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猫俱乐部是什么(“我的快乐回来了!”广州疫
7月22日到7月25日,在广州的MaoLivehouse一家,就有6场演出;太空间公开的演出排期,已经到11月份,其中不乏郭采洁这样的明星歌手;刚刚落地的广州目前最大的Livehouse声音共和,自主策划的开业演出“刻舟求剑”也已进入开票状态……广州本地的乐迷的幸福感得以重新塑造,除了大剧院、音乐厅这些传统演出场地,广州的Livehouse显得生龙活虎起来。
与此,有资深业内人士接受南都采访时透露,阔别良久的体育场馆级别大型演出,也有望在下半年“回归”。虽然此前的广州疫情打乱了本来预定的暑期演出计划,但“急刹车”也让演出场地和演出业内人士得以休整,尤其大型体育场馆和Livehouse即将重新活跃起来,乐迷的选择空间将会更大。
广东省演出行业协会秘书长何伟庆表示,近十年广东演出无论产值、数值都一直在全国名列前茅,明星开个人演唱会也是广东开先河,包括广州大剧院在省级剧院一直是票房很好,广东的儿童剧以及地方戏剧也都是拳头产品,广东的乐迷群体相对成熟,音乐会和演唱会成功率一直都很高。
资深演出专家、明星巨典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石广生透露,相关部门经过论证恢复体育场馆“内场”,广州最大的奥林匹克体育场也完备了相关手续,这些对广州本地大型体育场馆演出都是“利好”消息。接下来如果一切顺利,艺人、乐队、场地档期合适,将会有杨千、汪峰、毛不易、陈粒等具有超强号召力的歌手个人演唱会来穗举行。
广东尤其是广州的演出市场也有很明显不足,比如专业演出场所相比京沪相差太远,文化投入相对不够,艺术创作力偏弱。而在商业演出方面,广州缺乏可以叫得响的户外音乐节品牌,限制较多影响到演出市场活跃,与广东省的经济条件并不相称。
因为疫情影响,国外演出团体暂时不能前来演出,也会对市场复苏有一定影响,但也给了本地演出团体更多展示的机会,寄望本地舞台剧、音乐剧、乐团、舞团能够抓住机会得以锤炼。而在广州,相对体育场馆和大剧院、音乐厅级别演出,Livehouse中小型场地的演出迸发出更多活力和火花,而随着太空间、声音共和等中型Livehouse的崛起,广州的演出市场复苏将迸发出别样的可能。
随着乐队、音乐综艺的热播,以乐队和原创音乐人为主体的独立音乐更多走入大众视野。相比季播的综艺节目和节点性的音乐节,Livehouse成为独立音乐重要的日常线下入口。去Livehouse看演出,已成为当下年轻人的热门娱乐方式。根据《2021五一档演出观察》显示,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Livehouse的票房、观演人次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幅分别达448%、326%。
不同于远离市区、票价动辄数百上千元的万人演出场馆,Livehouse通常隐匿于交通便利的闹市之中,可容纳人数仅为两三百至上千人,没有固定座位,票价通常在80~280元之间,为众多主流视线以外的音乐人提供了理想的演出场所,也为乐迷提供了一处沉浸音乐、互动无间的“乌托邦”。
刚经历完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广州线下演出市场复苏之际,城中各大Livehouse也陆续复工,演出排期满档。而随着太空间、声音共和等中型场地的崛起和成熟,广州Livehouse已经从碟瓦、Bunker的1.0到喜窝、Tu凸空间的2.0,过渡到更多资本参与,设施更为标准和齐备的3.0世代。
1 复工
疫情之后,广州Livehouse档期预订火爆
7月初,在太空间宣布恢复正常营业的公众号推文下方,一众乐迷激动留言“我的快乐回来了!”“终于等到了!”对于把看现场演出当作快乐寄托的乐迷来说,沉寂了三十余天的Livehouse已阔别太久。
半个月后,广州三家Livehouse均迎来了疫情之后的首批观众。7月15日,太空间上演陶峻汐“无人问津”巡演广州站;7月16日,MAO以自有派对厂牌“夜猫俱乐部”开启复工周;而全新场地声音共和也通过举办首场售票演出——“十周年”蒋明&空山乐队2021夏季巡演广州站——进入试营业阶段。
