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的名字(中国历代四十二大名书法家隶书作
阅读本文前,亲爱的读者,相识皆是缘分!请您点击上面的“关注”。我主要系列地介绍,英国王室、全世界各国王室及日本的皇室的生活趣事,日本的时政、新闻、科技、地震预测、特写等每天都有5篇以内的分享。希望您喜欢。请您關注,完全是免费订阅。非常感謝大家的关注和閱讀,大家有什麼感想和意见,建议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哦,我都会仔细阅读,虚心接受,也非常想得到您的鼓勵,不要忘记点赞哦,我们一起共勉,一起进步,如果您喜欢那就请,订阅吧!
隶书是我国五大书体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中华传统书法艺术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隶书最早出现于秦代,盛行于汉唐,于宋代开始逐渐衰弱,到清代随着古文字中兴、北派书法崛起而逐渐复兴。
从尹湾汉墓名谒木牍发现,谈关于隶八分的一些问题。通览编年资料,可以从宏观上将秦汉隶书划分为古隶、汉隶和八分三种形态。
1、古隶古隶的流行时间大约在公元前309年至公元前111年,即从秦武王时期至汉武帝晚期。这只是大致的分期。实际上,古隶的存在时间很长,公元前52年的丞相御史律令册(汉24)还是古隶体。古隶包括十七批资料,即秦1-7,汉1-9,汉24。古隶的特征为纵向取势,横不平,竖不直。
2、汉隶指西汉使用最广泛的隶书体,五凤元年简(汉22)和定县汉简(汉23)是其成熟的形态。汉隶较古隶规范,又不像八分那样具有装饰性,是西汉直至汉末的通用书体。从编年资料来看,汉隶包括21批资料,即汉10——23,汉25——27、汉29、汉31、汉33——34。汉隶的特征为取横势,突出横画,横平竖直.其结构类型类似于沙孟海先生的平画宽结类。给人以雄放洒脱,浑厚深沉之感。
3、八分书是隶书的一种,人们把带有明显波磔特征的隶书称为“八分书”。亦称“分书”或“分隶”。汉末魏晋之际,“八分”这个名称才在典籍中出现。其中晋卫恒《四体书势》曰“鹄弟子毛弘教于秘书,今八分皆弘法也。”关于八分书体,后世的解释极为繁杂多变,众说纷纭。秦代上谷散人王次仲创造“八分书”。据记载说是割程邈隶字的八分取二分,割李斯的小篆二分取八分,故名八分。后被汉代蔡邕简化为汉隶用作官方字体,有三体石经流传于世。
秦代至明代1400多年的历史上,我国出现了大批擅写隶书的名家,但有墨迹传世的名家不多。本文逐一展现他们的书法作品,供大家欣赏。
秦代隶书名家
1、程 邈
程邈,秦代书法家。字元岑,内史下邽(今陕西渭南北)人。
相传他将篆书改革为隶书。蔡邕称其“ 删古立隶文”。唐代张怀瓘《书断》称“传邈善大篆,初为县之狱吏,得罪始皇,系云阳狱中,覃思十年,损益大小篆方圆笔法,成隶书三千字,始皇称善,释其罪而用为御史,以其便于官狱隶人佐书,故名曰‘隶’。
魏隶书名家
2、胡昭
胡昭(162年-250年),字孔明,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汉末三国时期隐士、书法家。胡昭善长隶书,与钟繇、邯郸淳、卫觊、韦诞齐名。有“钟氏小巧,胡氏豪放”之说,世人并称“钟胡”。
3、邯郸淳
邯郸淳(约132年—221年),一作浮,又名竺,字子叔(一作子淑),又字子礼(或作正礼),东汉时颍(yǐng)川阳翟(dí)(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三国魏书法家,官至给事中。
淳自小有才名,博学多艺,善写文章,又懂的“苍、雅、虫、篆,许氏字指”,方圆遐迩许多人都知其名。
4、锺繇
锺繇(151-230年),字元常,豫州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省长葛市)人。三国时期魏国重臣,著名书法家。
锺繇擅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小楷)的发展,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后世尊为“楷书鼻祖”,与书圣王羲之并称“锺王”。南朝庾肩吾评为“上品之上”;唐朝张怀瓘在《书断》评为“神品”。
汉代隶书名家
5、杜度
杜度,东汉京兆杜陵人,字伯度,东汉大臣。一说原名操,魏晋人因避魏武帝名讳,改称杜度。
出身京兆杜氏,御史大夫杜延年曾孙,汉章帝时为齐相。虽史游始草书,传不纪其能,又绝其迹,创其神妙者,其唯杜公也。
杜度,字伯度。生卒年不详,他是汉章帝时的人,做过齐相。出身京兆杜氏,号称“草圣”的张芝,曾经说自己的书法“上比崔、杜不足”。这里说的杜就是杜度。崔,是东汉另一位章草书法名家崔瑗,而崔瑗是杜度的学生。
6、崔瑗
崔瑗(77—142),字子玉,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人,东汉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学者。
书法方面尤善草书,师法杜度,时称“崔杜”。撰有《草书势》,文见《晋书·卷三十六·卫恒传》。
崔瑗的草书,后世评价很高。后来张芝取法崔、杜,其书大进,成为汉代草书之集大成者,被誉为“草圣”。
唐张怀瓘《玉堂禁经》“八法(书法的基本笔法)起于隶字(今楷书)之始,后汉崔子玉历钟(钟繇)、王(王羲之)以下,传授所用八体该于万字。
