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超过100万欧元(全球富豪都是怎么避税的?

nba赛程 2022-11-19 13:59www.1689878.comnba排名

过去几百年来,全世界的富豪都在思索一件事,那就是如何赚取更多的钱,又如何交最少的税,还要绞尽脑汁将财富稳妥地传给下一代,防止被挥霍完。


有的人手段高明,通过一些正规手段避税;有的偷税逃税,逍遥海外,玩起了猫鼠游戏;更高端的玩家,参与制定游戏规则,将一些偷税逃税的行为合法化。


这里我先说说避税和偷逃税的区别。


避税是合法的,可以向税务机关披露,法无禁止皆可「为」,但实际上还是钻了法律漏洞来少纳税,有违税收公平。


偷逃税是明确违法的,违法内容我就不讲了,《刑法》上都有写。


我这篇文章重点讲一下全球的顶级富豪,在避税手段上究竟如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并揭开某些大佬的伪善面具。




1992年,美国慈善业发生了一件丑闻。


联合劝募会是美国最大的慈善组织,影响力极为广泛,总裁阿拉莫尼却挪用了60万美元捐款来包养情人,最终获得七年牢房的尊贵待遇。


为了挽回声誉,美国国会紧急通过法案,要求所有非盈利组织每年都要及时提交税表,并且用掉资产总额的5%,否则失去免税优势。


到1996年10月,美国联邦继续下猛药,通过了《综合统一及紧急补充提拨法案》,要求非营利组织必须向大众公开基本数据与财务信息,别再藏着掖着,一切拿到阳光底下。


一整套组合拳下来,美国慈善业的不良风气有了明显遏制。


但可钻漏洞的地方依然非常多。


比如基金会每年要用掉资产的5%,可以用在慈善领域里,不过国税局对慈善的定义没有明确标准,这些钱我拿去帮助某个工人团队,推进某项环保运动,或者协助关闭高污染工厂等行为,都算是做慈善。


更直接点,这5%的资金不作慈善用途,全花在管理费用上也没有任何问题。


换句话说,只要这笔钱你合理合法地花出去,没有中饱私囊,经得起财报审查,那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法律不管。


剩下95%的资金,没有任何使用限制,可以拿去投资,而投资赚取的收益只需纳税1%,并且还能算入成本。


以前躲在暗处自己捣鼓,没人发现,还有点胆颤心惊,现在被迫站在太阳底下捣鼓,一切好像没什么区别,更不用束手束脚了。


2013年,美国CNN联合《坦帕湾时报》和「调查性报道中心」,对美国慈善机构的腐败现象进行长达一年的调查,得出结果是


全美最差的50家慈善机构,过去十年筹款13亿美元,只有4%的钱最终给了需要帮助的人,剩余10亿美元善款都支付给筹捐者。


这个数据非常有意思,美国的许多慈善机构在对外筹款时,需要聘请一些筹款公司帮忙宣传推广,无可厚非。


但这个费用支出如果超过70%,确实挺魔幻的,相当于辛苦筹款1亿美元,其中7000万美元都要支付给了推广公司。剩下的3000万美元,还要扣除管理费用,日常开支等杂乱事项,才拿出5%的资金出来应付监管。


调查报告还列举了一些恶劣事例,比如某家癌症慈善机构给主席儿子的公司打去1800万美元款项;一家糖尿病慈善机构筹得1400万美元,过去十年只在病人身上花了1万美元。


至于其它的,什么工资重复领用、隐瞒资金走向、秘密支付咨询费用、朋友签订筹款合同,甚至在记账上耍花招,抬高廉价物品的价格等等,就是通用手段了,千万不要小看美国老财的专业性。


被评为最差的美国慈善机构叫「儿童愿望」,调查机构专门拿出来鞭打示众



它以濒死孩子的名义,每年筹得千万美元善款,但花在孩子身上的钱不足3%,大部分善款都花在了筹款费用上。



我查了一下去年的数据,筹款费用占到83.4%



慈善导航的总裁肯·伯杰如此评价


「如果一家非营利组织把70%的筹款用在日常开销上,我敢肯定他们要么是傻的,要么就是把钱装在了自己口袋,而不是真的在帮助人。」


我国在公益事业上的规定其实很严


非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公益事业的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额的8%,并且工资福利和行政支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


