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科洛夫斯基-波波夫上将

足球明星 2022-11-23 11:15www.1689878.com足球直播

本文由体育爱好者Sarah Shaw投稿,除了,我们还提供了索科洛夫元帅,索科洛夫斯基,索科洛夫斯基元帅,希望本文能为您找到想要的体育资讯。

本文看点:

罗斯拉夫利战役的经过是怎样的?

斯帕斯杰缅斯克战役(1943)和叶利尼亚—多罗戈布日战役(1943)的结果,西方面军(第31、5、68集团军,近卫第10集团军,第21、33、49、10集团军和空军第1集团军;司令员为索科洛夫斯基上将)重创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为克鲁格元帅)第4、9集团军,并于9月初前出至乌斯特罗姆河、杰斯纳河一线。苏军统帅部决定经短时间准备后重新发起进攻。战役企图,是在在杜霍夫希纳方向进行进攻战役的加里宁方面军的配合下,实施一系列正面突击,以分割当面敌军,并将其各个击溃。西方面军在中央以近卫第10集团军,第21、33集团军向波奇诺克、奥尔沙总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应以右翼各集团军(第31、5、68集团军)向斯摩棱斯克进攻,以左翼各集团军(第49、10集团军)向罗斯拉夫利进攻。尽管在主要突击方向的兵力未占明显的对敌优势,仍组建了强大的军队集团。突破地段的密度达到每公里正面有火炮和迫击炮15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48个单位。

广泛开展的政治工作的目的,是保持从8月初以来在复杂条件下几乎连续进攻的方面军所属军队的高昂进攻锐气。经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之后,西方面军于战役第一日就几乎在所有方向突破了敌人主要防御地带(为完成主要突击方向的突破,近卫坦克第2军在第21集团军地带内进入交战)。在方面军右翼,第31集团军各兵团于9月16日攻占亚尔采沃市,在左翼,第10集团军从行进间强渡了杰斯纳河。空军第1集团军有效地支援了进攻军队。游击队给进攻军队以巨大支援,他们从后方对敌人实施突击,并破坏敌人交通线。法西斯德军统帅部被迫将“中央”集团军群基本兵力撤向斯摩棱斯克。西方面军的集团进展最大,于23日切断了斯摩棱斯克—罗斯拉夫利铁路,次日进抵索日河,并从南面包围了在斯摩棱斯克地域防守的法西斯德军。与此,方面军右翼军队粉碎了敌人在斯摩棱斯克东接近地的抵抗。第31、5集团军各兵团从行进间强渡第聂伯河后,于24日夜间从数个方向突入斯摩棱斯克,并于次日凌晨解放该市。敌人失去了西方向上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防御枢纽。同日,第10集团军攻占罗斯拉夫利。西方面军在向奥尔沙方向和莫吉廖夫方向发展进攻时,从行进间强渡了索日河,于10月2日前进抵克拉斯诺耶以东、戈尔基、普罗尼亚河一线,并进入白俄罗斯东部地区。法西斯德军统帅部力图不让苏军突入白俄罗斯腹地,在这一线建立了坚固防御。2日,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命令,进攻停止。

斯摩棱斯克—罗斯拉夫利战役的结果,西方面军推进135~145公里,解放了斯摩棱斯克州,并为解放白俄罗斯奠定了基础。西方面军以积极的行动给了从8月底起展开第聂伯河会战(1943)的乌克兰的苏军以巨大支援,并给了布良斯克方面军以巨大支援。斯摩棱斯克一罗斯拉夫利战役,基本上是以方面军的现有兵力准备和实施的,而无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庞大预备队参加。在夺取斯摩棱斯克、罗斯拉夫利战斗中战功卓著的兵团和部队被分别授予“斯摩棱斯克”、“罗斯拉夫利”荣誉称号。

请问下列乌克兰人命那部分是姓?

不知道乌克兰语是怎么样的,不过我略懂俄语。
根据我对斯拉夫姓氏的了解,有Ский,也就是skiy的部分一般都是姓。这个词尾带有“某人,某物的”这样的含义,在这里表示姓名主人是某家族的一分子的含义。
你上面列举的姓氏如果按照我的解释似乎就是倒装的,你可能觉得疑惑。
我这样说吧,比如一个俄罗斯人的名字叫伊万.安德烈耶维奇.索科洛夫斯基,伊万是他的名字,安德烈耶维奇是他的父称,也就是说他的父亲叫“安德烈”,索科洛夫斯基则是他的姓,按照正常的顺序应该这样读,在某些场合,比如需要称呼正式的全称,又需要表示亲切的感觉,则可能叫他索科洛夫斯基,伊万.安德烈耶维奇。这是俄罗斯的风俗人文环境造就的,和西方不一样。
所以我想上面的乌克兰人名字应该也是这样的,毕竟过去帝俄时代乌克兰人被叫做小俄罗斯人。

