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身高(美国总统身高)

体育新闻 2022-11-24 19:31www.1689878.com最新体育新闻

体育知识网给大家浅谈下,以及特朗普身高190是真的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体育知识网喔。

本文看点:

格调的图书信息

作 者(美)保罗·福塞尔 译 者梁丽真 乐涛 石涛书 号978-7-5100-3951-5/C·184 页 数320
开 本787×1092毫米 1/32 印 张10 插 页4
字 数200千 版 次2011年10月第1版
印 次2011年10月第1次印刷 定 价?元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等级是什么?为什么约翰·肯尼迪在电视上看到理查德·尼克松时一脸吃惊地冲他的朋友说“这家伙一点没档次”?
等级是刻意忽视也无法否认的现实存在,不仅体现在容貌、衣着、职业、住房、餐桌举止、休闲方式、谈吐上,也不仅仅是有多少钱或者能挣多少钱。等级是一系列细微事物的组合,很难说清楚,但正是这些细微的品质确立了你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评判等级的标准绝非只有财富一项,风范、品味和认知水平同样重要。
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敏锐的观察、鞭辟入里的分析、机智幽默的文笔,将美国社会中的社会等级现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对三六九等人的品味作了细致入微的对比,引人发笑又富于启发性。书中对美国社会的诸多描述无不折射出当下中国的众生百态,本书也可作为观察中国社会的一面明镜。 1. 敏感话题 1
在美国,人们忌讳谈论社会等级,但他们的敏感恰好说明了社会等级存在的严酷事实。
2. 解剖等级 17
美国大熔炉到底有多少社会等级?人们的常识认为只有两种富人和穷人,或者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随着生活水准的普遍提高,这一简单划分显然不再适用。
看不见的顶层 27
上层 30
中上层 33
等级地图 38
中产阶级 44
上层贫民 51
中层贫民 57
下层贫民 60
赤贫阶层 61
看不见的底层 61
3. 以貌取人 63
相貌、身高、胖瘦、衣着都是人们社会等级的特征。比如微笑,贫民妇女的微笑就要比中上层阶级妇女更频繁,嘴也咧得更大。
容貌 64
微笑 64
身高 65
体重 65
衣着 69
颜色 70
质地 70
易读性 72
整洁 74
西装 76
总统衣着 79
政客穿着 81
低品味标志 84
衬衫领子 85
饰物 86
雨衣 87
长裤 87
领带 88
帽子 92
高级品味古风崇拜 95
4. 住房 103
小心你的房子,它会使你的社会等级一目了然。车道、草坪、房子的外形、院子里摆放的东西、门牌号码的写法……这些都能指示出你的社会等级。
车道 104
围墙 105
门牌号码 105
车库 106
草坪 106
家畜 108
院内摆设 108
花草 109
谁的房子 110
户外家具 115
汽车 115
室内陈设和装潢 119
上流社会起居室 120
中上层阶级起居室 121
中产阶级起居室 123
贫民阶层起居室 124
电视机 125
电视节目 127
厨房和卫生间 130
宠物 132
5. 消费、休闲和摆设 135
消费选择、休闲方式和室内摆设也是社会地位的陷阱。你喜欢喝什么饮料,看什么电视节目,抑或根本没有电视,读什么杂志……都会确凿地暴露出你的社会层次。
喝酒 136
用餐 141
食品 143
甜食 146
购物场所 146
下馆子 147
电视食品广告 149
超级杯派对 150
度周末 151
旅游 153
体育运动 155
邮购商品 163
“收藏” 169
可读性装饰 170
各阶级商品目录 171
个人化饰物 176
6. 精神生活 181
作者讨论了美国的大学,因为大学主管人们精神生活的等级。,阅读也与人的品味和等级密切相关。
大学 182
读物 202
《圣经》 209
观念 210
7. “一张口,我就能了解你” 215
一个人怎么说话,说什么话,毫无例外地会显示等级和品味。,对自己的社会地位有没有自信,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说话习惯。
8. 升与降贫民化趋势 247
人们的社会地位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有升有降。从整个社会角度看,世界正趋向于贫民化或者大众化,这一趋势已经无可逆转。
往上爬 248
沉沦 250
贫民化趋势 252
9. 冲破常规的另类 263
那么,有知识有创造力的人们呢?如果他们不想在社会等级的夹缝中随波逐流,应该怎么办?好在已经诞生了一个新的人群另类。另类是富于创造力又热爱自由的人们的出路。
10. 练习题、客厅评分表与读者来信问答 279
附录
中译本第1版序言品味——社会等级的出路 293
中译本第2版序言等级、格调,新的社会话题 301
出版后记 第一篇 敏感话题
尽管绝大多数美国人感到,他们的确生活在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等级制度当中,他们甚至怀疑,正是对社会地位的种种顾虑,左右了置身其中的人们的言谈举止。,社会等级这个话题迄今依然显得暧昧可疑,并且经常是过于敏感的。时至今日,哪怕只是稍稍提及社会等级这个话题,也能大大地激怒别人。这情形就仿如一个世纪以前,当绅士们坐在社交沙龙中饮茶时,一旦有谁过于公开地谈及性问题,举座顿时会变得鸦雀无声。
有人问我正在写些什么,我回答道“一本关于美国社会等级的书。”这时,人们总是会先紧一紧自己的领带,然后偷偷瞥一眼袖口,看看那儿磨损的程度。几分钟之后,他们便会悄悄站起身走开。这不仅仅由于他们怀疑我是个社会等级暗探,还仿佛我刚才的话说的是“我正在写一本书,想鼓励人们用幼海豹的尸体痛打幼鲸,直到它们断气。”自动手写这本书以来,我已经数次体验了R.H.托尼[1]洞察到的一个可怕的真理。他在《平等》(Equality,1931年)一书中写道“‘等级’这个词会引起种种令人不快的联想。所以,只要在这个话题上稍作逗留,就会被理解成是精神变态、嫉恨和充满偏见的症状。”
尤其在美国,等级这个概念相当令人尴尬。社会学家保罗·布卢姆伯格(Paul Blumberg)在他的作品《衰落时代的不平等》(Inequality in an Age of Decline,1980年)中,干脆把社会等级称作“在美国遭禁的思想”,此话可是不假。通常,哪怕这个话题刚被触及,人们就开始变得烦躁不安。当两名采访人问一位妇女,她是否认为这个国家存在不同的社会等级时,她回答道“这是我所听到过的最最肮脏的字眼!”当另一位男士被问及同一个问题时,他变得很有些愤懑,“社会等级应该被彻底消灭!”这句话冲口而出。
实际上,在面对这个问题时,人们恰恰会暴露他们对社会等级的敏感越是感到烦恼和愤怒,越说明等级存在的真实和严酷。如果谁容易变得非常焦虑,这种倾向暗示你是一名中产阶级,你非常担心自己会下滑一个或两个等级梯级;另一方面,上层阶级热衷于谈论这个话题,因为他们在这种事上投入的关注愈多,就愈显得地位优越;贫民阶层通常并不介意讨论这个话题,因为他们清楚,自己几乎无力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所以,对他们而言,整个等级问题几乎就是一个笑话——上层阶级空洞的贵族式的自命不凡不过是一种愚顽和妄自尊大,而中产阶级的焦虑不安和附庸风雅则令人生厌。
事实上,对社会等级高度敏感的恰恰是中产阶级,有时候他们甚至会被这个问题吓得要命。在某图书馆的一册由罗素·林内斯[2]所著的《时尚先锋》(The Tastemakers,1954年)中,一位中产阶级的代表人物留下了他的痕迹。此书有一节以屈尊俯就的态度论及中产阶级那不可靠的装饰品味,然后冷嘲热讽地将他们和另一些阶层更为高级和精致的艺术行为作了一番比较。在这段文字旁边,这位怒火中烧的读者用大写字母批道“狗屎!”就我的经验而言,此公肯定是一位无可救药的中产阶级男士(说不定是位女士?)。
