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1966年曼谷亚
本文由体育爱好者Marissa Bryant投稿,除了,我们还提供了四川省少数民族运动会2022,中华民族一词是由谁最早提出的,爱我中华第几届奥运会歌曲,希望本文能为您找到想要的体育资讯。
本文看点:
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允许汉族运动员参赛有什么意义
1995年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蹴球被列为竞赛项目对吗
不对的,1999年在北京举行的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蹴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踢石球游戏经过挖掘整理后,在成为正式群众比赛的运动项目时,用了“蹴鞠”的“蹴”字,定名为蹴球。
蹴球比赛在一块十米见方的平整土地上进行,参赛者脚跟着地,脚掌触球,用力蹴球,击中对方球或把对方球击出场外得分,所蹴之球为直径10厘米的硬塑料实心球,分为红蓝两色。 因为蹴球的竞赛规则类似台球,所以蹴球也被称为“用脚踢的斯诺克”。
传承意义
流行了数千年的蹴鞠的兴衰,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变化、新陈代谢的历史规律。跨越时间上的历史距离,消亡的古代蹴鞠又在兴盛的现代足球中获得新生。
2004年7月15日,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先生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足球博览会上向世界正式宣布“足球起源于中国”,山东淄博被正式确认为世界足球起源地。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布拉特表示“足球起源于中国,临淄是足球的故乡,不仅是你们的骄傲,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全世界的骄傲,是所有喜欢足球、喜欢世界杯的人的自豪。”
2006年4月,作为德国世界杯的一部分,德国汉堡足球博物馆正式开馆,向观众展示丰富的足球历史文化,包括作为足球起源地的灿烂的中国蹴鞠文化。
中国哪些民族有体育运动?
中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体育活动形式。
这些活动大多与民族经济活动(如蒙族的那达慕、侗族的三月三)、宗教活动(如伊斯兰教各民族开斋节时的体育活动)、民俗活动(朝鲜族春节的秋千、踏板)和青年男女爱情婚姻(如哈萨克族的叼羊)等有关,受到本民族的热爱。中国十分重视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多次举办民族运动会,这些活动已成为象征民族大团结的盛会。有许多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经过整理加工已成为各民族广泛开展的活动。而中国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如武术、太极拳等,则是融合了包括汉族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特有的体育形式和特点,在不断地发掘、整理中已走向世界,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健身、防卫和体育竞赛的有益活动。
蒙古族搏克 “搏克”即摔跤,是蒙古族“男儿三艺”之一,属蒙古族传统体育
赛马。是许多民族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肃、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多有开展,尤其在内蒙古深受人们喜爱。蒙古族自古就被称为“马背民族”,他们传统项目有速度赛马、走马、马上技巧等。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几年召开一次?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比赛项目
