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辰是几个小时_算命几个小时为一个时辰
最近很多队友在搜集关于一个时辰是几个小时的解答,今天莫编为大家精心整理10条解答来给大家解说! 有89%游戏控认为一个时辰是几个小时_算命几个小时为一个时辰值得一读!
10条解答
1.一个时辰是几个小时?一更天从几点算起?
古代计时单位是时,更,点,刻。
时也称时辰,用12地支表示,每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古时与现代时对照
2300 - 0100 子时
0100 - 0300 丑时
0300 - 0500 寅时
0500 - 0700 卯时
0700 - 0900 辰时
0900 - 1100 巳时
1100 - 1300 午时
1300 - 1500 未时
1500 - 1700 申时
1700 - 1900 酉时
1900 - 2100 戌时
2100 - 2300 亥时
夜里的时间还分为更和点。一夜等分为五更,一更也等于现在的两小时。
一更 1900 - 2100
二更 2100 - 2300
三更 2300 - 0100
四更 0100 - 0300
五更 0300 - 0500
更分为五点,古时一点合现在24分钟,例如古代人说三更两点就是指夜间11点48分。
古人还将一昼夜分为100刻,一刻合现在14分24秒
二、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
三、刻———古代用漏壶计时。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
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时4
3.2分。
2.1个时辰是几个小时?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1.旧时计时的单位。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从半夜起算,半夜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中午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 宋 苏轼 《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今来所创置钤辖司前一闸,虽每遇潮上,闭得一两时辰……而公私舟舡欲出入闸者,自须先期出入,必不肯端坐以待闭闸。”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昼短夜长,差了三个时辰了。”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半个时辰前,他陪伴天子酣宴。”
2.泛指时刻或时间。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没一箇时辰儿不挂念,没一箇夜儿不梦见。”《西游记》第四九回“这等干,只是忒费事,担搁了时辰了。”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三章“这就叫不是不报,时辰不到。”
时辰 相等于现在的时间 配上的动物及原因
子 下午 11 时正至上午 1 时正
鼠 鼠在这时间最跃。
丑 上午 1 时正至上午 3 时正
牛 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
寅 上午 3 时正至上午 5 时正
虎 老虎在此时最猛。
卯 上午 5 时正至上午 7 时正
兔 月亮又称玉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
辰 上午 7 时正至上午 9 时正
龙 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
巳 上午 9 时正至上午11时正
蛇 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
午 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
马 这时候太阳最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
未 下午 1 时正至下午 3 时正
羊 羊在这段时间吃草
申 下午 3 时正至下午 5 时正
猴 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
酉 下午 5 时正至下午 7 时正
鸡 鸡於傍晚开始归巢
戌 下午 7 时正至下午 9 时正
狗 狗开始守门口
亥 下午 9 时正至下午 11 时正
猪 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
3.十二个时辰是指哪几个小时
子(鼠 (午夜23时至1时
在一日中,子时一天的时刻,也是新一天的开始。在十二生肖中属于鼠。
丑(牛 (凌晨1时至3时)
丑时指的是黎明前的黑暗阶段。据说是牛开始日出耕田的时刻。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牛。
寅(虎 (凌晨3时至5时
在一日中, 天方大白之时,正是老虎开始活动的时刻,在十二生肖中属于老虎。
卯(兔)(清晨5时至7时)
卯时是太阳已东升,开始放万丈光芒的时候。在十二生肖中属于兔。
辰(龙 (清晨7时至9时
辰时太阳光热增强时刻,据说是群龙行西的时刻,在十二生肖中属于龙。
巳(蛇 (上午9时至11时
巳时太阳光热更强了,在十二生肖中属于蛇。
午(马 (上午11时至下午13时
在一日中,阳光最为猛烈。在十二生肖中属于马。
未(羊 (下午13时至15时
在一日中, 未时是暑气将消之时。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羊。
申(猴 (下午15时至17时
在一日中,申时的暑气已快过去了。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猴。
酉(鸡 (下午17时至晚上19时
在一日中,酉时是夜晚将来临所的时刻。在十二生肖中属于鸡。
戌(狗 (晚上19时至21时
在一日中,戌时正是黑夜扩散,华灯初上时分。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狗。
亥(猪 (晚上21时至午夜23时
在一日中,亥时是一日将尽,要迈向明日之前时分。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猪。
4.一个时辰是几个小时?