正如对等级问题的愤慨恰恰暴露了阶级身份,解释这件令你生气的事物的方式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底层的人们乐于相信,等级是以一个人拥有财富的多少来作为标准的;生活在中层的人们承认金钱与等级差别有关,但一个人所受的教育和从事的工作类型同样重要;接近上层的人们认为品味、价值观、生活格调和行为方式是判断等级身份不可或缺的标准,而对金钱、职业或受教育程度则不加考虑。
斯特兹·特克尔[3]曾为写作《美国分离街》(Division Street: America,1967年)采访过一位女士。她不但对等级这一问题表现出惊慌不安,而且出于本能将职业视为划分等级的主要标准,这类反应清楚无误地表明了她的中产阶级身份。“就在这条街上,住着几乎各种等级的人们,”她说,“可我不该提等级这个词,”她接着说,“因为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有等级差别的国家里。”接着,职业标准就来了,“但在这条街上,既有看门人,也住着医生,还住着商人和会计师。”社会学家们司空见惯的是,受访者总会屡屡声明他们居住的地区并不存在社会等级差别。《美国生活中的等级》(Class in American Life,1959年)一书的作者伦纳德·赖斯曼[4]写道“几乎无一例外地,调查者记录下的第一句话总是‘我们这个城市没有等级差别’。一旦这句话脱口而出,也就道出了这个地区存在的等级差别,因为随之而来的是同一社区的好公民们令人惊异地众口一辞表示附合。”小说家约翰·奥哈拉(John O’Hara)曾经不遗余力地探索过这一极度敏感的主题,他对此问题的敏感简直让人吃惊。还在孩提时代,他就开始留心观察他出生和成长的宾夕法尼亚州某小镇,“年长的人对待别人可不是平等的。”
美国的等级差别是如此复杂和微妙,以至于国外的访客常常会忽略那些细微的差异,有时甚至意识不到等级制度的存在。就像弗朗西斯·特罗洛普[5]在1932年游历美国时描绘的那样,“平等的神话真是威力无边。”政府面对这个问题时相当尴尬——成百上千种划分级别的标准从政府机构出炉,官方却不承认存在社会等级——所以,国外访客稍不留意就会忽视等级体系在这个国家的运转方式。英国小说家和文学批评家瓦尔特·爱伦(Walter Allen)的经历就是很好的例证。20世纪50年代到美国一所大学教书之前,他曾想象“美国几乎不存在等级,就算有,也许不过是为了在不同种族或者源源不断的移民当中作一些区分吧。”可是,在密歇根州的大瀑布城住了一段时间后,他终于清醒了。在那里,他见识了新英格兰的势利,以及当地人长期以来对古老家族支配的道德与文化权威所表现的顺从。
一些美国人满怀快意地看待20世纪70年代的电视连续剧《灯塔山》(Beacon Hill)的失败,这是一部有关上流社会的作品,以英国戏剧《楼上,楼下》(Upstairs, Downstairs)为原型。观众坚信并借此安慰自己,这部作品之所以会以悲惨的失败告终,是因为美国并不存在等级制度,也就是说,根本不可能有人对这类题材的艺术作品感兴趣。其实他们错了。《灯塔山》未能吸引美国观众的原因在于,它关注的也许是本地人最不感兴趣的一类人——准贵族上层阶级。如果故事发生在一个人人都会关注的冲突点上,比如上层阶级与中产阶级冲突,并抵制后者向上爬的企图;或者中产阶级同仇敌忾地对付低于自己的阶级,那么这种戏剧化表现的效果就会好得多。
如果说外国人经常对美国政府关于社会平等的宣传信以为真的话,美国公民倒是乐于了解个究竟,即使他们谈论这个问题时多少会感到不安。一位敏锐的南方黑人这样断言他的一位雄心勃勃的朋友“乔伊是不可能和那些大人物排级论等的。”这话让我们觉得,现实确是如此。就像一位木匠所说“我讨厌说生活中存在着等级差别,只不过,人们跟与自己背景相似的人呆在一起更舒服。”
他这种用“相似背景”区分等级的方式,尽管确切地说并不科学,但与其他任何试图把一个等级与另一个等级区别开的方式几乎毫无二致。不论你与另一个人是在讨论公羊队和四九人队[6],还是讨论休闲旅行汽车、大屋(the House,即牛津大学的克莱斯特教堂)、“莱奥尼斯大妈”意大利餐厅(Mama Leone’s)、纽约证券交易所大行情板、葡萄园或者瓷器,如果你不觉得有必要对你话中的暗示详加说明,或者根本无意解释你的意指,你就很可能在与一位与你等级身份相同的人谈话,这一点千真万确。
本书中,我的理论将主要针对社会等级问题中那些可见到的和可听到的符号,但我会主要集中在反映一个人行为选择的符号上,这意味着,我不会考虑种族因素,甚至不考虑宗教或政治因素(除非偶尔论及)。种族的区别显而易见,却由不得自己选择。宗教和政治观点通常由人选择,其表现除了偶尔出现在前院的圣龛或汽车保险杆上的小标贴,一般并不外露。面对一个人,你通常看不出他是“罗马天主教徒”还是“自由派”,你也许只能看到手绘的领带或者蹩脚的涤纶衬衫,听到“起限定作用的因素”,或者“就……而论”这类话语。
……
幽默作家罗杰·普莱斯(Roger Price)在《伟大的鲁伯革命》(The Great Roob Revolution,1970年)中,甚至将等级嫉妒理解为对平等主义的报复。他这样区别平等主义和民主“民主要求它所有的公民生而平等,而平等主义则坚持所有公民应死而平等。”L.P.哈特利[7]曾在小说《外貌公正》(Facial Justice,1960年)中讽刺过一个多少与我们今天相似的未来社会。那里的人们持有一种“对美丽外貌的偏见”,而政府的整容外科医生矫正了每个人外貌的不平等。这里,手术刀绝非用来使人们变得美丽——它被用来使人人变得相貌平平。
尽管我们对政治和法律的平等公开表示欣然接受,但就个人的认知和理解而言——其中的大部分很少表露——我们会纵向地将事物进行分类,并坚持价值观上的差异至关重要。无论我们就“平等”发表什么看法,我认为每个人在某方面正日渐体会到奥斯卡·王尔德[8]曾谈到过的一点“人类的平等博爱并非仅仅是诗人的梦想,它是一个令人十分沮丧和深感羞辱的现实。”似乎,我们从内心深处需要的是差别,而不是聚作一团。差别和分离令我们兴趣盎然,融合则令人油然生厌。
……
前社会主义者,《党人评论》(Partisan Review)编辑威廉·巴列特(William Barrett)回顾过去二十年的社会变革时道“‘无等级社会’看来越来越像是一个乌托邦幻觉了。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了它们自己的等级结构,”尽管那里的等级主要是建立在官僚体系和阿谀奉承的基础上,“既然无论如何都会存在等级,我们为什么不让它以更有机、更异质、更多样化的‘西方固有形式’存在下去呢?”,既然我们的社会存在等级,为什么我们不去尽可能地了解它呢?这个话题可能过于敏感,却也不必让它永远暧昧不明。
……
[1]R.H.Tawney(1880—1962),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社会批评家、教育家。——编者注
[2]Russell Lynes(1910—1991),美国艺术史学家、摄影师、作家、《哈泼斯杂志》编辑部主任。——编者注
[3] Studs Terkel(1912—2008),美国作家、历史学家、演员、广播员。——编者注
[4] Leonard Reissman(1921—1975),研究阶层和不平等问题的美国城市社会学家。——编者注
[5] Frances Trollope(1779—1863),英国小说家。——编者注
[6]以1849年涌往加州淘金的人命名的美国橄榄球队。——译者注
[7]L.P.Hartley(1895—1972),英国作家。——编者注
[8]Oscar Wilde(1854—1900),英国剧作家、诗人、散文家。——编者注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畅销书,1998年、2002年中文版畅销一时,引发国内“品味之争”的文化事件,引领了“品味”“格调”类图书的出版风潮。
● 严肃的社会学著作,却从最日常、最有趣的角度切入,很有趣、好读的一本书,又能给人很大的启发,值得一读再读。亚马逊、豆瓣上持续有读者发表新书评,有很多新老读者、潜在读者。
●中文第3版更正了一些翻译错误,统一了前后文的译法,并给一些人物、事件加了脚注,更便于读者理解作者的原意。