运动会设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两大类。竞赛项目有花炮、珍珠球、木球、蹴球、毽球、龙舟、独竹漂、秋千、射弩、陀螺、押加、高脚竞速、板鞋竞速、少数民族武术、民族式摔跤、马术、 民族健身操等17项。 秋千比赛为女子项目。运动员在秋千架上试荡,以尽可能少的预摆次数达到领先她人的高度或触铃次数,即为胜者。分55公斤级(含55公斤)和55公斤以上级两大项,单人触铃、单人高度、双人触铃、双人高度四小项。
比赛场地
为平坦的长方形土地或草地,长 20米,宽8米。比赛场地上空距地面15米高的空间内不得有任何障碍物。
比赛器材
秋千架。用钢管或相应的坚固材料制成。两根立柱下端间距不少于3.5米,上端间距2米,两立柱顶端为第一横杆,距地面高度为12米;往下1米处为第二横杆。秋千架应牢固地安装在场地中央,间距均从内沿丈量。
秋千绳。使用伸缩性小的苎麻绳、棕麻绳或尼龙绳,其直径为2.5 厘米—3厘米。绳的两头分别系在第一横杆上,两绳间距为 1米(从内沿丈量);再在第二横杆上向系铃架方向缠绕一圈垂落下来,在封闭的下端安置脚踏板,其下沿距地面0.8—0.9米。
脚踏板。单人脚踏板长30厘米,宽10厘米;双人脚踏板长40厘米,宽10厘米,厚均为2.5厘米—3厘米,脚踏板应能牢固地卡在秋千绳上。采用大会提供的或自备的脚踏板均可。
起荡台。供运动员试荡开始时,上脚踏板用的台子。台面为长1米,宽1米的正方形,高1.3米(包括台子的脚轮)。起荡台一侧应设有供运动员上下的梯子。
系铃架。与秋千架平行、并可随意升降、前后移动的系有铃铛的架子,是高度和触铃比赛判定成绩的标志。系铃架两根立柱的间距应不少于4.5米,并相互平行。从系铃架顶端悬下一根3米长的横杆为系铃杆。系铃杆上用线绳系有若干铃铛。
安全带。每条安全带均应承受100公斤的拉力。两条腕部安全带的两端,分别套在秋千绳和运动员的手腕上。(另两条腰部安全带,运动员可选用)。可使用大会提供的或自备的安全带。 花炮比赛是由两个队参加的集体比赛项目,每场比赛双方以规定的人数,在规定的场地和时间内,以规则允许的行为,运动员手持花炮通过奔跑、传递,将花炮投入对方的花篮得分;并以阻截,抢断等技术反抢,阻止对方得分。在规定时间结束时,以得分多者为胜队。
比赛场地
为表面平坦的长方形草坪或土地,长60米,宽50米。线宽12厘米。线的宽度包括在场地之内,长线叫边线,短线叫端线。
接炮区。以场地的中点为圆心,画半径5米的圆圈为接炮区。
炮台区。在距离端线中点两侧4米处各向外画一条4米与端线垂直的线,再画一条线把其顶点连起来,与端线平行,这个区为炮台区,在炮台区两侧架设高2米以上的网墙。
罚炮区。以端线中心点为圆心,划一条长20厘米、宽12厘米平行线,为罚点炮线。该线包括在距离花篮架的2米之内。
比赛器材
花炮。花炮为直径14厘米的彩色圆形饼状,外圆呈轮胎形,厚2.5厘米至3.0厘米,用不会伤及队员的橡胶做成,重200-240克。
送炮器。能把花炮冲上10米以上高度并落在接炮区内能发出声响的发射器。
花篮架。高度80厘米,放在炮台区内端线中心点处。花篮架用直径不超过20厘米的圆木做成。
花篮。篮口内沿直径为40厘米,花篮高为30厘米的圆柱体,用竹或塑料做成,花炮固定在花篮架顶端。 珍珠球是满族传统体育项目,又被称为“踢核”、“采核”、“扔核”。在满族语言里,“核”是“尼楚赫”的约简音,即“珍珠”的意思。满族人把珍珠当作光明和幸福的象征,采珍珠是古代满族人民重要的生产和经济活动。珍珠球就是由采珍珠这项传统生产活动演变而来的。比赛分男子组和女子组。
比赛场地
球场是一个长方形的坚实平面,无障碍物。场地长28米,宽15米。场地场边的界线叫边线,短边的界线叫端线。场地内设水区、限制区、封锁区、隔离区及得分区。各场区用颜色显示。
比赛器材
球。外壳用皮革或橡胶制成,内装有球胆(可充气),表面为珍珠(白)色。球的圆周长为54—56厘米,重量300—325克。
球拍。为蛤蚌壳形状,用具有韧性的树脂材料制成,颜色与蛤蚌壳颜色相仿。球拍部分长35厘米,最宽部分25厘米,厚度0.3—0.5厘米。球拍边缘用橡胶或软质材料包裹。拍柄为椭圆柱形。球拍总长50厘米,重量390—410克。
抄网。抄网兜口为圆形,网圈用圆形金属条制成,网兜用细绳或尼龙绳织成, 网柄为椭圆柱形。 比赛是一种可在广阔的草地、泥土地或沙滩上进行的棒击球入门的球类运动,依比赛总杆数或获胜球道多少判定胜负。
比赛场地
