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直播(马斯克直播解雇推特)

nba赛程 2022-11-30 19:29www.1689878.comnba排名

体育知识网给大家浅谈下,以及马斯克直播吸烟动图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体育知识网喔。

本文看点:

马斯克放话6个月内公测卫星互联网,能颠覆5G技术吗?

目前马斯克的卫星互联网,只是计划公测而已,现在说颠覆5G技术,还为时过早。一个项目的测试,到项目真正的投入市场,会有非常遥远的距离。马斯克的卫星互联网计划,确实非常牛逼,但想短时间内,对现在的通讯行业格局形成冲击,无疑是痴人说梦。

马斯克,大家都认识,是一个敢想敢干的人,他的私人卫星、他的新能源汽车,他的发家史,一直为世人所津津乐道。不过他的私人卫星、新能源汽车,相对他的互联网卫星计划,真的是小儿科。马斯克刚提出这个庞大计划的时候,很多人都被吓到了,纷纷表示不相信。

正常人被吓到是正常的,这样庞大的计划,也只有马斯克这样的天才(疯子)才会想,才敢想。马斯克计划在太空中,投放12000颗卫星,组成一个巨大的不同层次的卫星网,覆盖整个地球,然后向地球上的网民提供高速、低价的网络服务。

这个计划的牛逼之处在于全球无死角全覆盖。这意味着,身处地球的你,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享受高速的网络,这对于偏远地区的人,是一个巨大的便利。这个计划的难点在于向太空中投放12000颗卫星,这需要巨大的资金。要知道,现在整个太空上的卫星,也不过4000颗而已。

不过,这个巨大的难题,马斯克正在想办法解决。本身,马斯克的SpaceX火箭实现了可回收、再利用,大大降低了火箭的发射成本,然后他又实现了一箭60星的发射技术。从计划的提出,到现在的测试,短短几年内马斯克就在太空中投放了420颗卫星。速度不可谓不快。

尽管马斯克的卫星互联网计划推进得很快,但目前的420颗卫星,相对它的12000颗的投放计划,仅完成3.5%。按照这个进度,马斯克大概需要30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他的计划,就算后期计划推进的速度,大大提速,估计10年是少不了。

10年的时间,不算短,可以改变很多东西。现在马斯克的计划无疑是最先进的,但10年后未必,10年后也许会有更先进的技术出现。就算10年后马斯克的计划是最先进的,但那个时候的5G技术,早已经迭代了。那个时候,已经是6G时代,或者7G时代了。

马斯克放话6个月内公测卫星互联网,是没有办法巅峰5G技术的。目前这个阶段,5G技术,依然是最主流、最先进的通讯技术。至于未来,马斯克的卫星互联网计划,能打败谁、颠覆谁,未来再说。现在讨论,并没有意义。

马斯克“开房聊天”的语音软件蹿红,这软件爆红的原因是什么?

一款“开房聊天”软件Clubhouse一经推出便立刻吸引了很多人地眼球,它的形式就像多人打电话聊天,互相看不到脸,只能听得见对方的声音,一旦结束,彼此便相忘于江湖。Clubhouse的首秀就是他的创始人马斯克亲自压阵,在这场聊天盛宴开始之前,立马引发了社会的关注,甚至在中国一度冲上热搜,毕竟能和当过世界首富的天才营销大师马斯克在一个“房间”里面聊天,普通人真的是想都不敢想,但现在却将变为事实。

如果有人问这款软件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或许它最大的特别之处是将营销手段玩得很溜。

1,深谙饥饿营销手段

会员邀请制度的应用让大部分人都没有机会能够进入聊天室,而只有那么一部分拿到邀请码的能够进入,这种形式就像是高级会所,并不是每个人能进,进去了的人会自然具有优越感,对软件粘性增强,而进不去的会很好奇,很想进。这种饥饿营销手段营造出一种供不应求,很紧张的局面,会有效的引导那些不够理性,好奇心强的人进行消费。毋庸置疑,第一个想到饥饿营销的人是个天才。

2,利用名人效应吸引用户

Clubhouse的第二必杀器就是名人效应,刚推出就有马斯克亲自坐镇谈比特币,谈火星,谈未来,而它的初代用户就是一些硅谷大佬,电视电影名人等等。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能有机会与这些大佬们在一起聊天,想想就激动。

而在各大购物平台甚至有人以几百的高价出售邀请码,有的人会想花几百买一次与大佬们聊天,或者听大佬们聊天,就像自己置身于一个上流社会的酒局,有很多和我一样的普通人进不来,而我进来了表明我不是一般的普通人,优越感自然的增强,这就是名人效应。毋庸置疑,利用人的心理作用和人性弱点进行营销,简直比生硬的广告强太多。

3,用后即焚,大家相忘于江湖

,Clubhouse不同于传统直播或视频软件,有回放的功能,也不同于facebook等有添加好友功能。Clubhouse将聊天这个词发挥得淋漓尽致。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聊天,你没有,而你甚至都没机会看到,你很幸运,有我这么个朋友给你讲述那场聊天有多么有趣。参加过聊天的优越感和没参加过聊天的羡慕好奇,能长期维持软件的热度。

太空出差三人组归程只用约8小时,他们是如何飞速回家的?

太空出差三人组归程只用约8小时,他们是如何飞速回家的?其实有两套方案,一个需要绕地球18圈,一个只需要5圈,为了让宇航员们更舒适一点,选择了更快的。

我说一件太空出差三人组在即将返回时加班做的一件事吧,国内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国际上反响强烈,那就是4月9日,中国空间站宇航员乘组受邀为美国中小学生回答了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了一次跨国太空授课。

中国宇航员为美国学生展示了空间站内如何进行水资源的循环收集与利用,失重环境下人体可以像超级英雄一样运动,并且回答了宇航员在太空中会进行哪些娱乐活动,如何能当上宇航员等问题。SPACEX的马斯克还有NASA的资深宇航员也通过视频联线参与了活动。

虽然由于当下中美之间紧张的关系,国内新闻媒体对此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报道,但事实上这次活动在外网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人们纷纷盛赞这种国际交流为孩子开启对科学对太空的向往,也称赞了中国的空间站技术和宇航事业发展。

所以说我国的对外宣传部门并不全都是战五渣,这次效果很好的交流活动其实就是驻美使馆一手操办的,采取的是在美国中小学生间征集视频问题,抽选后交由空间站宇航员回答,然后使馆的小年轻们加了个班把这些视频剪辑在了一起,看起来就像现场直播一样热烈精彩,实际上动用的人力物力远没有国内的两次太空授课那么隆重。

惠而不费,既宣示了我国和平开发太空的意愿,向美国乃至全世界少年青年展示了我国雄厚的太空技术,促进了民间的交流,这种打草搂兔子的好事,我相信在未来,随着我国空间站在轨时间越来越长,太空计划进一步展开,我们的事业必将带来更伟大的收益。

马斯克的“商业帝国”|CB Insights深度报告

毫无疑问,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已经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有很多头衔,比如 PayPal 的联合创始人、特斯拉和 SpaceX 的首席执行官等等。

殖民火星、将成为人工智能“宠物”的未来人类等,这些不同寻常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仅为他带来了声誉和财富,也招来了不少非议和审查。

虽然马斯克大多是从颠覆现有技术的角度出发,但他的商业帝国几乎涉及到了所有的重要行业甚至全球性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 八个领域 解析马斯克的商业帝国,以及它们将如何颠覆这些行业并改变世界

虽然过去一直遭受着无法满足生产目标的困扰,特斯拉(Tesla)在新冠疫情期间没有放慢脚步。尽管在这次疫情危机中一些工厂被迫关闭,但整体上仍保持盈利。

,特斯拉正在迅速扩张,预计将在美国和德国增建两家新工厂;其股价也翻了两倍,一度成为市值最高的 汽车 制造商之一。

特斯拉的使命

特斯拉成立于 2003 年,是马斯克继 PayPal 之后的第二个创业项目,也是他最雄心勃勃的项目之一。

特斯拉成立之初便设想了 自动驾驶 汽车 的未来 大多数人将乘坐自动驾驶的特斯拉出行,而且车主还能将爱车出租赚钱。

但产能问题始终困扰着它,由此引发的延迟交货也曾一度让很多股东担忧。特斯拉的大肆宣传使其成为做空者眼中的诱人目标,但至少在 2020 年,特斯拉的表现让做空者损失惨重,各家空头总亏损超过 200 亿美元。