尼克松的贡献?

美苏关系得以缓和,,中美关系正常化了。由于在美国的尼克松主义出台后,美国严峻的形式得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已在逐步提高,美国正在逐渐走出低谷。

尼克松主义标志着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改变,,尼克松主义出台对缓和国际紧张的局势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尼克松的身高是多少?

美国总统尼克松182厘米。
  人物简介
  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Richard Milhous Nixon,1913年1月9日-1994年4月22日)是一位美国政治家,曾于1969年至1974年担任第37任美国总统,1974年时成为该国历史上第一位在任期内辞职的总统但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在任期内辞职的总统。尼克松曾于1953至1961年担任第36任美国副总统。

尼克松是哪年出生?

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生日1913年1月9日(摩羯座)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Richard Milhous Nixon,1913年1月9日-1994年4月22日)是一位美国政治家

1972年2月尼克松是什么历史事件?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尼克松为什么被迫辞职?

水门时间

1972年6月17日,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James W. McCord, Jr.)为首的5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由于此事,尼克松于1974年8月8日宣布将于次日辞职,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

北京人头盖骨的意义

北京人头盖骨
【名称】北京人头盖骨
【拉丁名】Homo erectus pekinensis

【概述】

20世纪20年代,考古学家开始在周口店挖掘,发现了距今约60万年前的一些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定名北京猿人,正式名称为“中国猿人北京种”,现在在科学上常称之为“北京直立人”,属旧石器时代。

【发现过程】

1929年12月位于北京房山区周口店村的龙骨山上的北京猿人遗址,我国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北京人的第一个头盖骨化石后来又发现了5个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和200多块骨化石,还有大量打制石器,动物化石和灰烬.周口店开掘化石工作规模之大、延续时间之长是一个创举,当时在中国无成法可遵。

后来龙骨山上陆续发现一些猿人使用的石器和用火遗址。通过对这些考古资料的研究,证明北京猿人距今约69万年,属直立人种。他们过着以狩猎为主的洞穴生活,能够使用和制造粗糙的石制工具,并已学会使用火取暖和吃熟食。

大约早在北宋时代,北京周口店一带就有出产“龙骨”的流传。人们把“龙骨”当作天赐的良药,据说把它研磨成粉末敷在伤口上,就可以止痛和利于愈合。因为盛产龙骨,所以人们就把这里的一座山称为龙骨山。到了近世,经过古生物学家的研究,认为所谓“龙骨”不过是古生物的骨骼化石。这就吸引了不少古生物学家和考古学家来到周口店地区,进行发掘和考察。

1926年,科学家在周口店发现了属于早期人类的两颗牙齿。同年10月,北京科学界报道这一重要发现时,立即轰动了国内外。后来科学家决定把这两颗牙齿的主人,就命名为“北京人”,以后又定名为“北京中国猿人。”这样,所谓“龙骨”的谜揭开了。这不是天赐神物的骨骼,而是人类祖先和与他们代的动物的化石。

192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大规模发掘工作开始了。发掘的主持单位是中国地质调查所和协和医学院。第二年,我国两位能干的青年古生物学家杨钟健和裴文中,参加了周口店的发掘工作。他们精力充沛,给整个现场带来了生气。到了1929年,震撼世界学术界的奇迹终于发生了在周口店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时间是这一年的初冬,工作人员在发掘过程中,突然看到一个小洞,洞口的裂隙窄得只容一人出入。为了探明虚实,裴文中来到洞里,仔细一看,高兴极了,原来在这里意外地发现了许多动物化石。他顾不得寒冷,决定把挖掘工作继续下去。到12月2日下午四点,已经日落西山,洞外天色渐渐暗下来,呼啸的寒风在山野吹着,洞里觉得更冷了,但人们依旧在昏黄的蜡烛光下聚精会神地工作。突然,裴文中高兴地喊叫起来“是猿人!”大家围拢过来,果真发现一个猿人的头盖骨,一半已露出地面,另一半还埋在硬土里。人们兴奋极了,目不转睛地盯着。这时天色越来越黑了,但大家的心情已经急不可耐。裴文中毅然决定,继续挖下去,一直到把这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完全出土为止。这一夜大家都没睡好。第二天一清早,裴文中就派专人把这个大喜讯报告给北京城里的地质调查所。又过了几天,12月6日,裴文中亲自坐着汽车,用他自己的两床被子和褥子、毡子,包着这稀世珍宝护送到城里。

1936年贾兰坡又先后在猿人洞发现3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二战期间,周口店猿人洞先后出土的全部5个完整和比较完整的头盖骨神秘失踪,再度震惊了世界。

北京猿人化石共出土头盖骨6具、头骨碎片12件、下颔骨15件、牙齿157枚及断裂的股骨、腥骨等,分属40多个男女老幼个体。考古学者发现10万件石器材料,及用火的灰烟遗址和烧石、烧骨等。北京猿人制造出颇具特色的旧石器文化,并对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丢失】

“北京人”化石一直保存在北京协和医院,1940年12月26日,日军占领了北平,美日战事一触即发。“头盖骨”若继续留在北平很不安全,当时身在重庆的中央地质调查所副所长尹赞勋致信给中央地质调查所技术研究员,时在北平的新生代研究室副主任裴文中,述说险恶形势和对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保存的担忧,并提出托美国友人运往美国学术机关暂存。