每一木球场地规划为十二(或其倍数)个球道;沙滩木球场地可规划为六(或其倍数)个球道。每一木球场的十二个球道之总长距离至少须有七百米以上;沙滩木球场六个球道之总长距离至少须有三百米以上。 球道地面以平坦为原则。球道依据地形规划成直线式球道和弯曲式球道。球道上可设简单障碍物以及临时界线。木球场地视面积大小,规划出长、中、短不等距离的球道,球道长度在三十米至一百三十米之间。沙滩木球场地的球道长度可在二十米至八十米之间。如因区域性气候或地形影响,当地主办单位可酌情规定适用规则,但不得违反规则有关精神。
比赛器材
球杆为T字型,且为木质制成,球杆总重量约800克。球杆总长90±10厘米(含握杆和球瓶部分)。球杆头的球瓶长为21.5±0.5厘米;瓶底套上一圆形橡皮帽,橡皮帽直径6.6±0.2厘米,底厚1.3±0.1厘米,高3.8±0.0.1厘米,缘壁厚0.5厘米。 球须为圆形球体,且为木质制成,直径9.5±0.2厘米;重量350±60克。 民族式摔跤有搏克(蒙古族式摔跤)、北嘎(藏族式摔跤)、且里西(维族式摔跤)、格(彝族式摔跤)、希日木(朝鲜族式摔跤)、绊跤(回族式摔跤)六种比赛。搏克有男子团体、女子团体、男子个人 和女子个人比赛。北嘎、且里西、格、希日木和绊跤各有男子52公斤级、62公斤级、74公斤级、87公斤级、87公斤以上级比赛。
比赛场地及器材
搏克。比赛在平整的天然或人造草坪,或土质地面上举行,要求表面清洁,无碎石粗沙,不得有与地面镶平的坚硬物(如砖、石、金属物等),土质场地要保持适当硬度。如遇特殊情况可以在室内进行,但必须用中国式摔跤或柔道场地的设备、规格代替并罩帆布盖单。或铺设一定厚度的粗绒地毯。
北嘎。比赛采用方形或圆形场地均可,方形场地为边长14米的正方形,圆形场地半径为7米。比赛场地外为消极区。
且里西。正式比赛场地为直径9米的圆形场地。 比赛场地由72块海绵(棕)垫子组成,每块垫子长2米,宽1米,厚8~10厘米,垫子四周可用帆布包裹、用木框或绳子加以固定。比赛场地分为比赛区和保护区两大部分。垫子上铺一块14米见方的帆布盖单或人造革盖单。盖单上画出7米直径的圆,为中心比赛区。在中心比赛区外有1米宽的红色消极区,在消极区外有保护区。
格。软土坪草地(可采用中国式或国际式摔跤场地)。比赛场地分为内场和外场,内场为比赛区,外场为保护区,比赛区和保护区之间为消极区。
希日木。为平坦细沙质场地或由摔跤垫铺成。比赛场地分内场和外场两部分,内场为比赛区,外场为保护区。比赛区呈圆形,直径8米,沙层高度为30~70厘米。
绊跤。场地采用10×10米中国式或者国际标准摔跤垫铺设。 武术是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分为单练和对练。少数民族武术比赛有男子、女子拳术和男子、女子器械和男子对练、女子对练三大项。拳术比赛分三类A类(各种长拳、南拳、太极拳) B类(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通臂拳、翻子拳、劈挂拳、地躺拳、象形拳、查拳、华拳、花拳、炮拳、红拳、少林拳)和C类(除A、B组以外的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拳术套路)。器械比赛分三类A类(长拳类刀、剑、枪、棍)、 B类(各种单、双、软传统器械)和C类(除A、B组以外的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器械)。男子对练、女子对练是3人以内的各种对练套路(不允许男女混合及陪练)。运动员需穿适合比赛的运动服或民族服装参赛。
比赛场地
单练和对练项目的场地为长14米、宽8米,四周内沿标明5厘米宽的边线,周围至少有2米宽的安全区。集体项目的场地为长16米、宽14米,四周内沿标明5厘米宽的边线,周围至少有1米宽的安全区。
比赛器材
枪全长不得短于本人直立、直臂上举时,从脚底到指端的长度。
棍全长不得短于本人身高。
剑本人直臂反手持剑时,剑尖不得低于耳上端。
刀本人直臂抱刀时,刀尖不低于本人耳上端。 毽球又称踢毽子,一项简便易行的健身运动,是在中国流传很广,有着悠久历史的汉族民间体育活动。经常进行这项活动,可以活动筋骨促进健康。据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证明,踢毽子起源于中国汉代,盛行于六朝、隋、唐。中国毽子的第一次正式比赛是广州市体委于1956年举办的,并制定了简单的规则。1984年春,《毽球竞赛规则》诞生,它是根据踢毽子的特点,吸收了几种球类比赛的形式综合而成的。分男子、女子组比赛。
比赛场地