库尔斯克战役的具体情况

1943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为打破德军大规模进攻并粉碎德军战略集团而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实施的一次防御战役(7月5—23日)和数次进攻战役(7月12日—8月23日)。

1943年2月初,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苏军乘胜进攻,于2月15日收复了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参见哈尔科夫苏军进攻战役),德军在苏联南部的处境日趋恶化。德国军事威力、士气民心和在仆从国的威信一落千丈。希特勒撤消了受到严重打击的B集团军群番号,重新组建了南方集团军群,并任命曼施坦因元帅为司令。2月19日,曼施坦因指挥南方集团军群向顿聂兹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苏军发起反击,于3月17日重新夺回哈尔科夫,18日又占领了别尔哥罗德,苏军被迫后撤至库尔斯克南面的奥博扬地域(参见哈尔科夫德军进攻战役)。自此,形成了一个以库尔斯克为中心的突出部。在突出部的北面,德中央集团军群控制了奥廖尔附近的突出部。在南面,德南方集团军群控制了别尔哥罗德地域。在突出部内的是苏军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苏德双方在库尔斯克地域附近都暂时转入防御。

为了改善帝国内政困境并防止法西斯集团分崩离析,德军统帅部决定在苏德战场发动大规模夏季进攻,夺取战略主动权,扭转不利的战争进程。德军考虑到其军队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的有利态势,决定从南、北两面向该突出部根部实施向心突击,围歼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尔后向西南方面军后方突击。此后预定向东北方向发展进攻。,还打算向列宁格勒进攻。为在库尔斯克附近准备代号为“堡垒”的战役,颁布了希特勒4月15日签发的第6号命令。德军在苏德战场全部坦克师的近70%、作战飞机的65%以上参加了这一战役。各突击集团共编有50个最有战斗力的师(内16个坦克师,摩托化师)和许多独立部队,分属“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为克卢格元帅)第9(司令为莫德尔上将,335000人)、第2集团军(96000人)以及“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为曼施坦因元帅)坦克第4集团军(司令为霍斯,223907人,由北向南由第52步兵军、第48装甲军和党卫军第2装甲军组成,第48装甲军配有第33,第11两个坦克师,“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第10装甲旅和第167步兵师。党卫军第2装甲军由党卫军第1“阿道夫·希特勒”、第2“帝国”和第3“骷髅”3个装甲掷弹兵师构成)和“肯普夫”战役集群(126000人,有10个师,其中有3个坦克师,分别是第3、第7和第19坦克师,拥有45辆“虎式”坦克的第503坦克营也配属在该兵团中。)。,约有20个师在各突击集团翼侧行动。第4、第6航空队的航空兵负责支援陆军。德军这一集团总兵力达90余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1万门,坦克和强击火炮2700辆,飞行2050架。在德军企图中占重要地位的是大量集中使用新式技术兵器——“虎”式、“豹”式坦克和“斐迪南”式强击火炮,以及新式飞机(“福克沃尔夫190A”式战斗机和“汉克尔129”式攻击机)。

苏军最高统帅部在1942—1943年之交的冬季进攻之后命令军队转入防御,巩固既占地区,准备发动进攻。主要突击预定指向西南方向。但发觉德军在库尔斯克附近准备进攻以后,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遂决定在库尔斯克突出部暂时转入按计划组织的防御,在此准备坚守,在防御交战中消耗德军突击集团,为苏军转入反攻,进而转入战略总攻创造有利条件。中央方面军奉命抗击德军从奥廖尔方面的进攻,沃罗涅日方面军抗击德军由别尔哥罗德地域的进攻。预定在完成防御任务后,苏军在奥廖尔方向和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方向转入反攻。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为瓦图京大将)和草原方面军(司令为科涅夫上将),与西南方面军(司令为马利诺夫斯基大将)协同,粉碎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集团(“鲁缅采夫统帅”战役)。中央方面军(司令为罗科索夫斯基大将)右翼、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为波波夫上将)以及西方面军(司令为索科洛夫斯基上将)左翼在奥廖尔方向实施进攻战役(“库图佐夫”战役)。大本营代表,苏联元帅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负责协调各方面军行动。库尔斯克会战开始前,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共有133.6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9万余门、坦克和自行火炮3444辆、飞机2172架。担任大本营战略预备队的草原军区(7月9日起改称草原方面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后方展开。辖5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近卫第4(70000人,司令为库利克中将)、第5集团军(80000人,司令为扎多夫中将),第27(70000人,司令为特罗菲缅科中将)、第47(65000人,司令为科兹洛夫少将)、第53集团军(65000人,司令为);1个坦克集团军—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人37000,司令为罗特米斯特罗夫坦克兵中将),有第18、29坦克军、近卫机械化第5军;3个骑兵军—近卫第3、第5、第7骑兵军;空军第5集团军(司令为戈留诺夫空军中将);1个步兵军;6个独立坦克军和机械化军(方面军总计573195人)。军区应防止德军从奥廖尔方面或由别尔哥罗德地域实施深远突破,而当苏军转入反攻时,应由纵深增强突击力量。

