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恒(赵恒之后谁继位)

体育知识 2022-11-25 06:55www.1689878.com最新体育新闻

体育知识网给大家浅谈下,以及赵恒的好哔哩哔哩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体育知识网喔。

本文看点:

赵构和宋真宗赵恒是什么关系?

赵恒是真宗帝,为北宋史上记载的第3位皇帝。而赵构是南宋历史上的开国君主。赵曙为宋英宗,是宋太宗赵光义的重孙,宋真宗赵恒弟弟赵元份的孙子,而赵构为赵曙的玄孙,所以,赵构算作赵恒的来孙。

宋高宗赵构(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男,字德基,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宋朝第十位皇帝(1127年6月12日-1162年7月24日在位),南宋开国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

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本名赵德昌,改名赵元休、赵元侃。宋朝第三位皇帝(997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在位),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

乾兴元年(1022年),赵恒驾崩于开封延庆殿,享年五十五岁。累谥“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葬于永定陵。

赵恒是宋朝的第几位皇上厉害吗?

宋真宗赵恒是宋朝第三位皇帝,封禅泰山,兵败澶州。不厉害。

宋真宗赵恒有几个儿子?宋真宗赵恒儿子列表

宋真宗赵恒有6个儿子,具体如下

长子温王赵禔,早亡,宋徽宗时改追宗室,赐名赵禔,追封温王。

次子悼献太子赵祐,十岁时夭折,母章穆皇后郭氏。

三子昌王赵祇,早亡,宋徽宗时改追宗室,赐名赵祇,追封昌王。

四子信王赵祉,早亡,宋徽宗时改追宗室,赐名赵祉,追封信王。

五子钦王赵祈,早亡,宋徽宗时改追宗室,赐名赵祈,追封钦王。

六子宋仁宗赵祯,生母李宸妃,时为宫人,养母皇后刘娥、淑妃杨氏。

宋真宗介绍

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本名赵德昌,改名赵元休、赵元侃。宋朝第三位皇帝(997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在位),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

英俊聪睿,姿表特异,得到宋太祖的喜爱。宋太宗即位,曾任检校太保、开封府尹、同平章事,受封韩王、襄王和寿王。至道元年(995年),册立为太子,改名赵恒。

至道三年(997年),即位为帝,任用李沆、吕端等为相,勤于政事,促成“咸平之治”。

大宋赵恒皇帝坐了多久?

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皇帝(997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在位),在位25年。

赵恒是昏君还是明君?

      01
      赵恒的前半生是一个明君,他的后半生,并不是一个贤明的君主。赵恒继位初期,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明君,他体谅百姓,任人唯贤,把千疮百孔的宋朝带上了正轨。其签订颇具争议的澶渊之盟,也是用最小的代价换取了最大限度的和平。但赵恒在位后期,任王钦若、丁谓为相。二人常以天书、符瑞之说蛊惑朝野,而赵恒也沉溺于封禅之事,广建宫观,劳民伤财,致使社会矛盾加深。

      宋真宗是继宋太宗赵光义之后,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其在位期间勤于政事,统治稳固,社会经济进入繁荣发展时期,其在位初期甚至还取得了“咸平之治”的历史成就。按理来说,这样的君主应该算是一个好皇帝了,又为何有他是明君还是昏君这一问呢?
      宋真宗赵恒是明君还是昏君,最大的争议焦点在于澶渊之盟。当时北宋和大辽已经前前后后打了近二十年,不管是大辽还是大宋,其实都已经厌倦了。大辽军队在萧太后的带领下,气势汹汹的朝宋朝奔来,这不是以往的小打小闹,这是御驾亲征的决战。
      此时的宋真宗,却表现得很犹豫。朝中大臣主张迁都南京,只有少数以寇准为首的大臣主张与辽军决战。关头,宋真宗听取了寇准的建议,御驾亲征,准备与辽军决一死战。到了澶州城,宋真宗一度表现得非常害怕,在寇准的鼓舞下,才走向城楼鼓舞士气,宋军与辽军难分上下,签订了颇具争议的澶渊之盟。