比赛场地采用羽毛球场双打场地,长11.88米,宽6.1米。场地上空6米以内(以地面计算)和场地四周2米以内不得有障碍物。比赛场地有清晰的界限,线宽4厘米,线的宽度包括在场地面积之内。较长的两条边界叫边线,较短的叫端线。连接场地两边线的中点与端线平行的线叫中线。中线将场地分为均等的两个场区。在中线两侧各画一条与中线平行的线叫限制线(此线包括在限制区内)。中线至限制线的距离为2米。距两端线中点两侧各1米处向场外各画一条长20厘米与端线垂直的短线叫发球区线(此线不包括在发球区内)。发球区线向后无限延长的区域叫发球区。
比赛器材
球网。球网长7米,宽76厘米,网孔2厘米见方。球网上沿缝有4厘米宽的双层白布,用绳穿起,将球网张挂在网柱上。球网必须挂在中线的垂直上空。球网为深绿色。网柱安在中线以外,距边线50厘米处。球网的中部顶端距地面垂直高度为1.60米(男子),1.50米(女子)。网的两端距地面的垂直高度相等,两端的高度与中间的高度相差不超过2厘米。在球网的两端,垂直于边线和中线交接处,各系有一条宽4厘米,长76厘米的白色带子,叫标志带。在球网上连接标志带外侧系有两根有韧性的杆,叫标志杆。两杆内侧相距6米。标志杆长1.20米,直径1厘米,用玻璃纤维或类似材料制成。标志杆高出球网上沿44厘米,并用鲜明对比的颜色画有10厘米长的格纹。
毽球。由毽毛、毽垫等构成。毽毛为四支白色或彩色鹅羽成十字形插在毛管内,每支羽毛宽3.20 — 3.50厘 米。毽垫直径3.80 — 4厘米,厚1.30 — 1.50厘米。毛管高2.50厘米。毽球的高度为13 — 15厘米。毽球的重量为13 — 15克。 独竹漂是一项由运动员赤足站立在漂浮于水面的单棵竹子(或形似材料)上,利用手中的划竿划水使其前进,以在同等的距离内所用的时间多少决定名次的运动项目。比赛分男子直道竞速60米、100米和女子直道竞速60米、100米。
比赛场地
比赛设在静水水域,起点线与终点线平行,并与航道线垂直。根据参赛队数和水域条件,设3 — 6条航道。航道线设置浮标,浮标的颜色为黄色和红色。比赛场地设检录登竹漂处、起点发令台和终点裁判台。
比赛器材
竹漂。采用复合材料制作,由3节长度2.5米的漂体连接而成,总长度7.5米(±0.05米),直径0.16米(±0.005),总重量30(±1)公斤。采用天然竹材制作,规格与复合材料竹漂相仿。
划竿。采用复合材料制作,由2节长度2.25米的竿体连接而成,总长度4.5米(±0.005米),直径0.04米(±0.005米),重量3.5(±0.5)公斤。采用天然竹材制作,规格与复合材料划竿相仿。
航道牌。距竹漂的前端5厘米处设置一高30厘米、宽20厘米的航道牌,牌上标有航道编号。 是一项两队在比赛场地上,从守方旋放陀螺开始,由攻方将自己的陀螺抛掷,击打守方陀螺,将守方陀螺击出比赛场区或比守方陀螺在比赛场区内旋转的时间更长的比赛项目。比赛只计攻方得分,以当场比赛的累计得分决定该场胜负,得分多的队为获胜队。分男子、女子团体和男子、女子个人组比赛。
比赛场地
比赛场区为长20米(女子比赛场区长19米),宽15米的长方形。设守方预备区、攻方预备区、死陀置放点、旋放区和进攻区。
比赛器材
陀螺。比赛一般采用非金属平头陀螺。陀螺不得上色,除锥尖金属钉外,不得填充或装饰金属或其它材料。陀螺直径为9 — 10厘米,高度(含钉高度)为10 — 12厘米,陀螺圆柱体高度5—6厘米,重量800克 — 900克。
鞭。鞭由鞭绳、鞭杆(无鞭杆亦可)组成。鞭绳不得用金属材料制作,其粗细不限,鞭绳长度男子为6米,女子为5米(不得少于2米)。如有鞭杆,鞭杆长度不长于0.6米。 是中国众多民族喜爱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甘肃、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区尤为盛行。1986年,在新疆举行的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马术被列为比赛项目。民族运动会马术分为走马、速度赛马、跑马射击、跑马射箭、跑马拾哈达5个项目。
比赛场地
走马场地。走马比赛的场地通常为1000米的椭圆形跑道。跑道必须平坦,土质不宜过松,无碎石、沙丘。跑道宽度为15 — 25米,跑道外沿设有高1.5米的木(铁)栏杆,跑道里沿设有高1米的固定栏杆。跑道里沿栏杆支柱必须向跑道外侧倾斜,与地面约成60° — 70°角。在赛马场跑道内沿每隔20米插一面旗,颜色依次为白、红、蓝、黄、绿旗各10面,规格80厘米×30厘米。
速度赛马场地。平坦的自然草地、人工草坪或三合土场地椭圆形马场,赛道一周长1200米,比赛时马匹以顺时针方向跑动。
跑马射击场地。平坦的自然草地、人工草坪或三合土场地,呈长方形。长250米、宽50米。主跑道长100米、宽1.5米,起点距场地一端为25米,主跑道的一侧距场地一侧边线为10米。