国民党中央行政秘书长翁文灏也开始积极协调将“头盖骨”运送至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暂存。1941年1月10日,翁文灏和尹赞勋致信给协和医学院院长胡顿、新生代研究室名誉主任魏敦瑞,“鉴于美日关系日趋紧张,美国正与中国站在一条战线共同抗日,我们不得不考虑在北平新生代研究室的科学标本安全问题。我们准备同意将它们用船运往美国,委托某个学术研究机关在中国抗战期间替我们暂为保管。”

,翁文灏还直接写信给美驻华大使詹森阐明自己希望转移“头盖骨”的意思。,根据先前达成的协议,得到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的周口店发掘工作,其发掘出的实物必须留在中国,不得出口。美国方面婉言拒绝。

胡顿在给翁文灏的回信中写道“企图将这批化石转移出北京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将它们运出中国或日本占领区很易遭到被没收的危险。”考虑到“头盖骨”的安全,胡顿和魏敦瑞都认为不要转移和无法转移。最好放在保险柜再将保险柜放入学校地下室的保险库。

翁文灏等中方人员的努力依然没有停止,他们一再申请,美方官员和科学家一再婉拒,往来切磋数月时间。1941年11月,经翁文灏的一再协调,又经过蒋介石点头,重庆国民党政府才明确表态,允诺“头盖骨”出境。在翁文灏的一再恳请和调停下,美国方面终于同意了头盖骨由领事馆安排、由美国人带出中国,暂存纽约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据李树喜公布的档案资料记载,“头盖骨”转移行动按计划开始,由美国海军陆战队护卫,乘北平到秦皇岛的专列到达秦皇岛港,在那里登船,船名“哈德逊总统号”,预定12月8日抵秦皇岛。8日上午,列车抵达秦皇岛。此时,日本对珍珠港的空袭已经开始,随即,驻在秦皇岛山海关一带的日军突然行动袭击美军,美海军陆战队的列车和军事人员包括美在秦皇岛的霍尔姆斯兵营的人员顷刻成为日军的俘虏,包括“北京人”在内的物资和行李成为日军的战利品,从此不见踪影,至今66年……

丢失的北京人头盖骨一共有5个;山顶洞人头盖骨3个;北京人头盖骨碎片数十片;北京人牙齿近百颗;北京人的残下颌骨13件;北京人的上锁骨1件;北京人的上腕骨1件;北京人的上鼻骨1件;山顶洞人盆骨7件;山顶洞人肩胛骨3件;山顶洞人膝盖骨3件,还有硕猴头骨化石2件;硕猴下颌骨化石5件;硕猴残上颌骨化石3件;硕猴头骨化石残片1小盒;山顶洞人下颌骨4件,还有大量其他珍贵化石。

【寻找】

二战结束后,美国、中国、日本都开展了对北京人头盖骨的寻找工作,但至今没有这些珍贵化石的下落。多年来,寻找“北京人”一直停留在民间操作和学者呼吁的层面。1998年,以“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者之一、著名古人类学家贾兰坡为首的1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呼吁有关人士行动起来寻找“北京人”化石。1999年,房山区有关部门也发出“世纪末的寻找”的呼吁。但由于牵涉到日本、韩国等国外政府和相关人士,所以单纯靠民间的努力,很难取得进展。

2005年07月02日“北京人”的老家北京市房山区政府正式宣布成立寻找“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工作委员会。至此,一个在政府领导下、统一协调民间力量的寻找“北京人”行动机构诞生了。

房山区政府介绍,房山区委书记聂玉藻和区政府代区长祁红将分别担任寻找“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工作委员会的政委和主任,委员会的专家顾问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古人类学家吴新智,人类学、史前考古学教授周国兴等。而此项工作将由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口店古人类学研究中心负责具体实施。

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和寻找工作队,职责是制定寻找计划,上报批准后,外出调查;实地线索追踪后,进行资料整理,及时上报;针对有价值的重要线索,经上报批准后,进行深入挖掘,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协助下,对国内线索进行搜寻。

【北京人头盖骨的意义】

根据对文化沉积物的研究,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之间。北京人的平均脑量达1088毫升(现代人脑量为1400),据推算北京人身高为156 厘米(男),150厘米(女)。北京人属石器时代,加工石器的方法主要为锤击法,为砸击法,偶见砧击法。北京人还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类,并能捕猎大型动物。北京人的寿命较短,据统计,68.2%死于14岁前,超过50岁的不足4.5%。

在龙骨山顶部于1930年发掘出生活于2万年前后的古人类化石,并命名为“山顶洞人”。1973年又发现介于二者年代之间的“新洞人”,表明北京人的延续和发展。

北京人遗址及化石的发现,是世界古人类学研究史上的大事。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古人类遗址像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这样拥有如此众多的古人类、古文化、古动物化石和其它资料。北京人化石就成为世界科学界众所瞩目的稀世瑰宝。,“北京人”虽然不是最早的人类,但作为从猿到人的中间环节的代表,被称为“古人类全部历史中最有意义最动人的发现”,,“北京人头盖骨”的珍贵可想而知。

,也正由于这样,它也成为一些投机商和帝国主义者所觊觎(ji yu计余)的对象。裴文中等发掘出来的五个北京人头盖骨和一批化石,在抗日战争期间竟然奇怪地“失踪”了。这事件,成为震惊世界的失窃案。五十年代以来,人们继续寻找着;令人气愤的是,至今仍无结果。这一案件目前已引起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北京人头骨化石理当回到他们的后代手里。

【北京人头盖骨失踪之谜】

7种版本使历史扑朔迷离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到底在哪里?自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以下简称”北京人”)不知所踪后,这个谜就一直在破解之中,但到现在都未能如愿。1998年,包括有”北京人”之父之称的贾兰坡院士在内,14名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发起的”世纪末大寻找”同样无果而终。

近日,随着北京市房山区寻找”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工作委员会的成立,”北京人”去向之谜的老话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北京人”也许已被毁坏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是否还存在世上?”面对晨报记者这样的询问,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处主任杨海峰态度非常乐观,“我个人认为,‘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不但在世,而且应该不难寻找,因为现在距离失踪的时间并不长,找到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据悉,对于“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是否在世这个问题,有关专家多年来基本持3种态度,一种认为化石还在世,另一种认为化石已经毁于战火,再一种就是对化石的去向态度模糊,认为无法推测。

“我之所以认为它还在世,就是化石包装得相当考究。”杨海峰补充说,“即使没有多少文化素养的人看到,也不会轻易将其扔掉或毁坏。”他认为,根据中国古人类学家、一个见到化石的胡承志老人讲述,包括“北京人头盖骨”在内的化石当时包了整整6层,而且由内到外相当仔细,即使装到两个没有特殊标志的木箱里,相信就是当时一般的日本兵发现也会上报的。

“我不敢,也不能随便下结论。”谈及化石的去向,88岁的胡承志态度却相当谨慎,“因为我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推测化石的去向。”他表示,当时战争非常残酷、战事频繁,如果是金银珠宝书画,倒还可能保存下来,但对于几个死人骨头(“北京人头盖骨”化石),难说日军有如此高的辨别能力。对此,曾给父亲贾兰坡做了十年秘书的贾玉彰也持同样态度,表示不好对化石去向下结论。

