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的个性造就了误解(你的个性,也许只是一种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是文明史上早就出现的现象。它们早就被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地思考过,但人们却没有能够揭示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内在一致性。只有深入剖析其中的内在一致性,我们才能深入理解当代社会中所日益突出的社会性终结的现象。阿多诺吸收了尼采关于价值重估的思想,并把这个思想贯彻在他的否定辩证法中。
按照他的这个思路,个人主义也可以被理解为集体主义,集体主义也可以被看作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可以被颠倒过来看。这是因为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在其根基处具有某种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就在于它们都是“社会性的终结”的表现。
1 个人主义的面纱
尽管个人主义是人们非常熟悉的概念,但人们对它的理解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个人主义有强弱之分。我们这里讨论的个人主义主要指的是强个人主义。强个人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从一个经验事实出发来理解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个人是集体的基础,没有个人,集体就无法存在。从生物学意义上来理解,人都要努力维持自己的生存,即使一个人要为集体服务,把集体放在首要地位,也需要保证自己的生存。如果个人无法生存,那么他也无法为集体服务。如果从这样的经验事实来理解个人和集体的关系,那么个人就获得了优先性。
,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要超出这种生物学基础,从社会性的角度来讨论个人和集体。个人优先是从社会的意义上被确立起来的。这就是说,个人优先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被确立起来的。从思想上来看,它是启蒙思想家所确立起来的。在这里人们所理解的个人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个人,而是人道主义意义上的个人。
笛卡尔所说的“我思”,康德所强调的自由和自律的主体都是这个意义上的个人。哲学上说的“人格”就是指这样的抽象意义上的个人。虽然每个人在生理上、社会地位上都不同,他们都有“人格”。所有这些人在人格上是一律平等的。
这就是抽象个人之间的平等。当我们说,个人优先的时候,我们所说的个人,就是这种抽象人格意义上的个人。当人们这样理解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的时候,个人和社会是明显对立的。
按照阿多诺的分析,人从产生开始就要维持自我生存。而为了维持自我生存,人就要改造外部自然。在改造外部自然的时候,人也要约束内在自然。于是,人在对待自己的内在自然时就处于一种矛盾的态度。
一方面人征服自然,这是为了保证自我生存,是自然意义上的自我生存。人在征服自然的时候又需要约束自然的自我。人作为抽象的逻辑主体就是在约束自然的自我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本来,抽象的自我和自然的自我虽然相互斗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包容。而到了资本主义时代,这二者越来越相互分离开来,甚至完全割裂和相互敌视。
从这个意义上说,个人主义或者利己主义自古有之,只是近代社会才把这种原则变成一种普遍的社会原则。既然它是一个普遍的社会原则,那么所有人都是抽象的自我,都是以自我持存为核心的,所有人都是一样的。而这些一样的个人果真具有优先性吗?
我们知道,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个人虽然也必须要维持自我生存,但个人维持自我生存的方法是在一个社会共同体中生存。在那个时代共同体高于个人。而只有到了资本主义时代,个人的自由权利和独立性才得到承认。
这个时候个人才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参与经济过程。由此,他也作为权利的主体得到社会的承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个人权利的优先性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所确立的。这一点恰恰表明,个人的优先性是社会赋予的。
只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个人的自主性才不断地得到更广泛、更全面的承认。阿多诺不仅看到了这一点,而且根据这一点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所强调的个人优先其实忽视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个人“只是作为交换价值的代理人和承担者”。个人不过是资本主义交换系统中的一个要素。
