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_彝族的重要节日是什么节

体育新闻 2022-11-29 07:01www.1689878.com最新体育新闻

最近很多各位大神在查询关于彝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的解答,今天薛编为大家收集10条解答来给大家解说! 有98%老玩家认为彝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_彝族的重要节日是什么节值得一读!

10条解答




1.彝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又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多在每年夏历的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贵州彝族地区也有于六月初六举行。有关这个古老的节日的来源,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传说。其中较普遍的一种传说是唐代南诏王皮罗阁欲吞并其他五诏,以夏历六月二十四祭祖为名,召各诏诏主前来祭祖,预先建松明楼阴谋杀害他们。嶝赕诏主妻慈善(白节、柏节)夫人劝其夫勿去,不听,不得已以金镯戴其夫臂上。届时诸诏主果真被皮逻阁以火焚楼烧死。待五诏主夫人前来收尸时,惟慈善夫人因镯独辨其夫尸骨归而葬之,后皮逻阁强娶慈善为妻,她守城抵抗,因食尽自杀。有说在六月二十四日,慈善夫人烧起松枝火把照着亡夫的灵魂回家;也有说慈善夫人与皮逻阁大战,她号召人民把无数火把捆在羊角上,驱使羊群乱窜,满山火把,吓得南诏将士魂不附体,但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自后人们为纪念这个悲壮的历史事件,每年六月二十四日就燃起松枝火把。但在四川凉山地区,又有传说古时天上有个大力士斯热阿比,他听说人间有个大力士阿提拉八,就到人间与阿提拉八比赛摔跤,结果斯热阿比失败。回奏天神后,天神就遣害虫到人间糟踏庄稼,阿提拉八在六月二十四日这一天,号召人们燃起松枝火把驱虫,结果战胜了天神。这些传说和神话,反映了彝族先民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反抗精神。 由于彝族分布较广,火把节的仪式和内容各地不尽一致。四川凉山,届时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打牲畜祭献灵牌,晚间多以村寨为单位,持火把转绕住宅和田间,以祛灾祈福。然后,相聚一块烧起篝火,老年人教育大家放牧时,要防止牲畜践踏庄稼,话毕开怀饮酒,欢喜若狂,青年男女翩翩起舞,尽情欢唱,以预祝人畜平安,庄稼丰收。云南巍山彝族,届时每户人家都要在门口竖起一个小火把,村村寨寨还要在广场上竖起一个大火把,到夜晚火把熊熊燃烧,互相饮宴、赛马,并用松脂撒火把上,发出耀眼火花,电含有消灾祝福之意。路南圭山和弥勒西山,节日那天彝族男女都穿盛装;尽情跳舞唱歌,还燃火把举行摔跤、斗牛等游乐,云南武定和禄劝等地,人们在这天要举行赛马、打秋千、射箭等活动,并插火把于田埂之上,青年男女歌舞达旦。贵州彝族群众,节日晚上,家家点燃火把,一些人手持火把在村寨周围游行,并到田边、地头进行象征性的驱虫活动。 除共同性的火把节外,各地还有一些地区性的传统节日,如川、滇大小凉山及滇东北、贵州某些彝族地区的年节,云南大理地区彝族的“拜本主会”,路南圭山和弥勒西山的“密枝节”,等等。 相传历史上彝族一年为十个月,彝族传统过年日期与汉族的不同,后因受汉族的影响,大部分彝族地区都在夏历正月过春节,只在川、滇大小凉山及滇东北、贵州某些彝族地区,还一直保留着传统的年节。在凉山称“彝族年”,滇东北、贵州称“冬月年”。1950年前,凉山彝族年没有固定的日子,各地亦不统一。一般是以村寨为单位,在秋收后某一个月的下半月,由巫师毕摩选择吉日举行。如去年获得好收成,则这天便作为吉日继续沿用,否则,再由毕摩另行选定。过年时,凉山一般人户都要打牲畜献祭灵牌,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盛装宴饮欢度。但曲诺、阿加等级的人户,届时必须向主子送半边猪头,以表示人身隶属关系,即使主子住处很远,也不能豁免。在滇东北和贵州某些地区,彝族于夏历六月,还有过“小年”的习惯。 云南路南圭山和弥勒西山等地彝族的“密枝节”,于每年夏历十二月初十举行。“密枝”系当地各村寨一片茂盛的树林,为人们崇拜的神树,各村寨男子杀绵羊前往林中祭祀,由巫师诵经祈祷庄稼丰收,人们还上山赶雀,青年男女并举行各种文娱活动。,在云南楚雄小黑箐梁子彝族地区,每年夏历六月满山遍野的杨梅成熟后,附近彝族群众,尤其是青年男女汇集到杨梅街欢度一年一度的“跳歌节”;贵州彝族每年夏历五月二十五日过“洗泥节”,十月初一过“丰收节”;广西彝族每年夏历四月初十和七月十七日过“汤牛节”,,还有纪念孟获和诸葛武侯的节日。


