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的简介(闻一多与《七子之歌 ·广州湾》
来源湛江日报-湛江新闻网
闻一多
人物名片
闻一多(1899—1946)出生于湖北浠水一个书香门第,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1925年他留美回国后曾在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高校任教。
闻一多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的西南文化研究会,同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民盟中央执行委员兼《民主周报》社社长,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1946年7月15日,突遭国民党特务伏击身亡。
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朱自清曾说“当我们面对闻一多时,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时代的历史和一座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耳畔响起的是他爱国的诗歌旋律,是《一次的演讲》的铿锵声音,更能听见几千年文化在他身上的巨大回声。”《七子之歌》即是闻一多爱国诗歌的集中呈现,而广州湾(今湛江)就是“七子”之一。
责任编辑王闻闻 审核詹亚旺
广州湾地图
留学受辱写下爱国诗篇: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912年,闻一多成为清华学堂第二届学生,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学生运动。1922年7月赴美国留学,出国后不久他时时处处感受到美国的种族歧视和华人所受的屈辱。同年8月,他在写给父母的信中说“在国时从不知思家之真滋味,出国始觉得也。而在美国尤甚,因美国只知白种人也,有颜色之人(彼称黄、黑、红种人为杂色人)蛮夷也,狗彘也。呜呼!我堂堂华胄,有五千年之政教、礼俗、文学、美术,除不娴制造机械以杀人掠财之用,我有何者多后于彼哉?而竟为彼所藐视蹂躏,是可忍孰不可忍!士大夫久居此邦而犹不知发奋为雄者真木石也。”他还说“一个有思想之中国青年留居美国之滋味,非笔墨所能形容。俟后年年底我归家渡岁时当与家人围炉絮谈,痛哭流涕,以泄余之积愤。”流露出强烈的爱国思乡之情。
身在他国异乡,联想到祖国领土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被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侵占,强行开辟商埠上百处,划定租界20余处。1925年3月,诗人闻一多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慨,写下名流千古的著名爱国诗篇《七子之歌》。“七子”是指当时被列强霸占的最大的七块土地香港、、台湾、九龙、威海卫、广州湾和旅顺-大连,以拟人化的手法把中国这七块领土比作与祖国母亲失散的七个儿子。
《七子之歌》前面有一段序辞曰“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诗人作《凯风》以愍之。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凯风》之七子,因择其中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兴云尔。国疆崩丧,积日既久,国人视之漠然。不见夫法兰西之Alsace-Lorraine耶?‘精诚所至,金石能开。’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Alsace-Lorraine(阿尔萨斯-洛林)位于法国东部,普法战争中割让给德国,直到《凡尔赛和约》后归还。闻一多也殷切希望祖国领土能够早日收回,期待“七子”归来。
在写完《七子之歌》后不到两个月,闻一多怀着报效祖国的理想,提前结束留学生活,与余上沅、赵太侔一起启程回国。6月1日,他们一行越过太平洋回到上海。,在上岸的前一天,上海发生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余上沅回忆说“我同太侔、一多刚刚跨入国门,便碰上五卅惨案。6月1日,我亲眼看见地上的碧血。一个个哭丧着脸,恹恹地失去了生气,倒在床上,3个人没有说一句话。在纽约的雄心此刻已经受过一番挫折。”是年26岁的闻一多感到沉痛,悲愤,马上将原计划在美国《大江》季刊上发表的《七子之歌》,提前在7月4日《现代评论》第2卷第30期上面发表,并在诗后题跋曰“这些是历年旅外因受帝国主义的闲气而喊出的不平的呼声;本已交给留美同人的所办一种鼓吹国家主义的杂志名叫《大江》的了。但目下正值帝国主义有沪汉演成这种惨剧,而《大江》出版又还有些日子,我把这些诗找一条捷径发表了,是希望他们可以在同胞中激起一些敌忾,把激昂的民气变得更加激昂。”
《七子之歌》发表之时,正值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潮时期,它一问世立刻就引起了强烈共鸣。一位名为“吴嚷”的青年读者将该诗推荐在《清华周刊》第30卷第11、12期合刊上转载,并撰写附识说“读《出师表》不感动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不孝;古人言之屡矣。余读《七子之歌》,信口悲鸣一阙复一阙,不知清泪之盈眶,读《出师》、《陈情》时,固未有如是之感动也。今录出之,聊使读者一沥同情之泪,毋忘七子之哀呼而己。”七子尽泪下,诗人独悲歌。闻一多先生以七个儿子的口吻,连续七次深情呼唤“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七子之歌》组诗的发表以及流传,激发了社会各界的爱国之情。
责任编辑王闻闻 审核詹亚旺
闻一多眼中的广州湾 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
广州湾,原指清末高州府吴川县南三都田头岛一带的海澳、海湾。后来引申为附近洋面,岛上兼有广州湾村落,实际面积不大。甲午战败后,在列强划分中国的严峻形势下,法国提出租借广州湾,并肆意扩大广州湾辖域,1899年11月16日中法签定《广州湾租借条约》,广州湾成为法国租借地。仅在8日之后,闻一多诞生了。历史的巧合,使他对于广州湾有更多的关注,将广州湾作为祖国“七子”之一,为它写下那脍炙人口的《七子之歌·广州湾》诗句。
东海和硇州是我的一双管钥,
我是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
你为什么把我借给一个盗贼?
