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赢的是瘸子(东北“贼王”黄瘸子有多狂?偷遍

体育新闻 2022-11-29 15:09www.1689878.com最新体育新闻

大概在30多年前,人们出远门的时候常常被长辈告诫钱要缝在内裤里、藏在袜子的内脚心处。

尽管年轻人会以内裤藏钱尴尬、袜子藏钱摩脚为理由反对,但常常拗不过长辈的顽固。

为啥长辈们会如此偏执?就是因为当年小偷太多、给人们留下心理阴影了。

当年小偷多到什么程度?又有多猖狂?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位小偷界的扛把子,江湖人称黄瘸子的黄庭利。

一、“老实人”黑化,被命运惩罚失去一条腿

80年代,黄庭利是东北有名的小偷,被人称为东北“贼王”,很多东北人想不明白,美丽富饶的东北黑土地怎么就诞生出这么一号人物。

那个时候的东北,给人的印象是地域辽阔土地肥沃资源丰富,近代以来那里人口稀少,几乎没经历过马尔萨斯陷阱。

人少地多,如果能安安心心当个农民,虽然不容易大富大贵,但至少能拥有不少土地,日子可以过得比关内舒服一些。

新中国把东北作为重工业基地,在东北建立大量国企,如果不喜欢在土里刨食,争取当国企工人的概率也很高。

在市场经济大潮到来之前,除了北京上海,东北大概是中国最适合生活的地方,在那里只要勤劳本分,基本都可以有一个相对不错的生活。

黄庭利1946年出生于山东省沂南县,没什么文化,原本也是一个勤劳朴实的山东汉子,14岁时前往黑龙江的一座国营农场打工。

按理说无论是东北还是山东老家,都没人做严重伤害黄庭利的事情。他这样的老实农民虽然不能跻身大富大贵,但靠双手也可以在东北生活得很好。

那黄庭利为什么要去作奸犯科?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他在东北化橘为枳了呢?

“老实人”的黑化往往就在一瞬间,而黄庭利黑化仅仅因为一次坐火车出行时亲眼目睹小偷扒窃。

黄庭利当时既没有阻止小偷也没有提醒受害人,但小偷从来都对乘客的“包庇”不领情,他们只会觉得你好欺负,那个小偷顺便把黄庭利几个月的收入都偷走了。

小偷增多的原因包含多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社会就业出了问题。当时国内大批青年初中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又不愿意去农村种地吃苦。

这些无业且不愿意在土地上吃苦的年轻人变得更加不安分,不仅在全国到处乱窜,还尝试捞偏门。

虽然捞偏门也要吃苦,年轻人往往觉得种地更丢面子。按理说农民出身的黄庭利不应该鄙视务农,但他偏偏羡慕赚大钱的人。

平时黄庭利就觉得务农收入太少,见小偷在须臾之间偷走他人财物,一次作案的收益顶得上他多年的工资,顿时心理不平衡了。

被小偷偷走劳动果实的黄庭利不仅不恨小偷,反倒决定要加入这一行,在黑龙江的火车站、出入东北的火车上频繁作案。

虽然跨专业谋生难度很高,但黄庭利有着自己的优势——山东和东北两地水土的滋养让他拥有一张人畜无害的憨厚面孔。

黄庭利偷盗技术不咋地,但因为很多人觉得他看上去不像坏人,所以对他警惕性不高,他也屡屡得手,尤其是1976年在火车上的一次作案,收获颇丰。

那个时期国内火车运行速度比较慢,所以很多小偷在完成偷盗后都会跳车逃跑,以降低被抓的概率。

也许是经验不够丰富,抑或是收获太多导致忘乎所以,黄庭利这次跳车可谓倒了血霉——衣服被火车厢勾住,身体失去平衡,一条腿顺势伸到铁轨上,然后被高速旋转的车轮轧断,被迫截肢。