个人之所以被当作优先的,是因为个人只有作为孤立的个体、自主的个体,才能满足交换系统的需要。换句话说,交换系统要求个人被作为独立的个人确立起来,要求个人成为第一实体。如果没有个人作为第一实体,交换系统就无法运行。
本来,资本主义交换系统由于其功能需要而把个人确立为个人优先的东西,但个人在这里却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自己是第一实体。由于个人是第一实体,所以交换系统作为整体才发挥作用。
这样的情况“迫使每一个个人只是关注他们自己,从而干扰了他们对于客观性的透视,并恰恰在客观上成为糟糕的事情。”个人主义不过是一种意识形态,它错误地理解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系统越来越要求人按照系统的要求行动,反对用情感的东西介入系统。这就好比说,在生产劳动的系统中,每个人都要完成自己的职责,不能讲感情,讲感情反而成为错误的来源。
资本主义经济系统不仅改变人,而且还改变人的需要。我们知道在发达工业社会,由于生产过剩,社会刺激人购买各种自己需要也不需要的东西,比如各种时装。人们为了这些“时装”而劳动。人们的需要在这里发生了变化。
马尔库塞把这种需要称为“额外的需要”。为了满足这种额外需要,人就接受了额外压抑。这就是说,人在这里用抽象的自我来反对肉体上的自我。本来肉体上的自我不需要为生产“时装”或者购买“时装”而劳动,人只要有保暖的衣服就可以了,人为了自己的“人格”而不断地参与到这种劳动中。从这个角度来说,资本主义社会越来越把人变成“人格”上的人、抽象的人,而不是活生生的人。
2 集体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悖谬
对于集体主义,人们也有几种不同的理解。我们中国人常说的集体主义是指在个人和集体利益兼顾的情况下,集体利益优先。阿多诺所批判的不是这种意义上的集体主义,而是整个社会控制系统凌驾于个人之上的集体主义,以及个人和社会对立意义上的集体主义。
这种集体主义主要是指整个社会系统对个人的管理和控制。这类似于哈贝马斯所说的“匿名的”统治。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人们必须用合理化的方式来管理社会,社会形成了一个功能化的系统。
正如个人主义把个人当作独立的实体一样,集体主义也把集体当作一种独立的实体。个人主义把个人放在优先的地位,而集体主义则把集体看作高于个人。正如个人主义对个人产生了误解一样,集体主义也对集体产生了误解,它把集体当作一个独立的实体,看作现成地摆在眼前的东西。
阿多诺反对把集体看作这样一个独立的实体,他是从否定的角度来看待集体的。这就是说,只有当一个人在集体中碰壁的时候,他才感受到这个集体,这个集体才作为一个实体呈现出来。
阿多诺举例说“人们会发现自己处在特定的社会情形中,就像某个找工作‘撞墙’的人,产生了这样一种感觉,所有门在他面前都自动关上了;或者像某个不得不借钱的人,由于无法出示抵押物来担保他在特定时间内还钱,铁定而自动地遭遇十或十二次‘NO’,并被告知他只是普遍法规的其中一例,等等——所有这些,我会说,是社会现象的直接标志。”
当一个人在集体中生活,比如在家庭中生活的时候,他会感到非常愉悦。虽然个人与家庭中的其他成员有不同的意见,家庭成员能够相互和解。人们不会把家庭作为一种独立于自己的组织,而把它当作理所的生活方式。这里不存在个人和家庭的对抗,也不存在家庭优先还是个人优先的问题。
可是当个人感到家庭是在自我之外的东西,并处处否定自我的时候,家庭对自我就是一个集体了。这个时候集体就高于个人了。同样的道理,当我在单位工作的时候,我事事不顺心,到处碰壁,那么这个单位就是在我之上的、控制我的集体。只有当集体处处跟个人对抗的时候,集体才把自己凸显出来,成为一种“现成在手”的东西,而不是“上手的”东西。
所以集体主义的错误就在于,它把一个否定性的存在当作肯定性的存在,把集体变成一个独立于个人之外的现成的实体。而当集体成为个人之外的实体的时候,集体就是压迫个人的东西。
阿多诺还强调,集体主义越是被强化,个人越是感到自己无能为力,越是感到孤独和无助。本来,我们都以为,一个人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他脱离了集体,而阿多诺的看法正好相反。他认为人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人在集体中是被强制集合起来的。其实,我们也可以看到,当一个孩子在小学里被其他孩子欺负的时候,这个孩子怎么可能爱这个集体呢?他在这个集体中会感到孤立和无助。
从这种情况来说,一个人越是感到集体的存在,那么这个人就越是感到孤独和无助。只有当集体满足每一个人,让每个人快乐地发挥自己的作用的时候,集体才是真正的集体。相反,如果集体是外在强加在每个人身上的东西,那么集体就不是把其成员当作有机的组成部分,而是当作自己的附属物,当作控制的对象。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形式主义盛行。这有很多原因,但一个不可否认的原因是,个人在集体中无法真正地发挥作用,于是只能靠搞搞花样来显示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阿多诺在对文化工业的批判中通过对“伪个性”的分析来说明主体和个性的衰弱状况。个人越是不独立、越是无能,就越是需要有独立的、有强大能力的外表。
