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赛车车手(有谁还记得这个伟大的赛车手?被

游泳技巧 2022-11-27 16:38www.1689878.com游泳池

在刚刚过去的奥斯卡奖评选中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众多热门电影不约而同地采用了两位顶级男明星担任主要角色。从《好莱坞往事》到《爱尔兰人》,这种“双雄会”类型的电影在2019年大行其道,其中还有这部由两位奥斯卡级别明星克里斯蒂安·贝尔和马特·达蒙主演的《极速车王》。

电影《极速车王》的主角是两位赛车界的传奇,卡罗尔·谢尔比和肯·迈尔斯,电影的英文原名却为《Ford v Ferrari》。原因是整个故事的历史背景来自于两位汽车业巨头的一场收购战,正是两个巨人之间的争斗才成就了一代车王肯·迈尔斯在1966年的传奇表现,也正是巨大的商业利益才使得肯·迈尔斯成为了牺牲品。



虽然汽车并不是由福特公司所发明,亨利·福特所开创的流水线生产模式极大地降低了汽车生产的成本,使得汽车从一件高不可攀的奢侈品成为一个普通大众所能拥有的工业品。赛车手出身的恩佐·法拉利则是“反其道而行之”,将汽车从一件冰冷的工业品又变回了华丽的奢侈品。电影中时任福特公司CEO的正是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的长孙,名字与他祖父一模一样的亨利·福特二世,他与恩佐·法拉利注定将成为冤家对头。

这两个经营理念截然相反的公司却在上世纪60年代发生了交集,福特汽车公司曾经试图收购法拉利,以失败告终。电影《极速车王》十分清楚地交代了这场收购的历史背景,进入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迎来了一代特殊的新兴人类,出生于战后“婴儿潮”的美国人已经长大成人。这代人的生活习惯与他们的父母完全不同,由于没有经历过大萧条和二战的艰苦岁月,使得他们热衷于消费并且对于个性化产品有着前所未有的需求。象征着“速度与激情”的跑车吸引着这些手握大把钞票的美国人,而高性能跑车市场自然就成为了美国各大汽车公司的“兵家必争之地”。

作为行业领袖的福特汽车却尴尬地发现,公司庞大的流水线上根本没有一辆真正意义上的跑车来应对这个历史性的市场机遇。于是财大气粗的福特汽车顺理成章地想到了收购一家跑车公司,并且直接把目标锁定在占据业界头把交椅的法拉利。

当时法拉利公司的创始人恩佐·法拉利正醉心于经营他的赛车事业,急于摆脱枯燥乏味的公司日常经营,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就在关头,恩佐·法拉利提出一个非分的要求,希望自己仍然能够独立控制公司下属的“法拉利车队”。资本家出身的亨利·福特二世无法理解恩佐·法拉利对于赛车的狂热,这个要求也被福特公司毫不犹豫地拒绝,双方不欢而散。恩佐·法拉利立即转身投向了意大利本土汽车公司菲亚特的怀抱,并且对福特公司继承人亨利·福特二世言辞颇为不敬。

遭受羞辱的亨利·福特二世做出了一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决定,将原本用来收购法拉利的资金转为开发一款高性能跑车,并且下令一定要在法拉利称霸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上夺冠。于是才有了一代车王肯·迈尔斯在1966年的传奇表现,以及那令人唏嘘不已的结局。


电影《极速车王》真正的主角是马特·达蒙扮演的卡罗尔·谢尔比和克里斯蒂安·贝尔扮演的肯·迈尔斯,以及那辆被载入史册的经典跑车福特GT40。

当时的卡罗尔·谢尔比已经是一位家喻户晓的“美国英雄”,他是少数几位曾经赢得过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美国人,自然成为了福特汽车实现“复仇”计划的最佳人选。肯·迈尔斯却只是一个普通的汽车经销商,他的赛车天赋已经在当地小有名气。在一次赛车比赛上,卡罗尔·谢尔比无意中发现了肯·迈尔斯,并且立即被后者狂热的赛车热情所征服,于是立即邀请他加入自己的团队。正是在他们两个人的合作开发之下,才有了日后征服勒芒赛道的福特GT40。

GT40由福特英国分公司负责开发,虽然第一代车型在性能上表现卓越,在比赛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十分糟糕。最严重的问题发生在刹车装置上,比赛中GT40的刹车盘在制动过程中会瞬间产生高温,导致制动失灵并且威胁到赛车手的生命安全。

卡罗尔·谢尔比和肯·迈尔斯的团队对GT40做了大量的测试和改进,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他们在车辆外壳上贴上大量的毛线,用这个简单而又原始的方法来观察GT40的空气动力特性。糟糕的刹车问题也被解决,团队中的工程师发明了一个快速更换装置,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在比赛中方便迅速地更换刹车盘。虽然在实际比赛中这一做法遭到了其他竞争对手的强烈抗议,福特车队坚持认为赛事规则允许车队在比赛中更换零件,而刹车装置在理论上也属于零件的范畴。

最为革命性的是卡罗尔·谢尔比和肯·迈尔斯的团队使用了一台动力测量器的装置,可以精确记录车辆的动力输出。他们将整个勒芒赛道全程录像,计算出跑完24小时所需要的动力。将经过调校的引擎连续运转24小时来模拟比赛环境,确保GT40能够顺利完成全部赛程。

就这样,一辆专为勒芒24小时耐力赛度身定做的福特GT40 MKII诞生了,并且连续在1966年至1968年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上战胜法拉利而夺得冠军。福特GT40也成为了美国汽车历史上最伟大的跑车型号,时至今日依然是全世界车迷最为钟爱的收藏对象。