国内大部分慈善基金会的管理费用都很低,基本不超过5%,这个比例算合理,毕竟管理费用太低,也不利于慈善事业的有效执行。


正因为美国慈善基金会的漏洞如此之多,也就成了富豪圈的一个新避税方式。


某位顶级富豪要将100亿美元捐出去,捐给自己的基金会,可以直接免除100亿美元的遗产税,还获得捐赠资产20%的抵扣额度,也就是20亿美元。


从法律角度来看,这100亿美元的所有权属于慈善基金会,不再是任何人的个人财产,但董事会和关键股权集中在创始人和家族成员手中,可以做到完全掌控。


通过资本运作, 慈善基金会可以获得巨额利益,钱越捐越多,可能一个10亿美元规模的慈善基金会,每年捐5%,捐够20年后账户上还剩有20亿美元。


像盖茨基金会的2003年财报显示,当年投资额为268亿美元,投资收益39亿美元,而当年税收、捐款等慈善开支才13亿美元。


扎克伯格的玩法比较高级,他没有成立什么慈善基金会,而是通过有限责任公司来打理他们的捐款行为。


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避税,又不必像传统基金会那样披露具体活动,甚至不受国税局的监管。


乔布斯的遗孀劳伦娜·鲍威尔,也开了一家有限责任公司来打理慈善事业,所以我在慈善导航网看不到任何财报信息



近几年来更流行的一种玩法是DAF,也叫「捐赠人建议基金」。


简单解释就是,富豪将这笔钱捐给DAF管理机构,比如10亿美元,直接获得10亿美元的税收优惠,而且还能控制这笔钱的捐款去向。


他今年看好医药行业的某个细分领域,可以要求管理方拿出1亿美元投资相关公司,明年看好哪个行业,再拿出1亿美元投资。如果都不看好,这笔钱就一直放在账户上滚动理财,非常灵活。


除了没有这笔捐款的所有权,富豪可以掌握其它所有的支配权力。


富豪阶层苦思冥想弄出如此多花样,主要还是遗产税太狠了。


这里我说一个冷知识美国遗产税制度有规定,在继承遗产前,必须先用现金缴纳遗产税,才能办理遗产手续。


这就导致了,如果继承的财产有100亿美元,按照遗产税49%来计算,需要先缴纳49亿美元现金,然后才能继承这笔巨额遗产。


如果超过一定期限还没有缴纳遗产税,视作自动放弃,过时不候。


资产较小的家庭,和遗产税没有任何关系。特朗普执政时期,将遗产税的豁免额提到1120万美元,也就是一对夫妇的免税总额为2240万美元,超出的部分才需要征税。


这项政策导致许多海外富豪移民美国,像日本的一些富裕中产阶层,他们为了躲避国内的55%继承税,都跑去了美国,2000万美元的免税总额刚好可以避税。


对于资产在2000万-10亿美元左右的富豪阶层,他们普遍有一个特征,那就是宁愿交巨额遗产税,也不想通过慈善基金来避税。因为交完税后,剩下的钱至少可以给子女自由支配,拥有财产所有权,再通过各种打理实现财富增值。


而创办慈善基金会,然后给子女发高薪的路线,一点都不划算。可不要忘了美国的工薪税率,这些富豪子女肯定要交最高档的35%税率,加上其它税费,和49%遗产税差不了多少。


所以说,美国的富豪阶层,在避税方式上有分歧,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创办慈善基金会。


简单划分就是


1、选择交遗产税的是亿万富豪。


2、选择创办慈善基金的是百亿富豪。




慈善基金会的真正作用不是避税,而是扩权,其中的顶级翘楚是洛克菲勒,他是最早一批将基金会玩明白的家伙。


19世纪末,当时美国的社会矛盾严重激化。


一边是以洛克菲勒、卡内基和约翰摩根为首的商业托拉斯,垄断了美国的石油钢铁和金融市场,甚至操纵政坛,亲手将麦金莱送上总统宝座,进一步维护大财团利益;


另一边是赚取每个月100美元薪酬、被苛刻对待的工人弱势群体,他们活在高危环境下,愤慨不满,发起一次次罢工示威游行。


1901年,麦金莱总统遇害,刺客是一名无政府主义者,他解释自己的行凶动机麦金莱是劳动人民的敌人。


副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补位,这位国会山四巨头之一,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反财团行动。