2.彝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彝族的传统节日有“火把节”、赛装节、“彝族年”、“拜本主会”、“密枝节”、插花节、“跳歌节”等。按其传统的社会功用,可分五大类祭祀性节日、节庆性节日、纪念性节日、社会性节日、农事性节日。祭祀性节日主要有火把节、密枝节、祭宫节(跳宫节 、祭龙节、祭火节等。其中火把节最为盛行。年庆性节日主要有凉山彝族的彝历年和云南哀牢山区彝族的“二月八”。纪念性节日主要有云南楚雄彝族的插花节。社交性节日主要有云南大姚彝族的服装节和楚雄牟定彝族的三月会等。农事性节日,则如大、小凉山彝族农历六月中旬的剪羊毛节、荞菜节。 火把节--彝族的狂欢节"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晚上举行,是彝族盛大的节日。火把节,是包含有祭神祭田、祈求丰收、送祟祛邪等民俗内容的彝族的传统节日。四川、云南彝族一般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前后举行,贵州彝族则多在在历的六月初六左右进行。节时,晚饭前杀鸡祭祖,饭后举行点火仪式,各家以松木、细竹、苦蒿杆扎成火把,从屋的上方照亮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口中念道“烧掉一切不吉之源,全家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臣!”举火把绕屋一周后,汇入村寨的火把游行队伍。燃后,举行篝火晚会,跳舞唱歌,通宵达旦。火把节一般历时三日,节日期间举行跳舞、赛马、斗牛、摔跤等文娱活动。云南永仁彝族在火把节时,每家房屋前立一根高约七八米的巨型火把,一直燃烧三个晚上,以求六畜兴旺,人丁安康。贵州彝族过火把节时,最有特色的是赛歌,赛歌是青年男女交际择偶的大好时机。广西彝族在火把节期间杀牛祭山,然后举行赛马、斗牛、摔跤、踢毽等娱乐活动。 当夜幕降临后,人们挥动火把,成群结队绕村串寨,翻山过田,互相往对方的火把上撒松香粉,打火把仗,满山遍野照耀得如同白昼。照彝族的习俗,在火把上撒松香粉,使火把“嘭”地腾起一团绚丽的火花,并扬起一股香气,是表示一种美好心愿后辈对老辈撒,是尊敬,祝福长寿;长辈对晚辈撒,是爱抚,祝愿吉利; 同辈互撒,是亲密友爱;青年男女互撒,则是恋爱的开始。 密枝节,是云南弥勒西山、石林地区圭山,以及巍山等地彝族祈求丰年的一种节日,一般在农历的冬月间举行,届时,由各家捐款买羊宰杀,前往林中祭祀"密枝神",以求保佑庄稼丰收。祭祀完后,全寨人上山赶麻雀一天,青年男女往往借此机会谈情说爱。 插花节是流行于云南楚雄彝族中的一种传统佳节,在每年农历的二月初八举行。节时,人们采集火红的杜鹊花、山茶花等,编成花环挂在门上,并用花插在门媚、房角、畜厩、耕牛的角和农具上,以祝愿幸福安康、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如将花插在老人的头帕上,则表示祝福老人健康长寿;把花插在情侣的发髻、衣服、芦笙上,表示终生相许。节日期间,青年男女身着盛装,头插鲜花,载歌载舞,姑娘和小伙子可互相插花,表达爱慕之情。 路南、圭山等地的彝族,节日期间,人们弹着大三弦,跳起“阿细跳月”,举行摔跤、斗牛等活动;楚雄、弥勒等地的彝族,也举行传统的“祭火”仪式。节日之夜,在彝族聚居的大山深处,到处是“火树银花不夜天”,景象十分壮观。 