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分等于多少厘米(从“双减”走向“三提”

nba赛程 2022-11-28 18:58www.1689878.comnba排名

■落实“双减”政策 聚焦高效课堂

“双减”不是简单地做减法,对学校而言,更深层次的任务是“三提”,即课堂教学质量、课业设计质量、课后服务质量的共同提升。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我们既要踩住“双减”的“刹车”,把学生从过去繁重的作业和校外培训的负担中解放出来,又要踩下“三提”的“油门”,朝着更高质量的教育发展迈进。

清华附小数学团队提出加强“课堂、课业、课后”统筹,努力带领学生从“黑板世界”走向“现实世界”,避免学生学习掉入单调、机械、低效的课堂学习和传统作业之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笔者以“测量”这个单元的教学实践为例,简述我们是如何在有效落实“双减”工作中破解“三提”教育难题的。

以课堂为方向盘从学科逻辑到生活逻辑

“测量”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厘米,认识米,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

门有2高,笔有10长……这样的题目里,填写“门有2厘米高,笔有10米长”的学生大有人在,甚至有些学生到了六年级时,类似错误依然存在。

笔者听过很多年轻教师对这个单元的教学,他们的很多教学环节几乎一致例如,学生通过在自己尺子上找1厘米并认识厘米,在教师发的米尺上找1米并认识米……纵观这类教学设计,看似开放,活动不少,但学具是教师提供的,方法是教师给的,学生始终只是被安排在被动的学习位置,本质上学习路径是比较单一的。

为什么有这样的长度单位?这样的长度单位到底帮助人类解决了什么问题?通过学习长度单位能解决什么问题?测量中学生会遇到什么困难?这些问题需要让学生在真实的课堂中,主动经历从自我提问到自我寻找解决问题路径的深度学习。

于是,我们团队努力打破课堂的固有圈层——时间和空间的双重束缚,从真实情境下的大问题出发,回到生活逻辑,设计单元教学核心任务校园里紫藤架要重新设计装修,现有的紫藤架有多长?请同学们去测量并把最准确的数据汇报给后勤校长。

带着这个大问题,学生走出教室去测量因为紫藤架特别长,有人躺在地上,量紫藤架有几个自己那么高;有人把全班数学书排成一排来测量;还有几个人手拉手……

教师也从过去单一的教学组织者,成为测量协助者,录像者、拍照者、数据记录者和问题的启发者。回到班级,教师拿出照片,学生拿出数据,问题来了为什么你量的数据和我量的不一样?为什么我量的数据第一次和第二次也不一样?……从学科逻辑走向生活逻辑,学生自发地提出了一系列真实问题。

以课业为齿轮咬合统筹“课堂—课业—课后服务”

“双减”背景下低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但不意味着学生学习就是一“减”到底,课后什么学习任务都没有了。单纯的书面练习作业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应该以课上、课下深度联动的思路去设计。好的课业犹如“齿轮”,一方面可以作为丰富学生课后服务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可以作为支撑课堂学习的重要素材,“齿轮”转动更好地帮助学生在整体学习中走向自动化,形成一个完整学习的思维链条。

课堂回到生活,作业也要回到生活中去。于是团队教师设计了紫藤架测量任务单。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厘米的情况下,继续去测量紫藤架的长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问题又来了课上已经认识了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学生知道可以用手里的学习用尺去测,但一方面有些学生的测量方法依然不正确,一方面由于学生的学习用尺相对紫藤架太短,累加后误差太大,测量后反馈的数据依然结果不同。基于此,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新的学习从课下测量的数据交流开始——紫藤架太长了,还得选择更大的长度单位“米”来帮助测量。于是我们结合课下测量数据,针对单元核心问题继续展开本课关于“米”的学习。

第一课时后,齿轮咬合式的课业设计统筹了从课堂到作业,从作业再到课堂的过程,在一个真实问题下的持续探究帮助学生实现了主动的、真实的学习。

以课后为强助攻设计全学科整合学习活动

课堂上学习完“厘米”和“米”之后,在三点半的课后服务阶段,数学团队教师除了指导学生完成适量的书面基础练习之外,还根据儿童爱动手、喜创造的天性,设计了统筹多学科整合的“制作米尺”实践活动。教师提供布条、彩笔和剪刀,每人做一把“手绘米尺”。学生利用自制的米尺,课后服务时间再去测一测紫藤架。第三次测量的数据与刚开始学生用尺子测的数据相比精准了很多,但仍有误差。

学生们为了测得更准确,甚至想出了把所有布条米尺连在一起,制作一个超长米尺的好主意……他们带着自己制作的米尺回家,继续测量探索之旅家里的门到底有多高?自己有多高?上学的路程能用这个米尺测吗?在不断的测量中,学生继续积累测量经验,也产生了更多的问题。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的学习状态,实现了“提问—追问—寻证—再提问”的自学习闭环。

高质量课后服务不是简单地把课堂时间延长,而要通过设计有效、有趣、丰富的整合学习活动,真正让学生动起来,玩起来,创造起来,进而让高质量的课后服务成为高质量课堂学习的强助攻。一线教师应该多思考如何在充分尊重国家课程的基础之上,优化统筹多方学习资源,打破刻板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高质量的课堂、高质量的课业设计和高质量的课后服务。

(作者单位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中国教育报》2022年03月04日第9版

作者易博 刘亦伦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78.com 体育知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足球|篮球|NBA|奥运|网球|高尔夫|田径|游泳|排球|赛车|比赛|亚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