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门(深度解析《罗生门》:一阵风引发的血案

f1赛车 2022-11-28 15:51www.1689878.com赛车比赛

“我甚至听说过,住在罗生门这儿的鬼,因为害怕人类的凶残而逃走。”——黑泽明·《罗生门》

前言提示本文6700余字,阅读时长约10分钟,请耐心看完

一阵风引发的血案

一名行脚僧、一名樵夫和一名仆役(又称家将)正在一座名为罗生门的前门楼的断壁残垣中躲避大雨。

行脚僧和樵夫眼神空洞,他俩因一桩扑朔迷离的命案而困惑。仆役一边生火取暖,一边好奇地打听。樵夫开始讲述,三天前他在树林中发现了一具武士尸体,于是赶忙去报官。

在纠察使署堂下,每个与凶案相关的人(三个证人,三个当事人),都做了各自不同的呈堂证供。

1、樵夫(一号证人)

樵夫自称是第一个发现尸体之人,他在上山砍柴途中,先是发现一顶白色纱帽,循迹又发现一顶褶纱乌帽、被割断的绳索、落叶中的护身符,被尸体绊倒才发现死者,并没有发现匕首、剑之类的物品。

其实樵夫才是目睹整个凶案的人,他隐瞒了自己的目击者身份,以及偷走镶着珍珠的贵重匕首。

2、行脚僧(二号证人)

行脚僧也被传唤作证,他曾在关山到山科的途中遇见过那个被害的男人,衣着光鲜的武士和骑着白马的妻子穿过森林。曾经一对璧人,转瞬即遭恶人毒手,僧人不免感叹“我很难想到,他的命运竟会是这样的。人的生命就像少女一般的真实,也如晨露一样的短暂。”

行脚僧作为出家人,没有刻意隐瞒任何信息,他始终相信人类是美好的。但他作为一个旁观者,并没有任何改变现实的能力,还会被各种谎言组成的“真相”所迷惑。

3、差役(三号证人)

差役得意地讲述,他“捉住”的正是声名狼藉的强盗多襄丸,并讥讽多襄丸从偷来的马上摔下来是因果报应。这引来多襄丸的抗辩,并且现场光速打脸。

差役炫耀自己的功劳,刻意忽略一些不利自己的事实(实际上他看到多襄丸的脸就吓得掉进河里),会添油加醋地讲一些莫须有之事,他平日的办案方式由此可见一斑。

4、多襄丸(强盗,行凶者)

多襄丸是一个作恶多端、尤好女色的强盗,自知被抓后命不久矣,干脆坦白杀死武士的正是自己。那日天气燥热,武士和妻子从多襄丸面前经过,正巧一阵微风吹起女子的面纱,他恰巧得窥女子的美貌。多襄丸于是见色起意,准备在不杀男人的情况下占有女子。

他声称用欺诈的伎俩,诱骗武士到僻远竹林中,趁其不备绑住武士,又回到女子身边,骗她说她丈夫生病了,女子听后紧张得面色苍白。见女子忧心丈夫时的动人之姿,多襄丸嫉恨起武士,于是强牵女子去见其丈夫之窘态,意欲羞辱。

当女子看到丈夫被缚时呆住了,但武士毫无窘态,反而端坐并怒视强盗。女子奋力用匕首与强盗搏斗,多襄丸惊呆了,他从未见过这么凶猛的女人,这更激起他的征服欲。强盗毫不费力地躲闪,就像戏谑般的玩耍,女子无力瘫坐地上,绝望地痛哭,一击失败后,多襄丸在武士面前霸占了他的妻子。

多襄丸的讲述中,侵犯时女子竟渐渐放下匕首,放弃抵抗,甚至渴望地迎合起强盗。事后女子乞求多襄丸,他们两个男人只能有一个人活下来,自己则会跟活下来那人一起。此时武士的眼神已从临危不惧变为狡邪,仿佛早已预料到妻子的背叛。多襄丸居然真的解绑武士,与其决斗并最终击杀武士,而那女子却在两人决斗时跑掉了,那镶着珍珠的匕首也不见了。