从各国政策走向角度看,期望电动 汽车 成为主流是有道理的。英国和法国已经决定从 2040 年禁止柴油和汽油车销售。作为最大的 汽车 市场,中国也表示,到 2025 年,20% 的车辆应使用某些替代燃料。在这种政策的引导下,各大传统车企也在推动电动 汽车 的研发、制造和销售。

按这种节奏发展,在电动车市场独占鳌头,似乎就意味着最终将领跑整个 汽车 行业。

特斯拉的 历史 和承诺

严格来讲,Model 3 是特斯拉第一辆面向大众市场的量产车,于 2020 年 3 月正式成为全球最畅销的电动 汽车 。但实现这一点并不容易。

2016 年 3 月,特斯拉官宣 Model 3。48 小时内,该车订单达到近 25 万笔,总计潜在销售额超过 100 亿美元。

可是产能和交付问题一直困扰着这家公司。

马斯克当时承诺,在 2017 年第三季度生产 1500 辆 Model 3,到 12 月每月生产 2 万辆。但实际上,在第三季度只完成了 260 辆的生产。此后,Model 3 的产能问题一直延续到了 2018 年,并终于在当年 6 月的一周达到了每周 5000 辆的目标。

为了解决产能瓶颈问题,马斯克也付出了不少努力2 周内完成临时帐篷的搭建来容纳新的总装生产线;他本人更是 24 小时留在工厂亲自监督,每周工作时长达 120 小时。

此后特斯拉产能开始逐步增加,2020 年第二季度交付了 9 万多辆车。至于其目标,是到年底时交付 50 万辆。

特斯拉的另一个特色是其自动驾驶技术 Auilot,每辆车配有 8 个外部摄像头,12 个超声传感器和一个雷达,用于生成周围环境模型。这些模型会上传到特斯拉服务器,工程师会研究这些数据,并与其他特斯拉上的数百万小时环境素材进行比较。

目前四种特斯拉车型使用的都是辅助驾驶功能,可以实现自动跟车、泊车和远程召唤等功能。但马斯克最初声称的“完全无人驾驶”尚未实现,不仅技术上还不成熟,有关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性和法规的批准仍然是障碍。

特斯拉最近的成功

特斯拉最近几个月取得了许多进展

质疑人士对其最近几个季度利润的可持续性持怀疑态度,还有一些分析师觉得该公司估值过高。 ,在美国购买特斯拉电动 汽车 的税收优惠政策已经到期,这可能会导致买家需求下降。

马斯克认为,如果人类始终只是单行星物种,那么走向灭绝会是必然结果。所以,我们对地球以外地区的 探索 越多,在面对超人类 AI 或地球自然资源枯竭等威胁时,就越游刃有余。

于是, 2002 年马斯克创立了 SpaceX,其目标是使人类成为多行星物种 。SpaceX 网站上写着马斯克的一段话“清晨醒来,相信未来是美好的——这就是航天文明的全部意义。”

2020 年夏天,SpaceX 成为第一家将两名 NASA 宇航员送往国际空间站并返回的商业公司。该任务也是自 2011 年 NASA 结束其航天飞机计划以来, 从美国本土完成的载人航天

目前的技术

高昂的发射费用让人们对太空旅行望而却步。 随着商业火箭技术的发展,其发射成本在过去十年下降了 20 倍

造成高昂成本的技术原因有很多,包括建造一次性火箭的资金要求、低容错性、高系统的复杂性等等。对于马斯克来说,可重复使用的火箭是太空旅行的关键。NASA 的航天飞机也是出于类似的想法设计的,但由于消耗性的固体火箭助推器和主燃油箱的价格增加了成本,最终导致该计划未能实现其预期价值。

SpaceX 的猎鹰火箭(Falcon)是一支奇兵。 其可重复利用的特点将飞船升空的成本降低了五倍 。2020 年 8 月,SpaceX 庆祝了其第 100 枚火箭的发射,也是单个轨道火箭重复使用 6 次的新里程碑。

从长远来看,马斯克希望 SpaceX 在 2050 年之前将 100 万人送上火星,而这需要将猎鹰的每吨入轨成本降低 1000 倍以上,才可以维持一个能够自我运转的火星城市。

SpaceX 的火星梦

从经济上考虑,要降低成本,使商业星际太空旅行成为现实,仅有可重复使用的火箭还远远不够,还需要

SpaceX 运载工具使用甲烷和氧气的混合物 Methalox。为了生产甲烷,SpaceX 将从火星的大气中收集二氧化碳(大气中 96% 是二氧化碳),并从地表开采水。这种方式有望生产回程所需要的燃料。

这个想法的主角,将不是目前的 Falcon 火箭加龙飞船组合,取而代之的是 SpaceX 正在开发 Starship(“星际飞船”,以前称为 Big Falcon Rocket)。8 月初,其原型飞船成功发射了 500 英尺。

雄心勃勃的“星际飞船”有 400 英尺高,30 英尺宽,由 37 台 Raptor 发动机推动,一次最多可运送 100 人。

下一步是什么

在 SpaceX 将任何人带上火星之前,它计划将日本亿万富翁前泽友作(Yusaku Maezawa)带往月球旅行。

2018 年 9 月,马斯克宣布,这位亿万富翁及其 6 至 8 位客人将成为自 1972 年阿波罗 17 号宇航员以来第一批近距离观察月球的人类。项目最初定于 2019 年启动,后来 SpaceX 将其推迟到(最早) 2023 年,目前专注于发展更强大的 Starship 和卫星互联网服务。

就马斯克的创新而言,通常都有一个固定的套路找到一个因技术落后而失败的旧想法,然后用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工程师来解决这一问题。

这也是马斯克和 SpaceX 探索 价值万亿美元卫星互联网行业的套路为传统宽带技术难以到达的偏远地区提供高速网络服务。

SpaceX 雄心勃勃的百亿美元 Starlink 项目并非为所有人提供高速互联网,而是针对传统网络无法覆盖的人群。 马斯克自己也曾明确表示,他们的目标客户与传统电信与运营商不一样,不会对它们构成威胁。

卫星互联网的 历史

用卫星部署互联网服务的想法并没有很“创新”,自上世纪 90 年代初期至今,曾有铱星、Teledesic、Globalstar 和 OneWeb 等公司涉足其中,但没有一家能坚持下去。

Starlink 与它们相比,具备一些重要优势

2018 年,SpaceX 获得了 FCC(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批准,可发射多达 11943 颗宽带卫星。几个月后,SpaceX 将二手火箭送入太空,之后 SpaceX 将一颗卫星的发射成本降低到了约 6200 万美元,而竞争对手的价格则高达 1.65 亿美元。SpaceX 重复利用的火箭技术可以进一步改良,将成本压缩到 3000 万美元以下。

截至 2020 年 8 月,Starlink 已部署了近 600 颗卫星(预计要 800 颗卫星才能让互联网服务开始工作)。 该公司计划在 2020 年底之前在北美提供服务,2021 年扩大到接近全球的覆盖范围。

下一步是什么

SpaceX 仍然面临两个挑战

,该行业竞争也在加剧。据传苹果公司也在组建一个卫星互联网团队,而亚马逊的 Kuiper 卫星项目最近也获得了 FCC 批准。

新能源,尤其是太阳能,是马斯克的追求之一。

他最初在 2004 年向亲戚提出了成立 SolarCity 公司的概念。这是他希望太阳能成为主流技术的第一次尝试,当时市场正处于 2000 年初的“太阳能淘金热”中。

因为遭遇了重大财务问题,SolarCity 在某种意义上失败了。虽然它一度成为美国最大的住宅太阳能供应商,并被特斯拉以 26 亿美元收购,但这次有争议的收购,引发了特斯拉股东的不满和起诉,而且目前这起诉讼仍悬而未决。

SolarCity 的 历史

SolarCity 面临的是新能源领域的“一英里”挑战,即真正实现太阳能的普及和主流化。

虽然到 2013 年,它已成为美国住宅建筑中太阳能系统的主要供应商,它的关键创新不是技术层面,而是在金融层面。

在 SolarCity 出现之前,安装太阳能屋顶的费用在 3 万到 5 万美元之间。SolarCity 率先提出了“太阳能租赁”策略,允许房主免费安装屋顶并逐步偿还安装成本。