战斗队形和防御阵地均作纵深梯次配置的指导思想,是库尔斯克附近组织防御的依据,这些防御阵地有完善的堑壕体系及其他工事体系。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构筑了5—6道防御地带(地区),其中包括2道战术地幅内的防御地带、1道集团军防御地带、3道方面军防御地区。与此,还建立了1道草原军区防御地区,沿顿河左岸则构筑了1道国家防御地区。工程构筑总纵深达250—300公里。工事最完善的是防御的战术地幅,其纵深在战时第一次达到15—20公里。战术地幅的主要防御地带由2—3道防御阵地组成,每道防御阵地有2—3道堑壕,并以交通壕相连接。防御阵地纵深达1.5—2公里。主要防御地带和第二防御地带的工事最为坚固。库尔斯克附近的防御,是作为对坦克的防御来准备的。防御的基础是防坦克支撑点。对坦克防御的纵深达30—35公里。建立稳固防御的决定性条件是兵力兵器大量集中于德军可能突击方向;各方面军战役布势纵深达50—70公里。组织了强大的对空防御,由各方面军的歼击航空兵和高射炮兵,以及国土防空军大量兵力执行防空任务。库尔斯克、奥廖尔、沃罗涅日和哈尔科夫等州的党和苏维埃组织以及居民,对构筑防御地区给予了积极支援。首长、司令部和政治机关为动员全体人员完成当前任务在军队中开展了大量工作。党政工作和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使军队准备进行坚守防御,保证高昂的进攻锐气和粉碎库尔斯克德军的坚定决心。在精神—心理教育中,着重培养打退使用新型坦克的德军坦克兵力突击的决心。各集团军举行了反坦克歼击手大会。步兵分队进行了坦克“辗压”训练。

求世界军事大学排行榜,急急急!!!!

1 哈佛大学 Harvard University
2 剑桥大学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3 斯坦福大学 Stanford University
4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5 麻省理工学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6 加州理工学院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7 哥伦比亚大学 Columbia University
8 普林斯顿大学 Princeton University
9 芝加哥大学 University of Chicago
10 牛津大学 University of Oxford
11 耶鲁大学 Yale University
12 康乃尔大学 Cornell University
13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14 加州大学洛杉基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15 宾夕法尼亚大学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16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 Madison
17 华盛顿大学-西雅图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18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19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20 东京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21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 University of Michigan – Ann Arbor
22 京都大学 Kyoto University
23 伦敦大学帝国学院 The Imperial Colleg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24 多伦多大学 University of Toronto
25 伊利诺大学-香槟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26 伦敦大学大学学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27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苏黎世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urich
28 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29 纽约大学 New York University
30 洛克菲勒大学 Rockefeller University
31 西北大学(美国)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32 杜克大学 Duke University
32 明尼苏达大学-双城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win Cities
34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35 科罗拉多大学-玻尔得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
36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37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38 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 at Dallas
39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大学城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 University Park
39 范德比尔特大学 Vanderbilt University
41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41 乌得勒支大学 Utrecht University
43 鲁特格斯州立大学-新布朗斯维克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 New Brunswick
43 匹兹堡大学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45 卡罗林斯卡学院 Karolinska Institute
46 巴黎第六大学 Pierre and Marie Curie University – Paris 6
47 爱丁堡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47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47 马里兰大学-大学城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50 南加州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51 慕尼黑大学 University of Munich
52 慕尼黑工业大学 Technical University Munich
53 曼彻斯特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54 卡内基梅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55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56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57 哥本哈根大学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57 佛罗里达大学 University of Florida
57 苏黎世大学 University of Zurich
60 乌普萨拉大学 Uppsala University
61 巴黎第十一大学 University of Paris Sud (Paris 11)
62 大阪大学 Osaka University
63 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布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 Columbus
64 布里斯托尔大学 University of Bristol
65 谢菲尔德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66 罗切斯特大学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67 麦吉尔大学 McGill University
67 莫斯科国立大学 Moscow State University
69 凯斯西保留地大学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69 奥斯陆大学 University of Oslo
71 海德堡大学 University of Heidelberg
72 莱顿大学 Leiden University
73 东北大学(日本) Tohoku University
73 亚利桑那大学 University of Arizona
75 普渡大学-西拉法叶 Purdue University – West Lafayette
76 赫尔辛基大学 University of Helsinki
77 密歇根州立大学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78 赖斯大学 Rice University
78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 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80 波士顿大学 Boston University
80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 King’s College London
82 墨尔本大学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83 诺丁汉大学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84 哥廷根大学 University of Goettingen
85 维也纳大学 University of Vienna
86 布朗大学 Brown University
87 印第安纳大学-布鲁明顿 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
87 巴塞尔大学 University of Basel
89 德克萨斯农机大学-卡城 Texas A&M University – College Station
90 麦克马斯特大学 McMaster University
90 弗莱堡大学 University of Freiburg
92 斯特拉斯堡第一大学 Louis Pasteur University (Strasbourg 1)
93 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Ecole Normale Superieure – Paris
93 斯德哥尔摩大学 Stockholm University
93 东京工业大学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93 犹他大学 University of Utah
97 罗马第一大学 University of Roma – La Sapienza
98 伯明翰大学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99 隆德大学 Lund University
100 塔夫茨大学 Tufts University