MAO Livehouse近期演出
虽然5月底再度因为疫情被迫停业,但与去年停工近半年、疫后艰难恢复的状况不同,这次停工期间,从业者都做好了短期内能恢复正常营业的准备。工作人员仍正常办公,或忙于对接演出的前期工作,或趁机升级硬件、培训员工,“我们疫情期间虽然没有演出,但特别忙,要跟后面演出的主办方对接,也刚好可以趁空闲的时间把场地的硬件设备做整体的升级。”太空间的主理人罗佳慧介绍道。这源于对疫情防控的信心,也源于对疫情之后演出市场重振的信心。
至于演出场次,“陆续恢复,那也不可能说一下就全部都正常了,因为乐队也需要宣传周期,我们可能更多的是依靠我们的能力先去自办一些演出。”广州MAO的主理人刘磊说。疫情之前,包括自办演出在内,广州MAO每月平均有31场演出。
尽管目前演出场次无法马上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政策上也限制了每场演出的观众人数不得超过场地核定人数的75%,但疫情之后,广州Livehouse总体行业环境向好,档期预订火爆。广州MAO今年的周末档期早已全部订出,“目前我们更关注的是如何把周一至周四的闲置档期充分利用起来。”主理人刘磊表示。
太空间Livehouse近期演出
广州另一大热门Livehouse太空间也同样不愁档期的问题,“今年下半年一直到明年过年前基本上都是满的。”新场地声音共和在还没有主动对外推广的情况下,7月份以后的档期目前也已订出将近30场。
除了场地租赁,在广州各大Livehouse的复工进程中,都能看到自制演出内容、打造自主演出品牌的规划。虽然出发点各有不同,但对于各家Livehouse来说,主动策划演出都是水到渠成的一步。
广州MAO正在筹划MAO血旺室内音乐节,作为全国连锁经营的Livehouse,MAO在九座城市的场馆联动,将在七至八月间打造各个城市不同主题的MAO血旺音乐节,而广州的“MAO血旺”将以嘻哈为主题。“我们先从小的音乐节开始做,再一步步去做很多内容方面的东西。以前可能只会做场馆,没有这种能力,现在我们不仅能在自己场地做,还能输出到其他场地去做。”刘磊提到,除了“MAO血旺”,MAO还孵化了包括“夜猫俱乐部”在内的一系列活动厂牌。
太空间同样也计划到了今年年底成立两周年之际,推出自主策划的音乐节,也会跟同属聚橙集团旗下的其他城市的场馆,联动推出自制内容。“光做场地肯定是不够的,我们本身基因就是做演出主办。”主理人罗佳慧介绍,聚橙的演出产品本身就包括了场地运营、演出主办、艺人经纪等,主办演出是“老本行”。“太空间虽然是一个新场地,但我们背后这帮人已经在广州的演出市场做了很多年了。”
声音共和Livehouse近期演出。他们正在筹备开业主题演出“刻舟求剑”。
而诞生于广州本土的声音共和,是广州Livehouse中的新面孔,目前也在积极策划自己的演出内容。主理人拉家渡是一位诗人,开办Livehouse既是一种跨界挑战,也是自己多年的美学实践。他对自主演出内容的想法体现了作为诗人的审美要求,他希望邀请来表演的乐队“要符合心目中诗的内核和精神,从他的词曲到演出,甚至到他个人生命状态都应该是一体的。”目前声音共和自主策划面向年轻人的“月球的B面”、具有诗性特质的开业演出“刻舟求剑”等主题演出以及其他文化形式的活动产品也在有条不紊进行中。
2 运营
商业化运作、精细化运营的新一代Livehouse
如果说从前小作坊式场地算是1.0,情怀当先、野蛮生长是广州Livehouse的2.0形态,那么近几年,商业化运作、精细化运营的新一代Livehouse则进入3.0时代。
资本的入局让先前靠情怀支撑的Livehouse得以突破生存困境,与资本和商业紧密结合。2017年,MAO Livehouse获得数千万元Pre-A轮投资,开启全国连锁化经营的布局,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西安、长沙等九个城市拥有门店。2017年进驻广州的MAO,在一年内即实现了盈亏平衡。“我们来的时机比较好,当时广州基本没什么场地。”主理人刘磊介绍。
