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之战(死亡之战兑换码在哪里)
体育知识网给大家浅谈下,以及死亡之战下载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体育知识网喔。
本文看点:
地球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十场战争有哪些?
据专家考证,地球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十场战争分别为:第十名:【越南战争】
第九名:【朝鲜战争】
第八名:【美国内战】
第七名:【卢旺达内战】
第六名:【楚汉之争】
第五名:【战国秦统一六国之战】
第四名:【太平天国运动】
第三名:【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名:【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名:【英法百年战争】。
淝水之战,前秦军队为何自始至终被厌战惧战情绪笼罩?
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前秦苻坚好大喜功不听忠言,在军队士气低迷的时候执意南侵东晋是重要的原因。在北方刚刚平定还立足未稳,就驱使连年征战的疲惫之师征伐东晋,导致士气低落被东晋里应外合,前秦八十多万大军被八万晋军打得一败涂地,狼狈逃窜。当初苻坚南侵东晋之前,曾征求满朝文武的意见,出乎他的意料,忠臣良将、皇亲国戚几乎都反对他伐晋,苻坚弟苻融反对伐晋的理由之一是“我数战,兵疲将倦,有惮敌之意”,指出战前前秦军就已经是兵疲将倦,厌战惧战情绪弥漫全军了。
前秦军中汉族将士占了多数,他们厌战惧战,是心向本民族的晋军吗?不是!前秦军厌战是因为前秦频繁长期的的战争导致兵疲将衰,无论百姓还是军士都希望休养生息,军户长期离家出征,影响了正常的家庭生活和生产耕种。再就是前秦军淝水之战前,与东晋军队作战也丝毫没有占到便宜,胜少负多,士气低落惧怕与东晋军队作战。而统一北方后的苻坚志得气满,不顾这些实际情况,骄狂的要统一中国,不顾众人反对,在错误的时间地点与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我们先来看前秦淝水之前的国家状况。
前秦苻坚采取较为宽容的民族政策,十六国时期极为难得,苻坚也是少有的有见识的君主,苻坚当政时期前秦的民族矛盾最为缓和,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这也是前秦汉人士兵虽然居多,但并不厌恶这个氐族建立的政权的原因之一。
- 重用王猛,政策得力,使得国力强盛,社会安定
前秦政权的统治者是已逐渐汉化的氐族符氏,到苻坚即位后,民族政策开明而宽容,重用氐、鲜卑、匈奴、羯、羌族的上层人物担任要职,苻坚也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少有的有见识的君主。他重用汉族精英王猛、薛赞、权翼,特别是对于王猛,被授予丞相、中书监、尚书令、太子太傅、司隶校尉、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等职后,王猛提出“修废职,继绝世,礼神祗,课农桑,立学校”的政策。
在王猛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之下,前秦关陇地区“田畴修辟,仓库充实”前秦的国力很快强盛起来,社会安定,百姓丰乐。从长安到各州的大路两旁,遍种树木,枝叶繁茂。每20里有一亭,40里有一驿站,旅行者可以沿路取得供给,贸易往来非常繁荣,一派生机勃勃。百姓的歌谣这样唱道:‘长安大街,夹树杨槐,下走朱轮,上有莺栖。英彦云集,诲我萌黎。”一派平安小康社会的写照发生在五胡十六国时期,令人感叹!《晋书·苻坚载记》称其“国富兵强,垂及升平”。