苏联历史上的几大元帅都是谁?

苏联历史上的40个元帅:(不含斯大林和3位苏联海军元帅,各兵种主帅元帅(相当于大将)),除3位死于战前的元帅之外,其他37位全都参加过卫国战争。其中在卫国战争中成为元帅的有8人朱可夫(1943.1.18),华西列夫斯基(1943.2.16),科涅夫(1944.2.10),戈沃罗夫(1944.6.18),罗科索夫斯基(1944.6.29),马利诺夫斯基(1944.9.10),托尔布欣(1944.9.12),梅列茨科夫(1944.10.26)。除了这8位战时元帅之外,另有9人在战后10年之内晋升为元帅,其中除贝利亚和布尔加宁两位政治元帅外,其他7位都是因为战时的卓越功绩而当上元帅的,他们是索科洛夫斯基(1946),崔可夫(1955),格列奇科(1955),叶廖缅科(1955),比留佐夫(1955),巴格拉米扬(1955)和莫斯卡连科(1955)。特别是这里面有3位是战时已经成为大将的,即索科洛夫斯基、叶廖缅科和巴格拉米扬,可以认为他们在战争结束时已经走到了元帅的门槛前,是准战时元帅。下面,我们就将围绕这8位战时元帅和3位准战时元帅的经历,来探讨一下如何才能在卫国战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位光荣的苏联元帅

二战苏联领导层名单

斯大林 苏联大元帅 1945 苏共中央书记、国防委员会主席、部长会议主席

伏罗希洛夫 苏联元帅 1935 国防人民委员、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布柳赫尔 苏联元帅 1935 远东方面军司令

布琼尼 苏联元帅 1935 副国防人民委员、方向总司令、骑兵司令、国防部总监察组总监

图哈切夫斯基 苏联元帅 1935 红军总参谋长、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总装备部部长

