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篮邓华德(邓华德:13亿中国人,为什么找

田径运动 2022-11-19 08:20www.1689878.com田径世锦赛

时间倒回2011年斯坦科维奇杯,彼时中国男篮主帅还是来自美国的邓华德,首场比赛对阵安哥拉,中国男篮全场助攻4次,所有控卫助攻数之和“0”,反倒是易建联贡献3次助攻。赛后,邓华德直接情绪失控,说出了这句话

“13亿中国人里,却不能帮我找到一个好的控卫。”

中国男篮的控卫之殇,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而我们也吃尽了苦头。国际大赛,所有对手都知道,只要全场紧逼,中国的控球手,要么慌乱运球后甩出一个危险系数极高的长传,要么会叫上大个子一路护送,进而消耗中国队的进攻时间。

落到阵地战,同样没有一位控卫能够有效组织起进攻。没了姚明、易建联、大郅这样的进攻箭头,中国队只会在外线无效倒球,用勉强突破和投篮终结进攻。

一名控卫有多重要?看看隆多带给快船的改变就能非常直观地感觉到。即使不是核心球员,一名优秀的控卫,就能让一只球队脱胎换骨。到今天,我们何尝不会想,如果世界杯对阵波兰的比赛,中国队有一名如隆多一样的球场大脑,也许就不会在时刻,连续出现低级失误。每一个球迷在面对这样的时刻,也许都会问出和邓华德一样的问题,“13亿中国人里,为什么找不出一个好控卫?”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搞清楚一个基本问题,那就是控卫到底是做什么的?什么样的控卫才能称之为“好控卫”

篮球场上,各自位置的职责是什么?


人人都知道篮球场上,有5个位置,分别为控球后卫(PG)、得分后卫(SG)、小前锋(SF)、大前锋(PF)和中锋(C)。这样的位置划分,其实有着极其精密的分工,即使现代篮球,位置感逐渐模糊,但各自应该具备的素质,基本变化不大。

从名称上看,中锋(Center)是一个球队的轴心,在篮球场上越靠近篮筐命中率越高的基本判断下,身材高大的中锋,自然要在进攻端扛起球队禁区得分的大旗,在防守端也要时刻警惕对方球员攻入禁区腹地,故而被称为球队轴心;

大前锋(Power Forward),作为小号版的中锋,则是作为中锋的副手存在。力量是必备的素质,补防、篮板、顶人,内线的活儿,哪里需要往哪里搬,所以大前锋除了力量,在灵活性上也需要更优秀一些;

小前锋(Sport Forward),则是全队综合身体素质最全面的位置,2米出头的身高,出色的臂展,灵活地移动,他们更多是作为球队攻坚的尖刀,突破到篮下得分,或造成内线杀伤。

得分后卫(Shooting Guard),是全队得分手段最全面的球员,远射、突破、单打,在球队制造出空当后,能够稳稳命中的那个;

至于本文的主角控球后卫(Point Guard),在进攻中,他是唯一一个正对篮筐的球员,也是持球时间最长的球员,他的最主要工作,就是观察球场形势,组织对应战术,并将球传到它最应该在的地方。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各个位置的身份,中锋是坦克,全场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大前锋是装甲车,防守、强悍,小前锋是导弹,直击腹地,得分后卫是狙击手,稳定、精准,而控卫就是将军,职责便是在每一回合洞察对方劣势,用好这些武器。

有了这个认识,我们就能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好的控卫,需要的素质在于

  1. 优秀的控球水平,不能在前线指挥却端不稳枪;
  2. 敏锐的洞察力,24秒之内快速找到优劣势所在;
  3. 果敢的执行力,笃信自己的判断,并果断采取行动;


三个素质,中国控卫差在哪儿?


答案就是,我们全都没有。即使闯入8强的那支中国男篮,刘炜的唯一工作也只是把球给姚明,完全称不上球场指挥官这一身份。可难道是中国人天生不会打控卫吗?我不信有那么邪门,广大的球迷也不信这个邪。多年来,各大论坛都会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中国男篮的控卫之殇?”

其中最普遍的看法有两个

其一,认为CBA的外援制度,挤压的国内控卫的成长空间。作为国家队的主要招募来源,CBA自有外援制度以来,一直都青睐国际外线球员,导致国内的控卫普遍只是运球过半场,就将球交给外援。国内球员在联赛尚且得不到锻炼,就别指望能在国际大赛上突然开窍了。,别忘了,在外援制度开始之前,我们同样没有靠得住的控卫;

其二,则表示是整个篮球体制和环境的问题。主要证据就是,同为中国血统的林书豪,在美国长大,能在NBA占据一席之地,说明不存在人种上的原因,那么就只能是国内篮球的体制和环境问题了。在篮协把持下,篮球教育与职业联赛完全脱节,姚明推行改革之前,CBA联赛选拔球员的渠道,还仅仅是体校和推荐,而这些机构选拔,重点培养的球员通常都是长得高、天赋好。至于球商?没人感兴趣。基本功?就更没人在意了。挖掘一个姚明,凭绝对天赋就能碾压,何必费尽心思去培养小个子呢?

,同样是,你已经是国家队球员了,全球化时代的今天,难道请国际教练,恶补基本功和球场判断,这件事很难吗?所以我认为,中国篮球之殇的问题或许跟这两点有些关系,但关键却不在此,最大的问题在场上运球的那个人,以及那个人背后的人

这句话读着很绕口,其实简单来讲,就是教育的问题。这里的教育不是单纯的篮球教育,我说过,这些知识、技能上的教育,通过后期都能补上。这里的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底层逻辑——填鸭&惩戒式教育

填鸭式教育,压抑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国内教育,很少能有启发式的教育,这导致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只会寻求既有的答案,而不会自主思考解决。反映在球场上,则是我能够按教练要求执行一个战术,但如果球场形势发生变化,我就会变得慌乱。

惩戒式教育,则让人不敢犯错。“你别这么做,要不然我就会......”。这样的语境下,即使球员在全场观众的巨大关注下做出决定,他是否能够果断做出决断呢?不会,因为从小我们受到的教育就是,宁愿不出彩,也不要犯错。

到这里,我们所说的控卫的三大基本素质中最重要的两个——敏锐的判断力&果断的执行力,其实早就在我们开始接受教育的那一刻起,被剥夺了。有人言,“世上大部分的悲剧,都是性格的悲剧。”在国内现有文化下,也许我们永远也无法培养一个出色的控卫。但好在随着时代发展,姚明在篮球领域的全面改革,可能在未来,更自信、思维更加活跃的下一代中,有一个新星的控卫正在成长。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78.com 体育知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足球|篮球|NBA|奥运|网球|高尔夫|田径|游泳|排球|赛车|比赛|亚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