2014 年 2 月是 SolarCity 的市值巅峰,但随后其合同取消率很快飙升至 45% 以上。一些批评者指出,SolarCity 的销售策略是罪魁祸首。该公司的销售人员会大肆渲染节省的费用来推广预定和安装,但当真正需要交费的时候,客户就意识到自己节省的钱并没有达到他们所承诺的那么多,便立即取消了安装。

当时,SolarCity 的销售团队每周都新增数百人,他们在提成的激励下签下一笔笔订单,但公司的营收却没有增长。

两年后,错误的运营方式让 SolarCity 的股价下跌了三分之一。这时,马斯克提议特斯拉收购 SolarCity。交易获批后,特斯拉将 SolarCity 的业务整合到了 Solar Roof(太阳能屋顶)产品线中,扩大了特斯拉提供新能源的能力。

特斯拉的太阳能屋顶

但 Solar Roof 的进展缓慢,2017 年 5 月完成了第一批预定,2018 年春季才有第一批非员工安装。一个典型的美国独立屋,算上美国政府的税收抵免,覆盖 2000 平方英尺屋顶的成本约为 5 万美元,其中 40% 是太阳能板。

理论上,如果天气晴朗,这些太阳能电池生产的电不仅可以供应整户人家的使用,还可以卖给当地电力公司。

尽管这项技术是有前途的,但特斯拉仍无法打开市场。到 2018 年 5 月,特斯拉仅完成了 12 个屋顶的安装。2019 年 10 月,特斯拉推出了屋顶的第三次迭代,该公司声称这将更便宜且更容易安装。

马斯克还表示,2020 年第二季度的业务范围已经从 8 个州拓展到 25 个,太阳能屋顶安装量也比上个季度增加了两倍。,他还表示要在 2020 年底扩展到国际市场,但目前尚未有任何举动。

障碍还在继续

特斯拉还因 SolarCity 面临法律纠纷。2019 年 8 月,沃尔玛在其 7 家门店的太阳能电池板着火后起诉特斯拉,但几个月后迅速达成和解。

收购 SolarCity 之后,特斯拉还陷入了股东提起的重大诉讼中。特斯拉股东称,马斯克错误地陈述了 SolarCity 当时的金融状况,26 亿美元的收购实际上是援助这家企业。但实际上,马斯克在证词中表示,他将所有 SolarCity 员工调去生产 Model 3,进一步损害了 SolarCity 复兴的机会。

特斯拉其他高管在 2020 年 1 月以 6000 万美元和解,但马斯克仍然是该案的唯一被告,并将于明年 3 月开庭。

用真空管道运输是一个世纪以前就诞生的想法,但直到 2012 年,人们才开始慢慢受到马斯克的影响、改变想法。

马斯克于 2012 年公开谈论 Hyperloop。

在白皮书中,他表示要与 SpaceX 和特斯拉团队合作,测试该想法的可行性并了解其经济性。

他们设想了一种“胶囊舱”式容器,可以在 2 分半钟内行驶 30 英里,将 6 个小时的行程缩短到 30 分钟,而且只需花费约 20 美元就能维系收支平衡。这是 Hyperloop 商业运输模式的雏形。 它比任何传统运输方式都要快,是日本新磁悬浮列车时速的两倍。

哪些行业会受到影响

Hyperloop 可能会对几个不同的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首当其冲的是 7600 亿美元市场规模的航空业。除了不能跨越大海,Hyperloop 可以比飞机更快、更便宜地运送乘客,这种速度可能会改变人们的居住和生活方式一个人可以在纽约曼哈顿上班,却住在 6 小时车程以外的乡村,因为用 Hyperloop 通勤只需要 30 分钟。

它也可以彻底改变货运规则。美国近一半的进口货物途经洛杉矶和长滩的港口,有 1.4 万名卡车司机负责将货物运送到南加州的仓库和铁路货场,每天运送的集装箱就有 1.1 万个,每年燃烧约 6800 万加仑燃料。

虽然我们仍然需要卡车来解决“一英里”的运送,但类似 Hyperloop 的系统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运送货物。

谁在开发 Hyperloop

马斯克虽然提出了这一想法,但目前他没做出太多努力,一些其他公司取得了一些进展

美国运输部于今年 7 月发布了有关 Hyperloop 的技术指南,并成为了第一个这样做的政府机构,这在该行业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该框架将 Hyperloop 提案置于联邦铁路管理局的管辖之下,使未来的项目有资格获得铁路建设拨款。

对 Hyperloop 技术的批评者则表示,该项目面临跟高铁类似的通行权获取困难和高昂的建设成本,而且所需的隧道挖掘技术还未成熟。而这一点,马斯克也心知肚明。

2016 年 12 月,马斯克在推特上抱怨了洛杉矶糟糕的交通状况,表示自己要造一个隧道挖掘机来改善这种状况。

由此诞生了 Boring Company。Boring 在英文中既有挖掘,也有无聊的意思,又被称为“无聊公司”。 该公司的目标是“建设安全、易于挖掘且低成本的隧道,以用于通勤、公共事业和货运”。

现有技术

现有隧道技术的主要问题是成本,挖掘一英里隧道的成本通常在 1 亿到 10 亿美元之间。而无聊公司则表示,他们的目标是将成本降到每英里 1000 万美元。

降低成本的方式可归结为两点尺寸和挖掘速度。隧道的成本与隧道的横截面积成正比,隧道越宽,成本越高;挖掘速度越慢,成本越高。

无聊公司打算建造仅 14 英尺宽(目前主流隧道宽度的一半)、横截面积只有四分之一的隧道,由此可以节省数千万美元。普通挖掘机通常要用 8 到 12 周才能挖掘 1 英里,无聊公司的目标是每周挖掘 1 英里,效率提升 8 倍以上。

他们最初的想法是以 150 英里/小时的速度用电动滑板运输车辆,但马斯克在 2019 年中 表示这一想法已被放弃。取而代之的是自行开车通过隧道的方式,一些人认为这破坏了最初的革命性公共交通理念。

,马斯克还希望用挖掘出来的废料制成廉价砖块,以每块 10 美分的价格出售,或对政府的经济适用房项目免费,这可以促进废物利用,符合环境保护的理念。

无聊公司在做什么

目前,无聊公司有四个完成度各不相同的项目。

第一个是专门为研发而建造的测试隧道其位于加利福尼亚州 SpaceX 公司附近,已于 2018 年 12 月完工。

第二个项目是首个商业合同为拉斯维加斯会议中心打造一个 0.8 英里的环路,可用改装版特斯拉运输与会人员和游客。它有望将使步行 20 分钟的路程缩短为 1 分钟。该项目预计于 2021 年 1 月完工并对公众开放。

无聊公司还计划覆盖拉斯维加斯更多地区和设施,包括机场、 体育 场和市中心,甚至一路延伸到洛杉矶。

但自合同获批以来,这个耗资 5000 万美元的项目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最初可容纳 16 人的有轨电车设计, 到 2020 年 7 月的最新渲染图改成了 Model 3 轿车,大约可容纳 5 人。

另一个项目也面临挑战。该公司 2018 年宣布了一个名为 Dugout Loop 的项目,旨在用不到 4 分钟的时间将乘客从东好莱坞运送到 Dodger 体育 场。,该项目仍在洛杉矶市工程局的审查中。

2018 年,无聊公司被选中建造芝加哥高铁,此前马斯克承诺可以建造一个 18 英里的环路,只用他自己的 10 亿美元,不需要公共补贴。目前,该项目已经搁浅,无法在无聊公司的网站上找到。一个项目是连接华盛顿特区和巴尔的摩的隧道,目前也在接受审查。

