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哪里有乒乓球台(安徽合肥:老合肥记忆 | 乒

田径运动 2022-11-19 08:23www.1689878.com田径世锦赛

作者丁麟生

下课铃一响,如同离弦的箭一般,奔向教室外的水泥乒乓球台前,先到先打,两人“乒乒乓乓”刚打几板子,很快又跑来了几个同学在旁边排队等候,下课的几分钟也不放过,打上几板子。放学后就更“疯打”了,把书包往乒乓球台旁边的地上一甩,又“乒乒乓乓”打将起来,直打到天快黑了,快看不清乒乓球了,这才恋恋不舍地背起书包回家去。节假日里,则把家里的两扇门板摘下来,用两条木板凳架起来,中间横上一根两头用砖头支起来的竹竿或木棍当球网,兄弟姐妹或邻家伙伴,又围在这张自制的小乒乓球台子前开打起来……

公园里的石桌(来源 | 资料图片)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中国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几乎都喜欢打乒乓球。乒乓球是当时一项最火热的全民性体育运动项目。那个年代的“乒乓热”,又是由于中国的乒乓球这项运动在世界上崭露头角而风靡起来的。1959年,容国团获得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冠军,也是中国在世界体育赛事中获得的第一个冠军。他有一句名言,说是“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这年是国庆十周年,容国团夺冠,周总理把中国产的乒乓球命名为“红双喜”,此后又有“红双喜”乒乓球拍和“红双喜”乒乓球台子。这些“红双喜”都是比赛和专业队所用的,我们一般人用的则是5分钱一个的“光荣”牌乒乓球,我们小家伙打球的台子也大多是水泥的,能在学校的木桌上打上一回球,别提多高兴了!

1959年,容国团胜利归来(来源 | 资料图片)

1961年,邱钟惠又获得世乒赛女单冠军。此后,庄则栋连续三次蝉联世乒赛男单冠军。庄则栋的直拍快攻,以速度、气势著称,有猛虎下山之势,人称“小老虎”。还有李富荣的“狠”、徐寅生的“巧”、周兰荪推挡的“凶”、张燮林削球的“稳”……那个年代,没有电视直播,也没有现在“时尚”、“偶像”、“追星”的说法,但这些乒乓大师们的形象,却还是通过报纸、广播和电影纪录片的传播,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人们津津乐道“智多星”徐寅生连扣日本名将星野的十二大板;“削球机器人”张燮林多少次削球,削败日本的世界名将荻村……

1961年,邱钟惠夺冠(来源 | 资料图片)

打着、打着,我们的球技也有了一定的长进。1963年在学校的比赛中,我获得了亚军,并被选拨参加合肥市小学生乒乓球赛。孰知,甫一上场,我因为不熟悉对方的球路,又没有比赛经验,很快就被淘汰了,那份懊悔、沮丧、伤心,真是难以言表,一个人躲到一边去,让泪水一个劲地流淌……,我不服气,没有丧失信心,也知道自己球打得还太“嫩”,还缺乏正规的训练和打法。当时,听说省、市都有个业余队,专门吸收中小学生打球,培养“苗子”,省业余队的教练姓杨、市业余队的教练姓黄。于是,我们几个球打得还不错的同学一商量,下决心看能不能去省或市业余乒乓球队打打球、练练球,找个教练好好教教自己。

1990年代,合肥体育馆(来源 | 资料图片)

到芜湖路旁省体育场乒乓球室一看,好家伙!十几张“红双喜”乒乓球台子依次排开在隔断地板上,来自合肥市各中小学的业余乒乓球高手们,穿着一色白球服、白球鞋,在那抓对儿“乒乒乓乓”练球哩,教练则不时在这张球台、那张球台边指点、叮嘱、示范。他们挥动手臂,如电如闪,时而跃起砍杀如猛虎;时而眼疾手快,扬拍拉起“弧弦球”;时而反手猛抽、疾速推挡……只见银球来往如流星一般,眩人眼目,直看得我们目瞪口呆,既欣喜又羡慕至极。再看看他们使用的都是“长胶粒”或“反胶粒”的“红双喜”球拍,“红双喜”乒乓球随手可拿用,更让我们挢舌不下,艳羡不已……想想自己达不到这样的水平,攀不上这个“高枝”,还是算了吧!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没敢和那个人称“杨导”的教练说上一句话,就灰头土脸地走了……

1950年代,建设中的省体育场(摄影 | 董青)

那个年代的“乒乓热”,小小银球撼“大球”,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僵局,迎来了中美建交;那个年代的“乒乓热”,使乒乓球这一体育运动达到极大的普及和提高而成为“国球”,至今仍使中国队称雄世界;那个年代的“乒乓热”,也使得今天许许多多六、七十岁的老人,都有一手“抽砍、推挡、拉削”的“童子功”,能打上几手好球……那真是个难忘的“乒乓年代”啊!

1971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受邀访华(来源 | 资料图片)

(图片来源新华社、《合肥体育志》、何侃的微世界等)


  • 作者丁麟生
  • 运营束文杰
  • 编辑束文杰
  • 监制出外龙舒人工作室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78.com 体育知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足球|篮球|NBA|奥运|网球|高尔夫|田径|游泳|排球|赛车|比赛|亚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