跑马射箭场地。天然草地、人工草坪或三合土跑道。呈长方形,长250米,宽50米。主跑道长110米,宽1.5米,起点距场地一端为20米,主跑道的一侧距场地一侧边线为10米。在场地四角和场地边线上插若干面红色标志旗,以示观众止步。射箭方向(靶后方)100米之内不得有观众。
跑马拾哈达场地。平坦的天然草地、人工草坪或三合土跑道。呈长方形,长250米,宽50米。主跑道连接场地两条端线的中点画一条直线,并以此为基准,设一条宽度为1.5米的主跑道。 在场地四角和边线上插若干面红色标志旗,以示观众止步。在主跑道两侧各设置一个摆放哈达的区段。主跑道左边的为左置哈达区段,主跑道右边的为右置哈达区段(简称左区段和右区段)。左区段摆放10条蓝色哈达,右区段摆放10条白色哈达。起跑线距第一条哈达的距离为20米。终点线距一条哈达的距离为10米。每条哈达之间的距离为2米。
比赛器材
枪。比赛用枪为56式军用半自动步枪,子弹为军用56半自动空弹。
弓箭。弓箭为竹或木制品,不得使用金属弓、塑料弓、合金弓和玻璃钢弓。
哈达。哈达为白、蓝色,各25条,长1米。 板鞋竞速是由多名运动员一起将足套在同一双板鞋上,在田径场上进行的比赛,以在同等的距离内所用的时间多少决定名次。分男子三人板鞋、女子三人板鞋和三人板鞋4×100米混合接力三大项。男子三人板鞋和女子三人板鞋分60米、100米、2×100米接力三小项。
比赛场地
在标准的田径场地上进行。场地线宽均为 5 厘米,跑道分道宽2.44—2.50米。可根据比赛的需要和场地状况设置跑道的多少。
比赛器材
比赛板鞋。以长度为 100 厘米,宽度为 9 厘米、厚度为 3 厘米的木料制成(以三人板鞋为例)。每只板鞋配有三块宽度为 5 厘米护足面皮,分别固定在板鞋规定的距离上,护皮以套紧脚面为宜。第一块护皮前沿距板鞋前端7厘米,第二块护皮在第一块护皮与第三块护皮的中间,第三块护皮后沿距板鞋末端 15 厘米(护皮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可自备)。 高脚竞速是由运动员双手各持一杆,脚踩杆上的踏镫,田径场上进行的比赛,以在同等的距离内所用的时间多少决定名次。分男子、女子和4×100米混合接力三大项。男子、女子分100米、200米 、2×200米接力三小项。
比赛场地
在标准田径场上进行,场地线宽均为5厘米,跑道分道宽2.44-2.50米。接力比赛的接力区,接力区中线为宽5厘米的虚线,前后5米处各画一条直的实线,高脚杆为竹、木或其它硬质材料制成(简称杆)。
比赛器材
高脚杆。高度不限,从杆底部向上30-40厘米处加制踏镫,踏镫高度的丈量从杆底部至踏镫与杆支点的上沿距离为准。 蹴球是按照竞赛规则,双方运动员用脚底“蹴”球,使球通过脚底向前移动,依据所“蹴”之球碰击对方或本方球的情况计算得分,以任一方先达到或超过规定分数而决定胜负的体育竞赛项目。分男子单蹴、男子双蹴、女子单蹴、女子双蹴、男女混合双蹴。
比赛场地
场地规格长 10米、宽10米的正方形平坦地面。
画线线宽不得超过5厘米,边线及各线段均为场内和各区内的一部分。
停球区在场地正中心,为一个半径20厘米的圆圈。
中心圆在场地中央,为一个半径2.4米的圆圈。
发球区在场地四角,每角一个,为半径0.5米的扇面,按逆时针方向编号为1、2、3、4区。
比赛器材
比赛用球为硬塑实心球,直径10厘米±0.2厘米,重量1000克±10克。分两种鲜明颜色,分别标有1、2、3、4号。1、3号球为同一颜色,2、4号球为同一颜色。 是一项在各族少数民族中广泛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壮、苗、傣、白、土家等诸多南方少数民族均有在节日赛龙舟的风俗。1999年,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该项目第一次被列为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龙舟竞赛规则规定,龙舟运动是一项集众多划手依靠单片桨叶的划桨作为推进方式,运用肌肉力量向船后划水,推动舟船前进的运动。标准龙舟比赛分男子、女子直道竞速250米、500米、800米、1000米和男女混合直道竞速250米、500米、800米、1000米以及男子5000米、女子5000米环绕赛。小龙舟比赛分男子、女子直道竞速250米、500米和男女混合直道竞速250米、500米。
比赛场地
赛场设在静水水域,各航道都是同样的宽度,航道线与起航线和终点线相垂直。根据报名队数和场地条件设4或8条航道,每条航道的宽度至少12米。
比赛器材
