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术揭秘(学会了这些“读心术”,还怕治不住

沙滩排球 2022-11-28 11:20www.1689878.com沙滩排球

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如果能够以心理学的眼光回顾当年的时光,或许会对自己有更深的认知。

家里有小孩的家长大概都会有所感受,儿童的心理是最难揣测的。有可能这一秒还乖得像个小天使,下一秒就突然变身“熊孩子”。

我们怎样才能了解到这些天使与恶魔的混合体到底在想什么呢?来学一点发展心理学吧!

儿童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以前称之为儿童心理学。不过现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包括了人类从出生到去世的全过程。

在文艺复兴时期,以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为代表的哲学家们就已经在思考,儿童除了身体之外,到底和成年人有什么不一样?大人应该怎样对待儿童?

1762年,卢梭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解读儿童心理和讲述儿童教育的书籍《爱弥儿》。主角是一个叫爱弥儿的男孩,从他出生谈起,按照年龄顺序分成幼年、童年、少年、青年和成年五个阶段分别阐述,把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贯穿在了教育过程之中。书中对于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还是以感性认识为主,并没有使用科学的观察和实验方法。

让-雅克·卢梭

在卢梭之后又相继有许多学者加入研究进程。其中就包括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他在对一个孩子长期观察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在1876年写出了一部《一个婴儿的传略》。

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儿童心理学家是德国人普莱尔(William Thierry Preyer),他在对自己儿子从出生到 3岁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的观察之后,在1882年写出了《儿童心理》,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本被公认的科学、成系统的儿童心理学专著。儿童心理学就此诞生。

《儿童心理》包括三部分儿童感知的发展、儿童意志(或动作)的发展和儿童理智(或言语)的发展。书中,普莱尔不但记录了他每天对儿子心理状态的观察结果,还记录了许多比较科学的心理实验,这也是历史上最早在儿童身上做的心理实验。

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时间仅比冯特创立科学心理学晚了3年,很难从一般心理学汲取理论成果,当时就连最早的构造主义心理学和机能主义心理学都还未成型,让儿童心理学有了几分野蛮生长的味道。

青春期

紧随普莱尔之后,儿童心理学早期最重要的研究者当属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霍尔(Granville Stanley Hall)。他年轻时在欧洲学神学,直到1874年30岁时读到冯特的《生理心理学》才突然发现自己的真爱是当时新兴起的心理学。

斯坦利·霍尔

于是来到哈佛大学跟随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威廉·詹姆斯学习,并拿到了美国心理学界的第一个博士学位——就连他的老师拿的都是哲学博士。他漂洋过海来到德国莱比锡大学投奔冯特门下,成为横跨机能主义心理学和构造主义心理学两大流派的第一人。

跟随冯特学习两年之后,霍尔发现构造主义心理学不是自己的菜,之前学的机能主义心理学也没多大兴趣。他最关心的是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过程。对于冯特来说,任何偏离了对成人心理元素研究的心理学都是“大逆不道”的,于是霍尔只得回到了美国。

他回国之后,先是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担任教授并培养出了包括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之一约翰·杜威在内的一大批心理学人才。接着又受邀担任克拉克大学校长。1892年,霍尔走上了人生巅峰,由他主持筹办的美国心理学会正式成立,他也获选为第一届主席。

霍尔的发展心理学观点来自于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人类从出生到成年时期的成长过程,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发展和进化过程。霍尔把自己的这套发展心理学观点称为“复演论”,意思是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史实际上是在无意中模仿人类的进化历史。

在1904年出版的著作《青春期》(Adolescence)中,霍尔把13~23岁的心理发展也拉进了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范畴,将其命名为“青春期”。

按照霍尔的复演论观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暴风骤雨”一样的心理剧变期。他认为青春期是一个伴随着强烈心理冲突和情绪波动的躁动阶段,就像夏天的天气一样随时都可能出现狂风与骤雨交加的心理变化。霍尔还认为,青少年特别容易在快乐和痛苦之间摆动。他指出“过得快乐被认为是一种不可剥夺的权利;青少年为了快乐而生活,不管是享乐主义型的,还是唯美主义型的。”

我们会发现青少年特别容易感受到快乐,一本好看的小说、一部精彩的电影、一场酣畅的球赛或者一次浪漫的约会都会让他们开心得仿佛飞到天上。青少年的压抑和苦痛也来得同样快,老师和家长的几句批评或者路人一个鄙视的眼神都可能让他们觉得人生黯淡无光。

霍尔对青春期心理问题的论述可谓超前,直到今天依然在指导青春期教育工作,这也是霍尔被世人铭记的最大原因之一。他在晚年又对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产生了兴趣,于是写了专门研究此问题的《衰老》,让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充到了全年龄段。

儿童心理八阶段说

同一时代的另一位心理学巨匠也对发展心理学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就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他有针对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五阶段说”。他的理论后来被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所继承,发展成了更为科学和规范的儿童心理八阶段说。

爱利克·埃里克森

埃里克森的老师就是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埃里克森属于精神分析学派的一员,不过从他的理论中看,其受新精神分析学派的影响明显更大。

1950年,埃里克森出版了著作《儿童与社会》,改掉了弗洛伊德以“性驱动”为主要内因的心理发展学说,认为尽管这八个心理发展阶段由遗传(内因)决定,能不能度过这些阶段却由社会环境(外因)决定。

儿童心理八阶段说

第一阶段婴儿前期(0~2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简单来说就是婴儿要学会信任自己身边的家长或者监护人,相信自己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