一些批评者认为,马斯克和无聊公司给出的愿景过于虚无缥缈,实际操作起来就像是升级版地铁,甚至是特斯拉车主的私人隧道。

下一步是什么

对于马斯克来说,无聊公司只能算是一种业余爱好。正如他在 2018 年所说的那样,这份工作只占他时间的 2% – 3%。无聊公司的进步可能对其他业务有一定帮助。

是特斯拉。隧道的使用成本较低,因为它们仅用于特斯拉电动车,从而减少了通风需求并提高了速度。第二个是 Hyperloop。这个项目需要的隧道更大,通过较小的隧道项目获得的经验和进步,可以帮助无聊公司提高挖掘效率。第三个是 SpaceX。马斯克的目标是将 100 万人送上火星,而隧道对于实现这一愿景至关重要。在恶劣的条件下,人类可能需要住在地下。如果马斯克要在火星上建立殖民地,建立隧道网络可能至关重要。

马斯克长期以来一直在谈论 AI 的潜在危害 ,他曾于 2015 年向未来生活研究所捐赠了 1000 万美元,用于开展一项全球 AI 研究计划。同年,他创立了 OpenAI,旨在加强 AI 研究

但马斯克在 2018 年辞去了公司董事会的职务,并表示他不再与 OpenAI 紧密合作,理由是这可能与特斯拉的 AI 野心产生利益冲突,他需要专注于其他事业。

虽然 OpenAI 成立时是一家非营利组织,专门从事开源的 AI 研究,但它从去年开始转型,通过谋求商业发展来吸引投资。

为什么 AI 是威胁

人工智能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谷歌、Facebook、亚马逊、苹果和众多初创公司正在为 AI 的发展做出贡献更高的效率、更高的生产率、更少的人类工作量,以及理想情况下更高的人类生活质量。

但马斯克将其视为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因为这些优势也凸显出人类的潜在劣势超级智能的通用 AI 比人类聪明得多。整体来看,对 AI 的恐惧来自两个方面 ,AI 会无意中做有害的事情;,AI 会故意做有害的事情

第一个问题在当前的 AI 部署中就已存在。假设我们有一个 AI 清洁机器人,它想要做的就是确保世界尽可能干净。如果机器人只想确保一切都干净,它有几个选择。一种选择是清理所有混乱。这是我们想要的结果,也是 AI 开发人员所期望的。但这不是唯一的选择。

另一种可能性是,它将尝试阻止混乱源,而人类会造成混乱,如果没有人,就不会有混乱,所以它可能会想解决所有的人。这是一种完全说得通的 AI 解决方案。

2016 年,OpenAI 合著的一篇论文中列举了推动 AI 研究时需要认真思考的五个研究领域

OpenAI 如何解决问题

OpenAI 的既定使命是“确保通用人工智能(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使全人类受益”,核心问题之一是 AI 的学习效率。OpenAI 此前推出的 OpenAI Five AI 系统学会了玩 Dota 2(一款电子 游戏 ),在 10 个月的时间里, 它 和自己玩了 4.5 万年 Dota 2。

OpenAI Five 在 2019 年 4 月击败了人类 Dota 2 世界冠军队伍 OG,随后 OpenAI 通过论文解释了背后的工作原理。它展示了深度强化学习的潜力,即使它还没有达到通用人工智能的高度。

最近,OpenAI 又推出了拥有 1750 亿个参数的 GPT-3 模型,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可以用无可挑剔的语法生成以假乱真的文章。

对马斯克而言,虽然已经离开了 OpenAI,但他还是对人工智能抱有兴趣。他认为应该让公众充分意识到 AI 可能带来的威胁,从而提升监管力度,

而他做的另一件事,就是增强人类以对抗或者说“加入” AI。

Neuralink 公司专注于微观层面。其于 2016 年启动,目的是构建将人脑直接连接到计算机的脑机接口(BCI,Brain-Computer Interface),从而将计算机与人脑融合。

对于马斯克来说,AI 的能力不断增强,这可能是人类唯一的生存途径。他曾经说过,“AI 的进步是竞争推动的,像谷歌、微软和亚马逊这样的大公司不断你追我赶,会不可避免地将人类置于弱势地位。最好的情况下,我们将成为宠物。最坏的情况则是彻底灭绝。”

借助 Neuralink,马斯克的目标是提高人类的智能水平,抢先与数字世界建立联系,以便在 AI 超越人类之前武装自己。

当前技术

脑机接口是电子大脑植入物的统称,通常是几平方毫米的电极芯片,可以通过外科手术直接植入大脑。

电极收集脑细胞和神经元的电活动,并将其传输到计算机中。科学家可以使用算法将大脑活动与运动联系起来,并传授给计算机,当某些特定的神经元触发时,就意味着完成了某种动作。

之后,人类就可以仅通过大脑活动来执行指令。在过去十年中,脑机接口背后的推动力一直是军方,因为很多士兵在战争中变成了残疾人。美国五角大楼 DARPA 小组的“革命性假肢”项目就是一个例子。它向美国神经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和机器人技术专业的研究小组提供资金,以开发新的植入物和假肢,提升人们对大脑和肢体控制原理的新认知。

尽管脑机接口研究已存在数十年,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接口侵入性很高,植入物需要进行神经外科手术,还要与大脑时刻保持连接;脑机接口的带宽太低,人脑有数十亿个神经元,但脑机接口只能记录几个神经元的活动,无法模拟真实行为的神经元活动。另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植入它们。虽然有非侵入性脑机接口,但无法识别控制所需的单个神经元活动。

无线控制脑机接口是一个好方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为设备供电?如何让设备安全散热?

,电极本身也会造成伤害。随着时间的流逝,大脑的自然防御力会将它们包裹起来,将它们与大脑的其他部分隔离开来会让它们变得毫无用处。设备植入后,仍然存在提取、解码和处理数据的问题。

Neuralink 的最新进展

2020 年 8 月底,马斯克实时直播了 Neuralink 的最新大脑植入物原型以及其外科手术机器人的新版本。Neuralink 的“缝纫机器人”可以在大脑中植入超薄电极,以测量大脑的电信号。这些电信号代表记忆,动作,思想等,可以传输到可穿戴电子设备上。该设备负责收集并传输信号到手机等智能设备上。

Neuralink 将其新产品称为 “Link”,它的体积只有硬币大小,可以代替一小块头骨,与周围环境齐平,还能被头发遮盖住。Link 拥有 1000 多个信道,而且具备一定的边缘信息处理能力,允许研发团队优化算法,以提供更有效的数据收集、处理、过滤和传输能力。

在直播中,马斯卡还展示了一头植入了 Link 的猪的实时大脑活动。Neuralink 当时并未透露进行临床测试的时间表,但此前曾声称试验可能在 2020 年开始。

未来的潜力

尽管与 AI 完全共生还很遥远,但 Neuralink 具备一定的医疗应用潜力,有望帮助解决中风、神经退行性疾病、脊髓损伤和截肢等问题。

美国 FDA 授予了它突破性设备称号,并与其进行瘫痪康复试验。

如果 Neuralink 项目成功,那么就可以用相对简单的脑植入物代替耗时耗力的昂贵疗法和危险手术。这种植入物可以帮助恢复运动、记忆或其他认知功能。

在 8 月的演示中,马斯克承认在推出商用产品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能源到交通再到医疗,马斯克的创新正在“侵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特斯拉的电动 汽车 让我们使用到更便宜更容易获得的能源;SpaceX 帮助我们寻找一个更可以居住的场所;OpenAI 则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超智能人工智能的出现……

不可否认,马斯克的每一家公司,对我们的未来都有着重要意义,至于它们将如何颠覆行业、改变世界,唯有时间可以给我们答案。

刚刚!马斯克载人火箭升空,4名NASA宇航员奔赴空间站

“3、2、1,点火。”巨大的白色烟幕伴随着轰隆声,梅林引擎全面点火。

“Go SpaceX,Go NASA,Go Crew-1 ”。

绚烂的光亮划过夜空。

北京时间 11 月 16 日早上 8 点 30 分,当地时间晚上 19:30,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 39A 发射台上,猎鹰 9 号火箭搭载着龙飞船点火升空,4 名宇航员搭乘 SpaceX 的龙飞船奔赴国际空间站。

2 分 50 秒,火箭的第一级成功分离,第二级点火成功,将飞船送往更深处的太空。

9 分 05 秒,第二级火箭完成了自己的护送任务,顺利熄火。

9 分 40 秒,第一级火箭落入回收船,成功回收。

一切都显得轻车熟路,马斯克旗下的 SpaceX 团队遵循操作流程,顺利完成了来自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第一单生意,延续了今年 5 月 “商业载人航天测试” 创下的丰功伟绩。