叶戈罗夫 苏联元帅 1935 总参谋长、副国防人民委员

铁木辛哥 苏联元帅 1940 国防人民委员、统帅部大本营主席、方向总司令、国防部总监察组总监

沙波什尼科夫 苏联元帅 1940 总参谋长、国防人民委员、总参军事学院院长

库利克 苏联元帅 1940 副国防人民委员、总军械部部长、苏军部队组建和补充部副部长

朱可夫 苏联元帅 1943 总参谋长、国防部长

华西列夫斯基 苏联元帅 1943 国防部长

科涅夫 苏联元帅 1944 陆军总司令

戈沃罗夫 苏联元帅 1944 防空军总司令

马利诺夫斯基 苏联元帅 1944 国防部长

罗科索夫斯基 苏联元帅
波兰元帅 1944
1949 国防部副部长、国防部总监察组总监、波兰部长会议主席、波兰国防部长

麦列茨科夫 苏联元帅 1944 总参谋长、副国防人民委员、国防部总监察组总监

素科诺夫斯基 苏联元帅 1946 总参谋长

布尔加宁 苏联元帅 1947 国防部长、部长会议主席、1958降为上将

巴格拉米扬 苏联元帅 1955 总参军事学院院长、国防部副部长、总后勤部部长

格列奇科 苏联元帅 1955 国防部长

叶廖缅科 苏联元帅 1955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国防部总监察组总监

崔可夫 苏联元帅 1955 陆军总司令

比留佐夫 苏联元帅 1955 战略火箭军总司令、防空军总司令、总参谋长

莫斯卡连科 苏联元帅 1955 战略火箭军总司令、国防部副部长、总监察长

扎哈罗夫 苏联元帅 1959 总参谋长

戈利科夫 苏联元帅 1961 总政治部主任

克雷洛夫 苏联元帅 1962 战略火箭军总司令

雅库鲍夫斯基 苏联元帅 1967 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华约武装部队总司令

巴季茨基 苏联元帅 1968 国防部副部长、防空军总司令、华约武装部队副总司令、国防部总监察组总监

科舍沃伊 苏联元帅 1968 基辅军区司令、苏联驻德军队集群总司令、国防部总监察组总监

勃列日涅夫 苏联元帅 1976 苏共中央书记、国防会议主席

乌斯季诺夫 苏联元帅 1976 国防部长

奥加尔科夫 苏联元帅 1976 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总参谋长

库列科夫 苏联元帅 1977 国防部第~副部长兼华生部队总司令、总参谋长

索科洛夫 苏联元帅 1978 国防部长

彼得罗夫 苏联元帅 1981 陆军总司令、国防部第一副部长

阿赫罗梅耶夫 苏联元帅 1983 国防部第一副部长、总参谋长

托卢布科 苏联元帅 1983 国防部副部长、战略火箭军总司令

库尔科特金 苏联元帅 198X 国防部副部长、总后勤部部长

尤马舍夫 苏联海军元帅 ?? 海军总司令

库兹涅佐夫 苏联海军元帅 1955 海军人民委员、海军总司令、海军部长、国防部第一副部长

伊萨科夫 苏联海军元帅 1955 第一副海军人民委员、海军副总司令

戈尔什科夫 苏联海军元帅 1967 国防部副部长、海军总司令

诺维科夫 空军主帅 1944 副国防人民委员、空军司令

戈洛瓦诺夫 空军主帅 1944 远程航空兵司令

韦尔希宁 空军主帅 1944 空军司令

日加列夫 空军主帅 1955 空军司令

库塔霍夫 空军主帅 1972 空军司令

布加耶夫 空军主帅 1977 民用航空部部长

科尔杜诺夫 空军主帅 1978 防空军总司令

沃罗诺夫 炮兵主帅 1944 副国防人民委员、苏军炮兵主任、苏联武装力量炮兵司令

涅杰林 炮兵主帅 1959 国防部副部长、战略火箭军总司令

罗特米斯特罗夫 装甲兵主帅 1962 坦克兵副司令、国防部长助理、国防部总监察组总监

巴巴贾尼扬 装甲兵主帅 1975 敖德萨军区司令、苏军坦克兵主任

亚佐夫 苏联元帅 1990 国防部长
二战苏联元帅全集 – 铁血网


战前晋升的老元帅有四个——伏罗希洛夫、铁木辛哥、布琼尼、沙波什尼科夫;

战争中晋衔的有
1、朱可夫(副统帅、乌克兰第一、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员)、
2、华西列夫斯基(总参谋长、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司令员)、
3、罗科索夫斯基(白俄罗斯第一、第二方面军司令员)、
4、科涅夫(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司令员)、
5、马利诺夫斯基(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司令员);
6、托布尔欣(乌克兰第三方面军司令员);
7、戈尔多夫(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

军种元帅有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
兵种元帅就太多了。
库利克炮兵元帅;
费多连科装甲兵元帅;
诺维科夫、拉什金空军元帅,我数不过来。
前苏联的元帅军衔共分四级,“苏联大元帅”为第一级,“苏联元帅”和“苏联海军元帅”同为第二级;“军兵种主帅”为第三级;“军兵种元帅”为第四级。

前苏联时期,共先后授予1人“苏联大元帅”军衔,40人“苏联元帅”军衔,3人“苏联海军元帅”军衔,13人苏联“军兵种主帅”军衔(空军主帅7人,炮兵主帅4人,装甲兵主帅2人),60人苏联“军兵种元帅”军衔(空军元帅25人,海军元帅9人,炮兵元帅10人,装甲兵元帅6人,工程兵元帅6人,通信兵元帅4人)。

第一级
苏联大元帅
1945年授衔

斯大林(1879.12.9—1953.3.5)

第二级
苏联元帅
1935年授衔

伏罗希洛夫(1881.2.4-1969.12.2)
布柳赫尔(1890.12.1-1938.11.9)
布琼尼(1883.4.25-1973.10.26)
图哈切夫斯基(1893.2.16-1937.6.11)
叶戈罗夫(1883.10.25-1939.2.23)
1940年授衔

铁木辛哥(1895.2.18-1970.3.31)
沙波什尼科夫(1882.10.2-1945.3.26)
库利克(1890.11.9-1950.8.24)注1942年被降为少将,1957年恢复元帅军衔
1943年授衔

朱可夫(1896.12.1-1974.6.18)
华西列夫斯基(1895.9.18-1977.12.5)
1944年授衔

科涅夫(1897.12.28-1973.5.21)
戈沃罗夫(1897.2.22-1955.3.19)
罗科索夫斯基(1896.12.21-1968.8.3)
马利诺夫斯基(1898.11.23-1967.3.31)
托卢布科(1894.6.16-1949.10.17)
梅列茨科夫(1897.6.7-1968.12.30)
1945年授衔