多襄丸口中的自己,仿佛成了一个魅力十足的男人,可以令女人移情别恋;武力很强,甚至连武士都和其针锋相对了23次,这里他故意强调23这个数字,用细节强化其故事的真实性。但樵夫说这是谎言,予以否认。

5、金泽真砂(武士妻子,受辱者)

衙卫在寺庙中找到躲藏于此的女子,她出庭作证时,在堂前掩面哭泣,楚楚可怜,行脚僧说她脸上并没有多襄丸提及的那种凶猛。

女子讲述自己被凌辱后的事,强盗嘲笑着离去,自己却无法面对丈夫那双冰冷、憎恶的眼睛,用匕首给丈夫解绑后,要求他杀死自己。但丈夫依然用那眼神看着自己,女子心力交瘁晕过去,醒来却见到匕首插在死去丈夫的胸口上。自己多次尝试自杀,都未遂。

女人的故事里,自己始终是忠于丈夫的,虽然惨遭凌辱想以死明志,可丈夫冰冷的眼神里,自己已像个娼妇一样肮脏。说到自己晕过去时,女子表情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丝凶悍,自己马上意识到这点,又用哭泣掩盖自己,“像我这样可怜无助的女人该做什么呢?”

樵夫说女人说的是谎言,仆役也仿佛看穿这点,他提醒说“女人爱利用他们的眼泪来愚弄众人,她们甚至愚弄她们自己”。

6、巫女(武士金泽武宏,被杀者)

巫女在堂前做法,武士附身女巫,说出妻子在被侵犯后的事。

多襄丸安慰哄骗妻子,试图让她嫁给自己,女子在无助的丈夫面前答应了多襄丸,在临走之际,女子突然乞求多襄丸杀了丈夫。多襄丸被女子恶毒的要求惊出一身冷汗,于是愤慨地拿下女子,询问武士该如何处置,武士听了这些话居然想要原谅强盗所犯的罪过(这个脑回路,把你害成这样的不正是强盗么?)。

女子趁机逃跑,多襄丸前去追赶很久无果回来解绑武士,武士因妻子的背叛甚至对他动了杀心,感到万念俱灰,不胜悲戚,最终以匕首刺进胸中自裁。之后陷入深深的黑暗,然后有人静静地走来把匕首从其胸中拔出。

巫女在用武士的语气说出这段话时,樵夫脸上的表情已经恐慌起来,说明拔走武士尸体上匕首的,正是他。而武士有没有撒谎呢?根据后面樵夫的讲述,应该也是有的,那就是他生前和强盗多襄丸有过一场不堪的,想要掩盖掉的决斗。

7、樵夫(真正的目击者)

樵夫陈述之后,仆役发现了他故事中的破绽,在他的再三逼问下,樵夫一改在堂前的陈述,自称目睹了整个事件。

原来多襄丸在侵犯女子后,一直乞求女子的宽恕并求她做妻子,女子羞于面子而让两人决斗。但武士宣称妻子不贞而不愿冒死决斗,多襄丸亦改变主意打算独自离开。

此刻女子恼羞成怒,分别言中二人之软肋——软弱身为丈夫,却不能保护自己的女人;身为强盗,却是个畏首畏尾的软蛋,甚至还朝多襄丸脸上啐了一口。她说出了那句振聋发聩的话“女人爱的是充满热情的男人,男人只有靠他的剑才可以得到他的女人”。武士和强盗听完这些话,反倒蔫了起来。

终于女子拱火成功,二人拔刀相向,谁知他们却胆小如鼠,颤颤巍巍,打斗时甚至因害怕而双腿发软,打斗堪称滑稽拙劣,多襄丸侥幸杀掉了武士。多襄丸想要抓住女人,但经过这场打斗早已精疲力尽,女人成功逃脱。

樵夫虽然作为真正的目击者,他说的全是真话么?也未必,因为故事他仍然没有提到那柄匕首。樵夫和多襄丸的故事里,多襄丸用剑杀死了武士;女子的故事里,武士死于匕首。当时实在是应该找一个仵作来验明尸体伤口,可真相此刻已经不重要了。

8、婴儿(希望)