第二阶段婴儿后期(2~4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羞耻感。简单来说就是这个阶段要学会自己控制自己的身体做自己想干的事。

第三阶段幼儿期(3~6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简单来说就是这个新阶段要学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发现世界。

第四阶段童年期(6~11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简单来说就是这个阶段要在学校里好好学习,不要贪玩。

第五阶段青少年期(12~18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简单来说就是这个时候的孩子需要搞清楚“我是谁”这个问题。

第六阶段成年初期(18~25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简单来说这是一个交往朋友和爱人的阶段,并且有可能会步入婚姻的殿堂。

第七阶段成年中期(25~50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简单来说这时候人的生命意义已经不再限于自己一个人,而是要考虑家庭、工作和社会。

第八阶段成年后期(50岁以后)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简单来说这是人自己一生的阶段。

每个人身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不同,经济条件也不一样,家长或者监护人给予的关怀与照顾也千差万别,所以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严格地在同一年龄段处于同样的心理状态。有的人在幼儿时期(第三阶段)因为家长过于溺爱,连饭也不让自己吃,就有可能直到6~7岁还未能“获得主动感”,无法进入童年时期(第四阶段),也就是所谓的“晚熟”。

图源 pexls

不过必须指出的是,不管是五阶段说还是八阶段说,都和精神分析学派很多的理论一样,仅建立在对某一些个案的临床观察和治疗,以及自己的和思辨基础上,并没有经过严格的实验验证。


“发生认识论”

真正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并获得举世公认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当数20世纪30年代瑞士心理学大师让·皮亚杰(Jean Piaget)创立的“发生认识论”。他也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一位儿童心理专家。

让·皮亚杰

1896 年,皮亚杰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位大学教授,母亲则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富足的家庭和开明的父母给他提供了从小接触哲学与自然科学的机会。

在皮亚杰的传记中记录了一件童年趣事某天,他在地上捡到了一只长着纯白羽毛的小麻雀。进行了仔细观察后他判断麻雀患上了白化病,然后他写了一篇“研究”文章寄给了一家名为《冷杉树》的自然科学杂志。文章居然被刊登了出来,他也就此进入了纳沙特尔博物馆馆长的视野。小皮亚杰收到了一份邀请函,馆长邀请他帮忙收集软体动物的标本。对馆长而言,这可能只是提携后进的举手之劳,却没想到皮亚杰就这样一只脚迈入了科学的大门。

此后的两年,欧洲很多自然科学期刊都收到了一些关于软体动物的研究文章,这些观察细致、观点犀利而又充满朝气的文章引起了欧洲生物界的一阵惊叹。这些文章竟然出自一位十几岁少年的手笔。皮亚杰19岁就获得学士学位。22岁凭借一篇研究软体动物的论文,拿到了生物学与哲学双博士学位。

此后,皮亚杰把兴趣方向转向了心理学,经过数年苦读,不管是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分析学派还是格式塔学派的心理学知识全都来者不拒。

和很多发展心理学的同行一样,皮亚杰也对自己的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进行了大量的观察、询问、心理测试以及科学实验。

皮亚杰设计了很多既有趣又不会留下心理阴影的儿童心理实验,其中有一些早已经成为了经典。在大量临床观察与实验的基础上,皮亚杰提出了自己的发展心理学观点。他认为人类心理的发展过程既受到内因(比如遗传)的影响,也受到外因(外界环境、社会文化氛围等)的影响,两者是互相作用拧成一股绳子的,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并且随着人的成长和环境的变化,人类的心理功能也会一直变化。

让·皮亚杰

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成了四个阶段,不过跟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都不同,他的划分方式是根据儿童的认知结构来做的,又因为他的自然科学背景,带有非常深厚的“科学感”。

第一个阶段叫感知运算阶段(感觉—动作期,Sensory motor Stage,0~2岁),这个时候小婴儿只会通过身体运动来感知这世界,所以你会看到婴儿把人和自己能够得着的东西填到嘴里尝,他并不是为了满足“口唇性欲”,而是通过皮肤来感知。

第二个阶段叫前运算阶段(前运算思维期,Preoperational Stage,2~7岁),这个时候的幼儿开始学会用一些“符号”来代替自己感知到的世界——比如用“妈妈”代表那个经常喂自己吃饭、给自己穿衣服和帮自己拿小书包的人。也是这个时期,儿童才真正掌握了说话的技巧,知道了自己说的话代表什么。不过,正如皮亚杰水杯实验所揭示的那样,他们的思维当中还没有“运算”和“相等”这些概念。还在认为全世界都在围绕着自己转。这一阶段差不多相当于学龄前。

第三个阶段叫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思维期,Concrete Operations Stage,7~11岁),这个时期儿童懂得了一杯水不管倒进什么形状的杯子都还是那一杯水的“守恒性”,知道了世界很大自己只是一粒灰尘,会把小学应用题列成算式来计算了。不过,这个时候他们依然要靠一只苹果两支香蕉等具体的东西来代替数字,还不会用x和y这些字母代替。

第四个阶段叫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思维期,Formal Operational Stage, 从11岁开始一直发展)从大概小学5~6年级开始,儿童开始学会了逻辑思维、学会用未知数列方程,思维形式上其实已经跟大人相差无几了,此后的发展不再是跨越式的,而是一点一点地线性发展。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

来源原点阅读

编辑牧鱼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78.com 体育知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足球|篮球|NBA|奥运|网球|高尔夫|田径|游泳|排球|赛车|比赛|亚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