利用连锁化经营的优势,MAO在运营上推出了“一站式服务”,对各个城市MAO的档期“统一调配、统一推荐”,巡演订场时不再需要跟每站城市的场馆逐一沟通、签约、报批、宣传,MAO提供专人一对一服务,走一套流程就可以预订MAO全国的场馆,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艺人和主办方的沟通成本。
于2019年底开业的太空间,背靠运营剧院院线多年的聚橙集团,将之前剧院的运营经验用于Livehouse运营上,相当程度上迅速崛起。与其他纯做演出的Livehouse不同,太空间将结合商业板块,联合零售、餐饮、文创等商家,着力打造复合业态的文化商业空间。主理人罗佳慧坦言“纯做Livehouse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与商业相结合的运营模式整体会更加稳妥,而且商业与文化演出可以互相配套及互动,比如做演出的,我们也会配合做年轻人相关的活动,例如市集。”
太空间是聚橙旗下第一家Livehouse,也是聚橙在演出产品的细分领域中,面向年轻群体推出的产品,这种运营模式的可行性已在太空间得到了验证,罗佳慧透露,接下来还将计划复制到其他城市。
新场地声音共和此前尚未投入正式运营,开业前主要着力于硬件建设和软性提升。虽然属于个体经营,不似MAO与太空间有大公司资本的加持,但主理人在硬件设备上非常舍得投入,光舞台重低音音箱就设置了12个,以突显不同赫兹的低音,确保听觉上的厚度和层次感。
,场地设施的规划亦体现了主理人的细致思考。考虑到舞台灯光温度高,艺人在表演结束后通常处于大汗淋漓的状态,所以在艺人休息间特地配备了独立淋浴间,方便艺人下场后使用。艺人、工作人员、观众的洗手间动线彼此独立,保证了艺人的隐私。
有了资本作支撑,3.0时代的Livehouse主理人们均强调高质量服务的重要性。
连锁化经营的MAO建立了标准化的服务体系,“基本上各地的店长按照我们的标准去做,问题一般不大。”刘磊认为,MAO演出数量量级和营收能力提升的最关键因素在于建立高于行业的服务标准,“在一个职业的公司里,最重要的是有一套统一的服务流程,让乐队感到舒心,而不是说你跟他关系好或差。”
罗佳慧也认为,太空间并没有在推广上花太多功夫,只要把配套和服务做到专业靠谱,口碑自然就扩散开来,“所有乐队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样的,每个乐队到场地来,我们按照同样的标准提供服务,不会有差别。”
蒋明与空山乐队十周年巡演选择在新场声音共和开演。
声音共和的主理人拉家渡并非音乐背景出身,他形容自己像是这个行业的闯入者,“所以我一定会带着外面的经验进来”。为此,他特别选择了从事过房地产和空间运营的芮永明作为搭档,希望提供一种音乐之外的视角。“隔行不隔理,反而能更看清行业的需求”,他认为,声音共和在服务方面的学习对象并非其他Livehouse,而是要以大剧院、音乐厅这类场馆的标准为榜样,“我们就是做音乐服务的,专业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同样重要”。
3 未来
“一个健康的行业生态要有多种产品选择”
2019年、2020年《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中国音乐产业总规模分别达到3747.95亿元、3950.96亿元,同比增长7.98%、5.42%;音乐类演出票房总收入分别为68.18亿元、73.79亿元,同比增长14.8%、8.2%;其中,Livehouse票房收入分别为2.5亿元、3.7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达100%、50%。虽然Livehouse在音乐产业总体规模以及音乐类演出票房中的占比都不高,但增长速度不容小觑。