龙舟比赛均采用标准龙舟,龙舟总长18.40米(含龙头、龙尾),舟长15.50米,舟宽1.10米(中舱最宽处),同一次使用的所有比赛龙舟最重与最轻的差距不得超过5公斤(含龙头、龙尾和舵桨)。 比赛是由2名运动员在比赛场地上,将一条长绸布带做成的圆环分别套于颈部(带子从两腿间通过),四肢着地并背向对方,向自己的前进方向用力,以一方将置于两者之间的坠条拉过自己一侧的决胜线为胜利。分55公斤级(含55公斤)、61公斤级(含61公斤)、68公斤级(含68公斤)、76公斤级(含76公斤)、85公斤级(含85公斤)、95公斤级(含95公斤)、95公斤以上级比赛。
比赛场地
比赛在平整硬质地面上进行。比赛场地为长方形,长9米,宽2米。场地的丈量从界限的内沿量起。比赛场地有明显的标线,两条长边为运动员比赛限制线。
中线。连接两条边线的中点。
决胜线。距中线两侧各1.2米处的一条与中线平行的线为决胜线。
比赛器材
带子。长6.5米,用红色绸缎(幅宽1.2—1.6米)制成。带子两端呈圆环形,圆环周长为1.0 —1.10米。带子中间系一条可移动的、并有适当重量的坠条,作为判定胜负的标志。
护垫。为长30厘米、宽15厘米、厚2厘米的海绵,以软布包裹后,固定在带子两端圆环处的受力处,用于保护脖颈。
标志带。用于鉴别双方运动员的比赛绸带,标志带为两种不同颜色。 这一民间体育活动,在云南、贵州、海南、湖南、广西等少数民族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比赛分团体项目和个人项目。团体项目有民族传统弩混合团体和民族标准弩混合团体。个人项目有民族传统弩、民族标准弩两项,分男子立姿 、跪姿和女子立姿、跪姿。
比赛场地
射弩场地平坦、开阔,室内、室外均可。长不少于30米,宽度可根据所设靶位数酌定。
比赛器材
民族标准弩(简称标准弩)全弩重量不得超过3.5公斤。弩身用竹、木或复合木等材料制成。只准使用柱形准星和缺口式照门且方向高低可修正的瞄准具,不得使用水平仪和光学瞄准具。
民族传统弩(简称传统弩)全弩为手工制作,重量和弩身长度不限。弩身、弓片、箭槽、瞄准具等用竹、木材料制成。允许使用箭孔观察镜,可放在发射区或挂在身上,但不得设置在弩身或与之相关联的部位。 民族健身操(竞赛版)是由国家民委为第十届全国少数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健身操比赛组织创编的规定套路。
这套操以众多民族典型的舞蹈元素为动作素材,把健身作为第一要素,将民族舞蹈的柔美与健身操的力度自然、流畅、合理地结合在一起,突出动作的健、力、美,使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健身完美结合。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圣火传递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圣火火种采集暨火炬传递起跑仪式于2015年6月12日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延安民族学院旧址举行举行,并启动互联网传递火炬活动。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文宣司副司长钟廷雄,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李颖川、群体司副司长邱汝,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刘新乐、自治区党委第十巡视组组长任青源,鄂尔多斯市委书记白玉刚、市长廉素、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龚毅、市政协主席王建国等四大班子领导出席仪式。原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城川镇延安民族学院学员、教员云照光作为第一位火炬手传递火炬。
上午10点56分,火种采集正式开始。采火少女在10名圣火少女簇拥下手持采火棒缓步走向采火台,来到火镰老者身边。祝颂结束后,火镰老者用手中的火镰连续撞击磨擦燧石,火星落入采火盆内开始燃烧。采火少女成功将采火棒点燃。圣火的点燃,象征着全国民族运动会正式拉开帷幕。
手持采火棒的采火少女经过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革命历史展示长廊,来到仪式台。丹珠昂奔、李颖川共同接过采火棒点燃圣火盆,采火成功了! 刘新乐将手持火炬从采火盆中点燃,交给白玉刚。白玉刚展示后,交给第一棒火炬手—原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城川延安民族学院学员、教员云照光同志。