这次意外,让黄庭利获得“黄瘸子”的称号。

铁路方面倒挺讲人道主义,虽然黄庭利应该承担断腿的全部责任,但为了息事宁人还是补偿给他一笔钱,并帮他安装一副假肢。

有了断腿教训后,黄庭利竟然不知悔改,依然坚持以当小偷为生,只是他本就偷盗技术一般,现在又腿脚不灵便,收入降低了很多。

小偷之间也有鄙视链,残废又无能的黄庭利跌落至鄙视链的最末端,导致他迎来新的厄运。

二、业绩差险些饿死,为吃口饭拜师学“艺”

以黄庭利的“专业”技术,并不是每次都能像断腿那次运气好,相对于惯偷,他扒窃被人发现的概率很高。

过去的中国人脾气比现在“火爆”多了,由于法制观念不够深入人心、基层执法力量单薄,人们心中普遍怀着朴素的是非观和比较原始的处理问题方式。

东北小品有句名言能打架就别吵吵。这不仅仅是玩笑话,当年的受害人和热心群众抓住小偷后可不会坐等警察过来,而是轻则扭送去派出所,重则现场暴打一顿,还有的是暴打一顿后再送派出所。

黄庭利腿瘸,扒窃被发现后跑又跑不掉、打又打不过,所以挨了不少揍。更让他气愤的是,受害人打他也就罢了,同行竟然也来揍他。

过去的火车站、汽车站和农村集市都是小偷聚集的地方,小偷会形成团伙、划分地盘,黄庭利进了人家地盘抢“生意”,要被打。

黄庭利没什么团伙做靠山,残疾人一个,其他小偷霸凌他的时候毫无心理压力。

没办法,为了能安全地扒窃,黄庭利不得不从少得可怜的收获中再分出一部分上贡给小偷团伙的老大。

交了“保护费”后不用再担心被打,生活费更少、生后更艰难了。

最惨的时候,黄庭利一天都不一定能吃上一次饭,有一天竟饿得晕倒在哈尔滨火车站的铁轨上。

幸运的是,在火车过来轧断黄庭利的另一条腿之前,一个良心未泯的同行先发现了他。

这位同行把他救醒,建议他去找一位绰号“沧州鹰”的扒窃高手,说如果能跟他拜师学艺,这辈子就不用愁了。

黄庭利来到沧州鹰的住处寻找,可是当贼的警惕性都高,哪能轻易和陌生人相见?黄庭利拿出“三顾茅庐”般的热情也没有感动对方。

找人找了几天,黄庭利为了吃饭不得不在沧州鹰住处附近偷东西。他刚成功偷取一个司机的钱包后,就听到背后传来幽幽的声音“钱包都空了,你还偷它干啥?”

黄庭利回头看一个老头正盯着自己,再低头打开钱包一看果真空空如也,他意识到眼前这个老头就是传说中的沧州鹰。

沧州鹰在他之前就偷走了司机钱包,而且技高一筹,拿走钱后又把空钱包放回去了。

估计这些天沧州鹰也在观察黄庭利,在确认黄庭利也是个扒手时,他才放下戒心。

黄庭利见沧州鹰愿意和自己相见,当即下跪求拜师,而沧州鹰年纪大了应该也想找个人传承衣钵,就收了黄庭利为徒。

此后两年间,沧州鹰把扒窃技术倾囊相授,而黄庭利难得认真了一回,把师父的技术学得炉火纯青。

说来也巧,拜师两年后黄庭利宣告正式出山,而沧州鹰心满意足后便病逝了。

黄庭利找到当年曾在哈尔滨火车站殴打他的小偷团伙,要跟团伙老大们比试扒窃技术。

小偷之间打架是为了争夺地盘,但要赢得同行尊敬、走上团伙高层,靠的还是技术。

黄庭利和团伙老大登上一列从哈尔滨去北京的火车,两人约定到达山海关之前谁偷得多谁赢,赢的人当小偷团伙的老大。

火车一路开两人一路偷,起初各自收获不相上下,老大在一个夹皮包的男人那里失败了。

皮包男怀里藏着厚厚一沓钞票,老大失手黄庭利却手到擒来,事后一盘算,那一沓钞票整整有7500元,仅这一单就足以分出输赢了。

就这样,黄庭利在小偷中彻底咸鱼翻身,当上了老大,很多小偷也慕名前来,成为他的手下。

随着犯罪团伙越来越庞大,不仅东北人民在出行时频繁丢失财物,渐渐地南方人民也要惨遭黄庭利的毒手了。

三、举办扒窃技术比赛,获评“全国一把高手”

