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纤维织物(人造纤维:将木屑转化为织物)
沙滩排球 2022-11-28 11:19www.1689878.com沙滩排球

化工史话64 纤维素的转换——人造纤维

在上一期中我们说过,虽然大部分的植物都含有纤维素,但只有麻类和棉类等少部分品种的纤维素呈现长纤维形态,可以用于纺织。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利用其他植物的纤维,扩大纤维的来源,也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这也导致了人造纤维的出现。

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是不同的,合成纤维的分子完全通过化学合成而成,原料来源主要是煤炭与石油。人造纤维实际上是将普通植物的纤维素转化为长纤维状态。

要改变植物纤维的形态,就要将其溶解到溶剂之中。这里就有两个思路,要么通过改性提高纤维素的溶解性,要么选择其他特殊的溶剂。上一讲说过的硝化纤维就可以溶解在丙酮和乙醚之中。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将纤维素硝化以后用乙醚溶解得到溶液。然后将这种溶液通过小孔喷射进入冷水中。遇到水后,溶解的硝酸纤维素就从中析出形成了人造丝。


这种纺织方法实际上就是湿法纺丝,将含有纤维的溶液注入到另一种不能溶解纤维的溶剂中得到纺丝。与之对应的是干法纺丝,直接将纤维溶液喷入气体中,在溶剂蒸发的过程中拉出纤维。


硝酸纤维素是最早被制备的人造纤维工业化生产始于1891年,非常可惜的是硝酸纤维在生产过程中涉及硝化反应非常危险,成品也具有易燃性。在出现之初这种人造纤维有过一段时间的辉煌,但很快因为安全问题而受到弃用。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在生成硝酸纤维后,利用某种方法进行脱硝处理,一种可能的工艺就是采用硫化铵进行脱硝处理,但这额外真假了了工艺操作,大大增加了成本。

除了利用硝化改变纤维素的溶解性外,人们还尝试过利用寻找强力的溶剂体系强行溶解纤维素。1857年人们发现纤维素可以溶解在铜氨溶液中形成络合物。到了1890年德国人布伦内和佛雷梅通过喷嘴将这种溶液喷入碱液中,然后拉丝,之后用硫酸处理,最终形成了所谓的铜氨纤维。铜氨纤维韧性好非常柔软,手感好,类似于蚕丝。 铜氨纤维从1901年开始大规模生产,但这套工艺成本整体较高,因为铜本身就贵,氨在当时生产成本也比较高。


铜氨纤维生产工艺

硝酸纤维以及铜氨纤维生产工艺都比较复杂,而且有一定的危险性,原料来源也受到限制。几乎在铜氨纤维出现的同一时期,人们又发明了粘胶纤维,彻底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粘胶纤维最初在1892年被制备出来。其制备流程是将纤维素与强碱作用 生成碱纤维素。碱纤维素与二硫化碳作用生成纤维素还原酸钠溶液。在后续的纺丝过程中把这种溶液通入硫酸锌的硫酸溶液中,就可以生成然粘胶胶人造丝。粘胶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湿性以及透气性,实际上类似于普通的棉纤维,由于粘胶纤维聚合度较低,强度稍显不足,也容易缩水,耐候性也略有不足。


粘胶纤维生产工艺

相对铜氨纤维和硝化纤维,粘胶纤维原料来源更加广泛,棉短绒,木材甚至甘蔗渣都可以作为粘胶纤维的原料来源,在生产过程中避免了危险的硝化反应,易燃性也比硝化纤维差。粘胶纤维1905年开始就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并很快后来居上,到了20世纪20年代以后铜氨纤维逐渐被粘胶纤维取代。

考虑到硝酸纤维素的危险性,人们后来又尝试使用醋酸纤维进行纺丝,实验室规模的醋酸纤维素纺丝由拜尔公司在1904年完成,但无奈此时醋酸纤维还未能大规模进行量产,直到1924年醋酸纤维素工业化生产成功,1926年醋酸纤维人造丝才投入工业化生产。醋酸纤维人造丝各方面性能与粘胶纤维类似,虽然初期原料成本较高,但随着技术进步,生产成本逐步降低,其生产流程短的优点也逐步体现出来,到了上世纪70年代 醋酸纤维人造丝的产量已经超过了粘胶纤维。


醋酸纤维人造丝大概分为两类,就是所谓三醋酸纤维素以及二醋酸纤维素,前者由纤维素直接醋酸化得到,然后溶解在二氯甲烷内进行纺丝,后者由三醋酸纤维素部分水解得到,可以溶解在丙酮中进行纺丝。

以上介绍的人造纤维都是纤维素纤维。实际上还存在一类蛋白质纤维,蛋白质纤维以玉米和大豆的蛋白质为原料制造。蛋白质纤维的应用不如纤维素纤维广泛,主要是人造蛋白质纤维强度过低,很难直接作为织物,目前一般掺杂在天然纤维素中混纺使用。

人造纤维的出现使得人们的纤维来源不再局限于几种特定的植物。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木材等农林产品为原料,成本相对低廉,直到今天依然在纺织行业具有一席之地。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78.com 体育知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足球|篮球|NBA|奥运|网球|高尔夫|田径|游泳|排球|赛车|比赛|亚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