赛装节——彝族少女的时装表演楚雄彝州有两个地方有赛装节。一个是永仁县直苴村的赛装节,时间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一个是大姚县三台乡的赛装节,时间为每年的三月二十八日。赛装节为居住分散,平时很难有机会相聚相识的青年男女提供了一个表白爱情的机会。而姑娘们最能显示自己的,就是看谁的衣服最漂亮。彝族女子的服装,全靠手工桃花和刺绣,做一套衣服往往要花一两年的时间。,谁的衣服多、花样好,谁就会被看作是勤劳能干、心灵手巧的人。与过去的赛装方式不同、现在,人们已不再把所有衣服都穿在身上,而是不停地更换新衣,有的姑娘一天要换五六套衣服。于是,赛装节上也就多了一个景致在山管边、青树下,老人们搭起无数帐棚,烹煮着食物,忠实地为自己的姑娘守护着服装。赛装节从一开始就有比赛的性质,这可谓是最早的时装表演。所不同的是,彝族少女既是服装的设计者,也是制作者,更是表演中的“时装模特”。 打歌--最受欢迎的全球民间舞蹈每逢收获、婚嫁或节庆,生活在云南的彝族,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上千人,围着一堆堆熊熊的烈火,以四周沉寂肃穆的青山和深邃神秘的天幕为背景,合着芦笙、短笛、月琴和树叶吹奏的音乐节拍,男女手拉手,围成圆圈,逆时针方向踏足而歌,通宵达旦,兴尽方休。1986年,美国国际民间艺术组织曾把这种民间自娱性的歌舞列为最受欢迎的“全球十大民间舞蹈”之一。“打歌”遍及云南,不仅彝族,就连白族、纳西族等民族中都盛行这种歌舞形式,只是叫法不同而已,如有“打歌”、“左脚舞”、“踏歌”、“跳芦笙”等名称。据考证,“打歌”系“踏歌”转音而来。早在汉唐之际,“踏歌”就曾是我国中原及南方民间十分活跃的民俗性歌舞。而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铜鼓形贮贝器上所铸的“滇族羽舞”和江川李家山出土的18个垂尾人连臂环舞的铜扣饰以及凝固在云南沧源等地崖画上的舞蹈图纹,其舞蹈图案都与彝族的“打歌”形象相同,这也许可作为彝族“打歌”起源古老悠久的佐证。 至今,在云南巍山县巍宝山龙谭殿的壁画上还保留着一幅清代人绘制的"踏歌图",其情形与今天巍山彝族的打歌非常相似。庆年节!庆年节是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彝族人民都要过庆年节,并相互拜祝,载歌欢舞,祝贺节日。跳虎在云南省双柏县小麦地冲的彝族人过年时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正月初八,全村成年男子集于村后土地庙遗址,杀狗献“咪司”(“咪”意土,“司 ”意主人,迷司即为土主神之意 ,随后由本村“毕摩”祭土主请虎神。8位村民化装成老虎翩翩起舞,“老虎们”两耳高耸,尾巴粗壮,浑身虎纹,额上绘一汉字“王”,颈上挂一个大铜铃,威风凛凛。“毕摩”念罢祭辞请虎神后,虎王率众老虎入村。整个跳虎节期内,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观虎跳跃和驱赶邪恶鬼怪的一派欢乐气氛中,当地老百姓都深信只有通过一年一度的传统跳虎、敬祭虎神和祈愿老祖宗的保佑后,全体村民才能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一年比一年更美满幸福!