“草圣”张芝自云“上比崔杜不足”。三国时魏人韦诞称其“书体甚浓,结字工巧”,即书体非常浓密,结字精致美妙。
7、张芝
张芝(?—192年),字伯英,敦煌郡渊泉县(今甘肃省瓜州县)人。东汉书法家、“草书之祖”,大司农张奂的儿子。
出身名门,拒绝朝廷征召,潜心研习书法。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李志敏评价“张芝创造了草书问世以来的第一座高峰,精熟神妙,兼善章今”。没有真迹传世,仅存《八月帖》等刻帖。
汉献帝初平三年,去世于家中,著有《笔心论》,与钟繇、王羲之和王献之并称“书中四贤”。
8、师宜官
师宜官,东汉书法家,南阳(今河南南阳)人。灵帝(一六八至一八九在位)好书,徵天下工书者於鸿都门,至数百人,八分称宜官为最。大则一字径丈,小乃方寸千言,甚矜其能。性嗜酒,或时空,至酒家书其壁以售之,观者云集,酤酒多售则铲去之。后为袁术将,钜鹿耿球碑,术所立,宜官书也。
唐张怀《书断》说汉灵帝征集天下工书者于鸿都门,至数百人,八分书以师宜官为最。师宜官的书法,南朝庾肩吾《书品》列为上品之中,唐张怀《书断》列他的八分书为妙品。
9、蔡邕
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一说为河南尉氏县、也有说法为河南杞县)人。东汉时期名臣,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蔡邕精通音律,才华横溢,师事著名学者胡广。除通经史、善辞赋之外,又精于书法,擅篆、隶书,尤以隶书造诣最深,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所创“飞白”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被《书断》评为“妙有绝伦,动合神功”。他生平藏书多至万余卷,晚年仍存四千卷。有文集二十卷,早佚。明人张溥辑有《蔡中郎集》,《全后汉文》对其著作也多有收录。
10、王次仲
王次仲,名王仲,字次仲,东汉书法家(一说秦代书法家)。上谷郡沮阳县(今河北省怀来县大古城附近)人。少有异志,年及弱冠,变仓颉旧文为今隶书。
王次仲与程邈,增广隶书为八分。或云东汉末人。又云有二王次仲,皆非也。”无书迹存世。
11、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丹阳尹王旷的儿子,太尉郗鉴的女婿,有“书圣”之称。
善于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在书法史上,与钟繇并称"钟王",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
12、王献之
王献之(公元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右军将军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女婿、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岳父。
王献之精习书法,以行书及草书闻名,在楷书和隶书上有深厚功底。在书法史上与王羲之并称“二王”,有“小圣”之称。又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唐人张怀瓘《书估》评其书为“第一等”。,王献之还善于作画,唐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目其画为“中品下”
唐代隶书名家
13、史维则
史维则(生卒年不详),名浩,字惟则。广陵(今江苏扬州)人。玄宗时至殿中侍御史,人称史御史。宋陈思《书小史》称其隶书“迫近钟书,发笔方广,字形俊美亦为时重。又善篆籀、飞白”。
14、韩择木
韩择木,昌黎(今属河北通州)人。生卒年不详。唐代书法家。活动于开元年间(713~740)。韩愈叔父。唐玄宗开元时,官至工部尚书、右散骑常侍,故人称“韩常侍”。择木善八分,虽无唐玄宗八分那样浑厚,可是很秀劲。
15、李潮
李潮,杜甫(七一二-七七o)甥。善八分小篆,奄有韩择木、蔡有邻之长。小篆逼李斯。八分一字值百金。杜甫有李潮八分小篆歌。其书石刻者绝少,惟唐惠义寺弥勒像碑与彭元曜墓志两种。《杜工部集、金石录》
16、蔡有邻
蔡有邻,唐代书法家,济阳郡考城县(今河南省兰考县、民权县)人。唐朝书法家、官员,官至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活动于开元、天宝(713-755)间。擅长隶书,严劲而有情致。善八分书,初虽拙弱,至天宝间始臻精妙,笔势劲险,相、卫二州多其书迹。与韩择木、李潮齐名。
遗迹有《尉迟迥庙颂》、《卢舍那佛像记》等。
17、徐浩
徐浩(703~782年), 字季海,越州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唐代大臣、书法家,宰相张九龄外甥。
工于书法,尝书四十二幅屏,八体皆备,草隶尤精。历迁集贤校理、都官郎中,领东都选。肃宗立,为中书舍人,四方诏令,多出浩手,又参太上皇诰册,宠绝一时。累进国子祭酒,为李辅国所谮,贬庐州长史。代宗时,复以中书舍人召,历工部侍郎、会稽县公,出为岭南节度使,入为吏部侍郎,与薛邕分典选。坐事,贬明州别驾。德宗初,召授彭王傅。卒谥定。著有《论书》(又称《法书论》)1篇
宋代
18、周越
周越字子发,一字清臣,北宋山东邹平人,生卒年月不详。
