没有清醒的认识。在这样父母的影响下,这些孩子被灌输了一种思想,那就是,他们是现代职业足球体系的重要一环。但其实他们不是,除非等到他们九岁的时候,才能真正地与职业俱乐部签订合同。”

“我曾问过很多小孩‘你为什么踢球’,他们给我的理由往往是为了加盟曼联或者曼城,他们都没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们去的是普通的足球发展中心。”

一场军备竞赛

几年以前,曼彻斯特两支俱乐部间的场外战争主要是在新闻头条上,或者说就是争着进行轰动性的官宣。发起攻势的是迎来阿联酋金主的曼城,他们在市中心租下了一大块广告版,印上了前曼联前锋特维斯的肖像,配有非常挑衅的“欢迎来到曼彻斯特”的文字。曼联显然是上钩了,时任主教练弗格森爵士痛斥曼城为“聒噪的邻居”,他说曼城是一家“精神力不足的小俱乐部”。

现在两支同城死敌已经不玩表面上那套了,一切看上去好像都风平浪静,那些哗众取宠的言辞成为了过去式。两家俱乐部的老板都喜欢身居幕后,所以死敌之间的敌意大为缓和了。

但那仅仅是表面上而已,在其他地方,比如西北的业余足球场,比如小学课堂和私人后院,两家俱乐部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激烈对抗。他们把蹒跚学步的儿童看作未来的球星。很多踢足球的中学生在两家俱乐部的青年队之间跳来跳去。跳槽的不只是球员,还有球探和青训教练。比如大卫·哈里森,他为曼城工作了整整八年,找寻别具天赋的年轻球员。最近,他被曼联高新挖走。不过,曼城也不是善茬,在哈里森跳槽到曼联之前,罗尼·库斯克和林顿·汤姆林森两名球探就从曼联加盟了曼城,和哈里森做了一段时间的同事。

为曼联工作了13年的球探戴夫·霍布森现在是职业足球球探协会的主席,他说“从曼城得到了巨额资金投入开始,到他们建起了伊蒂哈德足球学校,其目的就是要在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最好。”

“我在为曼联工作时,弗格森曾经和我们整个球探团队聚会,我们一起喝了酒。还多次褒扬了我们的工作。”

中东土豪挥舞着手上的支票,据说就连为曼城临时工作的球探和教练,很多都拿到了双倍工资。曼联对此的回应是增加雇员规模,他们签下了更多的球员,在他们那儿从M60一直绵延到M62高速路的训练场上,教练也越来越多了。

霍布森说“在一家俱乐部里,球探就是不起眼的灰姑娘。球探的工作就是找到有天赋的球员,然后经纪人会去打听他们的家庭住址。”他慧眼找到的球员,曾经占据了曼联从主力队到九岁以下少年队,各个梯队的主力位置。

“如果不是球探源源不断地带来新球员的话,没有任何一支俱乐部能够维持经营。毕竟,要是连年轻球员都没有,教练们去培养谁呢?搜寻年轻球员已经升级为一场俱乐部间的军备竞赛。”

在Fletcher Moss少年足球学校通向伊蒂哈德球场六英里路程的中途,有一家140年历史的私立学校——圣比德学院(St Bede's College),这里一学期的学费是3595英镑。

曼城会资助所有和俱乐部签约的青少年球员在圣比德学院完成学业,直到他们拿到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证书(GCSE),哪怕该球员在中学毕业前就被曼城放弃,教育资助也会持续下去。

很多人会觉得曼城做了件好事,毕竟圣比德学院确实是一家极为优秀的学校,去年夏天,该校学生在GCSE考试中,有42%以上的人获得了A以上的成绩。很多人希望年轻球员在练习球技的能够接受文化教育,曼城做到了。但也有人觉得曼城此善举太过火,动机令人怀疑。

对曼城来说,青少年球员是他们与曼联抗衡的重要武器。距离曼联的92一代开始建功立业已经过了25年,这群曼彻斯特出生的少年,曾彻底地改变了英格兰足球的均势,缔造了曼联王朝。现在,曼城的蓝色却比曼联的红色更能吸引本地的年轻人。

2015年青年足总杯决赛,曼城输给了切尔西,曼城的首发十一人里,竟有多达9人出生于曼彻斯特。现在曼城足球学校里有三分之二的人来自曼彻斯特地区。

马特·瓦克特是曼彻斯特城郊一家小俱乐部的青年队教练,他负责执教五至七岁的三个少年梯队,他说“十年之前,这里的小孩们都喜欢曼联或是利物浦的球衣,但现在他们穿的基本都是曼城了。”

