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田粉是常用的氮肥(日军提供的化肥,变成了制
当时的冀中抗日根据地
正遭受来自日军的封锁和频繁“扫荡”
这一形势让缺乏武器弹药的冀中根据地十分艰难
为了打击日军
及破坏日军的交通线
冀中根据地
在以劣势装备对抗敌人优势装备的条件下
开展了“爆破运动”
作为爆破运动的一种主要作战形式
地雷战是既能隐蔽对敌造成杀伤
又能减少自己伤亡的袭击战术
01 清北学霸,齐聚冀中
地雷战在敌后根据地一经使用,便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可冀中根据地开展地雷战却是举步维艰。
开始造地雷时,这里一没技术,二缺原料。
面对这种情况,时任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明白,要造出威力可观的地雷,必须先研制出可以大量生产的烈性炸药。,要有懂技术的人参与。此时,吕正操想到了一个人——张珍。
吕正操之子 吕彤羽
当时我父亲、黄敬、孙志远三个冀中领导就让张珍来负责军工,因为他是对军工、化工最熟的。
1938年的一天,在滹沱河的河滩上,几只装满了物资的船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路过的百姓纷纷传说这是阎锡山的部队留下的,可谁也不敢上去。
时任冀中军区二分区参谋长的张珍得到消息后,立即来到船上检查,结果他在这艘船上竟然发现了200多箱氯酸钾和一批制造武器的原料,这些物资让张珍如获至宝。
但发展军工单靠张珍自己还远远不够。于是张珍秘密进入北平,找到时任清华大学教授叶企孙,委托他为冀中根据地寻找人才。
(图熊大缜)
1938年4月,经叶企孙介绍,毕业于清华大学的熊大缜来到冀中,领导研制烈性炸药。,熊大缜的研制过程却不是一帆风顺。
清华大学教授、叶企孙学生 虞昊
熊大缜是学物理的,对性能不太掌握,所以研制过程中经常爆炸。后来他的老师叶企孙又找来了化学系的毕业生汪德熙。
(图汪德熙)
于是,叶企孙立即派汪德熙到冀中,协助熊大缜解决安全制作烈性炸药的问题。
随后,一批批来自清华、燕京等大学的理化人才在叶企孙的介绍下来到冀中,为根据地的烈性炸药研制,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持。
02 地雷原料,竟是肥料
人才有了,但要大量造出烈性炸药,就需要大量硝酸铵或氯化铵等原料。但当时,在日军的封锁下,根据地各种原材料严重不足。于是,这些年轻的科学家们就想到了一个办法。
原来,日军为了提高粮食产量,鼓励当地农民用一种叫“肥田粉”的化肥种田。而这种化肥的原料正是硝酸铵。经过一定的化学处理,日军提供的化肥就神奇地变成了烈性炸药的原料。
有了烈性炸药,熊大缜和汪德熙他们开始手把手地教根据地的工兵如何制造地雷。就这样,在大批年轻科学家的参与下,冀中迅速建起了一座拥有2000多名工人,能大批量生产地雷、手榴弹的兵工厂。
03 日军铁道,直接炸掉
1938年10月的一天,在保定城南的一处的铁轨旁,几个年轻人正在耐心等待着,其中一位手握引爆器的年轻人,正是亲自带队的汪德熙。
在研制出专门用于炸铁路的大地雷后,他决定带队亲自带队,向八路军工兵人员演示整个爆破日军铁道的过程。,他们研制的专炸铁路的地雷获得巨大成功。
国防大学教授 卢勇
爆破运动可以迟滞日军的行动,破坏日军的交通线。交通线破坏以后,还可以再埋上地雷,如果日军来修的话,就又挨炸一次。
地雷战的广泛应用,一时间让日军的铁路线面临被掐断的危险。“地雷运动”的发展,让日军的活动范围越缩越小。
军史专家 萨苏
地雷在抗战中,无论在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都发挥过重要作用。日军第一个阵亡的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将,就是被地雷炸死的。
抗日战争时期
根据地军民运用地雷战
有力地配合了主力部队作战
不仅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也动员了群众
鼓舞了士气
敬请收看今天(5月24日)20:00
CCTV-4《国家记忆》
《抗日地雷战》上集《敌后军工》
全网独家首发尽在央视频APP,
点击环球标签页,
搜索并关注《国家记忆》!
想【提前】收看最新一期节目
扫描下方二维码抢先看!
体育锻炼
- 魔术换帅沃格尔离队,两赛季成绩波折胜负难定
- 阿森纳vs曼联分析
- C罗与梅西:谁更胜一筹
- 哈登28+6+6魔兽15+20 火箭客场11198战胜马刺
- 阿德巴约出色表现助热火胜活塞,格兰特与罗斯
- 乒乓球混双比赛规则
- 阿莫林战术调整三后卫布局,曼联左翼位引援动
- 巴西队对战索纳罗,胜负如何预测
- 奥运会的5个吉祥物
- LBJ轮休助热火,韦德意外受挫,榜首之争让步避
- 骑士夺冠背后惊现枪击案,两女涉事被擒获,案
- 篮球对决热火对活塞,韦德助阵稳守第八胜场
- NBA布克得分大爆发助太阳战胜雷霆获连胜,保罗
- JR得分破二十,卡鲁索强势表现助湖人胜奇才,核
- 尼克杨跟腱拉伤,球队伤病更新球员调整捉襟见
- KD生涯首秀单节连得高分,强势表现震撼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