周越是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断层的重建者,其门下出了黄庭坚、米芾、蔡襄三位中国书画史上的大家。
周越的字,真、草、行、隶均落笔刚劲,婉隽神韵,字字不妄书;切中规范。尤其草书最佳,学养博厚,最具法度。
19、黄伯思
黄伯思(1079—1118),字长睿,别字霄宾,号云林子,黄履孙,邵武(今属福建)人。北宋晚期重要的文字学家、书法家、书学理论家。
黄伯思学问淹通,自《六经》及历代史书、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历卜筮之说,无不精诣。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汉彝器款识,研究字画体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书讨论备尽。善篆、隶、正、行、章、草、飞白,皆精妙,亦能诗画。曾初,淳化中博求古法书,命待诏王著续正法帖,伯思病其乖伪庞杂,考引载籍,咸有依据。著有《法帖刊误》2卷,此书纠正了《淳化阁帖》不少错误。又著有《东观馀论》,另有《博古图说》11卷及《文集》50卷,已佚。 组合家具图册《燕几图》也是黄伯思所著。
20、张即之
张即之(1186—1263年),宋代书法家,字温夫,号樗寮,历阳(今安徽和县)人。生于名门显宦家庭,为参知政事张孝伯之子,爱国词人张孝祥之侄,系中唐著名诗人张籍的八世孙。历官监平江府粮科院、将作监薄、司农寺丞。特授太子太傅、直秘阁致仕。
张即之书法深受唐人影响,初学欧阳询、褚遂良和颜真卿,北宋时期的苏轼、黄庭坚、米芾三家,也都是他取法的对象。后参以汉隶及晋唐经书,加上受禅宗哲学思想的影响,故形成一种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并能“独传家学”,以张孝祥书为主调,而自成一家体系。这种体系是他在继承古人前辈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汲取众多营养而后大胆创新形成的。张即之擅长楷书和榜书,尤喜作擘窠大字。
元代隶书名家
21、晏袤
晏袤,字亍德,南宋光宗绍熙间(1190—1194),任南郑县令(治今汉台区)
晏袤,南宋时人,临川(今属江西)文港人,他是北宋宰相、政治家、文学家、词人晏殊的四世孙,著名书法家,宋代隶书的代表人物 。清欧阳辅《集古求真》卷十称宋人隶书,当以晏袤为第一。
晏袤代表作是《鄐君摩崖释文》、《释潘宗伯韩仲元李苞通阁道题名》和《山河堰落成记》
22、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
苏轼诗词开豪放一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字看似平实、朴素,但有一股汪洋浩荡的气息。
23、黄庭坚
黄庭坚(1045年6月12日—1105年9月30日),字鲁直,乳名绳权,号清风阁、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摩围老人、黔安居士、八桂老人,世称黄山谷、黄太史、黄文节、豫章先生。宋江南西路洪州府分宁人(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祖籍浙江省金华市。北宋诗人黄庶之子,南宋中奉大夫黄相之父。北宋大孝子,《二十四孝》中“涤亲溺器”故事的主角。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黄庭坚书法初以周越为师,后取法颜真卿及怀素,笔法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倔,字体开张,笔法瘦劲,自成风格。
24、米芾
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芈,祖居太原,后迁湖北襄阳,谪居润州(现江苏镇江),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米芾擅水墨山水。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
25、蔡襄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兴化军仙游县唐安乡连江里青泽亭境蔡坑(今福建省仙游县枫亭镇九社村蔡坑自然村)人。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
蔡襄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他以其自身完备的书法成就,为晋唐法度与宋人的意趣之间搭建了一座技巧的桥梁。
26、赵孟頫
赵孟頫(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一说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原籍婺州兰溪。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通经济之学,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其书取法钟繇、“二王”、李邕、赵构等,于篆、隶、真、行、草诸体皆擅,尤以楷书、行书著称;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赵孟頫倡导师法古人,强调“书画同源“。其绘画、书法和画学思想对后代影响深远。