“综合目前各种信息和线索,我认为,化石极有可能毁于战火了。”对此,上海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北京人之父”贾兰坡的学生陈淳说,“找到化石的希望应该比较渺茫。”在1998年,老师贾兰坡联合其他十余名院士发起“世纪末的大寻找”,但却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陈淳表示,从目前的资料判断,“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当时应该放在协和医院地下室保险库,日军突然发动战争并占领医院,而化石根本没来得及运走,日军就在地下室将其毁掉了。,他还举例说,当时连协和医院的院长、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都被俘虏,连逃命都来不及,谁还能顾及化石呢。

化石埋在日坛公园

“那是1996年,有个日本老兵临死前,向中国有关部门传递消息,称化石埋在日坛公园的一棵松树下,这颗松树还做了特殊记号。”谈及那次挖掘,贾玉彰回忆到,“开始大家都不信,但确实找到了那棵松树。”

1996年5月,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电震探测组,对埋藏区域进行了两次高密度电法、面波、多道浅层地震法的探测,并很快得出了结论,经过协商,最终与北京日坛公园管理处达成了1996年6月3日上午正式发掘的协议。

“当时,专家们对于挖掘非常低调,现场四周都用塑料布遮挡,”贾玉彰说,“因为感觉可能性不大,但还要找一找,所以没有对外声张。”

,一直挖到2米多深时,专家们仍未发现有任何埋藏物,更未见有动土现象。根据这一情况,专家们经过商议,再往下挖一段,结果都是细黄砂岩。随后,扩大挖掘范围,仍未发现有埋藏物,现场专家由此判断,当时物探异常应是地表下大量灰白色钙质结核层引起的,所以决定停止发掘寻找。

化石装在沉船“阿波丸”号上

“据美国提供给中国的信息,化石很有可能在‘阿波丸’号上。”说起化石的去向,历史学者李树喜对媒体不止一次地透露,他研究寻找化石已经多年。据悉,美国总统尼克松当年访华时,曾将美方认为的化石下落作为绝密礼物送给了中国政府,称化石可能在日本沉船“阿波丸”号上。

据了解,“阿波丸”号建造于20世纪40年代,是一艘日本远洋油轮。1945年3月28日,已被日本军队征用的“阿波丸”,在新加坡装载了从东南亚一带撤退的大批日本军官和要人驶向日本。4月1日午夜时分,该船行至中国福建省牛山岛以东海域,被正在该海域巡航的美军潜水舰袭击,3分钟后迅速沉没。

令李树喜坚信“北京人头盖骨”就在这艘沉船上的直接理由,是一份美国交给中国方面的资料。李树喜对媒体说,1996年,他在整理资料时突然发现了从未见过的内容,其中有这样一层意思当年失踪的“北京人头盖骨”很可能就在沉没的“阿波丸”上。

1977年,中国曾对“阿波丸”沉船进行过一次初步打捞,但由于当时潜水技术的限制,只发现了3000吨锡锭和一些其他东西,并未找到“北京人头盖骨”。,打捞人员却找到了伪满洲国政要郑禹的家藏小官印和圆砚,由此推断,该船印证了携带大量中国北方宝物的猜测,也成为“阿波丸”可能装载“北京人头盖骨”的有力旁证。

“我认为不大可能!”贾玉彰态度明确。他认为,如果日本人得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何必要等到1945年才运回日本呢,何况这还是一艘从新加坡绕道过来的船只。“不过,这也是一个寻找线索。”他对晨报记者表示,“只是估计可能性很小。”

化石在“哈里逊总统”号上

有学者认为,“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应该丢失在从北平到秦皇岛的运送船只“哈里逊总统”号上,而“哈里逊总统”号由于受到日舰追逐,半途被击沉。

据说,1941年12月5日,带着“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乘坐专用列车前往秦皇岛,准备在那里把化石送上一艘由上海开来的美国定期航轮———

“哈里逊总统”号。当时,这艘船预定在12月8日到达秦皇岛码头。

“这艘船根本没到秦皇岛。”对此,陈淳教授坚定地表示。他说,“哈里逊总统”号一直没有驶到目的地秦皇岛港去接应美国海军陆战队,它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开航以后,一直被一艘日本军舰追逐,,搁浅在上海以东长江口附近,随后被日军击沉。

化石在“里斯本丸”号上

最近,浙江舟山传出消息,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可能在“里斯本丸”号沉船上。

据有关资料记载,1942年10月2日凌晨,装载着700多名日军官兵,以及1800多名英国被俘人员和财物的“里斯本丸”号运输船,途经舟山附近海域时被鱼雷击沉,船上所载大量文物和奇珍异宝随之葬身海底。后来,附近渔民救起英军官兵384人,而据获救的英国战俘回忆,船上载有大批被日军掠夺的黄金财宝和文物,还可能有“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这个可能性几乎没有。”听到这个消息,贾玉彰表示怀疑,因为这些年来从没有听说过该船,从地点、航行路线上判断也不可能。舟山当地“里斯本丸”沉船事件历史调查研究会一位负责人也表示,“头盖骨”在“里斯本丸”沉船上可能是流言,英军战俘的说法值得怀疑。

化石在天津美兵营

上世纪8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夏皮罗在《北京人》一书中说,一位原海军陆战队军人曾告诉他,化石曾辗转到了驻天津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兵营。

1971年10月21日,据护送北京猿人化石出国转移任务的执行人、美国医生费利说,装有北京猿人化石的箱子放在天津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兵营大院里的6号楼地下室木板层下面。

“后来,那里专门给我来过消息,说根本没有化石。”贾玉彰透露。据悉,旧时兵营已是几经易主,现属天津卫生学校,6号楼在1976年大地震中震塌,后夷为平地改作了操场,在修大楼时连地基都挖开了,结果啥也没有。但贾玉彰表示,有一点可以确认,父亲贾兰坡也考证过,化石确实运到了该兵营。

化石在原美驻北平领事馆

据称,古人类学家周国兴教授后来得到一条重要线索,化石可能就在原美驻北平(北京)领事馆里。由于周国兴教授出国访问,此说暂未得到证实。

胡承志透露,他在把化石包装好后,运到医院办公室就走了,此后他再也未见过。“至于以后怎么运,我并不清楚。”

据贾玉彰透露“我父亲贾兰坡考证过,化石后来运到了天津的美海军陆战队兵营,并从那里运到秦皇岛,但半路该部队被日军俘虏,化石从此不知下落。”“由此看来,化石还在美领事馆的说法也不可信。”

化石将运往美国

1929年12月2日,是古人类学研究的重要时刻,北京人头盖骨被发掘出来!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为从猿到人的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1936年,在研究人员的努力下,又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这一年发现了三个成年猿人的头骨化石。

1937年本是遗址发掘的黄金时期。卢沟桥事变之后,在周口店的挖掘工作被迫中断,但研究人员还可在设在北平协和医院的新生代研究室对化石进行整理研究。

到1941年,日美关系日趋紧张。在当时被日军占领的北平,日军开始占领中立国美国驻北平的一些机构。存放和保管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北平协和医院虽属美国财产,但看来也难以幸免。在这种情况下,新生代研究室决定为北京人化石找一个更为安全的存放地点。