在苻坚的精心治理下,前秦兵强马壮,国力强盛先后攻灭前燕、前凉、代国,攻占东晋的一些州县,基本上统一了中国北方。最强盛时版图,东极沧海,西并龟兹(今新疆库车东),南包襄阳(今湖北襄樊),北尽大漠。
- 仇敌卧榻身边,为国家分崩离析留祸患
苻坚的民族政策虽然宽容,但在五胡十六国时代民族隔阂和民族矛盾难以消除的时代,苻坚对一些民族高层就宠过了头,灭前燕后封慕容暐为新兴侯,以燕故臣慕容评为给事中,皇甫真为奉车都尉,慕容德为张掖太守,本是想借助这些人的影响力稳定对各族百姓的统治,不想却给自己挖了坟墓。
羌人姚苌早年不得已投降前秦。苻坚对姚苌很信任,在攻晋之前,苻坚将之前不曾授人的龙骧将军给了姚苌,还让他担任益、梁二州的最高军事长官。怎么样,落魄之时被姚苌抓住缢杀。
前燕鲜卑慕容垂在国内受猜忌、无法立足的情况下投奔前秦,前秦灭亡前燕后,一直图谋复国,趁前秦大败之际,称帝建立后燕,也成了前秦的祸患,对此王猛生前就告诫苻坚“鲜卑、羌虏,我之仇也,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苻坚又当成了耳旁风,不予重视。
统一北方后的苻坚,变得自负和骄狂,一心要统一天下,听不得任何人的规劝,不顾兵疲将倦的事实,在错误的时间执意伐晋。
统一北方后,苻坚得意志满,变得骄狂,不顾王猛的告诫妄图一统天下。建元十一年(公元375年),王猛病重曾遗言苻坚“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鲜卑、羌虏,我之仇也,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但此刻的苻坚早已被胜利蒙蔽了双眼,拥有百万雄兵的他怎么听得进这些。
- 商议伐晋,前秦忠臣良将、皇亲国戚反对一边倒
公元382年十月,苻坚召开一场朝臣会议,跟群臣商量出兵伐晋。大部分人是反对的,主要有苻坚弟苻融,尚书左仆射权翼、太子左卫率石越、苻坚夫人张氏、儿子符宏、符洗、名僧道安等。
太子符宏劝谏“晋得天时,且得地利,据有长江天险,未可图伐,今若动而无功,则威名损于外,资财竭于内,后果难以预料。”主张:“厉兵积粟,以待暴主,一举而灭之。”苻坚则骄横地说:“什么长江天险,以我秦军之众,只要把马鞭丢进长江,江水也会断流,晋有何天险可凭?”。商量的结果令苻坚对这些忠臣良将、皇亲国戚反对他出征很不满意,他于是同弟弟苻融密议。
苻融是前秦继王猛之后又一名士,擅谋略,在一些事处理上胜过苻坚。苻融说:“岁镇在斗牛,吴越之福,不可以伐一也。晋主休明,朝臣用命,不可以伐二也。我数战,兵疲将倦,有惮敌之意,不可以伐三也。
苻融指出天道不顺,征伐不是时候,再就是东晋国家相对稳定,朝臣效忠。然后说到前秦军队一直在打仗,将士很疲惫,甚至还厌战惧战。苻融第三点说的最为关键,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苻融可是前秦的高级将领,又是苻坚的亲信家人,长期领兵作战,深知军队情况,了解将士之苦。苻融说出这样的话,表明前秦军的士气确实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兵疲将倦,有惮敌之意”远的先不说,在苻坚大举攻晋发动淝水之战前,前秦就吃了不少败仗,对东晋军非常忌惮。我们来看
公元378年,苻坚派其子符丕攻襄阳,当时集中了10多万军队,晋将朱序守了一年多,因襄阳督护李伯护叛变投敌,作内应,前秦军队才获胜。在淮河下游前秦也调动了七万军队攻晋,但后来被晋将谢玄率军一一击破,占领的地区又被晋军夺回。