这是 SpaceX 正式展开商业运营的载人航天任务,对于 SpaceX 和 NASA 来说,是一个新的里程碑和转折点,标志着美国的载人航天向着常规化发射迈出第一步。

本次飞行任务名为 Crew-1(1 号机组),4 名宇航员中,有 3 位来自美国,分别是迈克尔・霍普金斯(Michael Hopkins)、维克托・格洛弗(Victor Glover)和香农・沃克(Shannon Walker),还有 1 名来自日本的航天员野口聪一(Soichi Noguchi),他们将与国际空间站上的三名机组成员汇合,会在国际空间站上生活工作 6 个月,直到 2021 年春季离开。

5 月份的龙飞船载人首航曾在全球范围内引起高度专注,当时两名美国宇航员鲍勃・本肯(Robert Behnken)和道格・赫尔利(Douglas Hurley)闪亮登场,圆满完成了 NASA 的 SpaceX Demo-2 测试飞行任务,验证了龙飞船的可靠性。

现在,NASA 正在与 SpaceX 达成某种程度上的定期飞行模式,机组规模进一步扩大,约每六个月左右,就会有一组四名宇航员往返于国际空间站,Crew-1 便是 2020 年 2021 年间,三班已预定的龙飞船航班中的第一班。

龙飞船就像一辆太空商业出租车,供 NASA 的宇航员或其他客户常态化往返于国际空间站。

2020 年 5 月 31 日的 SpaceX Demo-2 任务,是世界范围内,商业航天公司将人类送入太空轨道。而此次则是龙飞船正式执行任务。从此以后,SpaceX 将变成 NASA 的专用载人航天系统提供方。

SpaceX 方面表示,在开发龙飞船的过程中,累计完成了约 800 万小时的硬件、软件测试,700 项龙飞船的 SuperDraco 推进器测试以及近 100 项龙飞船降落伞的测试和飞行,所有这些工作和两次试飞之后,NASA 又进一步对龙飞船及其猎鹰 9 火箭进行了系统验收。

2020 年 11 月 11 日,NASA 在官网宣布,SpaceX 获得首个载人商业航天系统的完整认证,这也是该局提供私人载人飞行器的认证。NASA 局长吉姆・布莱登斯汀(Jim Bridenstine)对外表示“我想很自豪地说,我们将能够使用美国的火箭和航天器,让定期的人类航天发射重回美国。” “这个认证是 NASA 和 SpaceX 取得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突出了我们可以与商业伙伴合作,共同取得 历史 性的进步。”

马斯克回应称“这是一项伟大的荣誉,让我们对重返月球、前往火星,乃至最终帮助人类成为多行星居民的未来充满信心。”

对于 NASA 来说,自 2011 年航天飞机项目结束以后,近 10 年来一直过得很憋屈,也导致美国的宇航员们不得不乘坐俄罗斯火箭前往空间站,单人 “票价” 高达 8000 多万美元,近年来还不断涨价。

但当 SpaceX 的龙飞船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起飞后,它有效地结束了美国载人航天史上的这段尴尬空白期,扛起了阿波罗计划、航天飞机之后的未来 历史 重担,揭幕了人类太空飞行新时代。

“Launch America”,发射直播间打着这样的标语,让载人航天发射能力重回美国的工作,NASA 已经筹备了近十年时间。

美国上一个载人航天辉煌时代属于航天飞机,一个真正意义上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输系统。

1981 至 2011 年,美国共制造出五架功能完整的航天飞机轨道飞行器,起初的四架分别是 “哥伦比亚号”、“挑战者号”、“发现号” 和 “亚特兰提斯号”,但其中两架因任务事故损毁,分别是 1986 年的 “挑战者号” 升空爆炸和 2003 年的 “哥伦比亚号” 返航解体,14 名航天员不幸丧生,成为航天飞机时代留下的一个伤痛印记。1991 年,美国建造了第 5 架航天飞机 “奋进号”,用于取代 “挑战者号”。

5 架航天飞机在三十余年中共执行了 135 次任务,每次都是从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起飞,它们承担过哈勃空间望远镜、多枚人造卫星和空间探测器运载任务,执行轨道科学实验,以及参与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和维护,所有航天飞机的任务时长总和为 1322 天 19 小时 21 分 23 秒。

据后来复盘估算,航天飞机计划投入的预算总额高达 2210 亿美元,单架航天飞机造价约 30 亿美元,每次发射的成本各不相同,不但取决于飞行频率,还受航天飞机计划期间研究、维护、发展和调查程序的影响显著,平均下来每次发射耗资约 16.42 亿美元。

2011 年 7 月 21 日,“亚特兰提斯号” 完成一次飞行任务,成本高昂且带走过多位航天员生命的航天飞机全部退役。

此后近十年,美国长年依靠俄罗斯联盟号宇宙飞船将航天员送上国际空间站,直至 2020 年 5 月 30 日以 SpaceX 为代表的商业载人航天首飞。

早在航天飞机退役之前,NASA 已有意将美国载人航天的任务有计划地向商业市场转移,这项计划被称为商业乘员计划(CCP),其目标是创建往返国际空间站和低地球轨道的安全,可靠和经济高效的空间运载系统,CCP 也投资了多家美国商业航天公司,开放技术生态,让商业航天力量展开竞逐。

2010 年,NASA 在《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ARRA)资金中为 “商业船员发展第 1 轮”(CCDev1)投资了近 5000 万美元,以刺激私营企业展开努力,并帮助这些企业开发和测试安全可靠和具有成本效益的航天运输能力,包括航天器、运载火箭、发射中止系统、环境控制和生命支持系统、运载火箭应急检测系统等等,那时 SpaceX 还名不见经传。

获得第一波资助的项目方包括蓝色起源(Blue Origin,370 万美元)、波音(Boeing,1800 万美元)、帕拉贡航天发展公司(Paragon Space Development Corporation,140 万美元)、内华达山脉公司(Sierra Nevada Corporation,2000 万美元)、联合发射联盟(United Launch Alliance,670 万美元)。

“商业船员发展第 2 轮”(CCDev2)于 2011 年 4 月启动,当时 NASA 向四家公司提供了总计近 2.7 亿美元的资金,SpaceX 入围被授予 7500 万美元的资助,其余的则分配给蓝色起源(2200 万美元)、波音(9230 万美元)、内华达山脉公司(8000 万美元)。

到了第三轮商业船员综合能力(CCiCap)阶段,诞生了三个完全集成的商业载人航天系统,NASA 根据《空间法》协议要求行业合作伙伴开发机组人员的运输能力,并进行测试以验证,验证和完善集成设计,并给予更多的资金扶持SpaceX(4.4 亿美元)、波音(4.6 亿美元)、内华达山脉公司(2.125 亿美元)。

就到了真正 PK 商业落地能力,NASA 会授予经过认证的商业航天公司合同,让他们运载 NASA 宇航员。在认证产品合同(CPC)期间,NASA 共授予了近 3000 万美元SpaceX(958.9 万美元)、波音(993.30 万美元)、内华达山脉公司(1000 万美元);

在商业船员运输能力合同(CCtCap)方面,经过多年公开竞争之后,2014 年 9 月 NASA 授予了两份巨额合同。

通过其认证工作,NASA 将确保所选的商业运输系统满足该机构将 NASA 机组人员运送到国际空间站的安全和性能要求。根据 CCtCap 合同,NASA 共授予了 68 亿美元波音(42 亿美元)与 SpaceX(26 亿美元)。

扶持起来 SpaceX,是 NASA “商业航天员计划” 的一部分,在仔细研究验收了 SpaceX 的载人飞行数据后,NASA 证实了龙飞船确实已经准备好承载常规的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相对于其他几个竞标对手,SpaceX 最大的区别和优势在于,他们的团队完成了从猎鹰 9 号火箭、火箭发动机到龙飞船的整套系统化的设计与测试,而波音和内华达山脉公司的载人飞船,则需要使用联合发射联盟的 Atlas V 型火箭。

整体的设计让 SpaceX 对自己的载人发射系统知根知底,更有技术把控力,即便前期测试历经过多次失败遭到不少嘲笑和反对,也一度让马斯克崩溃落泪,但能在不断复盘中形成系统化的工程改进,直至项目成功。