明代隶书名家
27、董其昌
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正如李志敏所说“主张学古变古,但在书法神韵问题上的迷信观念,却比古人尤有过之”。
董其昌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作品《戏鸿堂帖》(刻帖)。颇能诗文,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等。
28、张瑞图
张瑞图(1570年-1644年),字长公、无画,号二水、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主道人、平等居士等;汉族,明代画家,晋江二十七都下行乡(福建省晋江市青阳下行乡)人。
以擅书名世,书法奇逸,峻峭劲利,笔势生动,奇姿横生。钟繇、王羲之之外另辟蹊径,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与董其昌、邢侗、米万钟齐名,有“南张北董”之号。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张瑞图之草书,用笔爽利,造型别致,但不耐寻味。”
29、王铎
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之),号十樵、嵩樵、痴庵、痴仙道人、烟潭渔叟,平阳府洪洞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人。明末清初大臣、书画家,王本仁的儿子。正如李志敏所评价“王铎的草书纵逸,放而不流,纵横郁勃,骨气深厚”。
善于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书法作品有《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等。绘画作品有《雪景竹石图》等。
清朝隶书名家
30、郑汝器
郑簠(1622~1693)清代书法家。字汝器,号谷口,江苏上元(今南京)人。原籍福建莆田,明洪武间祖父一辈迁至金陵(今江苏南京)。为名医郑之彦次子,深得家传医学,以行医为业,终学不仕,工书,雅好文艺,善收藏碑刻,尤喜汉碑。
31、万经
万经(1659—1741)清代学者。字授一,号九沙,自号小跛翁,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万斯大之子。
其书如商彝周鼎,古色黝然;又如苍松老柏,可爱可敬。”他的隶书取法汉碑,尤醉心于《曹全碑》,去其纤秀,而得其沉雄。“云鹤梅炎”一联是他传世隶书精品之一。此联纸本,纵116、横34厘米。墨迹曾刊载于《书法丛刊》1998年第3期和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邓永清收藏明清书画选集》等。原为邓永清先生收藏,1993年捐赠徐州博物馆。
32、金农
金农(1687年—1763年),男,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因其人生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所以自封“三朝老民”的闲号,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
他好游历,卒无所遇而归。晚寓扬州,卖书画自给。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五十三岁后才工画。其画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尤工画梅。
33、阮元
阮元(1764年2月21日-1849年11月27日),字伯元,号芸台、雷塘庵主、揅经老人、怡性老人,江苏扬州仪征人。清朝中期官员、经学家、训诂学家、金石学家。
阮元的书法,各体皆能,他的书论《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两部著作倡导宗法北碑,此观念对晚清书坛影响深远,也奠定了其在书法史上的理论家地位,他澄清了传统书法两大内涵,一是以二王为首的帖学体系,一是汉魏碑版,石刻的北碑体系。从阮元的书法中可以看出,他的书法碑帖融合,各取其长,为后人的取法找到了新的亮点,阮元以学问家客串书法家的姿态,完成了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大转折。
34、伊秉绶
伊秉绶(1754-1815),字组似,号墨卿,晚号默庵,清代书法家,福建汀州府宁化县人,故人又称“伊汀州”。乾隆四十四年举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师戴联奎,历任刑部主事,后擢员外郎。
伊秉绶喜绘画、治印,亦有诗集传世。工书,尤精篆隶,精秀古媚。其书超绝古格,使清季书法,放一异彩。隶书尤放纵飘逸,自成高古博大气象,与邓石如并称大家。
35、伊念曾
伊念曾,(一七九o至一八六一)字少沂,号梅石,福建宁化人,秉绶子。
嘉庆十八年(一八一三)拔贡,官严州同知。工篆、隶、镌刻,兼写山水、梅花。卒年七十二。著守研斋诗钞。 《广印人传》、《萍踪开记》