公元381年十一月前秦荆州刺史都贵派阎振、吴仲率军两万攻晋竟陵,被桓冲派桓石民,桩石虔击败,阎振、吴仲被俘,死七千多人,一万多人被俘。
公元383年5月,东晋名将桓冲十万大军伐秦,攻襄阳;遣前将军刘波等攻沔北诸城;辅国将军杨亮攻蜀,拔五城,进攻涪城;鹰扬将军郭铨攻武当。六月,冲别将攻万岁、筑阳,拔之。虽然没有攻下襄阳就撤兵了,但让前秦军见识了东晋军队强悍的战力。
- 长期的征战,令前秦军队异常疲惫,厌战情绪强烈
几次秦晋交锋,前秦都吃了亏,士气不振,对东晋有惧战心理,苻融所说“我数战,兵疲将倦,有惮敌之意”是有事实依据的。再往之前看,前秦军队在苻坚的统帅下一直在不停地征战,怎么会不疲惫,没有厌战情绪。看这些征战记录
370年王猛、苻坚先后帅车骑共十六万灭前燕。
371年,王鉴等帅步骑二万救袁瑾、朱辅,与晋交战;符雅等帅步骑七万灭仇池。
373年,王统、毛当等帅卒五万取晋梁、益二州。
374年,蜀人张育等起兵反秦,邓羌帅甲士五万讨平之
376年,苟苌等帅步骑十三万,以秦、河、凉三州之众为后继,灭前凉;符洛、俱难等帅三十万众灭代;魏易飞等帅步骑二万七千讨西障氏羌
378年,符丕等四路十七万人会攻襄阳,彭超攻彭城.俱难等帅骑七万玫淮阳、盱胎,翌年均克之。
379年,毛当帅众二万会俱难、彭超攻淮南,秦军六万围晋军于三阿,去广陵百里。
380年,苻融等帅步骑七万平符洛之乱。
381年,都贵帅众二万攻晋竟陵。
382年,吕光总兵十万,铁骑五千伐西域
是383年的大举伐晋之役。时苻坚下沼”悉发诸州公私马,人十丁遣一兵,共得戎卒六十万,骑二十七万。
可以看出,短短十几年间,动不动就调动数万,几十万的军队征伐作战达十几次之多,无论是对军队还是百姓都是沉重的负担。
后燕史官慕容绍说:“秦恃其强大,务胜不休,北戍云中,南守蜀、汉,转运万里,道殣相望。兵疲于外,民困于内,危亡近矣”,是前秦兵疲将倦的真实写照。
前秦军户地位低下,长期离家出征,与家人长期难以团聚,严重影响了军户的家庭生活和生产活动,平定北方后苻坚本应与民生息,休兵务农,使他们得以团聚休息,却掀起更大的军事行动,前秦军士厌战情绪更加强烈了,以至于影响了苻融这样的高级将领,兵无战意,士气不振,如何打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所以苻融以此来告诫苻坚不要对东晋用兵。
- 支持苻坚伐晋的竟然是被王猛视为“人患”的此二人
忠臣良将,亲信之人都反对他出兵,苻坚烦躁不已。这时京兆尹慕容垂求见苻坚,力主出兵伐晋,几句话就给苻坚打了一剂兴奋剂,慕容垂说:“欲成大事,自当独断,广询朝众,必定一事无成。”慕容垂说此时恰逢难得的战机,此时秦不伐晋,难道还要留给儿孙们去做吗?持同样观点的还有羌族贵族姚苌也支持出兵东晋。慕容垂、姚苌被王猛称为“鲜卑、羌虏,我之仇也,终为人患。”,可惜王猛的这些话都被苻坚扔到九霄云外去了,反而觉得能得到慕容垂、姚苌这些居心叵测人的支持大受鼓舞,对慕容垂说:“与朕平天下者,其惟卿耳!”
慕容垂形象
苻坚想不到的是慕容垂是拿他当枪使,慕容垂一直图谋复国,并不是真心帮苻坚夺天下,极力鼓动苻坚南征只想乘机壮大自己,待机而变。在此后的淝水之战中他保存实力,出征各军队被打得狼狈不堪,只有他3万军队毫发无损。
苻坚已经被一统天下,当天下雄主的梦想蒙蔽了双眼,他最宠爱的张夫人和最受宠的小儿子符诜也劝谏不要伐晋, 但苻坚一意孤行执意出兵东晋。自以为此战必胜,做起了一统天下的白日梦,甚至骄狂地给晋国君臣做了人事安排:封晋主司马曜为尚书左仆射,到长安来帮朕管理朝政,封晋相谢安为吏部尚书,晋将桓冲,可封为侍中,做联的侍卫长。很快我们就会胜利,可以先在长安给他们把府第造起来。
