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军相争(“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规矩是谁
在很多历史题材电视剧里,常常会有两国打仗,派出使者进行传信的场景出现。这里的使者,他们常常是孤身一人,身边不会跟任何随从,基本都是形单影只穿梭于交战的两军之间。理论上来讲,如果传信传不好,很有可能掉脑袋。
可是另一方面,“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句话,又仿佛成了自古以来不成文的规矩。一般充当使者传信的,基本都不会有性命危险。那么,这个不成文的“规矩”,到底是谁定的?又是因为什么,它能延续多年不中断呢?
,这名扬四海的八个字,和春秋时期的一个宋国人息息相关,他就是宋戴公的五世孙华元。当时宋国和楚国交战,为了做好战事的谈判,就派出了华元以使者的身份前往楚国,要求楚国能够撤掉包围宋国的兵力,希望两国就此停战。
那楚国如何才能信服呢?因为华元本身就是宋国大夫,身世显赫,在宋国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于是华元就作为人质居住在楚国,维护两国的战事议和。由此,就逐渐演变出了这样的规定——一国派出的使者前往敌国,而敌国却不能斩杀使者。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并不是谁刻意定下来的规矩,却可以在历朝历代战事中得以用到,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使者在交战的两军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传信。古代的通讯设备很差,飞鸽传书、快马加鞭在战争的时候又未必靠谱,由自己选派出一名靠谱的使者,既可以能说会道,又能准确传达意思,其实非常重要。
《三国演义》中就有这样一个场景,虽然不是交战,但却体现了使者的重要作用。刘备和曹操结仇,曹操因为挟天子令诸侯,实力越来越强大,本就准备追击刘备。而此时刘备从袁绍那里逃出去,无处可去,就寻思着投奔刘表,又不确定刘表是否愿意接纳自己。这时候,他就派出了自己手下的孙乾,作为使者,前去荆州交涉。
刘表一开始是没有下定决心接纳刘备的,尤其是他听身边的蔡瑁之言,害怕因为收留刘备而得罪曹操。为了探口风,刘表就对来使孙乾说不如砍下你的头颅送曹操做礼物,如此曹操便不会攻取荆州。
若刘备派来的使者是随便找来的普通人,估计这样的“谈判”就把他吓慌了。可是孙乾却不仅不怕,还从容大笑,嘲笑刘表的愚蠢。刘表纳罕,孙乾从容不迫地解释如果只需要孙乾一颗人头,就可保荆州太平,那可尽管拿去。但问题是这样行吗?事实上,原本曹操还没想攻取荆州,您把我的人头送过去,曹操只怕会攻得更快。况且,还得罪了我家主公。
像刘备和刘表非敌非友,也可以派个使者过去传信或谈判,都是很常见的。而为了表诚意,这样的使者大多都是孤身一人前往,是明显的“弱势群体”,如果直接斩杀使者,那很明显是欺负弱势群体,会被看不起。更重要的是,一旦使者被斩杀,那就意味着向对方传达自己坚决不肯议和、打算死战到底的态度,如此交战两方的关系也会加剧冷化,更加不可缓和了。
所以,在战争期间,使者的作用除了传信和谈判之外,还多了一层象征意义——如果使者活着,说明两军之间的关系不管是战是和,都还有后退的余地,不至于太过僵化。正所谓“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在战场上也是如此,毕竟胜败本就是常事,上了战场谁也没有百分百必胜的把握。
那为什么“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可以作为不成文的规矩,一直延续下来不间断呢?
这个“规矩”从春秋时期出现,那时候人们强调和重视礼节,强调的是“君子之交”,不屑于做小人之事,包括在战场上也是一样。虽然说到了后来,由于乱世礼崩乐坏,人们不再特别重视这一点,但这也作为所谓的“习俗”被潜移默化地传承。
,之所以“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是因为这个规矩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合理性,如果前提条件达到,就可以少损失很多。如果哪个将军不问缘由,就把敌方派来的使者给杀了,那么肯定不利于宏观上的战事和局面。更何况,两军交战的目的本身就是要归属于政治和军事的目的,如果有机会和谈,达成共同的政治利益,或者交战两方各让一步妥协,都没有必要再耗费那么多兵马粮草,拼个你死我活。
所以,“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个不成文规矩的传承,归根结底是由于它自身的合理性,无论对战事,对自身还是对敌方,都有一定的好处。
作者我方团队月落星沉
游泳培训
- 初学游泳最简单方法 初学游泳的技巧与方法
- 中国游泳队被取消成绩 中国游泳队被取消成绩原
- 刚开始学游泳怎么学 初学游泳的人应该怎么学更
- 什么样的人有游泳天赋 什么样的人游泳有优势
- 初学游泳学什么基本动作 初学游泳学什么基本动
- 零基础游泳先学什么 零基础的人学游泳要多久
- 蛙泳的基本动作口诀 蛙泳的基本动作口诀是什么
- 初学者学游泳的技巧 初学者学游泳的技巧有哪些
- 伦敦奥运会花样游泳决赛 伦敦奥运会花样游泳决
- 怀孕了能游泳吗 游泳会怀孕机率多大
- 初学游泳需要什么装备 新手学游泳需要什么装备
- 初学游泳漂浮技巧 初学游泳蹬腿技巧
- 不会游泳怎么自学 不会游泳怎么学游泳
- 蛙泳的换气方法和口诀 蛙泳的换气方法和技巧
- 初学游泳的基本动作 初学游泳的正确姿势
- 孙杨晋级自决赛 孙杨晋级400米自由泳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