3.彝族的主要节日是什么

火把节
火把节——彝族的狂欢节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晚上举行,是彝族盛大的节日。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共祝五谷丰登。火把节一般欢度3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2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当夜幕降临后,人们挥动火把,成群结队绕村串寨,翻山过田,互相往对方的火把上撒松香粉,打火把仗,满山遍野照耀得如同白昼。照彝族的习俗,在火把上撒松香粉,使火把“嘭”地腾起一团绚丽的火花,并扬起一股香气,是表示一种美好心愿后辈对老辈撒,是尊敬,祝福长寿;长辈对晚辈撒,是爱抚,祝愿吉利;同辈互撒,是亲密友爱;青年男女互撒,则是恋爱的开始。
路南、圭山等地的彝族,节日期间,人们弹着大三弦,跳起“阿细跳月”,举行摔跤、斗牛等活动;楚雄、弥勒等地的彝族,也举行传统的“祭火”仪式。节日之夜,在彝族聚居的大山深处,到处是“火树银花不夜天”,景象十分壮观。


4.彝族有什么传统节日


1、火炬节 火炬节 - 彝族狂欢节“火炬节”通常在农历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举行。这是彝族的盛大节日。那时,要杀牛,杀羊,牺牲祖先,还有一些地方也要牺牲地主,互相盛宴,吃肉,并希望收获粮食。 火炬节通常庆祝3天。整个家庭在第一天聚集,在2天后,举行各种活动,如摔跤,赛马,斗牛,比赛和拔河比赛。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并陶醉在夜晚。
2、彝族年份 在彝族,这句谚语被称为“库斯”,“库”是年,而“斯”是新的,意思是新的一年。这是凉山彝族的传统仪式和庆典节日。 “库斯”通常选自农历10月,即收获作物的季节。彝族年份为3天。 彝族的第一个晚上叫做“焦罗基”,春节的第一天叫“库斯”,第二天叫做“朵博”,第三天叫做“阿普机”。
3、花脸节 花脸节流传于丘北县境内,于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历时3天。节日期间,凡彝家村寨男女青年均欢聚一堂,杀猪宰鸡,备办酒肉饭菜,先敬神灵,再以最好的酒肉请老人先吃,尔后众人才团团围坐,互相敬酒、吃肉。饭后,就到村头寨尾,用墨汁、锅烟灰互相抹脸,一直抹到满脸满身见黑,笑够累够方休。花脸节即由此得名。 抹花脸,除男女青年互相对抹外,其余的人按年龄、论辈分也相互对抹,认为抹得越黑,抹的人越多,那一年才风调雨顺,人畜平安,五谷丰登。节日期间,村民都不准劳动,不准春碓、推磨。
4、朵博 它表示该月的第一个月(即该月的第一天 。早上,鸡叫做主人起床做心肺,心脏和肺部被打碎。将油放入锅中,放入水中,加入豆芽并晾干。新鲜的竹笋等,制成三个新鲜的汤。早上,全家人将享受三种新鲜汤的美味。早上,妇女们将组织整个村庄献祭果树和“社交日”仪式。
5、阿普机 它意味着送走祖先的灵魂,在下午烹饪猪肉肠和蔬菜,女性将庆祝新的一年,男性将在家里接受新年的团队。在为期三天的结束后,彝族人将携带大件猪肉衬衫(一般分为三,五或七件 ,酒,糖,蛋糕,炒面,鸡蛋等给岳父、岳母,十月的整个彝族人都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中。


5.彝族的节日有哪些?