      很多人就是因为宋真宗这一举动,认为他是昏庸无能的胆小鬼。这种评价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宋真宗是个人,是个真实的人,是人就会有七情六欲,就会害怕。人遇到困难,第一反应就是逃避。宋真宗只是表现出一个人的正常反应,他并没有迁都,也没有逃跑,在寇准的鼓励下,他御驾亲征,甚至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他曾说过如果十日之内不能战胜辽军,他便会立下太子。签订的澶渊之盟,虽然以宋朝向辽国缴纳岁币为结果,看似屈辱,实则是一个明智之举。
      宋朝的军队力量薄弱是众所周知的,当时的宋朝根本不可能战胜辽军,拖拖拉拉打下去,只会是鱼死网破。而宋朝向辽国缴纳的岁币,不足边疆军队的百分之一,换来的却是两国近一个世纪的和平。不是每一个人都是汉武帝或者明成祖,历史上大多数的皇帝,都是普通的人,他们要从整个国家的大局考虑,而不是单纯的考虑一个方面,所以在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时候,也不能单纯的用一件事情来评价。

      宋真宗继位初期,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明君,他体谅百姓,任人唯贤,把千疮百孔的宋朝带上了正轨,他对待辽国的态度,的确是软弱了一些,他并没有投降,也没有迁都,相反的,他用最小的代价换取了最大限度的和平。这对于当时的宋朝来说,对于宋朝的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只是国家军事薄弱,不能一雪前耻罢了。
      到了后期,他的所做作为就不尽人意了,赵恒在位后期,任王钦若、丁谓为相。二人常以天书、符瑞之说蛊惑朝野,而赵恒也沉溺于封禅之事,广建宫观,劳民伤财,致使社会矛盾加深。所以只能说,这是一个真实的人,他的前半生是一个明君,他的后半生,并不是一个贤明的君主。

宋真宗赵恒的个人资料是怎样的?

宋真宗赵恒是宋朝第三位皇帝,爱好文学,擅长书法。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为相,勤于政事,促成咸平之治。在位后期,任王钦若、丁谓为相。二人常以天书、符瑞之说蛊惑朝野,而赵恒也沉溺于封禅之事,广建宫观,劳民伤财,致使社会矛盾加深。乾兴元年(1022年),赵恒驾崩于延庆殿,享年五十五岁,在位二十五年。

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皇帝(997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在位),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初名赵德昌,后改名赵元休、赵元侃。赵恒爱好文学,擅长书法。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即出自他所撰的《励学篇》。有《御制集》三百卷传世,今仅存《玉京集》六卷。《全宋诗》录有其诗。

赵恒历封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开封府尹。至道元年(995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恒。至道三年(997年),即位为帝。赵恒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为相,勤于政事,促成咸平之治。景德元年(1004年),在主战派寇准等人的劝说下,北上亲征,与入侵的辽军会战于澶渊。当时局势有利于北宋,但因赵恒惧于辽的声势,并虑及双方交战已久、互有胜负,以每年给辽一定银绢(岁币)为条件,于澶渊定盟和解,约为兄弟之国,即为澶渊之盟。赵恒在位后期,任王钦若、丁谓为相。二人常以天书、符瑞之说蛊惑朝野,而赵恒也沉溺于封禅之事,广建宫观,劳民伤财,致使社会矛盾加深。

乾兴元年(1022年),赵恒驾崩于延庆殿,享年五十五岁,在位二十五年。累加谥号为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葬于永定陵。

小结
赵恒的解释与赵恒喜欢刘娥还是婉儿的知识点就此结束了,希望您所关心的问题已经解决,也请您不要忘记转发收藏体育知识网哦。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78.com 体育知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足球|篮球|NBA|奥运|网球|高尔夫|田径|游泳|排球|赛车|比赛|亚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