公元393年八月,苻坚亲率大军伐晋,百姓每十人出一人当兵,步兵六十余万,骑兵二十七万,前后千里,浩浩荡荡杀奔向东晋。苻融率前锋二十五万,直达颖口(今安徽颍上),左翼,幽、冀大军进驻彭城(今江苏徐州)。右翼,蜀、汉大军则顺江而下。而后面的凉州兵,长途跋涉,才刚刚到达咸阳。如此进军看似泰山压顶,其实形成不了多大的合力,真正同晋军交锋的前秦军队不过25万。
此时原本争权夺利的东晋,也变得同仇敌忾起来,宰相谢安主持朝政,任命弟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侄儿谢玄为前锋都督,率兵八万,开赴淝水(今安徽淮南、合肥附近)前线迎战。
先胜后败,自负与骄狂的苻坚感到了害怕,一个决定让其犯了兵家大忌,作为统帅严重不合格,不听忠言,自食恶果。
苻融先锋大军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俘虏了东晋守将徐元喜,并控制了寿阳东面的洛涧,可谓首战告捷。苻坚更加骄狂,亲率率领八千骑兵,从项城赶到寿阳。苻坚派东晋降将朱序去劝降晋军统帅谢石。朱序当初是被迫投降前秦,多年来一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乘机向谢石献计“秦军虽然有百万之众,但目前并未集结一起。等都到达了就不容易克制了,应该先破敌军先锋锐气,前秦军士气低落可破,朱序愿意为晋军内应。
于是东晋最精锐的刘牢之率领的5000北府兵,突袭洛涧,前秦守军此时也沉浸在首战告捷的幸福中,并深受统帅苻坚傲气的感染,毫无防备,前秦梁成等十将被斩,士兵争渡淮河逃命溺死一万五千,士气大挫。得手后晋军随即在淝水东岸驻扎,与苻坚所在寿阳城相望。
洛涧之战,秦军损失不到2万人,但对士气影响很大,军心动摇。苻坚也由乐观急剧转为消沉惧战。苻坚与苻融登城而望,见晋军布阵严整,精神抖擞,北望八公山上草木都像人的样子。对苻融说:“此亦勃敌也,何谓少乎?”,苻坚此时感觉到了一丝害怕,但却没有真正重视起来。
秦、晋两军隔着淝水对峙,前秦军先锋一天收到晋军的战表,谢玄要求秦军“少却”,说两军隔水相对,这样耗下去也不是办法,不如秦军先退一步,我们晋军上岸决一死战。对晋军的主张,秦军将领大多都不同意后退,苻坚却认为是个好机会:“我们不妨稍退,等到晋军半渡时击之,必获全胜。”,苻坚做出了他认为是出奇制胜的大胆决定,没有想到这一退就不可收拾了。
秦军前军稍退时,后续部队误以为前军已败,于是前秦军阵脚大乱,加之晋军内应朱序在后面大喊“苻坚败了,苻坚败了”,前秦军自相践踏,投水死者不可胜计,主帅苻融制止军队逃跑,战马倒地,苻融摔下马来被渡过河的晋军杀死,失去的主帅秦军顿时六神无主,全线溃败。
《资治通鉴音注》的作者胡三省叹道:“两阵相向,退者先败,此用兵之常势也。”也就是说苻坚犯了兵家大忌,作为统帅严重不合格。而前秦军本就被厌战惧敌气氛笼罩,全军上下士气低迷,阵脚再一乱,未触即溃。也就是说还没等晋军上岸,前秦军早就成了一群乌合之众,惊弓之鸟。
史书也多认为秦军是不战自溃,淝水之战基本上双方没有发生激烈对抗。就连洛涧之战,前秦军也大多溺亡,淝水成了前秦军队的死亡之河,战斗完全一边倒,晋军较为轻松的打了一场追击战。
据《晋书·苻坚载记下》云:“融于是麾军却阵,欲因其济水,覆而取之。军遂奔退,制之不可止。融驰骑略阵,马倒被杀,军遂大败。王师乘胜追击,至于青冈,死者相枕。”
《晋书·谢玄传》也提到:“融亦以为然,遂麾使却阵,众因乱不能止。于是玄与琰、伊等以精锐八千涉渡肥水。石军距张蚝,小退。玄、琰仍进,决战肥水南。坚中流矢,临阵斩融。坚众奔溃,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胜计,肥水为之不流。余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晋书·朱序传》补充了一点细节:“坚众小却,序时在其军后,唱云:‘坚败!’众遂大奔,序乃得归。”