先是将北方证券公司告上法庭,亲手将它解散,然后肢解了各个行业的托拉斯,包括牛肉威士忌、烟草制糖、电报钢铁纺织等等,人送外号「托拉斯爆破手」。


洛克菲勒家族旗下的标准石油公司也不例外,它在1890年垄断了全国95%的炼油能力、90%的输油能力和25%的原油产量,正是反垄断的最好例子,它唯一的下场就是被肢解。


1910年,美国多数州开始征收累进收入所得税,洛克菲勒财团成为重点征收对象,在风雨飘摇中人人喊打。


老洛克菲勒做出一项重大决定,那就是成立一个「为全人类谋福利」的慈善基金会,并将整个家族的财富装进去。


这步棋下得非常精妙


1、洛克菲勒家族不必再交累进所得税和遗产税,顺便平息民愤;


2、这笔钱捐出去了,名义上归属大众,但它不是捐给国家,不是捐给需要帮助的具体个人,依然在洛克菲勒家族的掌控中;


3、基金会的权力相当大,投资不受任何限制,执照没有时限,可以在全球布局。


当时的批评者公开嘲讽,说这个基金会的钱可以用在任何地方,干任何事情,甚至还免税。


对洛克菲勒家族这个层面来说,通过基金会避税只是短期目的,长远方向是要扩大影响力,让基金会承担输出「全人类恩主的新形象和商业任务」。


在捐款对象上,洛克菲勒基金会给哈佛、霍普金斯等名牌大学捐赠公共卫生学院,并要求传授「生病了就要吃药」、「对症下药」的药品治疗理论,让背后的大型制药公司获得巨额利润。


那些传播顺势疗法、天然药物疗法,没有采用药品治疗理论的医学院,不仅没有获得任何捐赠,还面临被关闭的困境。


1910年,由洛克菲勒和卡耐基策划的《弗莱克斯纳报告》,尖锐批评了当时北美医学教育的乱象,促成了美国医学教育走向标准化。


此后,所有医学院必须采用大型制药公司的现代医学模式,那些不依赖药品疗法的学院被集体关闭,不具备先进设施和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学院,一些地方的小规模乡村医学院,国家也停止财务支撑。


有些医生没有按照现代医学模式治病,甚至被逮捕和监禁,你可以理解成非法行医。


入学门槛的提高,又直接将平民学生等弱势群体排除在外,变成了一种精英世袭教育。


就这样,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世界各地慷慨捐赠,包括北京协和医院,通过一所所院校的药品宣传,形成一个覆盖全世界市场的药品托拉斯。


在战争年代,洛克菲勒通过和政府合谋,大力推销毒品,数量超过两亿剂,全注入到美国士兵的血液中。


老洛克菲勒的那句名言非常精辟


华盛顿的国务院是我们最大帮手, 众多大使和部长们帮助我们在全世界最远的角落开辟新市场。


到了今天,美国排名前200家的慈善机构里,已经完全渗透到各个领域,并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在其中占据主导权。


索罗斯是全球捐款最多的慈善家,他创办的开放社会基金,支持世界各地的异见群体和活动,支持一众青年活动家,鼓励「自由思想」的传播。


克林顿基金会,是克林顿夫妻最重要的敛财工具,相当于地头蛇,但凡想要在美国本土做生意,想要在政府层面打通关系,都要给这家基金会拜码头,捐赠足够的资金。


甚至在海地灾后的重建工作上,克林顿基金会成为了最大拦路虎,吃拿卡要,对重建承包商来说苦不堪言。哪里有自然灾害,哪里就有克林顿基金会,所以这对夫妇也被称为灾难资本家。


哪怕口碑最好的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成立初衷和老洛克菲勒一样,也是为了避税和洗清名誉,从反垄断案中将自己摘出来,规避司法部的调查。


2010年,除了阿拉斯加和德州,美国48个州将采用统一课程标准,背后的主要推动力量就是盖茨基金会,所以当时的舆论强调「盖茨夫妇决定了美国数千万公立学校的儿童将学到什么,如何学。」


对美国政府来说,基金会可以弥补资金不足、缓解社会矛盾,可以推动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可以对外输出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输出民主自由思想,可以做各种官方不想做、不能做、不敢做的事情。