贝利亚(1899.3.17-1953.12.23)
1946年授衔

索科洛夫斯基(1897.7.21-1968.5.10)
1947年授衔

布尔加宁(1895.6.11-1975.2.24)注1957年被降为上将
1955年授衔

巴格拉米扬(1897.12.2-1982.9.21)
格列奇科(1903.10.17-1976.4.26)
叶廖缅科(1892.10.14-1970.11.19)
崔可夫(1900.2.12-1982.3.18)
比留佐夫(1904.8.21-1964.10.19)
莫斯卡连科(1902.5.11-1985.6.17)
扎哈罗夫(1898.8.17-1972.1.31)
1961年授衔

戈利科夫(1900.7.29-1980.7.29)
1962年授衔

克雷洛夫(1903.4.29-1972.2.9)
1967年授衔

雅库鲍夫斯基(1912.1.7-1976.11.30)
1968年授衔

巴季茨基(1910.6.27-1984.2.17)
科舍沃伊(1904.12.21-1976.8.30)
1976年授衔

勃列日涅夫(1906.12.19-1982.11.10)
乌斯季诺夫(1908.10.30-1984.12.20)
1977年授衔

奥加尔科夫(1917.10.30-1994.1.23)
库利科夫(1921.7.5- )
1978年授衔

索科洛夫(1911.7.1- )
1983年授衔

彼得罗夫(1917.1.15- )
阿赫罗梅耶夫(1923.5.5-1991.8.24)
库尔科特金(1917.2.13-1990.9.16)
1990年授衔

亚佐夫(1924.11.8- )
苏联海军元帅
1955年授衔

库兹涅佐夫(1902.7.24-1974.12.6)注1956年被降为中将,1988年恢复元帅军衔
伊萨科夫(1894.8.22-1967.10.11)
1967年授衔

戈尔什科夫(1910.2.26-1988.5.13)

第三级
军兵种主帅-空军主帅
1944年授衔

诺维科夫(1900.1.19-1976.12.3)
戈洛瓦诺夫(1904.8.7-1975.9.22)
1955年授衔

日加列夫(1900.11.19-1963.10.2)
1959年授衔

韦尔希宁(1900.6.3-1973.12.30)
1972年授衔

库塔霍夫(1914.8.16-1984.12.3)
1977年授衔

布加耶夫(1923.7.29- )
1978年授衔

科尔杜诺夫(1923.9.20-1992.6.9)
军兵种主帅-炮兵主帅
1944年授衔

沃罗诺夫(1899.5.5-1968.2.28)
1959年授衔

涅杰林(1902.11.9-1960.10.24)
1961年授衔

瓦连佐夫(1901.8.10-1971.3.1)
1983年授衔

托卢布科(1914.11.25-1989.6.17)
军兵种主帅-装甲兵主帅
1962年授衔

罗特米斯特罗夫(1901.7.6-1982.4.16)
1975年授衔

巴巴贾尼扬(1906.2.18-1977.11.1)

第四级
军兵种元帅-空军元帅
1944年授衔

胡佳可夫(1902.1.7-1950.4.18)
阿斯塔霍夫(1892.2.8-1966.10.9)
法列拉列耶夫(1899.5.31-1955.8.12)
斯科里普科(1902.12.5-1987)
沃罗热伊金(1895.3.16-1974.1.30)
扎沃龙科夫(1899.4.23-1967.6.8)
1955年授衔