这时罗生门传来一阵啼哭声,仆役发现门后刚刚被人遗弃的婴儿。他居然第一时间跑去把婴儿包裹中的衣物据为己有,樵夫上前指责反被仆役反怼回去“你可能已经愚弄了纠察使署,而我没有”,一句话把樵夫吓退回去,因为仆役知道肯定是樵夫偷了那柄匕首,并用它换钱了。你既然这样,凭什么来指责我?仆役的人生信条便是“在这个世界上小人活得更好”。

经历过这些事,行脚僧的世界观也开始坍塌,樵夫想从行脚僧手中抱过婴儿,被行脚僧大声喝住“你干什么啊?要把剩下的小孩也带走吗?”他潜台词应该是,以为樵夫也要把婴儿拿去换钱。

樵夫愧疚地说自己家里已经有六个孩子要养了,再多一个也没分别。好心的举动反被误解,行脚僧也愧疚起来。因为樵夫,行脚僧对世人又重新生起了一些信心。雨过天晴,阳光洒下,樵夫抱着婴儿离去,牌匾上“罗生门”三个字,仿佛有了新的意义。

罗生门

日本平城京(今奈良市)和平安京(今京都市)的正门都称为罗城门(Rajōmon),也叫罗生门 (Rashōmon)。电影的故事背景是在平安时代(794-1192)京都的罗生门,位于朱雀大街南端,与被北端的朱雀门遥遥相对,为二重楼阁建筑。

罗生门在日本神话里也是地狱和人间的大门,后来也多指同一件事物当事人各执一词,分别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进行表述证明或编织谎言,最终使得事实真相扑朔迷离,难以认清真相。而“罗生门”这个词能成为艺术和生活中的一种符号,这归功于黑泽明导演高超的电影表达手法。

黑泽明于1950年拍摄《罗生门》,改编自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竹林中》,片名和思想内核却用的是另一篇《罗生门》,从剧作层面,分别把夫妻反目丈夫死亡的故事,和乱世中礼乐崩坏利己主义者不顾廉耻的故事,两者杂糅在一起。原本深刻的故事上,进行道德的批判与人性的反思。

电影也开创性的使用多重讲述的故事结构,每个人讲述自己认知里片面的真相,仿佛盲人摸象;又各自心怀鬼胎地,给这层真相蒙上有利于自己的谎言外衣。画面构图以居中对称为主,证堂前观众就像法官一样,直面当事人的讲述自行判断真相,让观众更易沉浸在故事中。

原著

小说《罗生门》由多个短篇小说集结成册,生动描绘了一个人间地狱,故事内容大多阴暗变态,这也是芥川龙之介想表达的思想如何用文字,来挖掘、展现人性的孱弱和扭曲。友情提醒《罗生门》、《人间失格》等著作,建议三观未成熟的青少年不要读这类读物,因为日本文学总是有种病态色彩,深受“世界末”文学影响,其中享乐、利己、悲观厌世的思想糟粕是必须要摒弃的。

《竹林中》

短篇小说《竹林中》取材自《今昔物语集》,其原型故事只表现了武士的窝囊无能,连自己的妻子都保护不了;小说在这基础上,开创性的用几个人物角色分别对一场凶杀案进行不同描述,电影剧情大体套用了这个故事躯壳。

《竹林中》更接近于一个古希腊故事,尤其强盗讲述的故事版本,将夫妻关系置于极限状态,表现妻子受辱后心理发生突变,想要丈夫去死以洗刷耻辱,西方史学之父希罗多德的《历史》中就有原型。

吕底亚国王坎道列斯(Candaulism)认为自己的妻子Nyssia比世界上任何女人都要美丽,他要求自己最宠信的侍卫巨吉斯晚上到他的卧室来,亲眼看看他妻子的裸体,以证明他所言不虚。巨吉斯言辞拒绝,无奈还是照国王说的躲在卧室门后,但偷窥时被王后发现了。王后立刻意识到丈夫羞辱了她,但她装做什么也没看到,心里却在盘算着要对她丈夫进行报复。因为按照吕底亚人的风俗,被人看到裸体是奇耻大辱。