所以基金会也被称为「影子内阁」。


顶级富豪设立基金会的最终目标,就是巩固自身影响力,扩充权力范围,至于避税算是一个小福利。


说到这里,我并非污名化国外的慈善基金会,只是在陈述事实。


这里面有各种藏污纳垢,有避税的、洗钱的、扩权的,肯定也有一小部分基金会是真的在践行慈善初衷,理应得到尊重。


只要有这一小部分人愿意奉献,就足够了。




继续讲回避税。


真正的顶级富豪,都喜欢两手准备,左手慈善基金会,用来扩权,右手信托基金会,传承财富。


信托顾名思义,就是代人管理财富,以信任为前提。


信托模式有许多种,我这里只讲最高阶的一种避税玩法——GRAT信托(委托人保留年金信托)。


以张三为例,他将价值1000万美元的资产注入到GRAT信托内,缴完税,并约定一个时间,比如五年,每年要返还200万美元给张三。


五年后,张三获得1000万美元,而信托上的资产基本所剩无几,剩余部分可以免税传给后代。


兜兜转转一圈,钱既没有增多,子女也没有拿到多少钱,那张三图什么呢?


图这1000万美元在未来五年的增值。


许多创业公司的老板,在上市前,往往都喜欢将自己的股票装入GRAT信托内。等公司上市后,股票大幅升值,原本价值1000万美元的股票资产,膨胀到1亿美元。


最终,他能完整拿回来1000万美元,并将剩余9000万美元的股票资产,免税传给了下一代。


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就是这样干的,在上市前将自己所有股票放入GRAT里,免税转移了数十亿资产。


沃尔玛的创始人萨姆·沃尔顿在自传中写道「减少遗产税的最好方法是在资产升值之前将其放弃。」


或者像另一句名言所说「只有税务规划做的很糟糕的有钱人才付遗产税。」


如果整个家族的财产已经饱和,未来没有多少升值空间,还能不能用GRAT来避税?


可以,比如老特朗普的神操作。


他通过各种方式,将10亿美元的家族资产评估为4000万美元,随后装入GRAT信托里,按4000万美元来纳税,设立两年期限。


两年后,信托财产的三分之一返还给老特朗普夫妇,剩余三分之二转给特朗普兄妹们,直接节省了5.5亿美元的税负。


前提是,老特朗普在这两年内不能提前去世,否则继承者就要缴纳巨额遗产税。


针对GRAT信托的漏洞,参议员桑德斯公布了一个提案


1、GRAT信托的有效期延长至10年——看这些老家伙能不能活过10年;

2、保留25%的信托财产缴纳赠与税——强制性征税,别想钻漏洞;

3、避免滥用估值手段,降低资产价值——杜绝暴力折旧。


可惜,这个提案没有被通过。


另一种信托就是常见的家族信托,将所有财产装进家族信托里,请专人来打理,让家族财富永久保留,一代代传承下去,并且不受任何外界干扰。


风险肯定也是有的,万一找的信托公司不靠谱,有直接跑路的风险。


梅艳芳病逝前,就将所有资产都放在信托里,约定每个月支付母亲7万元作为生活费,任何人包括梅艳芳的家属都无法更改信托内容。


许世勋病逝前,将数百亿港元装进家族信托里,李嘉欣夫妇每个月可以领到200万港元生活费,但无权支配信托基金。


李嘉诚名下的所有上市公司,包括和记黄埔、长江实业、长江基建等都放在了家族信托的框架内,并指定家人为受益人。


额外说一下李嘉诚,他在维护个人形象上同样不遗余力。


他经常向人展示自己节约的一面,比如那块600港元的西铁城手表,作为老演员陪伴了他十几年,私下却抱怨这是一块「该死的手表」。


可没办法,李嘉诚在各个场合都要强调自己手表的廉价属性。


有一次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李嘉诚搬出手表主题,说采访者的「表太奢侈了」,「我的比你便宜多了,不到50美元」。