11 月 15 日,这个最终的发射日期,在确定前,曾不止一次地被延迟。最初,Crew-1 的发射日期定在 8 月 30 日,而 NASA 以后勤和技术问题为由,将任务推迟到 9 月下旬、10 月 23 日、10 月 31 日,推迟到 11 月中旬。

10 月 2 日,猎鹰 9 号第一级发动机气体发生器在最近一次非 NASA 任务发射尝试中的异常行为,这使得发射日期最终被推迟到 11 月 15 日。

当天,SpaceX 公司的猎鹰 9 号火箭原计划为美国太空部队发射一颗 GPS 卫星。在倒计时时间还剩下两秒的时候,发射被自动中止了,因为传感器检测到的读数偏离正常值。此次执行任务的猎鹰 9 号就是执行此次 Crew-1 任务的火箭。

“当我们查看数据时,我们发现其中两个引擎试图提前启动,而自动中止系统阻止了这种情况,”SpaceX 副总裁 Hans Koenigsmann 表示,“通过这样做,它避免了可能出现的硬启动,而这种硬启动可能会损害发动机硬件。”

事后的检查中发现,猎鹰 9 号第一级的 9 个梅林发动机中,有 2 个出了问题。Hans Koenigsmann 在 10 月底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原因是这 2 个引擎保留了一种 “遮蔽漆” 的残留物。

这种遮蔽漆原本是为了是在防腐阳极氧化处理过程中保护敏感部件。而进行处理的供应商事后并没有清除所有漆层,一些残留的漆层堵塞了两个发动机的 1.6 毫米宽的通风孔,而这两个通风孔所在的阀门,本应在 10 月 2 日为两级猎鹰 9 号供电。

发现这个问题后,SpaceX 还排查了即将执行其它任务的猎鹰 9 号,也发现了类似的问题,之后更换了所有有问题的梅林发动机。

除了更换发动机,SpaceX 还根据第一次载人航天任务中 ——Demo-2 任务中掌握到的测试数据,对龙飞船进行了一些调整。

最大的变化是航天器的隔热板,这是一个关键的部件,可以防止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摩擦过热。SpaceX 公司发现,当 Demo-2 船员 8 月份返回时,隔热板上的一些隔热材料侵蚀程度超过了团队的预期。

SpaceX 方面声称这种程度的损坏还不会对机组人员造成人身危险,但公司选择重新设计加强隔热板,SpaceX 公司负责制造和飞行可靠性的副总裁汉斯・柯尼格斯曼(Hans Koenigsmann)在 10 月份的一次媒体沟通会上说“宇航员们一直都很安全,飞行器工作整体很完美。”“这是我们在检查中发现的一点不足,然后决定,在这个特定区域加强隔热罩。”

龙飞船机组人员的降落伞也表现出与预期的不同,为了在海洋中轻轻地溅落,太空船部署了一系列降落伞来减速,SpaceX 改进了龙飞船测量外界气压的方式,以便确定飞船在大气层内何时释放降落伞。

一点是区域管制。8 月份,当龙飞船在彭萨科拉海域坠落时,一大群驾船者好奇地想近距离观察这艘宇宙飞船。但如果离得太近,并且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的话,飞船使用的推进剂和燃料可能会对普通人产生毒性。

为了防止这样的场面重演,SpaceX 和 NASA 表示,他们将与美国海岸警卫队合作,在龙飞船返回的海域附近建立了一个 10 英里范围的隔离区,这样就不会有未经授权的游客靠近水中的飞船。

1 号机组的发射看起来与 5 月份的发射流程几乎相同,尽管这一次是在晚间进行。Crew-1 任务的四名宇航员,亲切地将此次执行任务的龙飞船称为 “韧性”(Resilience)。

起飞后 12 分钟,龙飞船就能进入预定轨道,但宇航员们需要在轨道上度过一天多的时间,才能追赶抵达国际空间站,预计在美国东部时间 11 月 16 日星期一晚上 11 点左右完成对接,这将比 Demo-2 任务还要长,上次花了大约 19 个小时才到达国际空间站,好在多数工作都会由系统自动化完成,例如轨道提升、与空间站的通信连接、导航与对接等。

目前在国际空间站上的生活的航天员,有来自俄罗斯的宇航员谢尔盖・雷吉科夫(Sergey Ryzhikov)和谢尔盖・库德・斯维奇科夫(Sergey Kud-Sverchkov),以及美国宇航局宇航员凯特・鲁宾斯(Kate Rubins),SpaceX 1 号机组人员的到来,将是第一次有 7 个人在国际空间站生活和工作,因为在过去 10 年中,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通常最多只驻有 6 个人。

,单纯就运载能力来讲,一艘龙飞船的设定其实能满足 7 名宇航员往返。

在空间站停留期间,Crew-1 号的宇航员将看到一系列无人驾驶的宇宙飞船,其中包括 SpaceX 公司的下一代货运飞船天鹅座诺斯洛普・格鲁门,以及前往空间站的无人驾驶飞行测试中的波音 CST-100 星机。他们还将在 2021 年进行各种太空行走,欢迎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和下一代 SpaceX 龙飞船的乘员。

在任务结束时,龙飞船将脱离空间站重新进入地球大气层,在佛罗里达海岸附近溅落之后,全体船员将被一艘 SpaceX 公司的回收船从海上救起,然后被带到岸上登上一架飞机,返回休斯顿的约翰逊航天中心。

作为第一个通过了 NASA 认证的商业航天系统,很多人看到了 SpaceX 激进与领先的高光时刻,感叹其发展之迅猛,但这背后,仍是一个立足美国航天产业深厚的优势,制度扶持,稳扎稳打、不放弃的商业航天创业故事,SpaceX 从 2002 年创办至今已有 18 年,达到如今的高度并无捷径可循。

科技狂人?世界首富?这些似乎都不是真正的马斯克

如果拥有了“钞”能力你会去做什么? 2021年1月7日,特斯拉和SpaceX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以188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000亿元)的个人净资产超越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索斯成为新的世界首富 。而在此之前贝索斯已经做了三年的世界首富了。到本月8号时,其个人净资产已经达到了2080亿美元的恐怖高度,这是全世界有史以来最高的个人净资产。换句话说,马斯克已经拥有了“钞”能力。而其本人对此的回应却是“这太奇怪了,好了,回去工作吧”。好吧,这很凡尔赛,M君也要回去继续工作了。

有不懂的朋友就要问了,马斯克是如何超越贝索斯成为世界首富的呢?

要说马斯克身价上涨幕后最大的推手,估计就是特斯拉的股价了。由于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多次大幅降价导致其订单量暴涨,特斯拉2020年全年的销量也达到了50万辆的年度目标。以至于在过去的一年里,特斯拉的股价飙升了743%至7689亿美元。

得益于特斯拉股价的光速攀升,光是2020年一整年,马斯克的身价就暴增8倍,从年初的270亿美元升至如今的2080亿美元。在这场资本的盛宴幕后,最忧心的恐怕就是蔚来、小鹏等国产车企了,本就不多的市场份额大多数被特斯拉占去,还剩下一点残羹冷炙由得他们瓜分。

有朋友就要问了,一家没有公关团队的特斯拉为何能将品牌效应做得这么好?那是因为马斯克是一位真正在做实业的企业家。

大学时,他认为有三件事能改变世界,互联网、可再生能源和太空 探索 ,这和当初慧眼识马云的孙正义想法如出一辙。孙正义选择了互联网,而马斯克三个都干,1995年,马斯克放弃攻读博士,创立了一家点评网站让当时年仅28岁的马斯克成了千万富翁,后来又创立支付公司PayPal实现财务自由,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马云创立支付宝就是受到了PayPal的启发。

但互联网对马斯克来说只是小试牛刀。2004年,马斯克通过注资成为了特斯拉的董事长。电动 汽车 的概念已经提出了上百年,但没人造出过真正的电动车,而且美国的 汽车 巨头已经称霸数十年,初创公司是无法撼动他们的。在 汽车 巨头们眼里,特斯拉就是一群 汽车 爱好者的狂欢而已,毫无技术可言。