母亲呀,你千万不该抛弃了我!
母亲,让我快回到你的膝前来,
我要紧紧地拥抱着你的脚踝。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东海岛位于雷州半岛东部,面积约250平方千米,是广东省第一大岛,中国第五大岛,海岸线长达65公里,水深26-40米,是优良的天然海港。明清时期在此设立椹川巡检司。硇洲塔与东海岛隔海相望,海岸线长43.99公里,面积约50平方千米。宋元时期硇洲岛以军事驻防为主,南宋二王的驻跸促进硇洲的开发进度,明清时期成为抗击海盗的前沿阵地,经济、文化建设有所发展。正是因为东海、硇洲两岛的重要战略地位,法国方面对此觊觎已久,两岛全岛被写进《广州湾租借条约》,沦为法国租借地。
1999年,由中南财经大学毛磊教授等编著《七子风云》介绍“七子”历史,其中第五章为“广州湾”,讲述了“南海锁钥”“执火盗贼”“觊觎西南”“攫取利权”“强租广州湾”“抗法风雷”“奏凯光复”等历史事件,写道“广州湾水深浪静,碧波荡漾,景色秀美。它背靠大陆,面向大海;而把海湾与南海相连的,仅是一条口窄沟深的航道。这条航道位于东海岛、硇洲岛与南三岛之间,成为清朝时期高州、廉州、雷州、琼州、钦州五府海道咽喉和出入门户,因而东海岛和硇洲岛就成为开启港湾的‘一双管钥’。,由于广州湾远离我国东海岸,地处我国大后方西南地区的南海之滨,加上其特殊的地理形势,因而犹如‘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看护着我国大西南。”管钥,又可以写作筦钥,即锁匙,最早出自《晋书·陶侃传》的记载“封印仓库,自加管钥”,唐代诗人薛逢曾有诗句“千年管钥谁鎔范,只自先天造化炉。”闻一多将东海岛、硇州到比作钥匙,而将广州湾比作铁锁,是祖国南端的守护者。却租借给作为盗贼的法国人,他祈求祖国母亲不该抛弃广州湾,广州湾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责任编辑王闻闻 审核詹亚旺
《七子之歌》发挥桥梁作用 挖掘文化资源 促进经贸合作
正如诗人闻一多所期许,“七子”陆续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930年10月,中国收回威海卫;1945年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台湾、广州湾、旅大相继收回。1997年7月1日,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回归;1999年12月20日,回归。就在1999年回归前夕,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引起全国的关注。
1998年初,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片《岁月》总编导李凯选定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做为主题曲。随着《岁月》的播出,这首主题曲响遍海内外,打动了亿万华人的心。1999年中央电视台元旦、春节联欢晚会也有这首《七子之歌·》的演唱。
此后,《七子之歌·台湾》和《七子之歌·广州湾》也被改编谱曲为现代歌曲。《七子之歌·台湾》谱曲后被作为2001年电视剧《郑成功》片尾曲。《七子之歌·广州湾》则在由湛江霞山区文联主席叶文健主持编曲。2009年召开的政协湛江市霞山区第七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霞山区政协委员叶文健在提案发言中,拟定《七子之歌》“广州湾”一章谱曲演唱的创作计划。随后由霞山区文联监制,叶文健作曲,曾建彪录制,在广州湾艇仔歌传统曲调基础上形成现代式民歌《七子之歌·广州湾》,是具有本土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作品。而且用普通话或雷州方言演唱,韵律优美,便于传唱。叶文健说“上世纪初,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曾创作了名篇《七子之歌》,其中一‘子’就是广州湾,与作品中的香港、等其他六‘子’都是祖国母亲的失散‘孩儿’,沦为殖民地后遭受灾难而又勇敢抗争,作品抒发了诗人爱国爱乡的赤子情怀。我们应以先辈为榜样,大力弘扬爱国爱乡精神,把挖掘《七子之歌》历史文化遗产和抢救艇仔歌文化资源相结合,深入拓展广州湾人文精神和潜在历史价值!”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广州湾独有的文化资源可以促进湛江的经济发展。2016年湛江市召开的“两会”上,市政协港澳委员莫一夫、林昶为了回应将凼仔一条新辟马路命名为“湛江街”,于是向市政协提交《关于高唱〈七子之歌〉,促进区域合作,助推湛江经济腾飞》的提案,建议湛江市在新辟道路中选取一条命名为“路”。相关部门多次协商并经考察,根据《广东省地名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经市政府研究同意,决定将开发区永平中路至广州湾大道、万达广场南侧的市政道路命名为“路”,总长900米,宽28米。作为湛江同乡总会会长的莫一夫还希望湛江可以打造具有风情的商业街、旅游街和文化街,提升湛江国际形象,并举行“七子之歌论坛”,促进经贸合作。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和抗争史。“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历史教给我们的教训。“知耻而后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毋忘历史、珍爱和平。
责任编辑王闻闻 审核詹亚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