还有李嘉诚和1元硬币的故事,各种版本改编,和德国良心下水道一样传得神乎其神,我挺好奇的是,为什么李嘉诚如此珍贵的口袋空间里会有1元硬币。


2005年,李嘉诚从长江集团拿到1万港元的工资,绝口不提自己有多少分红,因为香港从不对股息征税。


香港的富豪阶层,最喜欢将勤俭节约和财富增长结合起来,并对外释放一个信号我的钱是正当赚来的,是用血汗努力换来的,以此消弭居民对「李家城」的怨愤。


但香港的过往辉煌,从来不依靠这群顶层食利投机者,而是依靠最广大中小企业者的努力。这里我先不展开,留给很认真系列「香港篇」。


由于国内的家族信托法律并不完善,许多顶级富豪会将名下所有财产装入国外的信托公司中,也被称为离岸信托。


一旦设立离岸信托,这些资产就和国内富豪没有任何关系,所有权完全交割,无论国内发生什么情况,都不会对离岸信托中的资产造成影响,也无法被抵债清算。


目前在互联网上耳熟能详的大佬名人,有一个算一个,基本都设立了离岸信托。


任凭破产清算,金融理财暴雷,被拉横幅围堵,依然能在公共场合谈笑风生,清风拂山岗。




2021年6月,ProPublica公布了一则从国税局泄露的数据


1、从2014年-2018年,最富有的25位美国人累计增加4000亿美元财富,一共缴纳了136亿所得税,真实税率3.4%;


2、2018年,25位富豪财产高达1.1万亿美元,个人联邦税单是19亿美元;


3、巴菲特的真实税率为0.1%,贝索斯0.98%,马斯克3.27%。


白宫表示这一泄露是非法的,FBI 正展开调查,毕竟顶级富豪避税不违法,泄露这件事才违法。


为什么这群人的税率如此低?


根据美国现行法律,投资者只要一直持有股票,不收取任何分红,就无需缴纳利得税,除非将股票出售。


比如苹果CEO蒂姆·库克,在今年9月获得价值7.5亿美元的股票激励,他缴纳了3.97亿美元的资本利得税后,最终拿到3.546亿美元的奖励,税率够狠。


但巴菲特长期持有股票,一直没卖,所以不需要纳税。


哪怕巴菲特去世了,他那价值1000亿美元的股票资产,可以免税继承给后辈,并且会重新计算资本利得税。也就是说,后辈拿到这1000亿美元的资产,只需缴纳继承那一天到卖出时股票盈余的利得税。


巴菲特如果要用到钱,根本不需要卖股票,将股票拿去抵押就能换来一大笔钱,借钱利息还能税前扣除。只要美股一直维持牛市,股价始终上涨,那借的钱就越多,借新还旧,甚至都不需要还钱。


所以巴菲特曾经有过埋怨,说自己缴纳个税还没有自己秘书高,公开声称,希望美国政府停止溺爱超级富豪,一幅慷慨大义的模样。


巴菲特真想交税,他有一万种方式为国家做贡献,而不是依靠广大工薪阶层的税收来撑起美国的明天。


,没有人比特朗普更懂避税,他的避税方式简单粗暴,那就是连亏11年,每年都不用纳税。


从1980年开始,特朗普的商业道路充满坎坷,到处投资,没钱了就贷款,银行贷不出来又开始发债,终于搞到公司破产。


1995年,特朗普的纳税表报损了9.16亿美元,意味着接下来他每年赚5000万美元,连续保持18年都不用缴纳任何所得税。


特朗普的各种日常开支都算在公司帐里,包括七万美元的发型设计费,还有支付给自己女儿70万美元的咨询费,都作为商业开支抵扣。


当总统那年,特朗普只缴纳了750美元联邦所得税。


他宣称自己当总统不领一分钱工资,但这三年里,他打高尔夫花掉的白宫款项近2亿美元,而且全花在特朗普自己的高尔夫球场。


要论利益输送,也没有人比特朗普更懂了。


「美国从有税法的那天起,政府和公民之间钻空子和堵漏洞的斗争就没停过。」


这句名言充满着博弈和热血,可「公民群体」不包括工薪阶级。


一个正常的美国工薪族,需要拿出30%-40%的收入来交税,其中包括联邦所得税,各州的所得税,消费税,房产税等等。


这些税收体系极为复杂,却又严丝合缝,严谨透明,任何普通人都无所遁逃,毕竟单一的工资收入,也意味着没有任何腾挪的避税空间,最终老实交税,税率最高达到37%。


富豪阶层的收入因为来源多样化,还可以雇佣税务师优化资产结构,有无数种避税方式,通过资本投资所需缴纳的税率只有20%。


纽约州议员亚历山大前政策顾问称「每个亿万富翁都是政策上的失败。」


原本税收可以调节贫富差距,让富人承受重税,提高社会福利,减轻穷人负担,现实是,美国根本无法对顶级富豪收税。


或者说大部分国家都面临相同困境一旦对富人征收重税,哪怕提高5%,他们都会毫不犹豫搬空这个国家的所有资产,转移到海外。


2012年,法国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对年薪超过100万欧元的富人加征75%所得税,也被称为富人税。


