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炳添有兄弟姐妹吗(苏炳添心中的“苏神”,他
提起“苏神”,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可能都是苏炳添。苏炳添作为亚洲第一飞人,确实是当之无愧的“苏神”!
大家知道吗?苏炳添心中也有一个“苏神”,这个“苏神”叫作苏桦伟,他也是一位奥运冠军——获得6块奥运金牌的残奥会冠军!
苏桦伟是香港残疾人田径运动员,小时候因为患黄疸病,被查出患有肌肉痉挛症,极有可能无法行走,后来又患上了弱听症,要一直戴着助听器生活。
但就是这样一个残疾的孩子,凭着顽强的意志,克服身体障碍,经过高强度的艰苦训练,成为“神奇小子”——残奥会冠军。
而这一切,离不开他妈妈在背后的大力支持!
影片《妈妈的神奇小子》讲的就是苏桦伟的故事,这部影片一经播出,苏桦伟的励志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大家都在为他的自强不息,为他妈妈的伟大母爱而感动。
看这部影片时,我多次热泪盈眶,跟大家一样,我也为苏桦伟和妈妈的故事所感动,但,我也多次为影片中苏桦伟的弟弟心酸落泪。
被忽视的苏弟弟你关心过我吗
跟哥哥相比,身体健康的苏弟弟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他有健康的体魄。,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说实在话,我觉得他挺不幸。
影片中虽然对苏弟弟着墨不多,但仅有的几个镜头却让我们看到了他的落寞与伤心。
苏烨伟家境困窘,虽然获得残奥会金牌,却没有改善家中的贫困。在北京残奥会之前,他的父亲不幸出了车祸,家庭经济雪上加霜。
而训练是需要钱的,为了让他安心训练,妈妈安排弟弟到医院照顾父亲,自己出去打了4份工。
因为实在没钱,苏弟弟卖掉了哥哥的金牌,妈妈大为生气,严厉批评了弟弟。苏弟弟伤心地冲着妈妈喊道“从小到大,你关心过我吗?你有没有照顾过我?”
还有个细节让我特别心酸,妈妈叫苏弟弟到医院照顾爸爸,对弟弟说“放学后不要再参加学校篮球队的训练。”说着匆匆忙忙就走了,徒留苏弟弟在后面小声嘟囔道“我是足球队的。”
后来,当妈妈跟弟弟发生冲突时,弟弟夺门而出之前,转身对妈妈强调“我不是篮球队的,我是足球队的!”
看到这,我心有戚戚焉,这是一个被忽视的小孩。
父母虽然也爱他,,有生病的哥哥在前,心力交瘁的父母几乎分不出一丝注意力给他。
长期被妈妈忽视的委屈,让苏弟弟在青春期变得很叛逆,与妈妈争吵,甚至离家出走。
家有病人的孩子容易受到情感忽视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乔尼丝·韦布士指出
有12种家庭的孩子会受到来自父母的忽视,其中,如果有病人的家庭,孩子很容易受到忽视。
当一个家庭有需要照顾的病人,那么,这个家的中心就会一直围绕着这个病人转,父母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病人身上,难免疏忽对其他孩子的照料。
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他们大多数很早熟,很小懂得照顾自己,甚至会照顾病人。
在大人看来,这些孩子成熟懂事,是值得称赞的好孩子。
,大人们忽略了一点,他们也是孩子!
他们的内心深处也有孩子的期待和渴求,只不过,现实让他们过早地将自己孩子的天性封闭起来。
他们早早就明白,一切都必须为家中的病人让位,所以不敢任性,不敢发泄自己的情绪,用弱小的肩膀挑起了不属于他们的生活重担。
像苏弟弟,因为妈妈要打工为哥哥筹备训练经费,他小小年纪就承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
他不是不爱家,也不是不理解妈妈对哥哥的偏爱,只是仍然希望得到妈妈的关心。
,妈妈在他多次说明之后,仍然记不住他参加的是足球队,足以证明妈妈对他的忽视。
这一点,才伤透了他的心!
