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猜世界杯冠军是谁(从世界冠军到四川大学老
封面新闻记者 陈甘露 摄影报道
深秋的成都,四川大学江安校区的银杏已经参差不齐地黄了,挤着三环路早高峰出门的张晓雅停好了车,朝排球场走去。“张老师好!”好几个同学给张晓雅打招呼,她笑着挥了挥手回应。
两年前,张晓雅日常的早晨是从四川女排的宿舍步行到综合训练馆,“通勤”不超过3分钟。
今年6月1日,女排世界冠军张晓雅在社交媒体上官宣入职四川大学,运动员的身份从此成为过去式。“目前这学期,体育必修课已经完成第10周教学了。”10月底,封面新闻采访了张晓雅,“新的身份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快速填充自己。”这位张老师新职业的规划是,“在自己的体育课上带给大家‘女排精神’。”
“张老师的体育课秒光!”
“每个运动员都要面对这一天,不能因为难以面对就去逃避。”退役,其实是张晓雅很早就思考的一个问题,2020年9月,她做了职业生涯一个重大决定——治疗困扰她多年的腰伤。枯燥的康复训练、慢慢找回感觉,在付出了旁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后,张晓雅打完了2021年全运会比赛。“那个时候就考虑退役了,毕竟年龄也很大了。”11岁学排球,张晓雅30岁前的人生,基本都献给了排球。国少、国青、国奥再到郎平执掌的国家队,拿过U23女排世锦赛冠军、2014年仁川亚运会亚军、2015年女排世界杯冠军……在四川女排,很长一段时间张晓雅都是绝对主力和核心。
“当老师也在我退役的一个选项里面,各种机缘,很顺利地来到了四川大学。”入职时,春季学期已临近期末,张晓雅老师的本科生排球公共选修课在秋季学期开设。“学生选课是七八月份选,当时学院负责选课的老师说‘张老师,你的课秒光!’。”一周五节课,每节课90分钟,“第一学期期末考核内容是垫球。”
“明星运动员”转变身份成为高校老师,张晓雅的公共选修课上不乏慕名而来的同学。“刚开始,每节课后都有同学要合影、要签名的,我都会满足。”10周过后,张老师更像是大家的朋友。
张晓雅在上体育课 图据采访对象
“上课都是鼓励为主,希望同学快乐收获”
“当运动员的时候,考虑东西很简单,今天降温了自己晓得加衣服,当了老师,你要提醒学生加衣服,上完课你要赶紧给他们说‘衣服汗水打湿了,赶紧回去换’。身体没有运动员时那么累,但脑子累。”从一名专业运动员退役,张晓雅承认,进入高校后刚开始很多不适应。“我们学校也安排了给新教师的培训,我觉得自己有很多东西需要快速填满、去学习。”小到学生们热身跑步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大到一学期课程规划,“每天我都在思考,每一节课后都在。”
让张晓雅印象很深的是,公共课第一节,学生们学垫球,“很多同学疼得龇牙咧嘴的,我都是鼓励为主,给他们讲了我小时候学排球的故事,第二堂课他们明显没怎么喊‘疼’。”20年的专业排球训练,给了张晓雅在排球项目、教学上的专业信心。自己20多年的职业生涯面对很多困难和挫折,但她明白,面对公共选修课的孩子们,自己最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大家走出教室,一周来上一节体育课,不论是想劳逸结合的也好,还是想出出汗的也好,我希望我的课堂能让大家快乐。”,张老师也有严格的一面,“上课不要穿裙子、紧身牛仔裤、不要迟到、请假要补假条,在明确了基本纪律、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希望大家有收获。”
张晓雅带领校队女排训练 图据采访对象
“把中国女排精神带进校园”
集合、点名、热身,大概半小时后开始排球专项技术教学,“我一般讲解、示范以后,开始分组练习,放松和课后小节。”前10周,张晓雅老师的排球课相对比较基础,“下半学期会加一些身体素质的内容。”
除了公共选修课的教学任务,张晓雅的另一个身份是四川大学女排队的教练。“我们校队一周训练四次,每次不超过三小时,训练课的内容就和专业队很像了,就是技术和身体两部分。”
一周最忙的一天是周四,“一天有课,下午训练,回家都晚上九点过了。”对于校队,张晓雅的要求高了不少“希望队伍多打比赛,多和比自己强的交手,形成队伍的特色,抓好队伍的精气神。”
谈到未来规划,张晓雅的一个目标是,把中国女排精神带进校园。“女排精神育人不是空话,简单的一个例子,体育有很多可能性、会面对很多挫折,我一直鼓励学生们大胆尝试新事物,挖掘自己的潜能,不仅是在体育课堂上,也希望他们在未来进入社会工作后,可以勇敢面对自己的短板,去做更多的尝试。”
来到校园的张晓雅每天会面对更多的青年,对于“新青年”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我觉得青年就要有青年的样子,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责无旁贷,应该不怕苦不怕累有用不完的电,累了倦了可以暂停、可以整理,但不能放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