彝族节日一览表 ★彝族年 彝族年,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节。根据彝族的历法,一年十个月,每月三十六天。年节无固定日期,一般在金秋十月上旬择一吉日举行。若来年为丰收年,则这一天可继续沿用,否则。另择吉日举行。 节日早晨,青年们鸣枪放炮贺新禧,祝吉祥庆丰收。人们杀猪祭祖,“迎接”祖先回家过年。中年男子三五成群串户拜年,用不同程度的吆喝声唤取主人不同档次的酒喝。若喝到好酒,则狂呼,以示赞美主人的大方。妇女不出门,留守在家招待客人。过年是姑娘、小伙子社交的最好时机。小伙子身着镶着花边的黑色窄袖斜襟上衣、多褶宽裤脚长裤,头包数丈长的青、蓝布帕,左前方扎一“英雄结”,左耳戴缀红丝线的红、黄大耳珠,修面无须,威武英俊。姑娘们穿镶边绣花大襟上衣和镶有多层色布的白褶长裙,端庄秀丽。大家相聚,随乐起舞,转“磨秋”、“蹲斗”(具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 ,尽情尽兴。。 ★跳公节 跳公节,为期三天,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彝族村寨的传统节日。 相传古代,彝族首领九公率部出征,在一次战争中吃了败仗,敌方乘胜追击,无奈,九公钻进一片金色竹林暂避。敌人用雨点般的乱箭射向林中,但金竹形成天然屏障,无法杀伤,恼怒之下,散人欲竹进军。九公急中生智,点燃竹叶迷惑敌人。敌方误以为九公在施妖术,不战而退。九公不忘金竹救命之恩,率族人于农历四月,在广场中央种金竹一蔸以示纪念。世代相传,形成那坡地区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届时,人们穿着特定的服装,姑娘穿白色短衣,青布裤,打着绑腿,佩戴项圈耳环,腰束彩带。小伙子穿四件崭新短衣,件件衣领外露,有九个小伙子手持长竿(象征祖先使用的长茅 ,外披蓝色长袍,聚在广场上。“师公”率众用猪头祭祀祖先,并登上竹台正式宣布开始跳金竹舞。“麻公巴” ——领舞者头戴白高帽,身着长袍,脚穿新鞋袜,带领众人,踩着芦笙、锣鼓点翩翩起舞。舞蹈持续两天,第三天中午,所有男女老少一同登上高山之巅,在“师公”主持下又祭祀祖先一次,然后纷纷离去。 ★插花节 插花节,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所特有的传统节白,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 相传很早以前,昙华山上有个能歌善舞、心灵手巧、妩媚动人的彝家姑娘,名叫咪依鲁。她在山上牧羊,遇到了凶恶的豺狼,豺狼露出狰狞面孔扑向羊群。 在这危急时刻,青年猎手朝列若赶到,击毙豺狼,化险为夷,味依鲁含情脉脉地亲手采摘象征纯洁的白杜鹃花献给他。青年又饱含真情地将无瑕的鲜花插在姑娘的头上。从此,两人相爱了,爱得那样真挚、热烈。当时,县华山有一个凶残的土司(元、明、清王朝在西北、西南地区设置的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并世袭的官职 ,是个骄奢淫逸的家伙,谎称在家中修了一座”天仙园“,请来了仙女织锦绣花,选择各个村寨最美丽的姑娘侍奉仙女。 结果,很多不幸的彝家姑娘,从此失去了少女的纯洁、天真。味依鲁为了除积怨,拔祸根,在二月初八这天,头戴有剧毒的妖艳鲜花,佯装与土司成亲。土司一见婀娜多姿的咪依鲁,高兴得手舞足蹈,得意忘形。 姑娘乘机将花泡在酒内,与土司共饮,荒淫无度的土司立即身亡,咪依鲁也从此闭上了天真、无邪的眼睛。英雄的猎人朝列若得知心爱的姑娘只身闯入火坑,便手提弓箭,身背快刀,冲进“天仙园”。 不堪忍睹的惨状映入眼帘。朝对若抱着姑娘的尸体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流出来的一滴滴鲜血将漫山遍野的白杜鹃染成了血红色。从此,当地彝族人民将这凝聚着忠贞爱情的红杜鹃作为传情的信物、吉祥的象征。 ★火把节 火把节是云南、四川两省的彝、白、佤、布朗、纳西、拉枯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由于语言和传统习俗的不同,各民族的火把节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仪式和娱乐方式。 