《极速车王》并不是一部专门为车迷而拍摄的赛车电影,在那些枯燥乏味的机械原理和令人眼花缭乱的驾驶操作背后,电影最为精彩的情节其实是以福特汽车为代表的大资本对汽车行业和赛车文化的无情碾压。

热衷于赛车的恩佐·法拉利对福特汽车不屑一顾,将对方形容为“在丑陋的工厂里制造丑陋的汽车”。福特汽车随后不计成本地投入巨资研发出GT40,并且在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上以一个三连冠让法拉利颜面尽失。时至今日,“丑陋”的福特汽车依然行驶在全世界各地的大街小巷,而法拉利早已将大部分股权出售给菲亚特。

对于卡罗尔·谢尔比来说,他所要面对的不仅是赛场上的竞争,还有来自福特汽车内部庞大官僚系统的挑战,也就是所谓的“福特办法”(Ford Way)。电影中有个情节充分说明了问题,当卡罗尔·谢尔比坐在福特汽车总部豪华的接待室里等待CEO召见,他惊讶地发现公司一份文件需要在办公室里传递四次才能放在亨利·福特二世的办公桌上。而卡罗尔·谢尔比在面见CEO时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他必须越过所有层级,直接向亨利·福特二世汇报。事后证明,尽管亨利·福特二世对于“GT40”项目充分放权,依然委任了福特汽车负责公共关系的副总裁利奥·贝贝担任项目负责人。正是这位代表大资本的副总裁,在1966年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中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而葬送了一代车王肯·迈尔斯的冠军称号。

当年如日中天的肯·迈尔斯已经斩获了1966年的迪通拿24小时耐力赛和赛百灵12小时耐力赛冠军,对于勒芒志在必得的他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结局会是一个黑色幽默。虽然表面上看来福特汽车参加勒芒24小时耐力赛是亨利·福特二世对恩佐·法拉利的复仇,他委任了一个负责公共关系的副总裁来领导这个项目,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这项耗资千万的比赛对于福特汽车来说不过就是一个充满商业利益的公关项目。一个满身油污的赛车手无法理解那些西装笔挺的公司高管竟然会做出如此违背常理的决定,尽管在电影中肯·迈尔斯始终对这些“卖汽车”的人嗤之以鼻,他最终还是被资本所玩弄。

福特车队三辆赛车一起冲过终点

电影《极速车王》中真实地再现了这段令人匪夷所思的历史,以及一代车王肯·迈尔斯的悲剧性结局。在1966年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上,肯·迈尔斯所驾驶的福特GT40表现卓越,在时刻他意外地接到了减速的指令。原来车队负责人利奥·贝贝出于广告宣传的需要,竟然要求福特车队三辆赛车到达终点,领先的肯·迈尔斯无奈降低速度并且等待队友赶上自己。完成比赛的肯·迈尔斯却得到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比赛的结果并不是福特高层设想的那样三辆车并列冠军。不同于其他赛事,勒芒24小时耐力赛比的不是速度,而是距离!这意味着到达的三辆赛车,出发排位在后的选手反而在驾驶距离上占得优势,而排在杆位出发的肯·迈尔斯却因为几个车身的距离而与冠军失之交臂。于是肯·迈尔斯唾手可得的三冠王荣誉就这样被人为地剥夺,的冠军是福特车队的一名车手布鲁斯·麦克拉伦,他正是日后另一个著名跑车品牌麦克拉伦的创始人。

1966年勒芒24小时耐力赛颁奖仪式

令人唏嘘不已的是,肯·迈尔斯并没有等来征战勒芒的机会,两个月之后他死于一次试车事故,而他所驾驶的依然是福特GT40 MKII 的继任车型“J -Car”。福特汽车随后两年继续在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上碾压法拉利,卡罗尔·谢尔比、肯·迈尔斯以及福特GT40也成为了赛车历史上的一段传奇。


“这不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赛车电影,更像是在歌颂这个世界上最为重要的三种力量来源,资本主义、汽油和睾丸素。”-《纽约邮报》

电影由一位并不擅长体育电影的导演詹姆斯·曼高德执导,他的代表作品是休·杰克曼主演的《金刚狼》系列电影。《极速车王》中最为成功的并不是紧张刺激的赛车场面,而是塑造了肯·迈尔斯这样一个悲剧性的英雄人物,一个为了7000rpms不惜献出生命的男人。虽然失去了一座赛车界最重要的奖杯,肯·迈尔斯在1966年的传奇表现和不幸遭遇已经使他成为赛车历史上最伟大的车手之一,这部《极速车王》也成为了对这位一代车王的最大褒奖。

对于肯·迈尔斯来说“成也福特,败也福特”,正是以福特汽车为代表的大资本不计成本的资金投入才使得他能够有机会与卡罗尔·谢尔比一起打造出经典的福特GT40跑车,但也是大资本背后的商业利益将他在勒芒赛道上的努力毫不留情地抹杀。“开车的人”不得不屈从于“卖车的人”,在这项令人血脉偾张的男子汉运动中最强大力量并不是那些马力强劲的赛车,操纵比赛的也从来不是手握方向盘的车手。

在连续三年奇迹般地夺冠之后,达到商业目的的福特汽车停止了对勒芒赛事不计成本的资金投入,福特车队也随着大资本的离开而消失在勒芒赛道之上。法拉利车队也把注意力转向了F1赛事,两大车队史诗般的较量已经成为过眼云烟,一代车王肯·迈尔斯和他所驾驶的福特GT40跑车将会永载史册,成为全世界一代又一代车迷所传颂的经典。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78.com 体育知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足球|篮球|NBA|奥运|网球|高尔夫|田径|游泳|排球|赛车|比赛|亚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