后两年,法国只收到4亿欧元富人税,而且有3万多人移民国外,造成国民资产严重外流。


2015年,法国政府顶不住了,被迫废除富人税。


中国没有任何遗产税,也不具备征收能力,毕竟遗产税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小,无法有效对富人征税,还容易导致资本外流。


可在历史上,美国是成功对富人群体征税,税率甚至达到90%,因为有一个天敌苏联存在。


为了抵抗苏联的意识形态入侵,西方资本家们狠心割肉,支持政府对自己征收重税,和苏联展开全面竞赛。


1950年至1970年,是美国普通老百姓最幸福的20年,贫富差距不大,社会福利全覆盖,也是红脖子群体最怀念的时代。


里根总统上台后,开始给美国富人减税,因为石油美元带来无限印钞的权力,而且苏联在走下坡路,已经不足为惧,这就是为什么在20世纪末,美国贫富差距迅速扩大的原因。


每一轮金融危机,都能诞生一批超级富豪,富贵险中求。


如今拜登自诩要效仿罗斯福新政,去大搞基建、大搞加税,姿态做得很足,成效如何,普遍是不抱希望的。


除非美国政府能继续找到一个类似苏联这样的对手,然后妖魔化,渲染各种威胁论,找到合适理由才能给富人群体加税。


现在对手找好了,理由也充足了,好像对富人群体没什么用。


估计大家都麻了。




再说说国内富豪的避税情况。


低段位的富豪,将个人的吃喝拉撒全纳入企业成本,买车买房都登记在公司名下,做进项税抵扣,每年还能折旧,增加企业成本。


中段位的富豪,继续在公司的成本开支上做手脚,用礼品券来代替员工福利,在避税地区虚设业务,转移利润等等......往往也是这个段位的富豪最容易出事,一不小将避税变成了逃税。


高段位的富豪,手段层出不穷,比如给自己开1元年薪,不用交个人所得税,利用股权分红来进行避税;


在一些需要大量用人的行业里,像外卖员、快递员和网约车司机,诱导他们成为个体工商户,不再是自己员工,而是商业合作伙伴,那样公司就不用交五险一金了,也没有义务承担风险,少缴很多税。


或者跑去海外的避税天堂开公司,然后收购国内公司,摇身一变成为境外直接投资,在我国转移纳税义务,达到避税目的。


这些避税天堂的公司注册流程极为简单,而且公司股东、股权比例、收益状况等资料完全保密,不受外汇管制,所以富豪群体都喜欢通过离岸公司来转移资产。


仅维尔京岛就有超过20万家中国公司注册。


截至2014年底,包括香港在内的中国公民,在海外避税天堂藏了1.2万亿美元,给中国税收造成每年损失668亿美元。


顶级段位的富豪,避税方式参考张勇夫妇。


2018年,海底捞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时,张勇夫妇的国籍和住址都是新加坡,近1000亿的资产也全部转移,放在了离岸家族信托。


为什么要移民新加坡?