鲁坚科(1904.10.20-1990.7.10)
苏杰茨(1904.10.23-1981.5.6)
1959年授衔

克拉索夫斯基(1897.8.20-1983.4.21)
1961年授衔

萨维茨基(1910.12.24-1990.4.6)
1962年授衔

阿加利佐夫(1900.1.20-1980.6.29)
1967年授衔

洛吉诺夫(1907.10.23-1970.10.7)
1972年授衔

博尔佐夫(1915.10.21-1974.6.4)
波克雷什金(1913.3.6-1985.11.13)
1973年授衔

济明(1912.5.6-1997)
1975年授衔

叶非莫夫(1923.2.6- )
普斯特科(1918.4.10- )
1976年授衔

西兰季耶夫(1918.8.23-1996.3.10)
1980年授衔

斯科里科夫(1920-2002)
1981年授衔

斯科莫洛霍夫(1920.5.19-1994.10.14)
1982年授衔

基尔萨诺夫(1919.1.1-1991)
1985年授衔

阔日杜布(1920.6.8-1991.8.12)
康斯坦丁诺夫(1923.6.12- )
1989年授衔

博利科夫(1929.3.25- )
1990年授衔

沙波什尼科夫(1942.2.3- )
军兵种元帅-海军元帅
1965年授衔

卡萨托诺夫(1910.7.21-1989.6.9)
1970年授衔

洛博夫(1913.2.15-1977.7.12)
谢尔盖耶夫(1909.10.5- )
1973年授衔

叶戈罗夫(1918.10.30- )
斯米尔诺夫(1917.10.5-1992)
1983年授衔

切尔纳温(1928.4.22- )
1988年授衔

卡尔加尼(1928- )
1989年授衔

马卡罗夫(1931.7.18- )
索罗金(1922.3.28- )
军兵种元帅-炮兵元帅
1944年授衔

奇斯佳科夫(1896.11.18-1980)
雅可夫科夫(1898.12.31-1972.5.9)
1955年授衔

卡扎科夫(1898.7.18-1968.5.25)
1962年授衔

卡扎科夫(1902.11.18-1989.8.25)
1965年授衔

巴扎诺夫(1905.4.23-1975.1.8)
1967年授衔

库利绍夫(1908.12.26-2000)
1968年授衔

奥金佳夫(1900.3.6-1972.3.1)
1973年授衔

佩利捷列斯基(1913.4.7-1987)
1980年授衔

博伊丘克(1918-1991)
1989年授衔

米哈利金(1927.6.30- )
军兵种元帅-装甲兵元帅
1944年授衔

费多连科(1896.10.22-1947.3.26)
1945年授衔

雷巴尔科(1894.11.4-1948.8.28)
波格丹诺夫(1894.8.29-1960.3.12)
1959年授衔

卡图科夫(1900.9.17-1976.6.8)
1962年授衔

博卢波雅诺夫(1901.6.16-1984.9.17)
1975年授衔

洛西克(1915.12.4- )
军兵种元帅-工程兵元帅
1944年授衔

沃罗比耶夫(1896.12.29-1957.6.12)
1961年授衔

普多什利亚科夫(1901.2.18-1973.12.12)
1972年授衔

哈尔琴科(1911.7.31-1975.1.10)
1977年授衔

格洛瓦尼(1915.11-1978.10)
1980年授衔

阿加诺夫(1917-1996)
1981年授衔

舍斯托帕洛夫(1919.12.19- )
军兵种元帅-通信兵元帅4人
1944年授衔

佩列舍普金(1904.6.18-1978.10.12)
1961年授衔

列昂诺夫(1902.5.20-1972.11.24)
1973年授衔

别洛夫(1917.8.19-2001)
1979年授衔

阿列克谢耶夫(1914.6.13-1980.11.12)

二战是苏联最厉害的将军是谁?

朱可夫(Zhukov,Gey Konstantinovich),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俄文Георг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Жуков,公历1896年12月1日(儒略历同年11月19日)——1974年6月18日),苏联军事家,苏联元帅(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是苏德战争中继斯大林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苏军统帅),因其在苏德战争中的卓越功勋,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也成为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一。他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民族英雄。

  朱可夫生于卡卢加州斯特列尔科夫卡村一贫苦家庭。朱可夫曾在莫斯科学徒,并于1915年应召进入沙俄军队骑兵团。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朱可夫曾因作战勇敢两次获得圣乔治十字勋章,并被提升为军士。十月革命后他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再一次遭遇战中,他是100人对2000人 并且坚守了阵地七个小时。得到斯大林的赏识。1918-1920年他参加了苏俄国内战争。1923年朱可夫成为团长。1930年升为旅长。他是新的装甲战争理论的热心支持者,并且他详细的作战计划和对纪律的严格要求也给他带来了名气。1937到1939年斯大林对军队进行了清洗,装甲战的倡导者图哈切夫斯基被枪毙,其他很多军事将领也入狱,朱可夫却幸运的逃过了的清洗,并且继续升职。关于这一情况,一般认为是朱可夫的骑兵背景帮助他逃过一劫,当时的苏联元帅中,骑兵出身的伏罗希洛夫和布琼尼都受到重用,而其他三人均被清洗。

  1938年日本军队在有苏联驻军的蒙古国和日本扶植建立的伪满洲国边境制造摩擦,朱可夫被派往边境,组织对日军事部署。1939年5月诺门罕战役爆发,在朱可夫指挥下,苏联军队大量使用装甲兵,进行闪电战似的立体机动作战,最终合围日军,取得胜利。这一战役由于远离欧洲主战场,所以不被人注意,这一战役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日本放弃了北进的意图,而将主要用兵方向定在东南亚,使得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避免腹背受敌的局面。朱可夫因在这次战役中的杰出指挥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1940年朱可夫被授予大将军衔,随后被任命为苏军总参谋长。

  在总参谋长任上,朱可夫主要任务是提出防御德国攻击的计划。随着原苏联的秘密档案的解密,某些历史学家认为朱可夫曾在1941年5月提出先发制人的进攻德国的方案,被斯大林否决了。1941年6月22日德军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战争初期苏军溃败。朱可夫签署了要求苏联红军立即组织反击的命令,但没有效果。德军长驱直入后,重点进攻基辅。朱可夫经过判断,提出应该撤出基辅,避免被德军合围而引起更大损失。他的这一观点和直率的性格使他与斯大林发生冲突,被任命为预备军司令员,由沙波什尼科夫接任总参谋长。以后的战争进程显示了朱可夫的洞见,如果当时斯大林采纳他的建议,就不会造成基辅战役中66万苏军被围歼的悲剧。

