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首都是哪里(巴西为什么把首都从繁华的里约

f1赛车 2022-11-28 12:41www.1689878.com赛车比赛


位于南美洲的巴西,人口和国土面积均位于世界第五;也是美洲唯一一个金砖国家,颇具竞争力。而巴西令人关注的焦点还不止于此,他们在20世纪60年代从里约热内卢迁都至巴西利亚,被视为是世界迁都史上一个典型的案例,时常被教科书所提及。

▲巴西利亚位于国家中心地带的巴西高原上,远离海岸线,海拔达到1158米,是世界上少有的高海拔首都

这已经不是巴西第一次迁都了。巴西最早的首都(殖民地时期)是位于大西洋沿岸的萨尔瓦多,在1822年正式建国之后,首都又被正式确认为是同样海滨城市的里约热内卢。

▲初代都城萨尔瓦多,位于东部沿海地区

里约热内卢是巴西自独立建国后的第一个首都。和萨尔瓦多一样,它也是位于大西洋沿岸,在全国是仅次于圣保罗的第二大城市。无论是在经济、贸易还是文化等方面,里约热内卢都有着名副其实的绝对实力。

▲里约热内卢坐拥着巴西利亚无可比拟的绝佳位置

可就是这样一个城市,在定都130余年后的20世纪60年代,被国家做出了撤销首都、迁移至巴西利亚的决定。而在这之前,巴西利亚可以说是一片几近荒芜的地区。


▲巴西历代首都变化

将首都从富饶的沿海地区迁往中部高原地区,巴西政府这么做有着自己什么样的战略考量?迁都后里约热内卢和巴西利亚,迎来了什么样的变化?从国家整体出发,这一次的迁都,达到他们最初的目的了吗?

一、首都染上“城市病”

历史上的巴西,因为大航海时代发现新大陆的缘故,曾长期作为殖民地而存在。在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最先到达巴西东南沿海等地,并在此扎根生长。此后的三百年间,葡萄牙人在这里从事着红木采伐、淘金、甘蔗种植等工作,逐渐将这片土地纳为自己一块新的海外领土,都城定在沿海城市萨尔瓦多。

▲当时葡萄牙探险家登陆港口的场景

虽然当时的巴西只是葡萄牙殖民帝国中相当普通的一部分,但在宗主国危难之际,它曾拯救葡萄牙于水火之中。作为拿破仑战争中反法同盟的一员,葡萄牙在1807年遭受了法国的强军侵袭,不久后本土便完全沦陷。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葡萄牙女王玛利亚一世毅然做出临时迁都的决定。而地点,便是位于南美洲的巴西殖民地。

为了得到当地人民的支持,在到达目的地之后,女王随即发出了葡萄牙和巴西具有平等地位的号召,并决定将国号更改为葡萄牙—巴西—阿尔加维联合王国,首都从萨尔瓦多迁至港口条件更加卓著、资源较为丰富的里约热内卢。

在里约热内卢作为流亡时期首都的这段时间里,在葡萄牙的帮助下,当地建立起了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国民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葡萄牙—巴西—阿尔加维联合王国国徽。虽然这只是一个仅仅存在了11年的国家,但完全不妨碍它对于葡萄牙、巴西而言的重要意义

即便有过通力协作的蜜月期,但殖民性质终究还是改变不了它的剥削性,民众更渴望的是一个可以当家作主的独立政权。在经历本土沦陷的尴尬境地之后,葡萄牙的国力大大下降,往日殖民霸权的威风不再;而在政府迁回本土之后,葡属巴西的独立诉求也变得越来越明显。

1822年9月7日,来自葡萄牙王室的摄政王佩德罗一世宣布独立,建立全新的主权国家——巴西帝国,并以法律的形式正式将里约热内卢定为巴西的合法首都。

▲帝国成立初期的里约热内卢

帝国成立野心虽大,但在佩德罗二世时期,因为统治不力、不得人心等原因,政权很快被共和派所推翻。自此之后,巴西进入了共和国时期。从这个时候开始,首都建设进入规划决策期,加上原先葡萄牙为里约热内卢夯实基础,该城迅速走上了发展的高速期。