丹珠昂奔宣布“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火炬传递开始!”。云照光在护跑手的护卫下出发,火炬传递正式开始。
据悉,火种采集定于上午1056举行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10点——代表着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迎来了第10届,56分——象征着56个民族的美好期盼和祝愿。
当地各族群众在道路两旁身着盛装、手持红旗,与10名火炬手共同见证了火炬传递过程中精彩纷呈的一段里程。此次火炬传递仪式还设置了互联网传递环节。6月12日至8月6日,将在互联网上同步进行56天的虚拟火炬传递。
第10棒火炬手完成交接后,手持火炬,骑着白色骏马走向大屏幕,完成火炬传递的虚实转换。丹珠昂奔、李颖川、刘新乐、白玉刚,廉素共同按下启动球,启动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火炬互联网传递活动。2015年6月12日至8月6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将同步进行56天的互联网火炬传递,寓意着56个兄弟民族心心相印,和衷共济。
火炬传递仪式全程共分为圣火采集仪式、网上传递、实地传递和主火炬点燃四个部分。火炬计划于8月6日前后在东胜区、伊金霍洛旗和康巴什新区三地进行实地传递,2015年8月9日在开幕式现场完成主火炬点燃。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每四年一届,第十届将于2015年8月9日至17日在鄂尔多斯市举办,主题为“相聚内蒙古、共圆中国梦”,运动会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珍珠球是哪一年被列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
2011年9月10日至19日在贵阳市举行。
二、参加单位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三、参加人数
各单位可报男、女各1个队参加比赛,每队领队1人,教练员1人,运动员14人。
四、竞赛项目
男子
女子
五、竞赛办法
1.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采用分组循环赛;第二阶段由各组优胜名次共8个队,抽签排定位次,采用淘汰赛及增加附加赛决出第1至第8名。
2.第一阶段分组循环赛根据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珍珠球比赛成绩设种子队。第二阶段淘汰赛根据分组循环赛成绩设种子队。
3.各项目参赛队7个以下(含7个),则采用循环赛决出名次。
4.执行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2010年审定的《珍珠球竞赛规则》。
5.比赛用球、球拍及抄网由大会统一提供。其品牌和型号另行通知。
六、录取名次和奖励
按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总规程规定执行。
七、比赛服装
每队至少备深、浅颜色短袖运动上衣和短裤各1套。每场比赛时全队服装款式、颜色必须一致。上衣前后要印有明显的号码(3—16号),后背号码尺寸不得小于20厘米(高)×15厘米(宽)。
八、裁判
1.正、副裁判长及部分裁判员由主办单位选派,不足部分由承办单位按要求选聘。
2.裁判员报到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九、仲裁
人员组成、职责范围按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总规程规定执行。报到日期另行通知。
十、报名与报到
1.各参赛单位的报名和报到,按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总规程规定执行。
2.报到时必须出具参赛运动员的健康证明和意外保险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