在集体主义盛行的地方,个人会感到无能为力。个人越是感到无能为力,就越是远离集体,对于集体的事务漠不关心,而让自己的一切都顺从命运的安排,期待偶然性。因为在集体中,个性都是偶然性,是应该被否定的。
阿多诺说“黑格尔以及后来的集体主义者都是把他们对个别的鄙视建立在偶然性的基础上的。”当个人在集体中作为偶然性而受到鄙视的时候,他接受了集体主义,把个人作为偶然性,并顺从这种偶然性。在这个集体中的人就非常相信命运。在这里,一个人即使再努力,也毫无作用,于是求神拜佛就成为他摆脱孤独的一种独特方式。
3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内在一致性
如前所述,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是完全对立的。个人主义把自己和集体对立起来,把个人看作是优先的,是第一实体。而集体主义则完全相反,把集体作为第一实体,是优先于个人的。在这个表面的对立背后却存在着深刻的一致性。这种深刻的一致性恰恰被人们所遗忘。
这种一致性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这就是阿多诺所批判的同一性思维以及实证主义的思维方式。无论是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都采取了同一性的思维方式。按照这种同一性的思维方式,个人就是纯粹的自我同一性,是“我思”。它不包含任何不是自我的东西。这个自我,无论是先验的还是经验的,都要始终保持自我的存在。
或者说,自我持存就是这个自我的基本内涵。按照阿多诺对康德的先验自我的分析,这个自我没有任何内容,就是同义反复。从经验现实的角度来看,我们每个人都是现实存在的,都是现成的、给定的存在者。个人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从这个给定的事实出发。个人第一性似乎在这里可以得到经验上的验证,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就集体来说,无论是大到一个国家,还是小到一个单位,都是按照某种同一性形成的。对于所有人来说,它都要维持这种自我同一性。如果没有这种同一性,集体也无法存在。如果我们要维持这个集体,就必须坚持这种同一性。
集体同样遵循了一个自我持存的原则。这个集体也是经验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集体一样要求成为高于个人的、第一性的东西。正如自我当中不允许有非我一样,集体之中也不允许有非集体的东西。正如非我会消解自我一样,非集体会消解集体。于是在这里,个人和集体永远都处于一种对立的状态。我们要么坚持集体主义,要么坚持个人主义。
在阿多诺看来,这种同一性思维方式本身就是错的。无论个人还是集体都是被中介的,而不是完全独立的。个人不能独立于集体,集体也不能独立于个人。
4 重新理解“社会性的终结”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都是意识形态,但又都有一定的正确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们都从一个方面显示了我们所说的“社会性”的内容。我们在分析现代社会理论中的“社会性”概念时,应该从内在的角度在心理和社会哲学两个层面上去分析。
从心理上来说,儿童是在反抗母亲的过程中确立社会性的,他发现即使他反抗母亲,母亲的爱还在。由此,他能够既独立于母亲,又和母亲之间存在爱的关系。这种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爱的关系就是人在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性”。
社会性是个人在争取独立性中产生的。社会性不仅不排斥独立性,而且包含了独立性,独立性是社会性中本来就应该具有的内容。而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恰恰是在关于社会性的理解上出现了错误。对于个人主义来说,社会性是与个人的自主性、独立性相互矛盾的,社会性不容许个人的独立性,个人被理解为孤立的、先验的自我。
而对于集体主义来说,集体作为社会的一种典型形式,是高于个人的,集体之中是不容许个人的独立性的。于是,自由的个人和社会性的动物之间总是无法协调,集体优先和个人自主始终无法兼容。
在当代社会,人类所面临的新问题是个人主义的突起。许多人认为个人主义的突起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在阿多诺看来,这是人们的误解。在这个问题上,他吸收了弗洛伊德主义的观点。按照弗洛伊德主义的观点,人的自我区别于本我和超我。自我是在反抗超我和本我的过程中形成的。这是人的个人性产生的心理基础。
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早期,由单个家庭组成的经济单位是社会中的主体。在这样的社会中,孩子是在反抗父亲的权威而又屈从于父亲的权威的情况下形成了自我。如果我们从社会性的角度来理解的话,那么这里所形成的社会性是在个体性和外在权威的斗争和妥协中确立起来的。而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情况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变化。