偏爱是兄弟姐妹不和睦的根源
在兄弟姐妹多的家庭中,父母往往会因为其中某个孩子比较弱势而有意无意偏爱他。
因为人有“怜弱”天性,所以父母在处理子女问题时会下意识扶弱抑强,将更多的关注和资源给予弱势的一方。
“弟弟/妹妹还小,你做哥哥/姐姐的让让他吧。”
这话大家应该很熟悉,当俩孩子产生矛盾时,父母最常脱口而出的就是这句话。
在父母眼中,小的孩子比较弱势,应该得到更多的关爱。
,父母只看到孩子之间的强弱,却没想过,再强的孩子,相对于父母而言也是弱势的一方,也需要父母的扶持和关爱。
当他们得不到时,要么下意识去争夺,由此产生兄弟姐妹间的矛盾;要么关闭心门默默远观着,拉开了与兄弟姐妹的距离。
不管哪一种,都将造成兄弟姐妹间的不和睦,让父母期望的“手足友爱相亲”成泡影。
而这一切的根源,是父母的偏爱!
“公平”不等于完全相同
要想孩子之间和睦友爱,父母手中的这碗水一定要端平。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简·尼尔森指出
要同等对待两个孩子,这样才不会让一个孩子形成“受害者”心态,另一个也不会形成“欺压”心理。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你的姿态。
也就是说,要对所有的孩子一视同仁,公平对待,给予孩子们同样的关注和照顾。
但现实中,父母有时难以做到这一点,因为弱势一方确实需要父母更多的照顾,那怎么办呢?
,别把属于父母的责任推给孩子。
照顾小孩子或病人是父母的责任,父母不要把这个责任推给健康的大孩子,他们没有义务去照顾。
如果父母确实需要大孩子的帮助,请说明原因并对孩子表示谢谢,相信他们会乐于帮忙的。
这才是培养责任心的正确姿势,也会增加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让孩子明白“公平”不等于完全相同。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公平”不等于完全相同,对他们区别对待不是不公平,而是基于孩子不同的阶段和能力而做出的规划。
弱小的孩子需要父母更多的照顾,健康的大孩子可能在生活方面得到的照顾较少,不等于父母不爱他们,只是爱的方式不同而已。
,给每个孩子特别的“偏爱”。
在精心照顾其他弱小孩子的,父母别忘了分一些注意力给健康的孩子。
可以过问一下他们的生活,在一些有意义的特殊时刻,做一些让孩子暖心的事情,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父母偏爱,他们会更愉悦地成长为父母期望的样子。
(本文图片第一张为苏桦伟本人,余者均为《妈妈的神奇小子》剧照,侵删。)
我是@颖妈育儿记,家有娇女初长成,关注我,一起修己育儿,与孩子共同成长。
我的其他文章
田径项目
- 乐福与米切尔共贺生日,未来携手并进 双星汇聚
- 迪马:菲尔克鲁格将会加盟西汉姆联,米兰已经
- B席加盟曼城表现引关注,若昂内维斯实力展现征
- 霍福德谈球队风格转变钟爱防守型球队的独特魅
- 库兹马湖人挑战赛季高峰团结协作显实力,共赴
- 铁林回应传闻交易传闻与我常在,我持平常心态
- 太阳老板支持KD和布克为国征战期待金牌荣耀
- 哈姆掌湖人新程显活力,珍妮巴斯领航未来启
- 诺维茨基复出,球队遭遇两连败挫折与反思的背
- 考辛斯9分难救主上海横沙誉民力克无锡豪取小组
- 欧文骑士球衣骑士店大促销,高达75折优惠来袭
- 哈登与76人交易内幕交易延期,从十天到四个半月
- 2023至2024女排超级联赛赛程
- 没想到姆巴佩会在决赛前自宣,这可能会影响到
- 火箭队更新动态杰伦格林备战归来,未来三场有
- 奥拉迪波出色表现难挽败局,马刺击败魔术夺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