团伙作案比单独扒窃收益高很多,一方面人多不担心被受害人和热心群众殴打,另一方面团伙内的小喽啰还会上贡,老大赚得更多,即使不出手也能活得滋润。

为了扩大影响力、壮大团伙的势力,黄庭利干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整顿团伙内部纪律,他把手下一百多个小偷分成三个小组,分别命名为“北上支队”“南下支队”和“鬼队”。

不仅名字充满军事色彩,管理也向军事化靠拢,内部成员之间等级森严、分工明确,比如有的负责撬锁、有的专职夜间入室、有的专精掏内衣里的财物。

庞大的犯罪团伙很容易引起警察注意,为了减少被警察发现的概率,黄庭利像旧社会的东北土匪一样使用行业黑话,比如撬锁叫压疙瘩、夜间入室叫踩灯花、掏内衣的叫搓板……

为了防止团伙被警察一锅端了,黄庭利下令所有成员不准透露真名,全部用绰号相称。

这些人没啥文化,也不管什么风雅,也做不到旧社会东北土匪那样形成一套命名规则,叫啥的都有。

比如洋娃娃、狼狗、江米条……黄庭利因为腿瘸,就沿用黄瘸子的外号。

黄庭利指挥手下三支队伍频繁作案,除了偷遍东北三省,“南下支队”和“鬼队”还进入关内犯案。

全国作案期间,黄庭利给团伙定下规矩,比如不准偷孕妇、不准偷穷人。说好听点这叫盗亦有道,实际上就是为了更有效率地作案。

穷人身上没多少钱,而且偷了人家的救命钱,或者给孕妇弄出个好歹来,人家可是要和你拼命地。

事实上黄庭利的手下们也没那么坚守戒律,比如1982年“南下支队”在河北沧州一个农村集体作案,一次偷了十几个农民的腰包;一位农民卖了两头猪,钱转眼就被他们偷走了。

后来经统计,黄团伙先后在17个省犯案,36趟火车线路被其光顾,受害者不计其数,而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大,黄瘸子的名号也在全国小偷中间流传。

尤其是河南地区被“南下支队”搞得人心惶惶,传出“火车好坐、新乡难过”的话,所谓树大招风,国内其他厉害的小偷也想见识见识黄瘸子到底是何许人也。

在东北成名已久、有“贼王”七爷之称的扒手慕名挑战黄庭利,比试内容是在规定时间内谁偷得更多。

黄庭利欣然接受挑战,在火车站里溜达一圈连续偷了27个钱包。七爷见状深知不如,遂主动认输,出神入化的偷盗技术,使得黄庭利也被人称“贼王”。

如果只是七爷这样的人物找黄庭利挑战也就罢了,可是一些小角色也来凑热闹。

黄庭利被挑战闹得不厌其烦,就心生一计,办了第二件影响巨大的事举办“盗王争霸赛”。

1979年,全国各地的小偷精英们聚集到济南,参加中国有史以来唯一的一届扒窃技术比赛,比赛内容依旧是比谁偷得最多。

比赛地点之所以选在济南,是因为黄庭利刚从哈尔滨火车站拐了一个小姑娘当自己媳妇,他回山东度蜜月,而且通过婚礼,可以很好地隐藏聚集来的小偷精英们。

黄庭利带着全中国的小偷集体祸害老家乡亲,上街的市民、赶集的乡亲、坐火车的旅客纷纷遭殃。

这场比赛的结果是,黄庭利夺得桂冠,被同行们称为“全国一把高手”。他可能是中国古今乃至未来唯一拥有这个名号的小偷了,自信心变得十分膨胀。

黄庭利说他要当铁道游击队长、占领全中国,又连续作案5年,团伙成员超过150人。

但扒窃毕竟是上不了台面的东西,可以一时嚣张,但绝不可能一世风光。随着1983年严打的到来,黄庭利也迎来命运的倒计时。

四、男人有钱就变坏,包养小三不想自掘坟墓

为消灭黄庭利的团伙,哈尔滨、郑州警方都成立了专案组,经过缜密侦查,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1984年3月,哈尔滨警方联合民兵共300多人突然出击,抓获黄庭利的手下30多人,但遗憾的是黄庭利不在其中。

