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官晋爵(同样是升官为何有封、授、加等说法?
在很多清代史料以及清宫影视作品中,经常见到封某某为一等公,授某某为内阁大学士,赠某某为兵部尚书,以某某兼侍郎等等。同样是给予大臣荣誉,在用字方面却有“封”、“赠”、“授”、“加”、“兼”等区别。具体该如何区分,还是颇有讲究的。
高等级的爵位及后宫名位用“封”
清代的后宫等级凡八等,一般情况只有嫔以上的名位才能享受册封礼,即由钦天监选定吉日由礼部官员主持予以册封。嫔妃只有经过册封才算是名正言顺。清宫后妃中有很多也是没有行册封礼的,这样的妃嫔则称为“庶妃”,地位相对较低。
宗室爵位中,凡十二等若干级,这些爵位的赐予通常都是要经过朝廷正式册封的。其中亲王、郡王按例还要赐给金印、银印,以下各爵也有皇帝的敕书、诰书,以作为册封之凭证。
异姓爵位中,情况就比较特殊,公、侯、伯三个高级爵位,按例也是要行册封礼,规定是几等和世袭代数。也有很多公爵没有这个待遇,比如顺治朝的汉臣黄梧,因率部众降清,得赐公爵。
不过朝廷对黄梧没有行册封礼,也就没有说明他的公爵是几等?是否可以世界罔替?所以康熙继位后,黄梧上奏请封,康熙帝这才下令封一等公爵,准袭十二代。
朝廷正式职官一律用“授”
授即皇帝赐予的意思,这个就很好理解。我们在清代史料中,通常还能见到某某官员升迁,还用“晋”“擢”“升”等字样,这些主要是在官员升迁时才用的字样,与“授”还是略有不同。
相对而言,授更为全面,既可以是第一次授予官职,也可用于官员升迁。比如殿试的新科进士第一次任官,都叫授予某部主事,或是某县知县;又如尚书升任大学士,称为授大学士,等等。
为提高官员事权给予高配用“加”
清代最常见的就是总督和巡抚,按例总督例加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衔,巡抚例加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道员兼并备衔。督抚加衔主要是为了加强事权,以节制辖区文武和监督百官。京官中,也有很多加衔,比如侍郎加尚书衔,等等。
但加衔只是一种象征性的荣誉,并非实职。和现代正处级干部享受副厅级待遇是一样的,所以清代的总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从一品,而称“加从一品衔”。
电视剧《于成龙》中,从一品的两江总督于成龙要将正一品的江宁将军赫里斩首,赫里本人以及两江官员都认为于成龙没有权力,但于成龙说自己“兼”了兵部尚书一职,这显然是不对,加和兼不是一个概念,按清制,于成龙确实无权对赫里进行审判。
增加额外的差事用“兼”
清代高级官员兼职的情况十分普遍,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都例由兼衔,通常兼尚书衔分管部务。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也是常态。
兼职不一定就是为了加强事权,而是皇帝对大臣信任的一种具体表现。大臣兼职也不见得就是能者多劳,比如和珅身兼数十个要职,实际上他并不具体负责,只是一种荣誉的体现而已。
官员死后加官晋爵用“赠”
清代高级官员去世后,例由赠衔。地方官是有具体标准的总督赠太子少保,巡抚赠右都御史,布政使赠内阁学士,按察使赠太常寺卿。以下各级皆有定制,不再一一例举。
高级京官去世赠衔就无章可循了,皇帝根据他对国家的贡献以及原职酌情给予赠衔,大学士例赠太师、太傅、太保、少傅、少师、少保;尚书一般是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侍郎例赠尚书衔。
特殊情况用“简”“特授”
清代有些官职是需要较高任职资格的,比如礼部、吏部的尚书、侍郎按规定必须是翰林出身。但很多旗人官员既不是进士更非翰林,皇帝在任命时就会有“特授”或“简拔”的字眼。
还有一种情况则是通过非常规途径入仕的,比如《李卫当官》中,李卫与康熙帝在畅春园有一番“高论”,很得康熙帝赏识,以一介草民被任命为苏阳知县,十三爷就说这是皇上“特简”。
除了以上这些专用词汇之外,还有“转”“调”两字也较为常见,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意思都是由原职改任他职,但一般情况下都是属于平调,级别不会发生变化,小县调大县,小府调大府,皆属此类。
田径项目
- 田径运动分为几大类 田径运动分为几种类型
- 陪亚运田径冠军陈佳鹏回家 亚运田径冠军陈佳鹏
- 田径项目世界纪录 田径项目世界纪录保持者
- 美国田径为什么这么强 为什么欧美田径厉害
- 伦敦奥运会田径比赛 伦敦奥运会田径比赛成绩
- 田径世锦赛开幕:田径世锦赛开幕时间
- 中国第一个田径世界冠军 中国第一个田径世界冠
- 日本50万人参跑马拉松 日本50万人参跑马拉松是真
- 苏炳添100米最好成绩 苏炳添100米最好成绩9秒83
- 两名中国田径女选手成绩被移除
- 田径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田径运动发展的历程
- 田径运动包括哪些两大类 田径运动包括哪两大部
- 刘虹将第八次参加田径世锦赛 刘虹竞走打破世界
- 加拿大田径运动员入籍中国 加拿大田径运动员入
- 北京田径世锦赛 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
- 百米跑进11秒可以进清华 百米跑进11秒可以进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