“对于大俱乐部在青训环节选拔球员的种种作为,我们还是有些愤懑的,他们工作的重心是广撒网,尽可能多地招揽少年天才,然后再在队内进行一道有一道地筛选,会有进半数的球员被淘汰。”

“大俱乐部在寻找最好的球员来构建一支更强大的球队。他们也很关注自己在本土社区的影响。毕竟这样可以激励球迷,扩大品牌影响力。”

曼城曾邀请瓦克特把他的五岁以下青年队的球员带到伊蒂哈德足球学校,与曼城的职员进行一次训练交流会。瓦克特带去的30名“球员”,有的甚至还不会把球踢出去。

瓦克特说“曼城此举的目的在于赢得这些小孩子和他们父母的好感,足球学校自然得邀请小球员的父母去观看训练,毕竟,是这些父母需要每周两次把他们的孩子送到足球学校。”

“不仅仅是我们,曼城经常会邀请曼彻斯特城西北的各支小俱乐部到伊蒂哈德足球学校参加训练课程,让小球员和他们的父母参观校园和设施。”

“很多小球员都立下了志愿,那就是长大了要为曼城踢球。曼城现在对小孩子非常有吸引力,如果你问一个已经决定‘效忠’曼城的小孩愿不愿意去曼联踢球,他会用小孩子特有的语气说‘呃,恩,不,我不想去那里。’”

曼城的剧变

曼联的知名度并非从来都在曼城之上,至少在1980年代中期,曼城在两支球队的对抗中可以占据上风。从1987年弗格森爵士把14岁的吉格斯从曼城挖过来开始,曼联发动了青训系统大升级,然后逐渐在曼彻斯特双雄的较量中独占鳌头。

不过,曼城也没有甘于沉沦,在21世纪的头十年间,他们还是培养了一批不错的年轻球员,出名的有肖恩·赖特-菲利浦斯,斯蒂芬·爱尔兰,丹尼尔·斯图里奇,迈克尔·约翰逊,米卡·理查兹和内达姆·奥诺哈,他们都是从曼城的青少年梯队一步步升入一线队的。

但那时曼城的青训系统和今天完全不同,培养年轻球员,是俱乐部为了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他们的财政状况堪忧,有一小段时期还掉进了英格兰第三级联赛。那时候的训练条件,和今天斥资2亿英镑建设的伊蒂哈德足球学校有着天壤之别。2014年建成的伊蒂哈德足球学校拥有16块场地,一个7000座的备用球场,和3个配备理疗室的室内健身中心。

在中东土豪入主前的曼城,年轻球员就在Platt大道的训练场受训,那是一个由市议会所有的边缘街区。训练场上只有6名俱乐部的职员,场边没有设置安全防护障碍,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进出。

在1998到2009年间担任曼城青年足球学习经理的吉姆·卡塞尔还记得“那时候我们还得让社区团体优先使用球场,周三下午,当地的学生会占据球场,我们16岁以下青年队的训练不得不推迟到晚上9点。”

“有人会借用这块场地结婚,有时可能会有丧葬,那种时候我们就必须保持安静,免得影响了默哀的人群。球场因为过度频繁地使用,变得崎岖不平。如果你朝训练场反向走一个室内足球场那么大的距离,你就会发现自己处在一群出租车司机当中了。我们还得把球场周围的房间空出来,因为减肥互助小组的人会在那里开会。”

那几年间,曼联拥有本地人的支持,其中响亮的名字包括吉格斯,保罗·斯科尔斯,尼基·巴特和内维尔兄弟。曼联当时的财政状况也比曼城好很多,足以支持他们的球探和经纪人去网罗少年天才球员。

德里克·兰利在曼联做了16年的少年球员招生主管,直到2016年才卸任。他说“曼联成功的秘诀就是把本地的球探网络当作自己的重要根据地。曼联选拔年轻球员的标准是很高的,因为俱乐部拥有着光辉的历史和极大的吸引力。”

“作为曼联的工作人员,我不想把任何一名年轻球员拱手让予他人,所有的球探都坚守这一信条,毕竟他们当中99%的人都是曼联球迷。招募年轻球员时,球探以一个正确的态度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是很关键的。我们并不想把谁排除在外,不想让父母们生气。我们必须和很多俱乐部维持表面上的好关系,然后让他们知道我们行事的方式才是正确的。”

为曼城工作的卡塞尔很赞同兰利的这番话,他说“我们知道所有的曼联职员,他们也认识我们所有人,我们对对方都保持着充分的尊重,但我们也喜欢捉弄对方。”

“通常是在某一年他们打败了我们,第二年我们又卷土重来,狠狠地教训他们一顿。我们两支俱乐部的青训人员都知道,我们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一线队培养人才。”