关于火把节的传说很多,其中在彝族人民当中流传最广的有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天上有个凶神叫斯热阿比,奉天王安天古兹之命,经常来到人间派粮派款,收租催税,敲榨勒索,激起了彝族人民的反抗。 为了战胜凶神,大家推选了一位叫阿提拉巴的英雄同那个凶神作战。拉巴和凶神斗了九天九夜,终于杀死了凶神,为民除了害。天王闻讯大怒,就下“天虫”吃庄稼,妄图把人们饿死。此时正值彝历“虎丹”时节,洋芋结薯,养麦开花,包谷“背地”的时候。铺天盖地的“天虫”吃了三天三夜,眼看彝家的庄稼就要毁于上旦。此时大家又聚集在山头开会,商量高举火把,烧死“天虫”的对策。 于是,彝族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人人举火把烧“天虫”。火把举了三天三夜,烧死了大部分“大虫”,保护了庄稼,夺取了丰收。少部分“天虫”躲进了庄稼地,为了预防它们遗害于民,每年“虎丹”时节彝族人民就高举火把。这样年复一年,形成了今天的火把节,也是彝族人民最为隆重的节日。 届时,彝族、白族家家户户门前都要坚起一个火把。在广场中央堆砌起一个宝塔形火矩。选一根
三、四丈高的青松立在中间,四周用干柴分层堆砌成宝塔形,顶端放一根挂满红花、白饼、海棠的翠木。傍晚,男女老少手持大小火把,随锣声、号角声汇集于广场,将树塔点燃。顿时火光冲天,干柴烈火僻啪作响,与锣鼓声、欢呼声汇成一片,震撼山岳。 火把节的第一天,人们选择又好又长的松木,劈成细条,中间加上易燃的松明,捆扎成火把。傍晚,各家门前的火把就点燃了,第二天的火把普遍要比第一天的高出一节。第三天是火把节的高潮,火把扎得又高又大,装饰得很漂亮。所有角落都照遍,以求照亮庄稼,消灭害虫,预祝丰收。人们高举火把,尽情歌舞,通宵达旦。 ★二月八年节 农历二月初八是云南省哀牢山区彝族人民的年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节前,家家户户都杀猪宰牛祭祖,酿米酒,春粑粑,烹鸡炖鸭欢庆家人团聚。饭后,人们走村串寨,探亲访友。到了晚上魁伟英俊的小伙子陪伴着婀娜多姿的彝族姑娘信步来到村寨的广场,参加盛大的“踏歌”(亦称“打歌”,即群众性的歌舞活动 活动,边歌边舞,多色布的百褶裙有节奏地摆动,银制领花与黄火交相辉映,头顶的花布帕迎风飘扬,显示出浓郁的民族特色。 相传古时候,有个足智多谋的彝族首领,临危不惧,在重兵压境的关键时刻,率领众将土围着一堆堆篝火纵情歌舞,锣鼓声、歌声、欢呼声,犹如千军万马,威震四方。敌军误判对方援军已到,慌忙撤退。彝族人民乘胜追击,获得全胜。从此.彝家用“踏歌”形式纪念这次胜利。 届时,山区彝族青年比赛荡秋千,用山上的野藤在两山之间架起秋千,由这山荡到那山,飞越深涧,男女老少皆来祝兴。姑娘们夹在观看的人群中,寻求自己的意中人。勇敢的“荡者”受到姑娘们的青睐。活动多以村寨为单位。为保节日期间村寨的安宁,有“扎大路”的风俗,在每个人寨的港口,用树枝、石头等把路堵死,严禁外人进入。现在“扎大路”已逐渐变为象征性的。 ★都阳节流行于雷波县一带。 节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内容与汉族的端午节相近。节日这天,家家在门前挂上菖蒲和艾叶,孩子们用雄黄酒擦脸,青年人带上粽子、酒和砣砣肉到山间草坪唱歌跳舞、摔跤赛马,尽情娱乐。 ★补年节居住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彝族居民,在新年后的农历二月初十和十一日,还要过一次年节,彝语称这个节为“麻龙火”。 在祭祀活动中,以祭龙规模最大。祭龙选在
二、
三、四月中的一个龙日,以村寨为单位每人自带一碗米、一小块盐,由老人备香火,在龙树下集体祭祀;云南彝族则选择正月的第一个龙日进行祭龙,祭祀后大家席地而坐,不分长幼,饭自带,肉共食,是一种大规模的集会。 ★“赛马节” 时间是在农历五月初五,是日,数千匹马江集在一起,开展竞赛,小伙子往往借此显示其剽悍、顽强和骑术,老年人则以此显耀自己自己饲养的经验和高超的驯马术。场上你追我赶,欢腾雀跃,热闹非常,由年长者给优胜者披红发奖。 ★“祭山节” 一般在农历三月初三举行,这天,停止劳动,准备酒饭,燃放鞭炮,一齐祭山,显然,“祭山节”是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节日。


