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春秋什么意思是什么原因_春秋战国中的春秋是
最近很多队友在检索关于战春秋什么意思是什么原因的解答,今天延编为大家分析10条解答来给大家独家解读! 有87%游戏大拿认为战春秋什么意思是什么原因_春秋战国中的春秋是什么意思值得一读!
10条解答
1.春秋战国中的春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春秋呢
古时大事件多发于春、秋两季。春天是播种和祭祀的季节,而秋天是收割和战争的季节。古语“一年之计在于春”,而到了秋天,各个诸侯国都有了粮食,就开始打仗争地盘了,古代的士兵都要穿厚厚的盔甲,夏天穿太热,冬天穿活动不开,所以秋天是最合适不过了,而且此时粮草源源不断,还可以通过打仗掠取他人的粮草。所以,在这两季里,史官也特别忙碌,在春时记载祭祀大事,在秋天记载战争事件(也是诸侯王的伟绩 。所以,此时历史就叫做春秋!
2.战国和春秋是什么意思..
春秋 (前770-前476) 春秋时期,始于「平王东迁」。他得名于鲁史《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政治局面错综复杂,军事斗争层出不穷,学术文化异彩纷呈的一个变革时期,是中华古代文明逐渐递嬗为中世纪文明的过渡时期。 在内乱和戎族入侵的交织打击之下,前770年,周平王被迫放弃「镐京」,依仗晋,郑等诸侯的力量迁都「洛邑」。从此王室开始衰弱,周天子号令天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大夫专政与夷夏斗争登上舞台。 春秋初年,大小诸侯国见诸经传的有一百七十余个,然其会盟、征伐事迹彰彰可考者,不外齐、晋、楚、秦、鲁、宋、卫、燕、陈、曹、蔡、郑、吴、越等十数国。 战国 (公元前 476 年 ~ 前 221 年)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利的兴修,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春秋中后期,各诸侯国的经济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政治形势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最重要的是诸侯国内部卿大夫的势力逐渐发展起来,著名的如鲁国的三桓,齐国的田氏,晋国的六卿。他们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控制和瓜分公室,并互相争斗,以扩充领地。晋国的六卿争斗到,剩下韩、魏、赵三家。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前403年 ,周王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周安王十一年(前391年 ,田民废除了齐康公,自立为国君,也得到周王的承认。三晋和田氏的胜利,宣布了强者生存、弱者淘汰的残酪政治法则。于是,以魏国的李悝改革为起点,各国争相进行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变法运动。变法的核心是将劳动者固着到土地上,以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社会文明程度的加深,使统治者对物质享受的贪欲急骤膨胀。增加剥削量的最直接的办法,是掠夺更多的土地,而掠夺土地的最便捷的途径是战争。所以,这个时期,战争愈来愈多,愈打愈大。据统计,从周元王元年(前475年 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 的二百五十五年中,有大小战争二百三十次。战争打起来,双方动辄出动几万至几十万人。西汉末年的刘向,将有关这段历史的各种资料编成一本书,取名《战国策》,从此,人们都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战国时期。
3.春秋是什么意思?
1.年岁;光阴。他辛勤耕耘了几十个春秋。
2.泛指历史甘洒热血写春秋。?
3.时代名。因鲁国编年史得名。一般指前770年-前476年这个时期。例句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风气十分浓厚。?
4.《春秋》编年体史书,儒家经典之一。相传由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记载自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史事。
5.古代史书的通称。?