由此可看出,淝水一战秦晋两军并没有发生激烈的战斗,厌战惧战的前秦军不战自溃,苻坚不听忠言,自食恶果,终有此败。
淝水之战民族矛盾是前秦战败的原因之一吗?不是,“民心向晋”此时已经不再有效,拼命逃跑保命与家人团聚才是前秦将士夜思梦想的。
有人说前秦军来自多个民族,不愿意为异族打仗,民族矛盾也是淝水之战前秦战败的原因。其实民族矛盾在五胡十六国时期自始就一直存在,秦军队伍中汉族比例最多,当时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民真是有这么高的民族觉悟,积极配合晋军反抗前秦吗?我们来看
淝水战争过程中除了朱序做内应,还有丁穆也参加了反秦。太元四年丁穆出任振武将军、凉州刺史,被苻坚打败,然后被俘虏到长安,他一直称病不愿在苻坚的前秦任职。苻坚倾全国之兵向南方攻打东晋之时,丁穆和关中一些士人联合起来,定计谋取袭击长安,可惜事情被泄密,丁穆遇害。
《晋书·忠义丁穆传》记载: 太元四年,除振武将军、梁州刺史。受诏未发,会苻坚遣众寇顺阳,穆战败,被执至长安.称疾不事伪朝。坚又倾国南寇,穆与关中人士唱义。谋袭长安,事泄,遇害,临死作表以付其妻周。”
除了这两个忠义之士,就再没有前秦中汉人回归的记载了。“穆与关中人士唱义”说的是一些汉人坞壁主是反秦的,但他们大多数并无反秦意识,为了生存周旋于氐羌各族统治者之间,其他少数民族的上层人物,尽管各怀鬼胎,比如慕容垂、姚苌等在淝水之战中都是站队苻坚一边的,只是看苻坚真的不行了,才各自称雄闹独立。
从溃败的前秦军队来看,虽然汉族士兵占了多数,但这些汉人士兵宁可丢盔弃甲逃命,宁可饥冻至死而不降。 《晋书·谢安附玄传》载:“坚众奔溃,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胜计,肥水为之不流。余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
除了一个朱序,前秦军中的汉族将士没有向本民族的晋军投降的记载。《谢玄传》云“获坚乘舆云母车,仪服、器械、军资、珍宝山积,牛马驴骡骆驼十万余。”,唯独没有前秦军归降的记载。
这让人无法理解,为什么没有出现民心思晋,大量汉人士兵归降东晋军的情景呢?要知道倒退三四十年,这样的情形是屡见不鲜的。举例来说
石赵统治后期,民族压迫令民族矛盾极为尖锐,特别是石虎统治时期异常残暴,汉人民心思晋。石虎死后,石赵内乱,东晋褚裒率众三万北伐至彭城,“河朔士庶归降者日以千计,裒抚纳之,甚得其欢心”
晋书卷九三《外戚褚哀传》云“鲁郡山有五百余家,亦建义请援,裒遣领锐卒三千迎之”。《外戚褚哀传》还提到“时石季龙新死,其国大乱,遗户二十万口渡河,将归顺,乞师救援”。在关中地区,赵乐平王石苞谋帅关右之众攻邺,“苞性贪而无谋,雍州豪杰知其无成,并遣使告晋,梁州刺史司马勋帅众赴之”,“三辅豪杰多杀守令以应勋,凡三十余壁,众五万人”。以上种种显示,晋军完全是汉人心中的王师,是祖国的军队。
而下面这段则表现了晋军和北方汉人百姓相濡以沫,军民鱼水情。《晋书》卷九八《桓温传》“354年桓温北伐,进至霸上,符健固守长安小城,“三辅郡县皆来降。温抚谕居民,使安堵复业。民争持牛酒迎劳,男女夹路观之,耆老有垂泣者,曰:‘不图今日复睹官军!”
短短几十年后,淝水之战前秦惨败,黄河流域的汉族人民也没有要归依东晋的现象,反而是苻坚成了汉人心中的王。
《晋书.苻坚载记下》记载“坚为流矢所中,单骑遁还于淮北,饥甚,人有进壶飧豚髀者,坚食之,大悦,曰‘昔公孙豆粥何以加也!使赐帛十匹,绵十斤。辞曰‘臣闻白龙厌天池之乐而见困豫且,陛下目所睹也,耳所闻也。今蒙尘之难,岂自天乎!且妄施不为惠,妄受不为忠。陛下,臣之父母也,安有子养而求报哉!’”