一个时辰,相当与西方的2时,在传统中国现时每昼夜为24小时,而在古时则为12个时辰。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做“小时”。以后,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也就消失了,而“小时”却沿用至今。 中华民国成立以前,采用十二地支计时,地支既表示年、月、日,也表示时,将一天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 中华民国成立以后,采用公元记年、月、日、时,又保留中国的阴历,公元记时,把一天分成24个时辰,比传统的十二个时辰小一倍,故称之为小时。 扩展资料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已、午、末、申酉、戌、亥,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其余的以此类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即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夜半”一词常被古代文人用于诗词之中,如张继《枫桥夜泊》就有引用。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是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即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鸡鸣”一词,源于《春秋左传正义》中“鸡鸣而食,唯命是听”之句。早于此例的句子里,即或有“鸡鸣”,也均非特指时间,而仅仅是表示“鸡叫了”这种情况。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时是夜与日交接之际,即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在《史记·李将军传》中,用了“平旦”这个词,如“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至于后来的诗词中就用得更多了。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指太阳刚刚露脸,即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在古代诗文中,人们使用“日出”这个时间名词的例子不少,例如《史记·封禅书》载“以递日出。”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也就是吃饭时间,即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食时”一词,早在《礼记》中就出现了。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临近中午时,即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淮南子·天文训》最早出现“隅中”一词。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即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这个时间名词在古籍中使用相当频繁。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这个时间名词最初见于《史记·天官书》,“日昳”的意义是,太阳过了中天偏斜向西边。以中天为界,这时的太阳与隅中之日相对。 申时哺时,又名日埔,夕食等,即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古代汉族人民常常以“晡”这个字来代替“晡时”而写入作品中。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傍晚,即北京时间17时至19时。古时人们将“日出”和“日入”分别作为白天和黑夜到来的标志。古代人们生产劳动、休养生息就是以“日出”、“日入”为基本的简易时间表的。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傍晚,即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最早使用“黄昏”一词的是大诗人屈原。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即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人定”最早见于《后汉书·来歙传》,而在中国古代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有“寂寂人定初”的诗句。 参考资料来源——时辰
5.一个时辰是多长时间?一天有多少时辰?
一个时辰有两个小时,一天有12个时辰,即24个小时。
具体12个时辰如下
1、子时
(23时至01时
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23:00-1:00 。中国的十二时辰以子时为首,以23时起至夜1时为子时。公历零点以前为前一日,零点以后为次日。鼠在这时间最活跃 ,所以称之为子时。
2、丑时(01时至03时
丑时又称鸡鸣,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上午1时正至上午3时正 。古时鸡鸣而起,眛旦(天将明未明之时 而朝。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所以称之为丑时。
3、寅时(03时至05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凌晨 3 时整至凌晨 5 时整 。老虎在此时最猛,所以称之为寅时。
4、卯时(05时至07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5点至7点 。为古时官署开始办公的时间,故又称点卯。因为时正值朝暝冉冉东升,故又谓之日出,所以称之为卯时。
5、辰时(07时至09时
辰时指的是七时至九时,别称食时,又名早时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上午 7 时正至上午 9 时正 所以称之为辰时。
6、巳时(09 时至11时
巳时,又称隅中,是十二时之一,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上午 9 时正至上午11时正 。蛇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所以称之为巳时。
7、午时
(11时至13时
午时即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 。而正午十二时又有平午、平昼、亭午等别称。如宋苏舜钦《紫阁寺联句诗》“日光平午见,雾气半天蒸。”意思是这时候太阳最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
8、未时
(13时至15时
未时,此时太阳蹉跌而下,开始偏西,故又谓之日侧、日映。也就是午后时间,正是人们小息纳凉休闲时刻。因为这个时间段也是人一天中,最为舒适的时间。所以称之为未时。
9、申时
(15时至17时
申时,又称时正,别称哺时、日哺。晡时是十二时之一,即申时,(即下午 3 时正至下午 5 时正 。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所以称之为申时。
10、酉时
(17时至19时
酉时,又称日入,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下午 5 时正至下午 7 时正 。这段时间鸡开始归巢。所以称之为酉时。
11、戌时
(19时至21时
戌时是指19时至21时。别称黄昏,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这段时间狗开始守门口。所以称之为戌时。
12、亥时
(21时至23时
亥时,又称人定,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所以称之为亥时。
参考资料来源 —时辰
6.古人说的一个时辰是几个小时
一个时辰是2个小时 每一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 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 亥时21~23点。
7.一个时辰是几小时
时辰———十二地支纪一昼24小时为十二时辰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每个时辰各占两个钟头。可见“从巳时直杀到未时”相当于现在的“从上午9时直杀到下午3时”。
8.一个时辰是多长时间,半个时辰是多长时间
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半个时辰是一个小时。 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扩展资料 计时器 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晷针又叫“表”; 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 晷面两面都有刻度,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又等分为“时初”、“时正”,这正是一日24小时。绝大部分的日晷显示的都是视太阳时,有些在设计上作了变更,可以显示标准时或是日光节约时间。 人类使用日晷的历史非常遥远,古巴比伦在远古时期的6000年前就开始使用了,日晷不但能显示一天之内的时刻,还能显示节气和月份。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笨重而且看不到阳光的时候不能用,比如阴天和晚上。 这项发明被人类所用达几千年之久,直至1270年在意大利和德国才现早期的机械钟,而中国则在1601年明代万历皇帝才得到二架外国的自鸣钟,清代时虽有很多进口和自制的钟表,但都为王宫贵府所用,一般平民百姓还是看天晓时。 参考资料来源-时辰 参考资料来源-日晷
9.一个时辰等于几小时?
1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
时辰,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时辰的解释
1.中国传统计时单位。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从半夜起算,半夜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中午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 宋 苏轼 《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今来所创置钤辖司前一闸,虽每遇潮上,闭得一两时辰……而公私舟舡欲出入闸者,自须先期出入,必不肯端坐以待闭闸。”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昼短夜长,差了三个时辰了。”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半个时辰前,他陪伴天子酣宴。”
2.泛指时刻或时间。 金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没一个时辰儿不挂念,没一个夜儿不梦见。”《西游记》第四九回“这等干,只是忒费事,耽搁了时辰了。” 魏巍《东方》第四部第二三章“这就叫不是不报,时辰不到。”
10.1个时辰是多少个小时?
一个时辰等于两个小时,一天只有十二个时辰,也就是二十四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