6.苗族彝族壮族藏族这四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分别是什么?

藏族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沐浴节、驱鬼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望果节、转山会等等。 苗族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
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彝族 彝族年,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节。根据彝族的历法,一年10个月,每月36天。年节无固定日期,一般在金秋10月上旬择一吉日举行,还有跳公节、插花节及二月八年节等。 壮族 三月三歌会、春节、陀螺节、陇端节、吃立节、娅拜节等。


7.彝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时候?

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 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晚上举行,是彝族盛大的节日。
赛装节(农历正月十五日 和(三月二十八日 彝族少女的时装表演楚雄彝州有两个地方有赛装节。一个是永仁县直苴村的赛装节,时间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一个是大姚县三台乡的赛装节,时间为每年的三月二十八日。 庆年节(农历十月 庆年节是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彝族人民都要过庆年节,并相互拜祝,载歌欢舞,祝贺节日。 打歌是最受欢迎的全球民间舞蹈1986年,美国国际民间艺术组织曾把这种民间自娱性的歌舞列为最受欢迎的“全球十大民间舞蹈”之一。  


8.瑶族,苗族,傣族,白族,彝族,藏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瑶族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主要有盘王(即盘瓠王,畲、瑶族传说中的始祖,传说是一只名叫“盘瓠”的龙犬)节、达努节等。达努节是为纪念创世女神密洛陀而过的节日,日期为农历五月二九日。还有“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晒衣节、干巴节、月半节、祝著节等。  苗族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
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傣族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 白族白族人民主要节庆活动有大过年、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 、拜日望等。同汉族相同,也过清明、端午、中秋等。其中三月街、火把节饶有特色。 彝族彝族年,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节。根据彝族的历法,一年10个月,每月36天。年节无固定日期,一般在金秋10月上旬择一吉日举行,还有跳公节、插花节及二月八年节等。 藏族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沐浴节、驱鬼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望果节、转山会等等。
八、初九举行。活动内容为聚众祭祖;占定当年重大节日歌舞和族祭头面人物;为当年各种节日活动集资筹粮。 护林节 彝族传统节日。亦称忌欢节。流传于隆林、那坡县部分彝族区。分别于农历三月初三和五月十六日举行。古代彝族靠山吃山,形成花卉树木有灵的观念,每年春夏草木和农作物萌发时,择日敬祭草木和作物幽魂,以示保护它们茁壮生长。 那坡县彝族还于节日期间组织象征性的“打猎”活动,数名小伙子分别扮猎人、猎犬和猎兽,在林中嬉戏狩猎。从节日当天起,将铜鼓、葫芦笙和彝胡等乐器封存起来,宣告一年一度的禁忌期开始,直至十月初十才开禁。 苗族 苗年 黔东南方言区苗族传统节庆活动。苗语称努伦。始于都柳江流域,由北而南经融水的大年、拱洞、杆洞、洞头、红水、白云到安太、安陲、香粉、四荣而止,以农历九月卯日到十二月半,历时3个多月。 年前,大家清扫房屋,修整村道,杀猪、做糍粑,做好迎宾的准备。除夕夜老少守年,四更后姑娘们抢新水、挑金银,小伙子们上山赶牛羊入栏,预祝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初一安龙神,赶鬼邪。初二给已出嫁的女儿送年饭。初三以后上芦笙坡,以村为单位“打芦笙同年”,全村老少一起到他村作客3天。 节庆期间,大苗山共有十三坡、十六坡、十七坡三大坡节,村级、乡级坡节无数,坡节除吹笙踩堂,进行芦笙比赛外,还举行斗马、斗鸟、斗牛及对歌、摔跤、鸟枪射击等活动。男女青年自由往来,以歌会友,以笛传情,寻找自己理想的伴侣。直到大年二十方告结束。 社节 苗族祭祀土地神和祖先的传统节日。分春社和秋社,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戌日举行。春社接神,秋社送神,有固定的社庙和社坪。社节供祭用的猪,在前一年抽签决定。需敬土地神的人,社节前30~40天内不得参与红白喜事,女人和家有孕妇的男人禁止参加。 祭社之前,各家交一斤糯米用以酿酒和蒸饭。是日晨,由师公挨家挨户求福,早饭后,大家齐聚社坪、社庙,杀猪蒸饭,烧香化纸,祭拜社神,祈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祭毕,与土地神共餐同乐。社日忌晾衣、下地劳作、上山烧火、挑柴进寨等。 参考资料来源-少数民族节日


9.彝族的节日有哪些

彝族的节日主要有“火把节”、“彝族年”、“拜本主会”、“密枝节”、“跳歌节”等。


10.彝族的节日是什么

彝族的节日主要有“火把节”、“彝族年”、“拜本主会”、“密枝节”、“跳歌节”等。“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多在夏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每到火把节,彝族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打牲畜祭献灵牌,尽情跳舞唱歌、赛马、摔跤。夜晚,手持火把,转绕住宅和田间,然后相聚一地烧起篝火,翩翩起舞。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78.com 体育知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足球|篮球|NBA|奥运|网球|高尔夫|田径|游泳|排球|赛车|比赛|亚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