当时有三种处理方案。第一,把化石运往抗战的后方重庆,但在战争环境下,长途运送安全难以保证;第二,在北平就地掩埋,但在沦陷区安全同样无法保证;第三,运往美国保存。从当时的情况看,第三种处理方案是最好的选择。

据古人类学家胡承志回忆,由于在合作挖掘化石时中美签的合同规定,在周口店发掘的所有化石都是中国财产,禁止运送出境。所以当时美国公使馆的人拒绝接收。后经国民政府协调,远在重庆的美国驻华大使同意并授权,驻北平的美国公使馆才接收这批珍贵的古人类化石,并准备将其安全运往美国保存。

运走前,胡承志对化石进行了精心包裹。他感叹,大概我是一个见到北京人化石的中国人,以后没有中国人看见或知道它的下落了。

美军队秘密押运

1941年12月5日凌晨,一列美海军陆战队专列驶出北平,据说车上装有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按计划列车到秦皇岛后,化石运到“哈利逊总统”号轮船,然后运往美国。

此次托运的负责人是即将离华赴美的海军陆战队退伍军医弗利,两箱化石就是被混装在他的27箱行李中被送上火车的。

弗利说这件事在当时相当秘密。在秦皇岛,弗利的助手戴维斯负责接收这批特殊的行李。戴维斯说我去取了那些行李,有27箱,我把它们都放在了我的房间里。

弗利等待着第二天坐“哈里逊总统”号回国。第二天,也就是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了。日军迅速占领了美国在华的机构,美海军陆战队在秦皇岛的兵营也被日军侵占,弗利和戴维斯成了俘虏。在天津的战俘营中,弗利他们陆续收到从秦皇岛兵营运送来的行李,但北京人头盖骨已不见踪迹。

日军的反常行为

化石是否落入日军手中?事隔半年,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常谷部和助教高景东二突然在英文版的北平新闻上声称,保存在协和医院的北京人头盖骨被窃。日本人似乎传达出这样的信息日军并没有在秦皇岛发现头骨化石。

很快,一场追寻北京人头盖骨的行动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人对追寻工作格外卖力,几乎所有参与发掘工作的人员都受到审查。

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在狱中被关了48天,他的孩子回忆了那段经历那是1944年5月初的一个早晨……一些日本人穿着军装,带着枪冲到我爸爸妈妈住的北屋,过了十多分钟,日本人推着我父亲出去了。在日本宪兵队,追问我父亲“北京人”的下落,我父母都说“不知道”。一说不知道,日本人就动手打,最厉害的时候还灌辣椒水,一直把我父亲灌晕过去。最可恶的是,据我父亲讲,就是临出来那一天,又来审问,说裴文中要枪毙你了,你还有什么话可说的,这儿给你留下了纸和笔,你写遗书吧。我父亲开始写起来,结果日本人哈哈大笑说,裴文中今天放你回家了。

古人类学家周国兴回忆说当时曾经传出一个消息,这些东西已在天津找到了……之后,就莫名其妙地把很多被拘留的人都放了……如果说日本宪兵队没得手的话,怎么那么轻易地放人?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不久日本发布的公告声称,已将劫掠到东京的一批古人类化石连同劫掠的发掘工具一起,移交给了盟军当局,以便归还中国。中国政府从盟军总部接收到的日本归还物品清单中,却没有北京人化石。盟军总部也应中国政府之邀,动用驻日盟军参与广泛搜寻,结果一无所获。

1972年尼克松访华都有谁?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 点30分,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的“空军一号”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及夫人急忙走下舷梯,向前去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了手。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手握在一起,结束了20多年的隔绝状态,标志着中美关系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特尔玛·凯瑟琳·瑞安·“帕特”·尼克松(Thelma Catherine Ryan "Pat" Nixon,1912年3月16日-1993年6月22日),美国第37任总统理查德·尼克松的妻子,美国前第一夫人(1969年-1974年)。 帕特·尼克松夫人原名西尔马·帕特里夏·瑞安,但人们都叫她“帕特”。“帕 特”这一名字的由来是因她诞生的那个晚上,正好是圣帕特里克节的前夕。 那天她父亲外出工作返家时已近午夜,进门后得悉小宝贝已呱呱落地,就给 她起了个名字“帕特里夏”,“帕特”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Richard Nixon是什么意思?

Richard Nixon[人名]理查德·尼克松; 以上结果来自金山词霸例句:

1.Richard nixon turned himself into a foreign-policy sage. 理查德尼克松把自己变成一个外交政策的专家。

2.For economic historians, richard nixon’s place in history is secure. 对经济学的历史学家来说,理查德尼克松在历史上的地位不可动摇。

六十年代的美国总统有哪几个?

第三十四任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功彪炳的总统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 (Dwight D. Eisenhower) 共和党 1953年-1961年   

第三十五任 被刺留下谜团的总统约翰·F·肯尼迪 (John F. Kennedy) 民主党 1961年-1963年 任内被暗杀   

第三十六任 在飞机上宣誓就职的总统林登·约翰逊 (Lyndon Johnson) 民主党 1963年-1969年   

第三十七任 第一位辞职的总统理查德·尼克松 (Richard Nixon) 共和党 1969年-1974年 任内因水门事件而辞职

布什高还是奥巴马高?美国哪个总统身高最高?

现任总统奥巴马的身高比他的前任小布什高,但不如小布什的父亲老布什
美国第41任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老布什”),其身高是1.88米。
美国第43任总统乔治·沃克·布什(“小布什”),其身高是1.80米。
美国第44任总统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其身高是1.87米。

美国历任总统最高的是第16任 亚伯拉罕·林肯,其身高为1.93米;
是第36任 林登·约翰逊,其身高是1.92米;
是第三任 托马斯·杰斐逊,其身高是1.89米。

二战后的美国历任总统?

哈里·s·杜鲁门 1946一1952 Harry s Trum8n 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 1953一1960 Dwight D. Eisenhower 约翰·F·肯尼迪 1961一1963 John F. Kennedy 林顿·B·约翰逊 1963一1968 Lyndon B.Johnson 理查德·M·尼克松 1969-1974 Richard M. Nixon 杰拉尔德·福特 1974一1976 Gerald Ford 吉米·卡特 1977一1980 Jimmy Cater 罗纳德·里根 1981一1988 Ronald Reagan 乔治·布什 1988一1992 Gee Bush 比尔·克林顿 1993一2001 Bill Clinton 小布什 2001-2009