所有人都认为马斯克疯了。但马斯克却无比热情。起初,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将一套成熟的动力系统装进特斯拉的车身里,只需要两三个工程师就能完成。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这种想法十分的愚蠢。

电动车的优势之一就是能让人们远离燃油避免危险,但特斯拉的车里有7000块电池绑在一起,一旦发生意外,这7000块电池就会变成一个炸弹,这相当于安装了一个定时炸弹在自己身边。于是他们只能重新设计电池系统。在一次又一次的爆炸中,他们找到了电池最安全的排列方式解决了安全问题,这让特斯拉在电动车企中脱颖而出。

两年之后,第一代的roadser就发布了。这款车不但设计酷炫,续航也是高达250公里,一经发布就震撼了所有人,包括谷歌创始人在内的30多位 科技 大佬,都交了定金,马斯克一举成为了硅谷最火的明星。

他承诺,特斯拉很快就会实现量产,但他没有想到,特斯拉的量产之路竟然会如此的艰辛。 汽车 产业供应链极其复杂,而马斯克此前毫无经验,这让每辆车的成本翻了好几倍。说好的量产也是遥遥无期,消费者开始要求退钱,这让特斯拉成了马斯克的资金黑洞。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也让马斯克的融资之路屡屡碰壁。此时,如果继续押注特斯拉,马斯克很有可能会破产。而选择出售他仍旧是超级富豪。但马斯克决定孤注一掷,宁愿破产也不出售公司,于是他将自己的房产抵押,还号召员工为公司筹资,硬是凑够了两千万美元。如果失败,他不但会破产,还会面临牢狱之灾。

于是马斯克住进了特斯拉的工厂和工程师们没日没夜地解决工程难题,2009年,特斯拉凭借优秀的电池技术拿下了戴姆勒和丰田的两个五千万美元订单。这一举动证明了特斯拉的实力,也让政府为他提供了4亿美元的贷款,有了资金之后,马斯克决定扳回一局,2009年特斯拉发布models。超快的速度,超长的续航能力彻底颠覆了人们心中对于电动车的印象,成了美国市场上同价位中最畅销的车型。

2010年6月,特斯拉上市,这是近半个世纪里第一家上市的美国 汽车 公司。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如今特斯拉已经成了电动 汽车 行业当中的佼佼者。虽然产能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但特斯拉的技术实力已经无人质疑。马斯克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颠覆了 汽车 这个百年行业。而除了 汽车 行业之外,马斯克更为疯狂的是改变了航天,这个如今最尖端的领域。2002年,Paypal被收购。让31岁的马斯克成为了亿万富翁,但他并不满足,这些钱对他来说只是创业的启动资金而已,他的梦想是带领人类冲向浩瀚的太空。造火箭,就是他的第一步计划。

航空航天是当今的顶尖 科技 ,哪怕集一国之力都未必能实现,所以当马斯克去找俄罗斯人买火箭的时候,俄罗斯人认为这个美国小鬼是喝伏特加上头了,嘲笑一番之后就把他赶了出去。这番羞辱惹怒了马斯克,但经过计算,他发现自己造火箭远比买要便宜。于是2002年space X正式成立,马斯克和工程师们没日没夜地研发,在沙漠里不断地测试,还真的做出了火箭推动器。但马斯克还是低估了造火箭的难度,发射不但推迟了三年,发射升空25秒后就一头栽下,之后的第二次第三次发射也都以失败告终,这时外界就开始嘲笑space X发射的不是火箭,而是烟花,而此时的特斯拉也陷入了危机,马斯克早年攒下的资金已经所剩无几。

Space X只剩下的一次发射机会,一旦失败,这家公司就会消失,马斯克也会面临破产,巨大的压力之下,马斯克只能变卖跑车,而他的精神也处在崩溃的边缘,但他依旧没有放弃。于是space X的工程师开始在海岛上不断地改进技术。从发射台到燃油箱,火箭的每一个部件都要经过检测。

2008年9月猎鹰1号再一次站在了发射场上,而这一次发射马斯克选择了全球直播。成则一战翻身,败则万劫不复。点火后火箭不断升高,9分钟之后猎鹰一号按计划完成了工作,世界上第一枚由私人建造的火箭发射成功。500个人,用了六年的时间,创造了现代科学和商业的奇迹。发射成功后space X拿到了美国宇航局16亿美元的超级订单,此后space x一年一个台阶,成了世界上最具实力的私人太空公司。

自此,马斯克的三个梦想都已全部允诺,但你以为到这里就结束了吗?不,马斯克依旧没打算要停下来。今年他宣布space x将在2024年将人类送上火星,并在2050年在火星建立人类第一个殖民城市。虽然10年前他就说过要将人送上火星。

马斯克打造的这两家超级公司,都是他一步一个脚印做出来的,在一众质疑声中前行,而支撑马斯克推动这两家公司前进的动力却是为了人类的科学进步,这样的企业家值得我们去敬佩。

,借用马斯克说过的一句话结尾

年度观察丨2019车圈年度人物,巨开心的马斯克,最惨的是李斌?

去年1-11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03.8万辆和2311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9%和9.1%,毫无疑问,2019年又是糟糕的一年,又是一个多事之秋,正所谓窘境出英豪,有业绩出色的车企,就有为销量发愁的车企,有笑得合不拢嘴的人,自然就有泣不成声的人。

究竟谁才是2019年汽车行业的风云人物,相信各位圈友心中都有一份名单,而我们选出的这几位年度人物,更是能从他们身上看出2019年车市的残酷与柔情,一起来领略他们的个人魅力与当中的故事吧!

李斌2019年最惨的人?

造车新势力能顺利量产并成功上市,李斌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8年9月12日纽交所敲钟声响起,蔚来成为中国电动车赴美上市第一股,上市后的第二个交易日,蔚来股价一路狂飙,市值一度超越130亿美元,那应该是李斌最春风得意的一天。

在那之后,李斌就被扣上了“中国马斯克”的头衔,成为国内汽车圈自带热搜的男人,和马斯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2019年,李斌和蔚来都遭遇了重创,股价大跌总市值跌至39亿美元出头,ES8产能爬坡还遭遇了自燃、召回事件,还经历了车队解散、高管离职等一系列灾难,10月份,某媒体一篇名为《蔚来李斌,2019年最惨的人》给蔚来CEO李斌扣上帽子。

但斌哥本人已经多次公开表示,“没那么惨,我们还是不错的。”

李斌是强颜欢笑?我们不妨用数据来说话,蔚来11月销量累计交付新车共2528辆,2019年度1-11月,累计交付1.74万辆,自去年6月份开启交付以来,累计交付28743辆新车。不少人觉得,这样的数据在百万辆体量的自主品牌中不值一提,事实真的如此?

28743辆新车背后,蔚来ES8的售价区间为40万以上,蔚来ES6的售价区间为30万以上,放眼我国所有自主品牌,来一句电影《功夫》中冯小刚的“还有谁”也不为过,第一个把车卖到均价40万以上还能走量的自主品牌,蔚来品牌向上所达到的高度,是领克和WEY所不能比拟的,不可否认,蔚来依旧是新造车中混得最好的品牌。

500台移动充电车、一百台移动服务车、120个换电站全天候24小时面向用户,蔚来汽车品牌的服务让人感动,服务至上的宗旨使其用户具有极强的粘性,这是一个无形的财产,在降本增效的一系列手段后,蔚来Q3财报利好引发股价大涨,这代表着蔚来仍被看好,蔚来仍然有未来。

李斌的2019可能很艰辛,但肯定不会是最惨的一个。

许家印2019年最壕的人

当李斌等车企大佬正在为钱发愁的时候,地产大佬许家印正在通过买买买的方式,逐渐实现自己的造车大计,其造车模式可谓是典型的“有钱就是任性”,甚至可以弥补后发的差距。

,许家印一直追求的变中求生存、变中求发展的方针,当地产业都开始走下坡路时,恒大也在积极的谋求转型,以投资新能源汽车为名快速低价圈地赚钱,宝能就是前车之鉴,而恒大显然不是以这个为目的。

收购NEVS拿到生产资质,然后以最快速度完成从整车研发制造、动力电池、轮毂电机、底盘架构、充电网络、销售渠道等汽车全产业链布局,以资金抢占先机,以技术打造实力,以品牌迈入市场,恒大显然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造车路。