春秋笔法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例句鲁迅先生的杂文鞭辟入里,深得春秋笔法的要义。
扩展资料
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法和技巧,是孔子创造的一种文章写法,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
《春秋》,鲁国史书,相传为孔子所修。经学家认为它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历史上,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春秋》的记述,用词细密而意思显明,记载史实而含蓄深远,婉转而顺理成章,穷尽而无所歪曲,警诫邪恶而褒奖善良。如果不是圣人谁能够编写? ”
由于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 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
后世作者为了阐述孔子的思想,撰写了专门的著作以解释《春秋》的内在涵义,特别是其中涉及礼的一些细节。如“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既然已经杀掉了他(关其思 ,就没必要再用对人的谦称-“子”了? ?。
参考资料 ? ? ?春秋
4.我们常说春秋战国中的“春秋”|是什么意思?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 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 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很高,但不完备,王安石甚至说《春秋》是“断烂朝报”。亦是儒家经典之一。 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聘王室的时节。,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鲁国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传统上认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鲁国史官的集体作品。 《春秋》中的文字非常简练,事件的记载很简略,但242年间诸侯攻伐、盟会、篡弑及祭祀、灾异礼俗等,都有记载。它所记鲁国十二代的世次年代,完全正确,所载日食与西方学者所著《蚀经》比较,互相符合的有30多次,足证《春秋》并非古人凭空虚撰,可以定为信史。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它在文字上难免有论脱增窜之类的问题。 《春秋》最初原文仅18000多字,现存版本则只有16000多字。在语言上极为精练,遣词井然有序。就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谷梁喜《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现《春秋》原文一般合编入《左传》作为“经”,《左传》新增内容作为“传”。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为春秋作传者共5家 《左氏传》30卷 《公羊传》11卷 《谷梁传》11篇 《邹氏传》11卷 《夹氏传》11卷 其中后两种已经不存。公羊传和谷梁传成书于西汉初年,用当时通行的隶书所写,称为今文。左传有两种,一种出于孔子旧居的墙壁之中,使用秦朝以前的古代字体写的,称为古文;一种是从战国时期的荀卿流传下来的。 公羊传和谷梁传与左传有很大的不同。公羊传和谷梁传讲“微言大义”,希望试图阐述清楚孔子的本意(作者认为《春秋》是孔子所作 ,有人认为有些内容有牵强附会的嫌疑。左传以史实为主,补充了《春秋》中没有记录的大事,一些纪录和《春秋》有出入,有人认为左传的史料价值大于公羊传和谷梁传。 参考资料 /view/2720
1.htm
5.春秋无义战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出自《孟子·尽心下》,《尽心下》是《孟子》里的一篇文章。《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 。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全文(节选 如下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译文如下 孟子说“春秋时代没有合乎义的战争。那一国或许比这一国要好一点,这样的情况倒是有的。所谓征,是指上讨伐下,同等级的国家之间是不能够相互讨伐的。” 扩展资料 孟子所处的时代,继春秋之后又过了大约一百年,社会混乱的情形,比之春秋之时有过之而无不及,诸侯征战不休,社会风气更加败坏,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孟子自己必定也是深有体会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春秋无义战”也不能说是毫无道理的。在那样现实的时代环境中,孟子始终为人伦正义,为传统文化的政治道德,奔走呼号,不为时代环境所动,更值得我们敬佩。他发出“春秋无义战”的感慨,大概也有对现实悲愤的意思在里面吧。 从今人的角度来看,战争是和政治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战争自然有正义的战争和非正义的战争之分。但以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衡量正义的战争和非正义战争的标准主要是看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而不是由看什么人来发动战争。 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人民利益的战争,就是正义的,反之就是非正义的。并不是说周天子发动的战争或者合乎儒家礼法的战争就一定是合乎“义”的。 参考资料来源——春秋无义战
6.春秋争霸的原因是什么?
1.社会进步,生产力的发展,是奴隶社会经济基础动摇
2.周王室衰微,诸侯不听命,不朝贡
3.诸侯为争夺人口,土地的支配权
7.“春秋无义战”是什么意思
春秋无义战释义 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春秋无义战 《孟子·尽心下》:“孟子曰:‘春秋无义战。’”
8.“春秋无义战”是什么意思﹖
《春秋无义战》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下》。意思是 春秋时代没有合乎义的战争。 “春秋无义战”,这既表达了孟子的历史观,也是其政治观的体现。因为,儒家认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才是合乎义的,而春秋时代则是“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所以没有合乎义的战争。 其买,孟子的思想依然是来自孔子。孔子在《论语季氏》中已经说过“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是西周的时代,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就是春秋时代了
9.春秋和战国是什么意思?
春秋与战国皆属于东周。公元前722年,经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犬戎入镐京的周王室无法在镐京立足,开始东迁至洛邑,此时标志东周正式开始。 东周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阶段。 春秋因孔子著《春秋》而得名开始的标志是周平王动迁。结束的标志是韩、赵、巍三家分晋,时间段大体是(公元前722年——公元前481年 战国因各国战乱频繁而得名,开始标志是韩、赵、巍三家分晋,齐国田氏代姜氏。还有一说法是魏国李悝变法。结束的标志是秦国统一,建立秦王朝。时间段大体为(公元前476——公元前221年 还有之中说法是(公元前403——公元前221年 。 由历史朝代划分,春秋与战国都属于东周,东周属于周朝。 史学家为了个好的划分历史时代,将国力不同两个时代划分为西周与东周(由都城位置划分 将东周划分为春秋与战国(由时代背景的划分 。
10.春秋无义战的含义是什么?
春秋的战争本质是奴隶主阶级为了争夺利益而进行的互相侵略的战争 所谓“义战”就是指正义的战争,在那个时候,就是为了维护周天子而发动的战争。“春秋无义战”指的就是假“勤王”真争霸的意思。 当时,周天子威信渐渐降低,很多有势力的诸侯依次采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来开展兼并战争。他们经常打着“勤王”的旗号,事实上是想取得自己称霸诸侯的目的,并非真正帮助周王树立天子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