第二天,她派人将巨吉斯召来,并向侍卫摊牌“你面前有两条路,一是你把坎道列斯杀了,然后成为我的丈夫,取得王位;二是我把你杀了,因为你看见了我的裸体。”侍卫最终选择了前者,当晚王后让巨吉斯同样躲在门后,巨吉斯趁坎道列斯熟睡时,就用匕首杀死了他,之后,巨吉斯便取得了王位和王后,建立了梅尔姆纳得斯王朝。

国王的行为,被后世称为“坎道勒斯情结”。芥川龙之介显然沿用了这个设定,并将其本土化,创造出独特的故事,小说采用了多重视角的写法,几个人对案情的叙述都不一致使得简单的凶杀案变得扑朔迷离。,多重视角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大家都专注于想要知道真相、发现凶手到底是谁,却忽略了受辱妻子要丈夫去死这个核心情节。

《罗生门》

短篇小说《罗生门》的故事发生在战乱、天灾、疾病横行的日本平安时期。某日黄昏,一个仆役正在罗生门下避雨。罗生门年久失修,日益荒芜,狐狸来此栖息,盗贼在此藏身,久而久之,无人认领的尸体便会被运来抛弃在城门上。往日鸦群会围着高高的鸱尾盘旋,纷纷啄食尸体,但今天却一只乌鸦也没有。

仆役刚被常年雇佣他的主人辞退,四顾茫然,与其说是避雨,不如说是走投无路。他在纠结到底是成为盗贼活命,还是饿死后尸体也被丢弃在这城门上。他发现城楼上有个老妇正蹲在散发着恶臭的尸体堆里,“就像母猴替幼猴逮虱子似的”,从一个长发女人尸体上拔下头发,准备制作成假发卖掉。仆役上前喝住老妇,并感到一阵憎恶。而老妇却说,拔死人头发或许是干坏事,但这里的死人也都不是什么好人,就说被拔下头发的那个女人,她把蛇切成四寸一段当成鱼干卖给禁卫军营地,要不是她染上瘟病死去,这会儿肯定还去卖哩。

老妇不觉得女人干的是坏事,因为她不这么干就得饿死;所以老妇也不觉得自己干的是坏事,不然她也得饿死,一番狡辩显得有理有据,“我想她会宽恕我的”。老妇的话仿佛给了仆役勇气,他也不再纠结“饿死还是为盗”这个问题,决心弃苦从恶,恶狠狠地说“那么,我剥下你的衣裳,你也休要怨恨!否则,我也会饿死!”然后剥下老妪的衣服,逃离罗生门,转身消失在黑夜中。

《罗生门》阐述的是“利己主义”下的善恶——即通过逻辑诡辩,将自己作恶的行为看作形势所迫,才会“心无恶念的作恶”。在老妇的这个逻辑中那女人本身也是作恶的——但她是不得不作恶的——因为不做就会饿死,所以也算不得恶了。而她自己也是如此,也是不得不做,于是也算不得恶了。

老妇还说在这里的这些死人,便给这么办,也是活该。就是另一个“利己主义”逻辑她们本就是做了恶的,那我做的事,也算是惩恶吧!

当这两层逻辑放在一起的时候,拔死人头发的行为非但没有罪恶感,反而成了一种惩恶的“义举”,这正是典型的利己主义思维下的诡辩。“女人作恶”这本就是那个老妇的一面之词,其实不应该跟着她的逻辑走,因为无论那个死去的女人是善是恶,老妇为了活命都会去拔她的头发,这是个逻辑陷阱。老妇为了让自己的行为合理化,让自己心安理得一些,就会给自己暗示“因为这个人是恶的,所以我拔她头发是惩恶”。可惜报应来得太快,老妇的“利己主义”逻辑等于给仆役递刀,之后老妇的衣服便被仆役抢去。而消失在黑夜中的仆役,是去当强盗还是怎样?没有人能够知道。

《罗生门》的小说篇幅很短,却完整的展现了一个道德层面的“善恶之辩”。

解读

回到电影《罗生门》,初次观看时还在上大学,当时觉得开头行脚僧和樵夫的震惊的反应有些夸张,不过是一场扑朔迷离、众说纷纭的凶案而已,到不了令人怀疑人生的程度;十几年后再重看,人物、对话和细节经得起反复推敲,会解读出更多耐人寻味的含义。