曼城在2008年迎来了剧变,曼苏尔酋长接管了球队。起变化的是成年队,曼城的股权转让交易刚刚完成,罗比尼奥就以3200万英镑的身价加盟,随后到来的是萨巴莱塔,尼格尔·德容和文森特·孔帕尼,后面这三人是曼城夺得2012年英超冠军的中坚力量。在赢得了成年队的锦标之后,曼城开始着眼于未来了。

兰利说“显然的是,剧变的到来让每个人都感到有些措手不及。我们知道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试图昂着头接受挑战。面对曼城这样大手笔地投入,不惜一切代价地网罗球员,我们真的很难继续昂着头在曼联工作。”

“他们的球探系统在短时间内进步神速。做球探是体力活,你可以用科技手段分析球员,分析要用的信息,必须靠球探亲自到场边去收集。”

“曼城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了巨资,这就是他们用来和曼联的辉煌历史匹敌的因素,他们还为自己的青年球员在圣比德学院的学费买单,这对曼联来说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曼城和曼联开始了全方位的竞争,他们建了新的设施,投资了大量人力物力,在曼城主场一街之隔的地方,伊蒂哈德足球学校拔地而起。曼市双雄的战争成为了一场争夺人力资源的战争,小孩子,教练和球探都是双方你抢我夺的对象。

在为曼联工作以前,兰利在1990年代为布莱克本培养了一批让人印象深刻的年轻球员,他说“过去我和曼城,利物浦,埃弗顿等俱乐部的职员都建立了非常好的私人关系,但现在这样的良好关系不复存在了,这样的改变是不可逆的。”

“我也想堂堂正正地做我的工作,不去抢别人先盯上的小球员,这种事总没有办法避免。或许监管部门应该出台相关法规来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类似这样的‘抢夺’很难被证明。更何况你还得考虑一场俱乐部间的官司会对小球员的生活方式,习惯表现,甚至是他的整个支持机制,产生怎样的影响。”

“,这是一块雷区。”

明日之星和被淘汰者

那么曼市双雄网罗到的这些孩子面临着什么样的未来呢?在其他小孩还在上小学的年纪,他们就被看作是俱乐部的明日之星,之后他们也有很大的可能被俱乐部淘汰,所谓的光明的未来,瞬间消散。

詹姆斯·麦克阿蒂被看做是现在英格兰足坛最有前途的少年天才,在11岁的时候,他从曼联转投曼城青年队,曼城把其看作是他们的吉格斯(吉格斯在青少年时期由曼城转投曼联)。

麦克阿蒂的父亲约翰是一名板球运动员,曾效力于板球联赛的圣海伦队,他回忆说“最早联系我们的是曼城,他们派了两名球探去到小詹姆斯的学校,碰巧看到他正在游乐场里踢球。其中一名球探发现他是个可造之材,然后就把他带到了曼城当时在Platt大街的训练场。”

“小詹姆斯八岁的时候和曼联签约了,因为他的哥哥也在曼联的少年队中。我有自己的工作要做,没有时间把两兄弟分别送到不同的球队。但最终我的大儿子没能踢出名堂,所以我就说最好不要让我的小儿子继续待在曼联了。11岁的时候,我把他送到了曼城的足球学校。”

“他真的是热爱足球,每一天他其实都过的很辛苦。他很早就要起床,搭上去圣比德学院的火车,到了中午,他们就从学校出来,去曼城的训练场。然后在接受了一天的训练之后才能回家,他每天在外忙碌12到13个小时。”

“令我震惊的是像我儿子这样的小孩子还有很多,毕竟每个人都想成为足球运动员,不是吗?这个过程真的很艰难。詹姆斯年纪不算大,他已经逐渐成为一名真正的球员,他每一天都在进步。对我来说,最美好的事情就是看到这些小孩子真正的享受足球,每天从更衣室出来,我儿子会问我‘爸爸,我今天踢得怎么样?’”

麦克阿蒂和父亲是幸运的,但还有另一种小球员,就是被俱乐部网罗了之后又淘汰的那些孩子,他们的故事又是怎么样的?