  而朱可夫在担任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后,率领该方面军在叶尼亚地区成功实施了叶利尼亚反击战,粉碎了德军的先头部队。稳定了当地的战线。9月列宁格勒告急。朱可夫被召回莫斯科,被任命为大本营代表,前往列宁格勒,从此开始了他各地协调指挥的序幕,也被称为“消防队长”。朱可夫到达列宁格勒之后,
当即中止了正在研究撤退方案的会议,毫不留情地撤换了两个集团军司令,逮捕和处决了一些擅自撤退的军官,并迅速拟定了守城计划。通过自己坚强的意志带动下属,合理利用了有效的兵力进行重点防御与反击,稳定住了防线。10月德军大举进攻莫斯科,朱可夫调回莫斯科代替铁木辛哥组织莫斯科保卫战。12月保卫战结束,德军退出莫斯科周边地区。

  1942年夏季,斯大林、铁木辛哥不顾朱可夫反对,强行发起哈尔科夫进攻战役,结果损失惨重,约50官兵被俘,德军前出至顿河河曲和高加索山南麓;朱可夫出任最高副统帅,并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被派往斯大林格勒前线。一般认为他和华西列夫斯基共同策划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但也有研究者认为这段时间朱可夫主要策划维亚济马方向的无果的攻击行动,而在他的回忆录中抢夺华西列夫斯基的功劳。1943年初,与伏罗希洛夫元帅一起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协调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突破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战役胜利后,军衔晋升为苏联元帅;同年夏季,他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协调库尔斯克战役;而前线总指挥罗科索夫斯基则回忆说朱可夫并未参与库尔斯克战役的决策,他的作用被大大夸大了。1944年朱可夫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协调组织了代号为“巴格拉季昂”的白俄罗斯战役。1945年作为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率军攻克柏林,于5月8日深夜主持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仪式,并代表苏联签字;同年6月24日,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胜利大阅兵中担任检阅首长(罗科索夫斯基为受阅部队总指挥)。

  战后,由于战功显赫和自身性格的缺点,朱可夫遭到斯大林的猜忌。1946年索科洛夫斯基接替他任驻德苏军司令,朱可夫就任苏联陆军总司令。1947年遭到斯大林指责,被派到远离莫斯科的敖德萨军区任司令员,后来又贬到战略位置更加次要的乌拉尔二级军区任司令员。1953年朱可夫被召回莫斯科,但斯大林随即去世,所以无从证实朱可夫被召回的原因。1953年朱可夫参与逮捕贝利亚的行动,成为国防部第一副部长。1955年任苏联国防部部长。1956年朱可夫负责制定了入侵匈牙利的计划。1957年赫鲁晓夫与莫洛托夫、布尔加宁等人发生矛盾,后者在主席团会议上要求赫鲁晓夫辞职,赫鲁晓夫要求召开党中央全体会议。朱可夫支持赫鲁晓夫,派军用飞机将所有中央委员接到莫斯科,并做了有力的发言指责莫洛托夫等人参与斯大林的清洗运动,从而巩固了赫鲁晓夫的位置。赫鲁晓夫随之感觉朱可夫的威胁,趁朱可夫出访之机将他架空,在他回国后以“波拿巴主义者”的莫须有罪名——即图哈切夫斯基冤案同一名称的罪名——解除了朱可夫的国防部长职务。

  赫鲁晓夫下台后,朱可夫才又重新被提起。闲居的朱可夫著有《回忆与思考》、《在保卫首都的战斗中》、《库尔斯克突出部》、《在柏林方向上》等军事著作,记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的许多著名战役,并阐述他的军事思想。1974年朱可夫去世,葬于红场克里姆林宫墙下。

苏联元帅系列邮票共有哪些?

苏联元帅邮票发行时间1973—1988年,合计12套,共18枚。

以下是邮票明细

1973年10月5日发行的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一枚。

1974年6月发行的托尔布欣、伊萨科夫、布琼尼元帅,计三枚。

1976年2月4日发行的伏罗希洛夫、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元帅,计三枚。

1977年2月9日发行的戈沃罗夫元帅,计一枚。

1977年6月发行的科涅夫、梅列茨科夫、索科洛夫斯基元帅,计三枚。

1978年7月5日发行的扎哈罗夫元帅,计一枚。

1980年9月30日发行的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计一枚。

1980年12月25日发行的铁木辛哥元帅,计一枚。

1982年9月10日发行的沙波什尼科夫元帅,计一枚。

1983年9月8日发行的叶戈洛夫元帅,计一枚。

1987年12月2日发行的巴格拉米扬元帅,计一枚。

1988年10月18日发行的乌斯季诺夫元帅,计一枚。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78.com 体育知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足球|篮球|NBA|奥运|网球|高尔夫|田径|游泳|排球|赛车|比赛|亚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