比如结过婚的人,会震惊于大难临头时夫妻之间的突然反目;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好大喜功、夸大其词、损人利己的同事领导;生活中,会听到看到无数谎言和欺骗;社会新闻里,各种纠纷引起的毫无人性的命案……这些众生百态,电影《罗生门》统统展现给你看。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电影《罗生门》的解读同样如此。但解读的,也不应该过分解读,比如我就在b站上看到有人在影片末尾樵夫抱着婴儿离去时,弹幕评论说“有肉吃了”。这实在是十分离谱的抖机灵,和恶意地去娱乐化这部命题严肃的电影。

黑泽明曾谈过这部电影极具象征性的“天气”,“在大部分时间里,都会下大雨。当天气转晴时,雨会随着乐观的结局而消退。”(摘自IMDb网站),所以影片结尾,在观众经历了这些离奇残酷的“真相”考验后,导演还是留给观众一个美好的希望。

拾遗

1、拍摄过程中,剧组带着剧本一齐走近黑泽明,问他“什么意思?”黑泽明当时以及在他的传记中给出的答案是,罗生门是生活的反映,生活并不总是有明确的意义。

2、电影《罗生门》第一次将摄像机直接对准太阳拍摄,在黑泽明的传记中,他赞扬了摄影师“发明”了这个镜头。而影片大门上的“罗生门”标志一直由摄影指导宫川一夫在家中保存,直到他于1999年去世。

3、在黑泽明的自传中提到,他的工作人员在森林中拍摄时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是蛞蝓不断从树上掉到他们的头上。演员和工作人员只能不断地用盐涂抹自己以防止蛞蝓。

4、在罗生门的倾盆大雨场景中,黑泽明发现背景中的雨在浅灰色的背景下根本不会出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作人员最终通过将黑色墨水倒入雨水机的水箱中来为雨水着色。雨停前,樵夫脸上的墨水清晰可见。

5、在电影中扮演妻子角色的京町子是剧组中一位幸存的成员,他于2019年去世,享年95岁。除了大家吐槽影片中的造型外,智子确实是一个标致的美人。

影响

《罗生门》是黑泽明第一部获得奥斯卡奖的电影(第24届奥斯卡荣誉外语片奖),并且还获得了第12届威尼斯电影节的最高奖项金狮奖,其他奖项也收获颇多。“罗生门”式的电影拍摄手法也被后世很多导演反复使用过,这里举两个例子

2002年 《英雄》 张艺谋

张艺谋转型拍摄的商业武侠大片,讲述战国时期刺杀秦王的故事。结构上模仿《罗生门》,第一个故事版本是无名(李连杰 饰)以秦人身份对话秦王(陈道明 饰),讲述如何击败长空(甄子丹 饰)、残剑(梁朝伟 饰)和飞雪(张曼玉 饰);第二个故事版本是秦王识破无名故事的漏洞,讲述自己认为的“事情真相”;第三个故事版本则是无名以真实招人刺客身份对话秦王,还原事情真相(幸好老谋子没赶上黑白片时代)。

2021年 《的决斗》 雷德利·斯科特

该片根据艾瑞克·雅格撰写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中世纪的法国,尚·德·卡鲁日(马特·达蒙 饰)的妻子玛格丽特(朱迪·科默 饰)指控贾克·勒·格里(亚当·德莱弗 饰)强奸后,骑士卡鲁日向他曾经最好的朋友格里斯发起决斗,三个人分别描述了自己所谓的真相,根据决斗胜负来判决谁说的是真话,谁在撒谎。

《罗生门》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72年后的今天重新看一遍依然能够有所收获。即使再过72年,也依然如此。引用那句名言,“真正的勇士,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法】罗曼·罗兰 《米开朗基罗传》)。

大家有喜欢的经典佳片,都可以评论区留言,我会陆续整理出来大家一起鉴赏~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78.com 体育知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足球|篮球|NBA|奥运|网球|高尔夫|田径|游泳|排球|赛车|比赛|亚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