面对新入局者和即将可以预见的愈加激烈的行业竞争,广州Livehouse的几位主理人都表示乐见其成。MAO刘磊说,“这不是一个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大家拼内容、拼服务、拼硬件,可以形成良性竞争,然后一起去把这个市场做大。”声音共和拉家渡也认为,不同规模的Livehouse不全然是竞争对手,“大家可以形成互补,一个健康的行业生态肯定是要有多种产品选择。我们甚至可以是合作关系,大家一起来做一些事情,共同推动广州Live文化的生态发展。”而太空间罗佳慧直言,对于广州作为一线城市来说,目前Livehouse的数量其实是太少了。
Livehouse起源地日本有1000多家Livehouse,光在东京一座城市就有超过300家。就国内而言,在某个以独立音乐演出为主的售票平台上,可以看到各个城市拥有在售演出项目的Livehouse数量,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为10家、上海14家、成都8家,而广州仅有5家左右。撇开疫情的影响,广州的Livehouse演出市场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太空间罗佳慧认为“广州的基因是非常好的,音乐环境、音乐人、观众群体等各方面来说都是非常有潜力的市场。”
上世纪九十年代,广州是中国流行音乐的重镇,从广州走出的优秀音乐人占据中国流行乐坛的半壁江山。如今,部分深耕广州的独立音乐人开始在全国崭露头角。广州也被视为巡演的“票仓”城市,大部分热门的独立音乐巡演都不会错过它。
“从上世纪90年代的流行音乐到后来蓬勃发展的独立音乐,广州起来过不少非常优秀的音乐人,这个城市有着很好的音乐基因。”声音共和拉家渡同样充满信心。
业内人士一直坚信Livehouse是音乐新生力量的“孵化器”和观众音乐审美的“培养皿”,是连接独立音乐人和乐迷的桥梁。音乐产业之外,Livehouse还可以体现一座城市的文化气质,是城市文化拼图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包容的广州,容得下更多家Livehouse,为多元的音乐审美提供栖身之所。
4
乐迷心声
前段时间,#Livehouse到底有多上头#话题突现热搜榜单,让原本一直以“小众文化”印象示人的Livehouse在主流社交平台上引发大众的热烈讨论。
热评中,有人晒出自己的Livehouse“战绩”——两个月去了5座城市看了6场演出,更有甚者三个月看了将近30场演出。
有人认真分享自己的上头实录——感觉像短暂逃离了现实生活,只享受当下片刻的浪漫与美好。
也有人担心上了热搜的Livehouse从此抢票难,另辟蹊径“反向安利”——告诉围观路人Livehouse一点都不好玩,“又热又臭又挤且只能站着看”。
小众的秘密花园忽然变成了大众的时髦娱乐,那么,Livehouse到底有什么令人上头的魅力,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奔赴呢?
· 1 更嗨的气氛与更近的距离
对于刚入门的观众来说,去Livehouse更多是出于好奇和感受“超嗨”的氛围。95后小肖最近在朋友的带领下去了3场Livehouse,他称自己是去“蹭气氛”的伪歌迷。“最近一次去,目睹了传说中的‘跳水’,感觉很新颖。”而追星女孩小刘6月份刚在上海看了一场张星特的Livehouse演出,认为Livehouse可以跟偶像近距离接触,氛围也更浓厚,“站在前面就相当于演唱会的握手位了!”在亲密的距离间,台上台下共同制造浓烈的气氛,像大家一同奋力点亮花火,纵然这热烈转瞬即逝,也曾照亮过平淡如水的日常生活。
· 2 不期而遇的真挚瞬间
每个Livehouse爱好者的心中,都收藏着许多“被击中”的时刻。或是看到台上的人眼睛里的光芒,或是听到他的某段talking分享,又或是,观众和表演者见证彼此成长的一路上,早已形成的心照不宣的默契。
资深Livehouse爱好者Jing说,她“被击中”的瞬间是“眼神”。那些表演者沉浸音乐、和乐手对看、看向观众的瞬间,她都可以看见那些通过“眼神”传递的思绪万千,那是在大型演唱会上看不清的。而在这小小的场地里,透过眼神,可以感受到情绪的起伏流动,“这是我觉得很动人的时刻。”