36、邓石如
邓石如(1743—1805年),初名琰,因避清仁宗讳,遂以字行,更字顽伯,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等,怀宁(今安徽安庆)人。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碑学大师。少好刻石,弱冠谒江宁梅镠,梅家多藏金石善本,尽出与石如,使专摹习。客梅氏八年,学既成,又客于两江总督毕沅幕府。
工书法、篆刻。书工各体,以篆、隶为最精,颇得古法,兼融各家之长,形成独特风格。清李兆洛谓其书“真气弥满,楷则俱备,其手之所运,心之所追,绝去时俗,同符古初,津梁后生,一代宗仰。”对清代中、后期书坛有巨大影响。著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等书行世,《清史稿》有传。
37、吴熙载
吴熙载(1799-1870),原名廷扬,字熙载,后以字行,改字让之,亦作攘之,号让翁、晚学居士、方竹丈人等。江苏仪征人。清代篆刻家、书法家。包世臣的入室弟子。善书画,尤精篆刻。少时即追摹秦汉印作,后直接取法邓石如,得其神髓,又综合自己的学识,发展完善了“邓派”篆刻艺术,在明清流派篆刻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8、吴昌硕
吴昌硕(1844年8月1日—1927年11月29日),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厉良玉、赵之谦并称“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39、邓散木
邓散木(1898年9月—1963年),原名菊初,又名铁,学名士杰,字钝铁、散木,别号粪翁、芦中人、无恙、且渠子、厕简子,因动脉硬化截去左腿后更号夔、一足,斋名厕简楼、豹皮室、三长两短斋,生于上海,中国现代书法家、篆刻家,中国书法研究社社员。
在艺坛上与齐白石并称,有“北齐南邓”之誉。擅书法篆刻,真、行、草、篆、隶各体皆精。
40、林散之
林散之(1898年11月20日—1989年12月6日),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生于江苏南京市江浦县(今南京市浦口区),祖籍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七颗松村庄,诗人、书画家,尤擅草书
41、沙孟海
沙孟海(1900年-1992年),原名文若,字孟海,号石荒、沙村、决明。鄞县沙村人,出生于浙江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二十世纪书坛泰斗。于语言文字、文史、考古、书法、篆刻等均深有研究。毕业于浙江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曾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浙江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社长、西泠书画院院长、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陈玉龙曾评价“纵观20世纪中国书坛,真正凭深厚书法功力胜出,达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数康有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几人。”
42、启 功
启功(1912年7月26日-2005年6月30日),自称“姓启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
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创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
结束语:感谢大家的阅读与支持, 看完记得评价给点小鼓励,点赞加关注。希望您快樂。我每天都会定时更新最新消息!
比赛规则
- 男足世界杯预选赛亚洲赛程 中国男足世界杯预选
- 雷霆火箭比赛直播:雷霆火箭全场回放
- 中国短道速滑队最新消息 中国短道速滑队再创佳
- 苏炳添今天几点比赛 苏炳添今天比赛时间
- 斯诺克今晚直播比赛 斯诺克今晚直播比赛时间
- 乒乓球女团决赛时间 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团决赛
- 国乒巴黎奥运会参赛名单 国乒巴黎奥运会参赛名
- 王曼昱晋级全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 王曼昱全运会
- 男乒乓球团体赛决赛直播 男乒乓球团体赛决赛直
- 阿尔卡拉斯vs德约科维奇决赛 阿尔卡拉斯vs德约科
- 奥运会乒乓球比赛时间 巴黎奥运会乒乓球比赛时
- 中国男篮奥运落选赛 中国男篮奥运落选赛对手
- 2024斯诺克冠军联赛即将开战 2024斯诺克冠军联赛
- 丁俊晖vs奥沙利文直播 丁俊晖对战奥沙利文战绩
- 西甲国王杯半决赛 西甲国王杯半决赛时间
- 2024年乒乓球比赛赛事 2024年乒乓球比赛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