一位被淘汰的孩子的父亲匿名接受了BBC的采访,他说“我儿子进入足球学校的时候只有五岁,那时候他踢得很不错。在和他同年龄段的孩子的比赛里,他一场可以进七八个球。在一场比赛后,曼城的一位球探联系了我。他说我的儿子的表现令他印象深刻,然后曼城希望能带走他。”

“那时候我感到非常非常骄傲,毕竟如果有人跑来你面前说你儿子可以去曼城或者曼联踢球,你的第一反应肯定是果断答应。”

“没想到那对于我儿子来说成了一场折磨,他被在青训学院踢球和平时与小伙伴踢球的巨大分别吓得不知所措。我很快就发现,哪怕是在他这个年纪,小球员的压力也实在太大了。他在曼城的足球学校踢了12周。他越来越少地在比赛中和其他队友联系,我觉得他在那里变得还没有以前的一半出色。他完全丧失了自信。”

“我知道曼城很快就要再给我打电话了,果然,有人通知我们我儿子被淘汰了。作为父母,我们很难告诉小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记得他知道消息后哭着在楼梯上坐了一个小时,他当时就是想一个人坐着。这对他打击太大了。在他那样的年纪,这种打击严重地影响了他的成长,直到两年之后,他才恢复到去曼城之前的水平。”

事关曼彻斯特本地人的较量

让我们重新回到我们身处的世界。现在,范佩西,菲尔·内维尔和达伦·弗莱彻等前曼联名宿的孩子都在曼城受训。曼城的14岁以下青年队曾以9比0战胜曼联,不过曼联却在21岁以下英超联赛中四年内三次夺魁,而18岁以下英超联赛的王者则是曼城。

我们目睹了曼市双雄不见硝烟的青训战争中一次又一次的冲突,双方都自称取得过重大胜利。到底是哪支球队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或者说,什么样算是胜利了?

曾经在曼联作为球员和职员工作过的吉姆·卡塞尔现在是曼城足球学校的负责人,他说“胜利的天平正在向曼城倾斜。曼联赢得过太多冠军,赢得过欧冠,曼城扮演的毫无疑问是追赶者的角色,但毫无疑问的是,因为有巨额资金的投入,曼城已经在各项竞争中取得了优势。”

“曼城主导着现在的竞争形势。曼联一直被认为是曼彻斯特乃至全英格兰最出色的球队,这些年曼城建立的基业也是惊人的。”

德里克·兰利现在是球探机构OmniSports的主管,曾经为曼联工作了16年的他,正确地评估了曼联吸引力下降到形势,他说“曼城已经向所有人证明了,在当下的竞争中,他们取得了对曼联的优势。的确,曼城没有辉煌的历史,历史是不会持续发挥效用的。现在的小孩子根本不知道曼联的92黄金一代意味着什么。”

“曼联现在要慎重地思考,应该怎么做才能保持竞争力。还要考虑如何处理新的议题,比如教育,分配,和交通问题。”

在泥泞的Fletcher Moss足球学校,老板大卫·霍罗克斯见证着曼城和曼联在青训上的一场又一场厮杀。

霍罗克斯说“父母们经常会遇到尴尬的局面。他们找到我,问我说‘我的孩子已经在曼城效力了,曼联也看上了他,希望他转会,我应该怎么办’”

“我给他们的建议是到两家俱乐部都试试,然后再判断哪支球队对孩子,甚至是对父母最有益。看看你的孩子更喜欢在哪里踢球。”

“历史上来说,我们这里的小球员选择去曼联的更多。但现在的这一代小孩,对曼联的辉煌成就一无所知。1999年伟大的三冠王对他们来说没什么意义,毕竟那时他们都还没出生。这就是为什么有更多的小孩喜欢曼城而不是曼联。现在曼城正在努力地做好各项工作。他们正在朝正确的方向做着正确的事情。伊蒂哈德足球学校拥有最棒的设施。在崭新的建筑里,你甚至还能闻到油漆味,门框上的塑料膜都还没有撕掉。”

“曼联的Aon训练中心比起来就要陈旧一些。在那些建筑里面,你会因俱乐部的辉煌历史收到触动。你可以在门上看见马特·巴斯比爵士的名言‘如果你不够优秀的话,那么你就已经到了离开曼联的年纪了。’”

“在曼城,他们自然是没法展示那样的精神遗产。我不是说他们永远也不会有精神遗产,伴随着那么大的投入,他们迟早会有的。要复制曼联的一切成就,他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假如现在有一个新的八岁的拉什福德,他还会一直留在曼联吗?兰利对此很不乐观。他说“你看看基本面,就是那些影响小球员未来发展的各个方面,曼城有最好的训练设施,最好的教育机会,所以现在的天才球员很可能会选择曼城,毕竟曼城可以提供圣比德学校的学费,以及伊蒂哈德足球学校的训练设施。”

“曼联一直都有自己为一线队造血的传统。曼城在这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毕竟曼城现在可以买到全世界最优秀的成年队球员,小球员们可能会觉得在曼联他们拥有更好的发展机会。曼城需要回答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瓜迪奥拉愿不愿意复制他在巴萨的用人机制,给曼城的年轻球员进入一线队的机会。”

正因如此,这场青训战争的结果还不明确。尽管曼城能吸引更多的孩子,甚至是最具有天赋的孩子,如果他们都进不了一线队,那又有什么用呢?