美国总统是谁/

美国总统(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是美国行政部门的最高领袖与三军统帅。根据现行的美国宪法第廿二修正案,美国总统任期4年,可以连任一届。 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的最高领导者,美国总统的权力与影响力极大。传统上,美国总统(若为男性)的夫人称为“第一夫人”,其家庭称为“第一家庭”。建国200多年来,44任美国总统全属男性。 美国总统官邸为位于华盛顿特区的白宫。总统专用客机的无线电呼号称作“空军一号”,专用直升机的无线电呼号称为“海军陆战队一号”。 美国总统乘坐的坐骑,历来被称作“美国一号”。 依据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条第一款,总统须年满35岁,居住美国14年以上,也一定要是“自然出生的美国公民”(通常被解释为是出生时为合众国公民)或者是在宪法通过时为美国公民。美国官职中唯正副总统两职具“出生时为合众国公民”的任职要件。 1877年3月3日及1877年3月5日,拉瑟福德·B·海斯总统第一位在白宫宣誓就职的美国总统;第一位在就职典礼前宣誓就职的美国总统(因为当天是星期天),即3月3日(周六)私下宣誓就任总统,3月5日(星期一)举行公开宣誓就职。 1881年3月4日,詹姆斯·加菲尔德总统总统的母亲第一次出席总统就职庆典;总统第一次在白宫前对军队进行检阅。 1885年3月4日, 格罗弗·克利夫兰 (Stephen Grover Cleveland) 当选为总统,是第一个民主党人在内战之后选举出来的总统,也是唯一一位离开白宫,并且4年之后再被任职的总统。 1889年3月4日, 本杰明·哈里森 (Benjamin Harrison) 当选为总统,其祖父是第9任美国总统。就任总统时正值纪念华盛顿总统就职一百周年,因而人们称他为“一百周年纪念”总统。 1893年3月4日 格罗弗·克利夫兰 (Stephen Grover Cleveland) 事隔四年后当选总统。 1897年3月4日,威廉·麦金莱总统第一次用电影摄像机录下总统就职典礼。 1901年3月4日,威廉·麦金莱总统众议院第一次获准与参议院一起安排总统就职庆典相关情况。 1901年9月14日,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第一位没有在《圣经》面前宣誓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安斯利·威尔科斯的家中举行了就职宣誓,据威尔科斯1903年称,“据我所知,罗斯福总统宣誓时没有使用《圣经》,他只是举起了自己的左手”。 1905年3月4日,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第一次在国会大厦总统就职庆典上使用电话。 1909年3月4日,威廉·H·塔夫脱总统总统夫人第一次与总统一起从国会大厦前往白宫;就职庆典游行上第一次出现汽车;第一次使用临时照明灯具将圆形屋顶照亮。 1913年3月4日,伍德罗·威尔逊总统暂停传统的就职庆典舞会。 1917年3月4日及1917年3月5日,伍德罗·威尔逊总统打破传统,第一次在星期日举行总统就职宣誓;妇女第一次参加就职庆典游行。 1921年3月4日,沃伦·甘梅利尔·哈定总统总统第一次乘汽车前往参加就职典礼;就职典礼上第一次使用扩音器;第一次使用钢框架的就职庆典站台,一直使用到1981年。 1923年8月3日,卡尔文·柯立芝总统第一次由总统的父亲带领宣誓,柯立芝的父亲是佛蒙特州的一位治安官。 1925年3月4日,卡尔文·柯立芝总统第一次由前总统(威廉·塔夫特)带领当选总统宣誓就职;总统就职典礼第一次通过广播在全国进行直播。 1929年3月4日,赫伯特·克拉克·胡佛总统第一次用有声记录影片拍摄总统就职典礼。 1933年3月4日 1937年1月20日,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第一位在1月20日宣誓就职的美国总统,这一规定是根据美国宪法第20条修正案制定的;副总统第一次与总统一起举行就职宣誓,但副总统不能发表就职演说。 1941年1月20日,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第一位三次举行就职宣誓的美国总统。 1945年1月10日,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第一位也是一位四次举行就职宣誓的美国总统。 1949年1月20日,哈里·S·杜鲁门总统总统就职典礼第一次通过电视直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启动官方就职庆典舞会。 1953年1月20日,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总统打破传统,用祈祷代替亲吻《圣经》;第一次抛弃黑色礼帽,改以汉堡帽出席总统就职庆典。 1957年1月20日、21日,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总统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对总统就职庆典予以限制(宪法第22条修正案);第一次在国会大厦的高等法院礼堂举行总统午宴。 1961年1月20日,约翰·肯尼迪总统第一位在国会大厦东侧举行就职仪式的美国总统;第一次邀请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出席官方就职庆典;总统的父母第一次参加当选总统的就职仪式;作为第一位信仰天主教的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就职典礼上使用天主教版本的《圣经》进行宣誓;空军军乐队第一次出现在游行队伍当中;就职典礼第一次通过彩色电视直播;第一次举行五场庆祝舞会;一个戴传统礼帽参加就职庆典的美国总统。 1963年11月22日,林登·约翰逊总统总统第一次在飞机上宣誓就职;第一次由女性带领总统宣誓就职,这名女性是德克萨斯州法官萨拉·哈格斯女士。 1965年1月20日,林登·约翰逊总统第一次在国会大厦设置新闻发布室;第一次使用防弹轿车。 1969年1月20日,理查德·尼克松总统总统第一次使用两部《圣经》宣誓。 1974年8月9日,杰拉尔德·福特总统第一位非选举产生的副总统接任总统;第一位根据美国宪法第25条修正案入主白宫的美国总统,该修正案规定,总统辞职后,由副总统接任总统职位。 1977年1月20日,吉米·卡特总统离任总统第一次乘直升机从国会大厦离开;检阅台第一次使用太阳能;制定残疾人观看游行规则。 1981年1月20日,罗纳德·里根总统就职典礼前一天在西草坪举行室外音乐会;第一次在电视转播中插上文字,以方便听力障碍人士观看;电视直播了午餐会部分情况;第一次举行9场庆祝舞会;第一次在立法机关大楼举行庆祝舞会;第一次通过卫星向全国直播庆祝舞会。 1985年1月20日及21日,罗纳德·里根总统第一次在1月20日的星期天举行就职典礼;《圣经》第一次放在专为林肯而建造的大理石桌上,这张大理石桌建于1860年;在总统从国会大厦前往白宫途中,第一次在豪华轿车中安放摄像机;有记录以来最冷的一次就职庆典,中午气温只有7度。 1989年1月20日,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总统当时最为昂贵的就职典礼。 1993年1月20日,比尔·克林顿总统就职仪式第一次通过互联网直播;第一次在马丁·路德·金纪念日举行总统就职典礼。 2001年1月20日,乔治·沃克·布什(Gee Walker Bush),正式入住白宫。他是继美国第六任总统亚当斯之后第二位踏着父亲的足印入主白宫的总统。习惯称为小布什,2001年至2009年担任美国总统。 2008年11月4日,巴拉克胡赛因奥巴马(小)(Barack Hussein Obama Jr.)(香港、台湾地区译为欧巴马)党派民主党。击败麦凯恩,当选新一届美国总统,也是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1月20日12时5分,总统奥巴马手按林肯当年宣誓时所用的《圣经》宣誓就职,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在一旁公正。由于紧张兴奋,在读第一句誓词时奥巴马出现口误。

关于历史的问题?