同年郑州警方也取得巨大战果,把“南下支队”一锅端了,黄庭利同样不在其中。

至1984年7月,黄庭利的3支队伍已经悉数覆灭,但,黄庭利屡次躲过追捕,让一些小偷很嚣张,有的小偷说“抓我们有啥用,有本事把黄瘸子抓来!”

可是当警察询问他们黄瘸子是谁时,他们却一时语塞,因为团伙内规定只能用绰号称呼,所以这些人大多说不出个一二三。

幸运的是,哈尔滨警方抓住了黄庭利团伙内的二当家,郑州警方又抓住了黄庭利设置的几个眼线,才掌握了黄庭利藏匿在山东的信息。

很快,警方派出工作组进入山东沂蒙山区,当年的沂蒙山区山多路少,很多地方不通车,办案民警只能靠步行进出山区。

走了几百里之后,民警们终于搞清楚了黄庭利的情况,原来此时他哄骗潍坊市一家旅馆的服务员给自己当小老婆,还生了一个孩子。

黄庭利的原配、当年那个从哈尔滨拐来的小姑娘对他犯罪和包小三的事情完全不知情。

这个服务员叫小玲子,住在潍坊市一家造纸厂的家属楼里。她也是可怜,被一个小偷骗色骗生孩子,在风气相对保守的年代,等待她的恐怕是社死。

民警分析认为,小玲子是抓捕黄庭利的契机。但一时搞不清楚她能不能配合抓捕,为了避免打草惊蛇,警方就和当地武装部、造纸厂保卫科演了一出戏。

一天,小玲子被邻居王大姐邀请去吃饭,理由是王大姐的表弟来访,做了一桌好菜。

山东人为人热情,小玲子并没有觉察到王大姐请她吃饭有什么异常。她不知道的是,王大姐所谓的表弟,其实是工作组派来的侦查员。

小玲子被王大姐和“表弟”的热情感染,吃饭间说了很多有关黄庭利的事情。其中一条情报让民警非常重视农历三月初三,小铃子要回娘家,而黄庭利则会一同去拜见岳父。

,工作组综合分析小玲子的话和周边调查的情况得知,黄庭利每次来找小玲子,住处会固定在当地的两三家招待所。

工作组从武装部找来一些民兵,埋伏在这几家招待所的房间里,并向招待所前台服务员介绍了黄庭利的特征。

黄庭利在3月初九那天才姗姗来迟,进入潍坊市商业局招待所。前台服务员一眼便认出了他,就把他的客房安排在255房间。

当黄庭利推门进入客房的时候,早就埋伏在屋里的民警和民兵们迅速扑出来,将之抓捕归案。

黄庭利随后以盗窃罪被提起公诉。他的罪行让普通民众恨得牙根发痒,恨不得千刀万剐了他,可是盗窃罪不至死,除非盗窃中有抢劫行为。

我国现在的刑法对盗窃的最高处罚是无期,1984年时施行的1979刑法中曾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判处死刑。黄庭利作为贼王、“全国一把高手”,在严打的背景下自然要受到顶格处罚。

1986年9月,黄庭利被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成为新中国第一个被判死刑的小偷。

曾几何时,黄庭利也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也是一个扒窃受害者,但却当起了小偷、不得善终,真可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一个人的命运,往往只决定于几个关键想法,黄庭利的经历,值得后人警醒。

参考文献

1、《“全国一把高手”就擒记》;刘晓兵;《中国民兵》1985年06期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78.com 体育知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足球|篮球|NBA|奥运|网球|高尔夫|田径|游泳|排球|赛车|比赛|亚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