恒大造车之路为五个词“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造车之路很多条,而许老板选择了最简单直接、最大手笔的一条,是真真正正干实事的,当未来3年恒大要投资450亿元到新能源汽车,当恒驰问世,我就觉得是有戏的。

马斯克单挑之王

回顾马斯克的创业旅程,都不知道被否认、批评了多少次,也获得过褒扬无数。2019年,马斯克更加放飞自我,乱发推特、直播抽大麻、电动皮卡发布会翻车,关于他的各种负面几乎每月都有,扬言要打败马斯克的人很多,但他还是用实力证明,“钢铁侠”是打不死的。

在2019年末,特斯拉盈利了,不可否认,马斯克在领着特斯拉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特斯拉通过裁员、关闭门店等方式缩减成本,要求员工加班、供应商加快零部件供应,通过多次降价来拯救销量、提升利润,最终完成了年初定下的交付目标。

特斯拉的股价也创下了新高,周五收盘时达到了443.01美元,市值为798.5亿美元,加上上海工厂飞速建成投产,德国工厂也选址完毕,特斯拉全球化扩张之路越来越顺畅,这与马斯克的思前想后和鞍前马后是离不开关系的。

虽然马斯克是一个让人捉摸不定且我行我素的人,但他可以说一人单挑了整个汽车圈,面临着股票做空、华尔街普遍不看好、股价不断下跌,马斯克最终还是顶住压力,让特斯拉的量产和交付量都创下新高且实现首度盈利,是一位充满不确定性的传奇人物。

魏建军进军国际不低调

尽管2019年车市依然大幅下滑,但要论销量和成长值,长城汽车依然是本年度最好的自主品牌,不接受反驳。1-11月,长城汽车累计销售新车达954290辆,同比增长3.81%,累计出口新车5.9万辆,同比劲增39.76%,仅靠SUV车型能有这样的成绩不愧为我国的龙头品牌。

去年刚问世的哈弗F系列产品,更是以黑马的姿态在SUV细分市场分一杯羹,助力长城汽车销量不断拔高,更年轻、更潮流的形象使哈弗SUV的受众人群变得更加广泛,而一向低调的长城汽车“掌门人”魏建军,深知国内市场趋向饱和,要想屹立不倒除了实现品牌向上还要“走出去”。

魏建军也曾多次表示,全球化是中国车企唯一的出路,而如今的长城正在践行这一方针。

与宝马50:50的合资项目在江苏张家港启动,与航天机构合作发射CZ-11 WEY号运载火箭,在俄罗斯图拉州投资5亿美元建设的哈弗工厂建成投产,8月重庆智慧工厂的投产……为改变长城汽车的既有形象实现品牌再度向上,魏建军这一年每一次大手笔布局,一举一动都成为汽车圈的“热点”。

2020年,魏建军带领长城汽车进入了全新的阶段,也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长城汽车,一个即将立足国际的自主品牌。

尹同跃混改第一人

在传统车企中,有不少原本优秀却将一手好牌给打烂了的案例,根本原因在于车企的国企身份,各方利益交织、构成人员复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而在2019年,奇瑞吹响了车企混改的号角。

这一场拖延了一年之久的混改,在2019年12月4日终于落定了,新股东青岛五道口的加入,为奇瑞带来144亿元的资金增量,奇瑞背后资金紧缺以及债务危机得以解决,要知道,奇瑞汽车2019年上半年亏损就扩大至13.7亿元。

“帮忙不添乱”是新投资方青岛五道口入股奇瑞时的“承诺”,这意味着尹同跃仍将担任奇瑞董事长,管理层也将持续稳定,国资让渡控股权,青岛五道口的持股占比将达到51%,这样的改革更加彻底。通过增资扩股推动奇瑞建立更加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加强资本运作,整个组织的运转效率会有显著提升,有助于奇瑞汽车整体上市。

将凯翼、观致等不良资产抛售后,尹同跃的发挥空间更大了,带来更多新的理念、机制、资源,重启多品牌战略先后推出捷途和星途,定位更清晰的捷途更是以黑马的姿态在市场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混改,是一个新的开始,复杂的旧格局将被打破,企业发展动力将被重塑。

写在回顾2019年汽车圈的那些风云人物,还有很多很多,那些风靡几十年的传奇前辈们或退休、或辞世、或被捕,大变局时代,惟勇进者胜。一个领导人的离去与更替,是一家车企改变的新起点,而一群领导人的更替,更是新四化时代到来,产业面临升级淘汰的缩影,而全球各大汽车厂商在今年陆续展开裁员计划,车市寒冬可谓是冷彻心骨,今年的车市会如何,谁又将何去何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埃隆·马斯克打算怎么读心术?为什么金星上会有生命?银河系的边缘在哪里?

伊隆·马斯克今年展示了一只名叫格特鲁德的猪,它的大脑里植入了硬币大小的电脑芯片,以此来展示他的雄心壮志——创造一个有效的脑机接口。

这位亿万富翁企业家在网络直播中说:“这有点像在你的头骨里植入了细线的Fitbit。”他的初创公司Neuralink去年申请进行人体试验。该界面可以让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人用他们的大脑控制手机或电脑。马斯克认为,这种芯片最终可以用于帮助治疗痴呆症、帕金森症和脊髓损伤等疾病。但马斯克的长远抱负是开创一个马斯克称之为“超人认知”的时代,部分原因是为了对抗强大到足以毁灭人类的人工智能。

格特鲁德是参与网络直播演示的三只猪圈里的猪之一。她花了一段时间才开始行动,但当她吃东西、嗅吸管时,这种活动就会出现在跟踪她神经活动的图表上。然后,她几乎忽略了周围所有的关注。它大脑中的处理器发送无线信号,指示它在寻找食物时鼻子的神经活动。马斯克表示,一年前公布的最初的Neuralink设备已经被简化并变得更小。“它很适合你的头骨。它可能就在你的头发下面,而你自己却不知道。”

成立于2017年的Neuralink一直在努力招募科学家,马斯克说这也是这次演示的目的。该公司正在开发的设备由一个包含3000多个电极的微型探针组成,探针连接着比人类头发还细的柔韧线,可以监测1000个大脑神经元的活动。

这项技术的真正障碍可能是人脑的复杂性。马斯克的SpaceX公司和特斯拉公司分别试图推动太空飞行和电动汽车的发展,吸引了公众的想象力。但这两件事也显示了企业家的一种习惯,即对那些最终比计划完成的时间要长得多的项目做出大胆的声明。

无论如何,如果马斯克不尝试,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

为什么金星上会有生命?

天体生物学家已经将磷化氢(一种由氢和磷组成的有毒化合物)标记为其他行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的标志,它是由地球上的一些有机体制造的。剑桥麻省理工学院的分子天体物理学家克拉拉·索萨-席尔瓦说:“厌氧生命很高兴地产生了磷。”她也是磷化氢检测研究的合著者。

但这些气体应该会在金星恶劣的高酸性大气中分解。这使得发现小组得出结论,一定存在某种补充气体的机制,暗示了生物生产或科学家还无法解释的未知化学过程。研究人员初步提出,在发现磷化氢的大气区域——远离地球表面的高压和灼热温度——一些空气中的微生物可以生存。

在认真考虑这种可能性之前,科学家们急于确定磷化氢真的存在于金星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被团队的观察结果所说服。坦帕市南佛罗里达大学的宇宙生物地球化学家马修·帕塞克说,部分原因是研究人员在他们的数据中只发现了一条磷化氢吸收线。“需要别人来证实。”

天文学家们现在希望用地球上的其他望远镜继续探测。麻省理工学院的行星科学家Jason Dittmann计划用Sousa-Silva进行观测,他说:“我们计划使用两种仪器。”其中一个仪器在夏威夷的NASA红外望远镜设施;另一个是NASA的红外天文平流层天文台,一架carrie飞机

小结
马斯克直播的解释与马斯克当场解雇员工视频的知识点就此结束了,希望您所关心的问题已经解决,也请您不要忘记转发收藏体育知识网哦。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78.com 体育知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足球|篮球|NBA|奥运|网球|高尔夫|田径|游泳|排球|赛车|比赛|亚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