从20世纪30年代起,巴西开始了它的工业化进程。开发历史近乎空白,预示着蕴藏巨大的市场前景;东南沿海港口密布,创造了便利的对外往来条件;而过去被殖民的背景,则一定程度上为技术支持提供了渠道。

趁着东风,里约热内卢的城市建设又迎来了新的契机。城中心在前几十年的“疯狂堆砌”中已经显得十分饱和,逐渐地,决策部门将重心向城中以南和以西转移。一个超大的都市圈初现雏形。

▲修筑于20世纪30年代的科帕卡巴纳皇宫酒店,是当年里约热内卢城市扩张过程中的代表性建筑

在工业化过程中尝到甜头,激励着巴西向成为更强盛国家的目标奋力前进。里约热内卢,是他们极力打造的一个标杆,也是全国无论政治、经济还是文化资源最集中的地区。,在这里,你每天都可以看到无数的人群从全国各地蜂拥而来,一个接一个的工厂接连林立。拥挤,成为了首都最具代表性的词汇。

▲当时巴西的建设热潮,吸引了不少日本中下阶层民众移居,现在巴西的日裔居民已逾百万

这一系列社会变化的结果,就是极大地促进了里约热内卢的城市化。,不能忽略的是,里约热内卢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缺乏长远的谋划;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也没有做出合理的判断,人口数量和资源储量存在不相匹配的情况。

从最直观的数字就能看出其中的弊病。在1900年时,里约热内卢的人口只有不过的几十万人;到了20世纪中旬,里约的人口便来到了250万;而到了80年代,便激增到了1000余万。不止是里约热内卢,巴西包括诸如圣保罗等大都市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国家的城市化率呈现不断攀升的趋势。

▲和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相比,巴西的城市化起步虽晚,但进步的幅度却十分惊人

这样的城市化表面上是提高了区域的竞争力,但给巴西整个国家带来的危机也是显著的人口从农村向城市大量涌入,特别是年轻人,青壮劳动力锐减不利于农业等基础产业发展;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社会问题变得尖锐……如此“畸形”的城市化,是与自身发展阶段不符、盲目追求面子工程所导致的恶果。这也被称作为是一种“过度城市化”现象。

▲从高空远眺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规划混乱、缺乏管理等因素,致使巴西城市出现了环境告急及贫民窟丛生等恶果

从19世纪中期最早的贫民窟形态“逃奴堡”棚屋开始,到20世纪巴西经济奇迹期间每年逾7%的贫民窟人口增长率。城市中的贫富差距问题,变得越来越让巴西当政者所警惕。

民族独立后的巴西,把握住了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着眼于打造典型的目标,巴西举全国之力建设里约热内卢,但却忽略了应和国家实际情况相结合。面对这样的困局,迁都的计划也逐渐地呼之欲出。

二、向高原行进

巴西虽然国土面积广大,但人口分布十分不均。全国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是亚马逊平原附近,巴西高原中心高海拔区域则人口稀少。这与地形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有着莫大的关系。

▲巴西高原覆盖面积从北贯穿到南,是世界上仅次于南极高原的第二大高原

在20世纪30年代之后,虽然巴西把握住了机遇,使自身地区竞争力和国家实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这样的蜕变,也存在着地区与地区之间不平衡的情况,而且是相当显著的。

巴西实现经济腾飞,大西洋沿岸几个大港的对外贸易功不可没,这一带地区也是全国发展程度最高的;是亚马孙平原及附近地区,气候适宜、土地平旷,且自然资源相当丰富,前景也是较为可观。

▲位于大西洋沿岸的巴西第一大城市——圣保罗

但位于中心位置的巴西高原,就没有享受到这么好的红利了。高原平均海拔达到500—800米之间,面积占到国土的80%以上,重要性不言而喻。可由于地形因素以及优先发展沿海战略等原因,巴西高原所在的中西部内陆地区,一直存在着经济社会进步缓慢的状况。