动人的不只有眼神,还有表演者与观众的真心互换。看Livehouse的演出,台上表演者不是只可远观的明星,更像是不常见面但已很熟悉的老友,他会关心他的观众,接收他们的心声,甚至记得他们的生命轨迹。
Jing记得三年前她专门从深圳去杭州看庄鹃瑛的专场,演出中途,歌手邀请观众上台分享“人生中曾经很需要力量的时刻”,很多人勇敢上台分享自己的故事,歌手则认真聆听与鼓励,“场面超感人”。
观众从每一场live和表演者的身上汲取力量,同样的,观众反馈的力量也在滋养着表演者。有一次,Jing北上一千多公里去看郑兴的专辑巡演,出发前她把心声写成了信,在演出现场交给歌手。意想不到的是,歌手在演出中途和全场观众分享了这封信“看到一半的时候我特别感动,我很幸运可以做到这样一张专辑,让越来越多朋友听到。”Jing说,在那样柔软的时刻,听到自己的文字也变成力量的一部分,回馈给表演者,“真的太好哭了”。
分享与互动、留言本与信件、合照与拥抱……透过这些环节,表演者和观众相向伸出勾连彼此的触角,这些都是除了音乐演出本身之外,不期而遇的真挚美好。
重度Livehouse爱好者小K,疫情前最高纪录是一年看80场Livehouse演出,平均每4.6天就会去1次Livehouse。他喜爱的某个乐团,从2018年第一次巡演开始,小K都不曾错过他们来到自己城市的专场。彼时,小K是刚上大学的大一新人,而这个乐团也是初出茅庐的乐坛新人。今年,当小K站在第一排看他们表演时,不同的是,小K即将大学毕业进入新阶段,而他们已成为当红大团,抢票和站到第一排的难度剧增。乐团在台上talking时说,台下有一些最初就有来看他们演出的朋友,现在已经进入了人生新的阶段,很感谢这些朋友一直以来的陪伴。那个瞬间,原本对毕业没什么实感的小K“被击中”,“也算是我看着他们一步步变成大团,然后他们的音乐陪着我走到毕业。”
· 3 不可复制的当下此刻
轻度Livehouse爱好者大G,看演出的频率不高,所以格外珍惜每一次去Livehouse的机会。她上头于每场live的独一无二性,乐句的停顿、表演者的talking、观众的组成都不会一模一样,还有演出过程中某些出其不意的错误或惊喜,都让每场live注定成为孤本。
每次看live时她都在想,陌生的人们因为喜欢同一个人、同一首歌,在某座城市,某个夜晚,从各自星球常规运行的轨道暂时偏离,奔赴交汇于此时此刻此地,放任心跳共振于相同的频率,共同制造一段不可复制的当下片刻。“于是这么多看似毫不相干的陌生人,生命中都植入了一段完全相同的记忆片段,埋下日后相认的密码,这是一件多么浪漫的事情。”
· 4 疫后观演热情重燃
疫情之后,Livehouse重启,沉寂数十天的“house”因为有了“live”又重新“活起来”。乐迷回归现场的热情,并没有因为疫情而有所消减。一方面出于对个人防护能力的信心。大G认为,有了疫苗和口罩的双重保险,并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她不担心疫情后再去看演出。另一方面,出于对政府风险评估能力的信任。Jing表示,能办演出肯定是因为政府已经有了周全的评估,“所以更加不会担心。”
专题统筹彭思敏
专题采写南都记者 丁慧峰 钟欣
实习生 林文琪 李娜 严一涵 李晞溪 王建霖
图片提供Mao、太空间、声音共和、1026现场见
田径项目
- 奥运会上运动员使用的避孕套有何特别之处
- 残奥会时间2022具体时间
- 2022中甲第34轮比赛
- KD篮球巨星安保新篇章团队筑牢防线,全方位守护
- NBA边缘人物贝弗利励志之路背后的故事引人深思
- 森林狼险胜热火,爱德华兹与唐斯表现出色,希
- 前西甲裁判:门迪对穆里奇红牌毫无争议维尼修
- 哈登非常厌倦人们指责我走步 开创者总是被质疑
- 奥尼尔经典篮球瞬间:十大震撼球技瞬间回顾
- 大将军尼克杨跟娘们似的 看着我扔他儿子单车
- 3人乒乓球团体赛出场顺序
- 2022世界杯所有比分
- LBJ强势数据豪华三双创纪录,数据王者荣耀比肩
- TNT与NBA合同内幕资金流动细节曝光,博弈真相呈
- 塞尔特布阵迎战神秘对手策略战术与赛场氛围
- TOP5维持不变,唐斯稳居榜首,拉塞尔排名变动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