家庭不再是经济的主体,垄断的大企业不断出现。家庭在个人人格形成中的作用不断弱化,各种其他社会组织在个人人格形成中的作用日益强化。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不是把父母亲的权威作为形成自己的人格的条件,而是在各种社会组织的权威作用下形成自己的人格。
在前面我们说过,儿子即使对抗父亲,儿子仍然会相信父亲的爱还在。,在家庭中,人会形成既对抗权威,又服从权威的一种社会性联系。而在单位中,在集体中,人被强制地同化了,失去了对抗权威的勇气(它不是你的父亲,不会爱你)。
一个人越是被社会同化,越是失去自我,就越是不能形成健康的人格。现代社会中的大众文化还在从文化的根基来强化这种服从。按照弗洛伊德主义的观点,只有当自我能够对抗本我和超我的时候,个人才能形成健康的人格。
当自我不能对抗本我和超我的时候,个人就转向了自我本身。在现代集体中形成自我的人,失去了对抗超我(集体权威)的力量,从而走向了自恋。这种自恋现象就是个人主义产生的心理基础。从表面上来看,这种具有自恋倾向的人有时非常有个性,非常自我。其实质是这种人没有自我,失去了对抗外在权威的力量。
他用一种伪个性来显示自己非常自我,其实他的内心完全屈从于外在的权威。现实的情况是,一个人越是屈从于外在的权威,伪个性就越突出。他的极端的自我和个人主义倾向恰恰反映了他对社会权威的无奈服从。
从这个角度来说,越是具有个人主义倾向的人其实越是具有深刻的集体主义倾向,越容易奴隶般地顺从于他们所认同的集体。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发现,那些极端乖离之人,常常会结成极端牢固的团体。
在武汉这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从人们对待医生的态度我们也能窥见一斑。前些年医患关系成为社会热议的问题,一些人对医生的品格在总体上产生了怀疑。而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医生一夜之间变成了他们眼中的天使。
从一些人对医生的这种态度转变中,你可以感受到“社会性的终结”的现象。他们要么就特别敌视医生,要么就把医生当作天使,却无法真正地从社会性的角度去理解自己与医生的关系。其实,医生既不是天使,也不是撒旦,而是生活中的人。
他们既具有医者的仁心,也有自己功利上的需要。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能够在这种冲突的关系中达成一种妥协。这就是他们人格之中社会性的内涵。当一些人把医生当作天使或者撒旦的时候,他们的心目中包含了一种集体主义或者个人主义的意识形态,而这两种意识形态在他们的思想深处是一致的。
这种一致性表现为自我持存是人的生存的唯一原则。把医生当作撒旦的人,实际上就是把医生看作一个只为自我利益工作的人,在他眼里医生和他一样是个人主义者,只是为了个人利益而奋斗。而把医生当作天使(愿意为了集体的利益牺牲自己)的时候,他也是为了生存,为了能够在表扬医生的过程中得到自我保存。
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真相信医生具有“社会性”,我们需要用天使的称号去激励他们吗?当我们把医生当作天使的时候,我们是不是给医生增加过大的精神和社会负担了呢?从集体主义或者个人主义的角度去理解医生都是错误的。
而在这样一个意识形态的框架之下,医生永远只能在天使和撒旦之间被抉择。无论这些人做怎样的抉择,其结果都是一样的,在他们那里,“社会性”已经终结。
来源《学术研究》(文章有删节)
原标题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根基看社会性的终结
作者王晓升
●你的时间正在被资本与技术的共谋侵占
●陈嘉映哲学的语言是大白话好,还是晦涩的好?
●周濂当公共知识分子变成“公知”
●中国乡村青年的犬儒主义
●刘擎现代世界中的学术意义何在?
田径项目
- 田径运动分为几大类 田径运动分为几种类型
- 陪亚运田径冠军陈佳鹏回家 亚运田径冠军陈佳鹏
- 田径项目世界纪录 田径项目世界纪录保持者
- 美国田径为什么这么强 为什么欧美田径厉害
- 伦敦奥运会田径比赛 伦敦奥运会田径比赛成绩
- 田径世锦赛开幕:田径世锦赛开幕时间
- 中国第一个田径世界冠军 中国第一个田径世界冠
- 日本50万人参跑马拉松 日本50万人参跑马拉松是真
- 苏炳添100米最好成绩 苏炳添100米最好成绩9秒83
- 两名中国田径女选手成绩被移除
- 田径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田径运动发展的历程
- 田径运动包括哪些两大类 田径运动包括哪两大部
- 刘虹将第八次参加田径世锦赛 刘虹竞走打破世界
- 加拿大田径运动员入籍中国 加拿大田径运动员入
- 北京田径世锦赛 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
- 百米跑进11秒可以进清华 百米跑进11秒可以进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