淮北很少有内迁诸族,给苻坚送饭之人言语之中应为汉人地主阶层,此汉人把苻坚当做“臣之父母”,完全没有了汉氐民族隔阂,表明由于苻坚实行较为宽容的民族政策,胡汉之间关系已经大为缓和。百姓只要能安居乐业,管它是哪个政权,对老百姓好就行。
淝水之战中,前秦中的汉人士兵也并非是因为晋朝是汉人政权而厌战惧战,而是前面所述,长期征战,兵疲将倦,对东晋作战,胜少负多,对东晋军队产生惧战心理。加之前秦将士长期离家出征,军心思归,渴望正常的家庭生活和休兵务农与家人团聚。
淝水之战后,384年鲜卑贵族慕容垂,羌族贵族姚苌先后起兵叛秦自立,前秦统治的中国北方出现民族割据混乱的景象。后燕慕容垂占领河南,就是在前秦落魄到这种地步,很多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坞壁主还站在前秦一边抗击后燕和后秦。
《通鉴》司马光道:“坚之所以亡,由骤胜而骄故也……以骄主御疲民,未有不亡者也”,指的就是淝水之战前苻坚骄狂之极,自认为拥有广袤的国土、强大的军队,而不顾常年战争百姓劳苦,军户渴望与家人团聚,休养生息的事实,一意孤行,驱使士气低落、厌战惧战的疲敝士卒去和精锐士气高昂的东晋军队作战,怎么能不败呢?
二战日本死了多少大佐?
侵华战争中死于中国的日军将领(完全版) 以下列出了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至1945年8月15日止的时间内,死于中国境内的日军将领名单。 姓名军衔职务毙命时间地点死因 古贺传太郎陆军少将(追)骑兵第27联队长1932.1.9辽宁战死 林大八陆军少将(追)第8联队长1932.3.1上海战死 白川义则陆军上将上海派遣军司令官1932.4.29上海遇刺 森秀树陆军少将(追)关东军靖安游击队联队长1932.12.16辽宁战死 武藤信义陆军大将关东军司令官1933.7.27沈阳病死 饭冢朝吉陆军少将(追)第10师团63联队长1934.3.10依兰战死 田代皖一郎陆军中将中国驻屯军司令官1937.7.15天津病死 仓永辰治陆军少将(追)第3师团第6联队长1937.8.29上海战死 加纳治雄陆军少将(追)第101师团第101联队长1937.10.11上海战死 浅野嘉一陆军少将华北方面军淀泊场监1937.11.14天津战死 仪峨诚也陆军少将天津特务机关长1938.1.24天津病死 加藤仁太郎海军少将(追)朝光丸监督官1938.7.31长江战死 杵村久藏陆军少将(追)第20师团参谋长1938.8.2山西战死 饭冢国五郎陆军少将(追)第101师团第101联队长1938.9.3德安战死 小笠原数夫陆航中将航空兵技术部部附1938.9.4孝感事故 渡久雄陆军中将第11师团长1939.1.2密山战死 饭野贤十陆军少将(追)第106师团第103联队长1939.3.22南昌战死 山田喜藏陆军少将(追)第16师团第33联队长1939.5.12随县战死 田路朝一陆军中将(追)第15师团第15步兵团长1939.6.17安徽战死 吉丸清武陆军少将(追)战车第3联队长1939.7.4东北战死 大内孜陆军少将(追)第23师团参谋长1939.7.4东北战死 安部克巳陆航少将(追)第15战队长1939.8.2东北战死 沼田德重陆军中将第114师团长1939.8.12山东重伤死 森田彻陆军少将(追)第23师团第71联队长1939.8.26东北战死 山县武光陆军少将(追)第23师团第64联队长1939.8.29东北自杀 酒井美喜雄陆军少将(追)第23师团第72联队长1939.9.15齐齐哈尔自杀 阿部规秀陆军中将(追)第2混成旅团长1939.11.7涞源战死 内藤正一陆军中将第11师团长1939.11.28安东事故 小林一男陆军少将(追)骑兵第14联队长1939.12.21绥远战死 