因为新加坡没有外汇管制,也没有任何资本增值税和遗产税,而且海底捞的大部分营收都在国内,新加坡对于从海外获得的收入是不征税的。


如果是打工一族,避税方式就少很多了。


像BAT等互联网大厂,许多税前年入百万的工薪族,只能老实交三四十万的税,避税无从谈起。


越是正规的纳税大户,就越不会冒着风险帮员工避税,都被税务局重点盯着呢。


什么收入拆分,按月发放,个人独资企业打款等等,除非你能说服公司,有比较大的话语权,不然这些避税伎俩都没用。


至于明星阶层,属于高收入人群,避税的方式同样有很多,最常见的是跑去避税地开设独资企业,以工作室名义对外承接业务,像以前的霍尔果斯。


这样一来,明星需要交的税率大幅减低,从45%降到5%左右,达到合理避税。


可这群人确实太贪了,哪怕如此低的税率都不满足,还要去弄阴阳合同,去注册皮包公司转移大额资金,最终获得史上最强的监管。


上面说的避税手段,其实很多已经失效,或者说,现在避税难度越来越大。


许多影视剧里,都会称赞瑞士银行的隐私保密性,是世界金融避难所,是逃税者天堂,但这个神话率先被美国打破。


2009年,为了打击海外逃税行为,美国实行经济制裁,逼迫瑞银集团交出4450名美国客户给司法部,并开出7.8亿美元的罚款。


最终,瑞士和美国签署了一个协定要求瑞士银行向美国政府披露有关美国民众的账户资料,FATCA条款正式诞生,也称为反避税条款。


这个条款很强横,要求全球的金融机构都要提供美国人的金融资料,方便美国政府查税。


2018年,属于中国版的反避税条款诞生,范围包括


个人在境外持有存款账户、托管账户、证券账户、期货账户、现金价值保单、年金合同、离岸信托、金融机构的股权/债权权益等金融资产,以及在境外税收优惠的国家或地区设立的公司。


这个条款,直接针对在海外藏匿巨额财产而没有申报的富人,会被处以高额税率补缴。


以前买一本它国护照、跑去避税天堂开公司的避税时代已经没用了。


中国税务机关根本不在乎这些离岸公司的股东是谁,到底有多神秘,直接针对国内受控关联公司的利润展开纳税,只要无法证明两者之间有商业实质往来,就要交税。


而那些外籍人士也被取消超国民待遇,以前他们只要跑去国外呆够90天,就能获得「在中国居住不满1年」的成就,不用在中国纳税;


现在是,只要在国内居住满183天,无论国内外取得的收入,都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并且如果想移民,要注销中国户籍,就必须清税才能完成注销,相当于中国版的「离境税」。


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中国这项反避税条款,在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然后整个2018年,有17位国内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将股权迅速转让给离岸家族信托。



2018年一天,孙宏斌将价值321亿的融创股票,全部装入美国南科他州的家族信托。


时间卡得非常精准,毕竟第二天就要执行反避税条款了。


去年6月还发生一件大事


七国集团(G7)就跨国公司纳税规则达成协议,同意以国家为基础,向跨国公司征收至少15%的企业税,打击大型跨国公司的避税行为。


这项协议几乎明着说,打击的就是全球各地的避税港,包括开曼群岛,维京群岛,还有一些低税率国家,比如新加坡。


这项协议,只适用于年营收超过7.5亿欧元的大型跨国公司,所有国家针对来自海外的利润,都要按照15%的税率征收,一视同仁。


对我们影响并不大,因为我们不是低税率国家,国内的企业所得税率25%,比全球最低企业税都要高。


,中国财政收入对个人所得税依赖程度很低,纳税大户依然是国企,像中国烟草的税收,一年能达到1.2万亿。




过去几十年来,我们沿着三次分配理论的方向走。


第一次分配,是多劳多得,每个人凭本事赚钱,一起做大市场蛋糕,效率优先,但很难缩小贫富差距。


第二次分配,通过税收来进行收入调节。


第三次分配,企业和个人在自愿原则上,以慈善和公益方式对财富进行分配,促进整体公平正义。


于是,许多事情渐渐浮上表面


有的人领着微薄薪资,生活过得极为简朴,却日行一善,这辈子捐出几百万善款;有的通过慈善作秀,各种宣传,变成了诈捐;也有的在公共场合打爱国牌,忧国忧民,被查出来转移资产,还改了国籍。


有的富豪光鲜亮丽,常年稳居富豪榜,背地里已经负债累累,拆东墙补西墙;也有的常年不显山不露水,真金白银捐出去百亿资金,不玩慈善基金那一套。


有的企业一边标榜自己是民族良心,一边将跨国避税、高价低配、坑自己人的伎俩玩得出神入化;也有的迎难而上,打破门槛壁垒,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做着另一种形式的慈善。


有的慈善组织,在让人失望这件事上从不让人失望,财务不透明,消费大众爱心;也有的默默无闻,在相当长的时间跨度里,将西北地区沙漠一点点变绿。


所以,当舆论通稿整齐划一称赞某个人的善行时,就需要保持自辩力,别被轻易忽悠。


不要看这些名人说了什么,关键看他们做了什么。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78.com 体育知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足球|篮球|NBA|奥运|网球|高尔夫|田径|游泳|排球|赛车|比赛|亚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