一个得以在曼城一线队立足的自家青训产品是米卡·理查兹。在2007年8月,迈克尔·约翰逊代表曼城在同城德比中出场后,再没有任何一个曼彻斯特人为曼城披挂上阵。

自1989年9月安迪·欣奇克利夫在对阵德比郡的比赛中为曼城进球之后,再也没有一个本地人为曼城进过球。相反地,拉什福德,这位土生土长的曼彻斯特人,18岁时第一次在伊蒂哈德球场亮相,就攻破了曼城的球门。

霍罗克斯是拉什福德的启蒙教练,他说“自从金元入主以后,曼城的实力大大提升了。在赛场外,金钱也改变了很多东西,比如他们可以雇佣更多的球探去观看比赛,找到更多的天才。,曼城确实后劲很足,我永远也不会相信曼城可以向曼联那样重用本地球员,然后取得成功。自从1939年以来,每一届曼联的一线队都有来自本地足球学校的球员。”

谁才是赢家

2015年11月,曼城14岁以下青年队9比0战胜曼联的比赛并非偶然。三个月前,还是这同一批人,升级到了15岁以下级别的比赛,又以同样的比分赢得了同城德比。就在同一周,新的曼城14岁和13岁以下两支青年队也分别以6比0和5比0赢下了他们的德比战。

在第一次溃败之后,曼联92环境一代的成员尼基·巴特从前队友布莱恩·麦克奈尔手中接过了曼联青年队的教鞭,现在,巴特也尝到了溃败的痛苦滋味。

但这场军备竞赛真正的受害者还是那些小球员们。曼联U-14岁的队员在输球后被新闻媒体大肆批判;还有一些孩子在五岁时被两家俱乐部争相追逐,不满九岁时却被扫地出门;还有更惨的,可能是一个曼城青年队球员,一路经过艰苦训练升入一线队,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一个外国巨星顶替了他的首发位置。

德雷克·兰利说“在曼联的传统上,对于一名球员在年少时参加的比赛,其结果并不重要。小球员会反思自己在输球的比赛里的场上表现,但没有人指望一个少年球员托起整支球队,那基本是不可能的。小球员参加比赛是为了个人的发展,最终的目标是在一线队占据一席之地。”

“相比起在比赛中争胜,我更乐于做那些与小球员的个人发展关系更大的事情。没有人会喜欢被对手9比0击败,但比起结果,更重要的是从比赛中吸取教训。教练要做的是激励小球员在下次面对曼城时拿出更好的表现。”

青训大战的成功意味着什么呢?似乎意味着有更多的小孩穿上俱乐部的球衣,加入你的足球学校,在比赛中取得吸引眼球的大胜。成功还意味着贫民出身的孩子能够享受私立学校的教育资源;少年天才能得到世界级教练的培养;从泥泞的球场里走出的球员能够在设施出众的训练场上踢球。

这所谓成功的背面是小球员耗尽了自己的才华;是他们不能代表校队出场,以防他们在比赛中耗尽了参加友谊赛所需要的体力;有的小孩本被看作不世出的天才,最终却没能兑现自己的天赋。

霍罗克斯站在Fletcher Moss少年足球俱乐部更衣室的门边,背对着默尔西河,面朝凛冽的冬风袭来的方向说“在周末早上,加上到这里比赛的客队,你可以看到三到四百个孩子在这块场地上踢球。那场面真的太美了,我从更衣室门口看过去,所有的孩子都在享受足球的快乐。”

“我们愿意和所有俱乐部合作,我们想要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机会。我们的一些小球员只能达到第三级联赛球队的水准,但我们也有九个孩子在上赛季签约了英超斯托克城队。”

“作为青训教练,如果不差钱的曼城来邀请你,请你去和他们一起做教练工作,那会是一个美差。如果为曼城网罗新秀,每一次你收网时,都会找到几个天才。在我看来,他们淘汰小孩子的方式,实在是太不人道了。小孩子来到曼城,就像是经常在进行命运的抽签。抽中了,就可以留下;没抽到里,你就必须离开。失望的痛苦总是难免的。”

一声叹息,寒冷的一天里,在霍罗克斯身后的,依然是一场没有止境的冷战。

(翻译雷声)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78.com 体育知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足球|篮球|NBA|奥运|网球|高尔夫|田径|游泳|排球|赛车|比赛|亚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