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摇曳的利物浦之殇(利物浦无奈举动终会自毁
起起伏伏几经波折,苦苦寻觅崛起的利物浦终于在2015年的那个秋天迎来了自己的崛起教父克洛普。当年克洛普驾临安菲尔德球场时就曾豪言万丈我会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带利物浦重现昔日辉煌,拿到第一座英超奖杯。接下来的事情证明了渣叔的伟大壮举,利物浦拿到了苦等了三十年的英超奖杯,重新崛起了。
这也得益于俱乐部的大力支持,管理层方面在转会市场长袖善舞,在有限的财政支持下给克洛普带来了马内、萨拉赫、阿利森、范迪克、法比尼奥等中流砥柱。在克洛普的调教下,球队步步为营,终于站上了欧陆巅峰。利物浦前些年的大手笔投入基本都是建立在分期付款的基础上,好在这些引援都物超所值。
其实从2016年开始利物浦就在每年都交付转会款项,这对利物浦来说其实是一项巨大的支出,即使球队拿到了库蒂尼奥转会的巨额收入以及各项冠军的高额奖金。所以我们看到利物浦近两年来几乎都没有大手笔,旨在节约成本。
从上图可以看出尽管近三年来利物浦拥有2.07亿的财政利润,但由于巨额的转会支出(包括高额的经纪人佣金和球员签字费)以及大幅上升的工资成本,这三年的净现金只有2900万镑,就是说账上钱不多了。如果在正常情况下,经过两年的缓冲,大概可以抵消这个财政困难。但问题是新冠疫情来了,非可控事件发生让利物浦财政雪上加霜。由防疫需要,欧洲联赛所有比赛空场进行。据权威人士估算如果下赛季空场至年底,利物浦19-20、20-21赛季损失高达9600万镑;如果下赛季全部空场,那么损失将达到1.35亿镑。
所以我们看到了即使克洛普再心仪维尔纳,也只能放给竞争对手切尔西;即使蒂亚戈只需要3000万,也只能望洋兴叹。现代足球是职业的也是功利的,是不掺杂情感与情分的。不仅如此,为了抵御财政寒冬,利物浦还打算出售多名球员来缓解压力。据利物浦《回声报》的消息,利物浦计划出售多达七名球员回笼7000万镑资金。这些球员包括格鲁伊奇、哈里.威尔逊、卡里乌斯、达鲁奇、菲利普斯等等。也很可能包括中场大将维纳尔杜姆,毕竟科曼对荷兰球员的号召力还是很强大的。
这也是利物浦的无奈之举,除此别无他法。如果我们从球队建设及成绩来考虑,这真的是下下策,无异于自毁长城。这些待出售球员既有即战力也有青年才俊,是对球队很好的补充,毕竟锋线替补沙奇里、奥利吉、南野拓实等人还不足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中场也不可能让亨德森、法比尼奥、张伯伦等人全年无休,就是利物浦缺乏板凳厚度。新赛季利物浦还是四线作战,并且由于明年的欧洲杯及疫情,赛程也大大缩短。所以球队的体能及轮换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如果克洛普能够多拥有一些好的轮换甚至几个不错的青年军来轮换杯赛,那么排兵布阵就不会太尴尬了。毕竟上赛季世俱杯和联赛杯的尴尬还历历在目。但特殊情况下,财政压力不允许,令人叹息。
如果下赛季成绩下滑甚至于崩盘,那么对于利物浦来说就将是致命的打击。因为利物浦无法在接下来的两三年斥巨资引入新援,而大概三年后这一批黄金一代就将老去,极有可能青黄不接,克洛普打造的大厦就有可能分崩离析。也许三年后,克洛普也将隐退,利物浦又将苦苦寻找崛起。在不可抗的条件下,这是欧洲传统豪门之殇,是所有自负盈亏、自力更生俱乐部们的哀伤。
在现代足球的发展历程中,金元足球将会变得越发重要。即使是在特殊情况下,土豪金主们依旧挥金如土,利物浦的竞争对手切尔西、曼城都在大肆进补,他们几乎可以无视疫情的影响。像欧洲老牌豪门曼联、利物浦、尤文、国米等球队都是遵循俱乐部自负盈亏的发展路线。球队增加财政预算,无非就是商业开发和引入赞助商。即使商业开发冠绝全球的曼联都受到巨大影响而不得不开源节流,何况利物浦呢?至于金元足球对于足坛的发展是利是弊,大概数年后会有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