中村正雄陆军少将第5师团第12旅团长1939.12.25广西战死 秋山静太郎陆军少将某旅团长1940.1.23山东重伤死 宝藏寺久雄陆航中将(追)陆军飞行学校校长1940.2.26吉林事故 佐藤谦陆军少将(追)第33师团第214联队长1940.3.2江西战死 木谷资俊陆军中将(追)野战重炮第2旅团长1940.3.20山西战死 冈本德三陆军少将第23师团参谋长1940.5.13齐齐哈尔被杀 吉川贞佐陆军少将华北五省特务机关长1940.5.17开封遇刺 前田治陆军中将第35师团长1940.5.23北平重伤死 藤堂高英陆军中将(追)独立第14旅团长1940.6.3瑞昌战死 大冢雄彪陆军中将(追)第一军经理部长1940.8.5北平重伤死 井上官一陆军少将(追)参谋本部部附1940.11.28宜昌战死 饭田泰次郎陆军中将(追)第35师团步兵团长1940.11.28山东重伤死 大角岑生海军上将南太平洋舰队司令1941.2.5中山事故 须贺彦次郎海军中将(追)南太平洋舰队高参1941.2.5中山事故 上田胜陆军少将(追)第37师团227联队长1941.5.13山西战死 大津和郎陆军中将(追)镇海湾要塞司令1941.8.10镇海战死 楠山秀吉陆军少将独立17旅团长1941.12.3徐州事故 山县业一陆军中将(追)第116师团119旅团长1941.12.25安徽战死 森本秀应陆军少将(追)兴亚院联络部调查官1942.3.24江苏事故 副岛太郎陆军少将(追)第24师团90联队长1942.5.21锦州毙命 酒井直次陆军中将第15师团长1942.5.28兰溪战死 小川一郎陆航少将(追)第61战队长1942.6.28牡丹江事故 河源利明陆航中将(追)第四飞行团长1942.10.14南海事故 冢田攻陆军上将(追)第11军司令官1942.12.18太湖事故 藤原武陆军少将(追)第11军高级参谋1942.12.18太湖事故 下田宣力陆军中将(追)华北方面军第二铁道部监1943.1.26华北毙命 浅野克己陆军少将(追)第23军高级参谋1943.5.14广东战死 仁科馨陆军少将(追)第40师团第235联队长1943.6.1湖南战死 黑川邦辅陆军少将(追)第56师团参谋长1943.6.28勐定战死 中园盛孝陆航中将第三飞行师团长1943.9.9黄浦战死 小仓尚陆军中将筑城本部长1943.9.10中国台湾事故 清野亨作陆军少将(追)筑城本部陆地测量部课长1943.9.10中国台湾事故 布上照一陆军少将(追)第116师团第109联队长1943.11.23常德战死 中畑护一陆军少将(追)第3师团第6联队长1943.11.25常德战死 细谷直三郎陆军少将(追)第1师团工兵第1联队长1943.12.19东北战死 和田纯久海军少将(追)海南警备府政务局长1944.2.6海南战死 门间健太郎陆军少将(追)第3师团18联队长1944.2.29长江战死 大桥熊雄陆军中将(追)华北方面军特务部部长1944.4.14北平毙命 下川义忠陆军中将(追)第11军第10野战补充队长1944.4.19应城战死 横山武彦陆军中将(追)第62旅团长1944.6.11龙游战死 木村千代太陆军中将(追)第59旅团长1944.6.11河南战死 小金泽福次郎陆军少将(追)工兵第7联队长1944.6.19黑龙江战死 半田伊之柱陆军少将(追)铁道兵第2联队补充队长1944.6.29东北毙命 和尔基隆陆军少将(追)第116师团第120联队长1944.7.13衡阳战死 森玉德光陆航中将(追)白城子教导飞行团长1944.7.25东北战死 大桥彦四郎陆军少将(追)第3师团第18联队联队长1944.7.25湖南战死 佐治直影陆军少将(追)第39师团参谋长1944.7.27湖北战死 志摩源吉陆军中将(追)第68师团第57旅团长1944.8.6湖南战死 