1.乔治·华盛顿Gee Washington(1789—1797)美国开国元勋,领导美国人民赢得独立,制订宪法,创建国家,担任首任总统,公众尊称他为“国父”、“摩西第二”。

2.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1797—1801)极力赞成13州宣布独立,并积极参与起草和领导辩论而通过独立宣言,公众尊称他为“独立擎天柱”、“革命建筑师”。

3.托马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1801—1809)他参与起草独立宣言,当选总统之后,坚信个人权力和自由,把民主政治向前推进一大步,公众尊称他为“革命斗士”、“民主巨擘”。

4.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1809—1817)他对宪法制定、通过、批准尽力最多,公众尊称他为“宪法之父”。

5.詹姆斯·门罗James Monroe(1817—1825)他是革命战争年代一位任总统的人,人们尊称他为“革命先贤一人”。

6.约翰·昆西·亚当斯John Quincy Adams(1825—1829)他是一个道德和生活都很严谨的人,人们称其为“清教徒”。

7.安德鲁·杰克逊Andrew Jackson (1829—1837)他在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在新奥尔良之役打败英军,成为举国闻名的英雄,当选总统后,具有领袖魅力,深受人民爱戴,被公众尊称为“老英雄”和“人民的总统”。

8.马丁·范布伦Martin Van Buren(1837—1841)他从当纽约州长到协助杰克逊当选总统并出任国务卿,进而当副总统、总统,人称“小大人物”(身高1.67米左右)、“老练政客”。

9.威廉·亨利·哈里森William H. Harrison(1841) 1811年,他在印第安纳州打败肖尼印第安人,人称“提帕卡农英雄”。他不久即患肺炎,在他宣誓就职后1个月即告去世

10.约翰·泰勒John Tyler (1841—1845)

11.詹姆斯·K·波尔克James K. Polk(1845—1849)他是美国政治历史上第一匹“黑马”总统候选人,任职期间孜孜不倦,人称“黑马波尔克”、“辛苦工作的波尔克”。

12.扎卡里·泰勒Zachary Taylor(1949—1850)他军旅生涯40年,屡建奇功,人称他当总统“老粗而管用”。

13.米勒德·菲尔莫尔Millard Fillmore (1850—1853)

14.富兰克林·皮尔斯Franklin Pierce (1853—1857)他因容貌英俊,被人称为“美男子富兰克林”。

15.詹姆斯·布坎南James Buchanan (1857—1861)他终生未娶,人称“老光棍”。

16.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 (1861—1865)他不矫揉造作,说话、办事老实。1863年发布奴隶解放令,公众尊称他为“诚实的老亚伯”和“伟大的解放者”。他在连任期内遇刺身亡

17.安德鲁·约翰逊Andrew Johnson (1865—1869)

18.尤利塞斯·S·格兰特Ulysses S. Grant(1869—1877)每战必胜,公众称他为“无敌尤利西斯”,又因他接受李将军投降,结束4年内战,被称为“阿波麦托克斯英雄”。

19.拉瑟福德·B·海斯Rutherford B. Hayes (1877—1881)内战期间,他表现勇敢,数次受伤,人称“勇敢的拉塞福德”。

20.詹姆斯·A·加菲尔德James A. Garfield (1881)他遵母命奋发读书当了总统,人称“运河少年郎总统”。于1881年7月2日被一位曾经申请领事职务未获批准的失业者吉托开枪击中,同年9月去世。

21.切斯特·A·阿瑟Chester A. Arthur (1881—1885)任内款待宾客有术,被华府社交界称为“好客巨子”。

22.格罗弗·克利夫兰Grover Cleveland (1885—1889)他公、私均极诚实,人称“好人格罗夫”,又因在第一任4年行使414次否决权,超过从华盛顿到阿瑟21位前总统行使总和的两倍有余,人们戏称他为“否决总统”。

23.本杰明·哈里森(1889—1893)他因维护退伍军人权益而获“军人之友”的美称。

24.格罗弗·克利夫兰Grover Cleveland (1893—1897)

25.威廉·麦金莱William McKinley(1897—1901)他在总统任期间,使经济复苏,国家繁荣,工人收入增加,人称他为“繁荣的先驱”和“工人的最佳友人”。次年他出席泛美博览会时,遭到一个名叫乔尔戈什的无政府主义者的枪击,于同年去世。

26.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1901—1909)他因美西战争战功卓著,而获称“圣胡安山英雄”。

27.威廉·H·塔夫脱William H. Taft(1909—1913)他是个笑口常开,跟谁都要好的人,人们称他为“微笑的比尔”

28.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1913—1921)他是美国惟一一位学者从政、竞选总统的人,他提出的“新自由”经济计划,恢复竞争,赢得人们欢心,后称他为“学者从政”和“人民总统”。

29.沃伦·G·哈定Warren G. Harding(1921—1923)他作风平易近人,被称为“逢人便攀谈的人”。于1923年病逝。

30.卡尔文·柯立芝Calvin Coolidge(1923—1929)他因谨言慎行而被称为“谨言慎行的卡尔”。

31.赫伯特·C·胡弗Herbert Hoover (1929—193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从事国际救济工作卓有成效,被称为“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32.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1933—1945)小罗斯福, 他因领导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胜利,被称为“赢得战争的总统”。罗斯福第3次连任美国总统,1944年他获胜,成为美国历史上惟一连续4次当选的总统。同年4月,他因中风而去世。

33.哈里·S·杜鲁门Harry S. Truman(1945—1953)他发表杜鲁门主义,面对危机从不退缩,被称为“美国最伟大的平民总统”。

34.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Dwight D. Eisenhower(1953—1961)他是五星上将,二战英雄,人称“高耸云霄的艾森豪威尔”

35.约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1961—1963)他当选总统后成功解决了古巴导弹危机,被称为“60年代风云人物”和“林肯之后最年轻、最机智、最具领袖魅力、死后最受怀念的总统”。于1963年遇刺身亡

36.林登·B·约翰逊Lyndon B. Johnson (1963—1969)他被人称为“精力充沛的得克萨斯人”。

37.理查德·M·尼克松Richard M. Nixon (1969—1974)他推动对苏缓和,同中国关系正常化,人称“最有争议,最善于自我宣传,最难捉摸的总统”。

38.杰拉尔德·R·福特Gerald R. Ford (1974—1977)他为人诚实体贴,被称为“好好先生”,又因他当副总统和总统都不是竞选的,又称“意外副总统和意外总统”。

39.吉米·卡特Jimmy Carter (1977—1981)他被称为“读书最勤,品行端庄,诚实无欺的总统”。

40.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 (1981—1989) 1981年他就职时70岁,人称“年龄最大的总统”。

41.乔治·布什Gee Bush (1989—1993)他获称为“最有外交经验的总统”。

42.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 (1993—2000)他喜欢折哀,不喜欢对抗,遇事绕圈子,使对方捉摸不透,被称为“圆滑的比尔”、“惟一历经四门(白水门、奶妈门、差旅门、州警门)而屹立不动”,最终因“拉链门及斯塔尔门而倒霉的总统”。

43.乔治 布什Gee W. Bush Jr.(2000-)小布什,他是一位遭到大毁大誉的人物,有人赞美他是“坚定有力的反恐斗士”,有人指责他是“只会蛮干的牛仔”。

小结
尼克松身高的解释与帕特·尼克松身高的知识点就此结束了,希望您所关心的问题已经解决,也请您不要忘记转发收藏体育知识网哦。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78.com 体育知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足球|篮球|NBA|奥运|网球|高尔夫|田径|游泳|排球|赛车|比赛|亚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