▲与生俱来的地形优势使得矿产、农业等产业成为巴西高原的支柱产业,但这也是造成了当地产业单一化的弊病由来

自此,城市负荷过重问题和发展不均衡问题,成为了巴西政府亟待解决的两大难题。从50年代中期开始,迁都的声浪在政府高层甚至是平民阶层愈演愈烈。当时最好的决策方向,被认为是在解决充分发挥首都职能的,也能够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出现新的转机。

在经过一番考察及衡量之后,巴西政府拟定中部城市巴西利亚作为国家的新首都。受到国家的青睐前,巴西利亚只是一个普通且基础设施水平落后的地区,而这也表明它可供塑造的空间相当巨大。自1956年筑城开始,到1960年正式定都,巴西政府在其过程中投入了四年加数亿美元的资本。

▲“将巴西利亚打造为首都的标杆”。在当地,这种大胆新奇的建筑物随处可见,均是在筑城过程中建设的

新首都对外宣布之时,大体存在着两方面的声音是赞同派。他们认为大都市的病根须尽快剔除,这对于当地民众的生活、国家行政体制的健康运行,有着莫大的意义。,首都向中西部进军,对于深度开发该区域将受益良多。

是反对派。认为首都的改变,将影响国家对东南沿海长期以来的政策重心。并且巨额的建设费用,是对国家财政的一种损耗。

但无论声音如何纷繁,迁都已经是不可更改的大势了,并被巴西政府视为是一项百年大计。在设计方面他们精益求精,避免重蹈里约热内卢的覆辙人口数量上,规划容量为50万人;建设多个卫星城,分散城中心的压力;指明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的位置,并对一些区域内的建筑限高……

▲巴西利亚人口目前已经突破了200万,远超最初预计水平,一定程度上来说达到了预期的虹吸作用

在双重危机凸显之时,巴西政府毅然决然做出了迁都的决定。希望通过迁都这个契机,将行政管理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带到一个新的高度。巴西利亚作为巴西首都已经数十年了,关于它的亮点和诟病,一直也是众说纷纭。

三、既有成就,也有诟病

巴西利亚的城建水准,对于这个国家的城市发展史来说,绝对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业界最有权威的专家团队,持续进行过程评估和调整;公共建筑尽所能地遵循现代主义特色,突出科技感和时代气息;全域规整地划分为31个区域,不断拓宽卫星城市。

巴西利亚的精益求精,最终使其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设计之都”荣誉称号。

▲由卫星拍摄的巴西利亚城的高空俯瞰图

从迁都到现在,巴西利亚作为首都已经存在了数十年,这期间取得成绩也是相当斐然的它的出现,填补了中西部地区大城市的空白,创造了难以估量的就业机会;地区经济水平迅速攀升,目前巴西利亚是GDP总量位居全国第三的城市,人均GDP更是达到了整个拉美地区城市最高值;通往全国各地的公路网接近完成,地铁、高铁等新兴交通设施处于规划完成或提上日程的阶段。

▲巴西各地人均GDP 排行榜,巴西利亚位居全国第一

成就是一方面,但迁都也曾引起过不小的争议。,巴西利亚在建设的过程中,国家从公共财政中拨出巨额款项,以作为支援。但高昂的代价,也引发了通货膨胀、赤字暴涨等危机。民众一时间怨声载道,认为政府过于铺张浪费。这也被普遍看作是巴西1964年军事政变的一个重要诱因。

▲圣保罗民众聚集在教堂广场要求政府“还政于民”。因军事政变掌权,巴西曾有过一段时间的独裁时期

,虽然新首都的经济水平大大改善了,但这样的成果,也仅是局限于巴西利亚及周边卫星城。在整个巴西中西部等内陆地区来说,并未真正享受到实际的发展红利,经济社会仍停滞在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

▲巴西利亚所在戈亚斯州失业率仍处在一个较高水平,且数值变化相当不稳定

巴西迁都,是基于地区和国家前途的迫切性所考虑的。虽然批判的声音仍时有存在,但从整个大局的角度去衡量,它依然是一个不可被抹去的决定。


作者陈相成

编辑Thomas (唐)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78.com 体育知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足球|篮球|NBA|奥运|网球|高尔夫|田径|游泳|排球|赛车|比赛|亚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