服部晓太郎陆军中将教育总监部部附1944.8.12黑龙江毙命 藏重康美陆军少将(追)第56师团第148联队长1944.8.16云南战死 大西洋陆航少将(追)第8飞行团团长1944.8.20湖北战死 楠野丰重陆军少将(追)第58师团第148联队长1944.9.8云南战死 有马正文海航中将(追)第26航空战队司令1944.10.15中国台湾战死 野田六郎海军少将(追)第1机动舰队机关长1944.10.15中国台湾战死 铃木义尾海军中将第三战队司令1944.10.21中国台湾战死 铃木真雄陆军少将(追)关东军高级参谋1944.12.24东北战死 岛村矩康陆军少将(追)大本营参谋1945.1.15广东战死 秋永守一海军少将(追)造船监督官1945.1.27南海战死 与野山寿陆军少将(追)第34军兵器部部长1945.2.9湖北战死 山县正乡海军上将(追)第四舰队司令长官1945.3.7浙江战死 吉川资陆军少将第59师团第35旅团长1945.5.7山东战死 佐野忠义陆军中将中国派遣军军附1945.7.3湖北病死 以下是被认为阵亡,但并没有死亡的日军将领 常冈宽治少将独立第2旅团长1938.10.28山西重伤 赤鹿里中将第13师团长1943.11.23常德后任122师团师团长 滋田赖四郎中将1943.11.28常德 佐久间为人中将第68师团长1944.7.21衡阳中炮受伤,后任84师团长 虽阵亡但缺少明确资料表明追晋的 小原一明大佐骑兵第13联队长1939.12.20绥远战死 长谷川幸造大佐第101师团第103联队长1938.9.29江西战死 清水正一大佐第四混成旅团联队长1938.9.30山西五台战死 缺少详细资料者 水川伊夫中将(?)绥西警备司令1940.3.22绥远战死 在日军方面的资料中,没有关于水川伊夫的情况。 ,标明“毙命”者死因不明,还请各位指教。 计90人 在阵亡、重伤死、自杀的军官中,与国军作战亡或被国军击落座机亡者40人,与好好好军队作战亡者4人,与抗日武装作战亡者9人,与苏联军队作战亡者8人,与美军作战或被美军击落座机者5人,被中美联合空军击毙者3人,踏地雷死者2人。
十二大战每个人结局,都是怎么死的?
1、亥猪已被卯杀死后变成僵尸,在亥和卯对决时从背后抓住亥的身体,卯趁机杀死了亥,死亡后成为受卯控制的僵尸,酉控制鸟将她连骨头一起吃掉。
2、戌狗被酉柔弱的外表所欺骗,想要利用酉对付被卯控制的亥,于是给了她强化的药,结果当场被酉捏碎头颅而死。
3、酉鸡遇到申后被其善良所动,离开申的时候遭遇了能力很强的丑,为了保护申被丑杀死。
4、申猴和卯对战时由于判断失误,被卯刺死,成为卯的僵尸之一。
5、未羊遇到了喝醉酒的寅,认为只是一个能力垫底的醉鬼,在轻敌之时被寅以醉拳击杀。
6、午马被丑打伤后十分害怕,躲进银行金库作为防御,已在卯的命令下追杀子,经过金库时用喷火器烧掉了整个银行,大火消耗了金库中的氧气,午缺氧而死。
7、已蛇一开场时被卯砍掉了头而死,作为卯的僵尸被驱使,在同丑和寅战斗时被烧尽。
8、辰龙在空中观看战况时,被卯控制下的申打死,成为卯的僵尸,在同丑和寅战斗时被冰冻。
9、卯兔被丑和寅围攻,将被杀死之时咬断自己的舌头而死,自己成为了僵尸继续战斗。
10、寅虎和丑合力将卯切成碎片后,发现卯仍然能继续战斗,为保护丑而被卯刺伤,丑带着寅逃离后,为了避免沦为卯的僵尸,自愿被丑杀死。
11、丑牛杀死寅后单独对付卯和申的僵尸,用身体压制住他们之后,子使用从未那里捡来的炸弹连同僵尸一起炸成粉末。
12、子鼠获得的胜利。
小结
死亡之战的解释与二战游戏大全手机破解版的知识点就此结束了,希望您所关心的问题已经解决,也请您不要忘记转发收藏体育知识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