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尔区-鲁尔区城市的等级规模

足球明星 2022-11-22 22:00www.1689878.com足球直播

本文由体育爱好者April Wells投稿,除了,我们还提供了鲁尔区的兴衰,德国鲁尔区振兴的措施,德国鲁尔区的区位优势,希望本文能为您找到想要的体育资讯。

本文看点:

鲁尔区为何属于典型的“煤铁复合体型”?

“煤铁复合体型”是工业布局上的重要形式之一。这类工业的布局在原料资源上主要是煤炭与铁矿石。“煤铁复合体型”或其他“复合体型”工业 的布局时,是否该工业部门所需的几种主要原料全就地取之呢?这要因地 制宜,视各国家、各地区的资源、能源(动力)、交通、市场、社会与经济  等条件而决定。德国的鲁尔区由于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优越,煤炭资源丰富,所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就成为该国的重工业中心。因为,鲁尔区位于莱茵 河东岸支流鲁尔河与利伯河之间,是德国、也是欧洲的重要工业区,在世 界也享盛名。发展历史百余年,但至今仍在发展。因这里不仅有丰富的煤  炭资源,硬煤储量2200亿吨,煤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近90%,且煤种全, 质量优。而且,鲁尔区有莱茵河、鲁尔河、利伯河及4条运河,河港多达70余处,又有纵横交织的公路和输油、输气管道,组成了一个综合而又完 整的运输系统。极为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为本区创建“煤铁复合体型”工业布局“移铁就煤”提供了极好基础。所需铁矿砂从瑞典、俄罗斯等临 近国家通过便利运输系统得以解决。二次大战后,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影响,生产力不断提高,该区重工业发展速度,在后来已超过英国,仅次于美国。德国鲁尔区位于莱茵河的支流鲁尔河畔,它与美国五大湖工业区发展的共同区位优势是水陆交通便利,水源丰富,科技力量雄厚。就布局类型看,都属于煤铁复合体型,所不同的是美国五大湖工业区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作为基础;而鲁尔区是煤炭资源丰富,但铁矿石要从邻近地区甚至是从海外运来。

莱茵—鲁尔区的作用

鲁尔区的工业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战后又在西德经济恢复和经济起飞中发挥过重大作用,工业产值曾占全国的40%。现在仍在德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鲁尔工业区突出的特点是,以采煤、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核心,形成部门结构复杂、内部联系密切、高度集中的地区工业综合体。鲁尔区是以采煤工业起家的工业区,随着煤炭的综合利用,发展了炼焦、电力、煤化学等工业,进而促进了钢铁、化学工业的发展,并在大量钢铁、化学产品和充足电力供应的基础上,建立发展了机械制造业,特别是重型机械制造、氮肥工业、建材工业等。,为大量产业工人服务的轻工业,如服装、纺织、啤酒工业等也有了很大发展。50年代以后,由于石油消费量逐渐增加,鲁尔区的炼油业和石油化工工业也迅速发展起来。70年代以后,电气、电子工业有了很大发展。现在,鲁尔区生产全国80%的硬煤,90%的焦炭,集中了全国钢铁生产能力的2/3,电力、硫酸、合成橡胶、炼油能力、军事工业等均在全国居重要地位。战后在世界一些以采煤工业起家的老工业区严重衰退的时候,鲁尔区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是与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调整区内的经济结构与部门结构分不开的。

鲁尔区没有铁矿,为什么钢铁工业发达?

德国的鲁尔工业区旁边德法边境的阿尔撒斯和洛林地区煤矿和铁矿蕴含量丰富,可以作为铁矿的原料来源,经过几十年持续开发,造就了鲁尔工业区钢铁工业的发达。

说出这些城市经济转型中可以借鉴德国鲁尔区哪些成功经验 解析 启迪慧想

以鲁尔工业区为代表的传统工业区还包括英国伯明翰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中国辽中南工业区等。传统工业区普遍面临着原料和能源消耗量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等问题。如辽中南工业区的长期发展,使当地成为污染严重、“三废”排放量大的地区。,辽中南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水源污染又使水资源短缺雪上加霜。近年来,辽中南工业区的经济增长比较缓慢,低于中国平均水平。中国政府正试图采取措施振兴以辽中南为代表的东北老工业区。

鲁尔区是位于德国西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境内的城市群,它拥有530万人口和4435平方公里的面积。他是莱因-鲁尔城市群的一部分,整个城市群一共拥有超过1000万的人口和将近10000平方公里的面积。区内人口和城市密集,人口达570万,占全国人口的9%,核心地区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2700人;区内5万人口以上的城市24个,其中埃森、多特蒙德和杜伊斯堡人口均超过50万。鲁尔区南部的鲁尔河与埃姆舍河之间的地区,工厂、住宅和稠密的交通网交织在一起,形成连片的城市带。

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进行调整工业结构与布局,发展第三产业和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整治。
鲁尔区的变革经历了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其转型大致分为3个阶段[4]
第一阶段为上世纪60年代。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制订调整产业结构的指导方案,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对传统产业进行清理改造,并投入大量资金来改善当地的交通基础设施、兴建和扩建高校和科研机构、集中整治土地,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为70年代。在继续加大第一阶段改善基础设施和矿冶工业现代化的,重点通过提供经济和技术方面的援助,逐步在当地发展新兴产业,以掌握结构调整的主动权。
第三阶段为80年代至今。德国联邦和各级地方政府充分发挥鲁尔区内不同地区的区域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行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多样化。
经过综合整治,鲁尔区经济结构趋于协调,工业布局趋于合理,经济由衰落转向繁荣,改变了重工业区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成为环境优美地区。鲁尔工业区的振兴计划为全世界的旧工业区改造提供了范本。它的策略不是废旧立新,而是旧物再利用。通过改变原有建筑、设施及场地的功能,既再现了工业区的历史,又为人们提供了文化、娱乐生活的园地。整个鲁尔工业区已变成了一个博物馆和休闲区。经过多年的不断调整与改造,鲁尔区早已不是一个衰落的工业区,而恰恰相反正保持继续发展的势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也是资源型城市成功改造转型的经典案例

鲁尔区在哪?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区。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的地区。通常将鲁尔煤管区规划协会所管辖的地区,作为鲁尔区(Ruhrg-ebiet)的地域界限,其面积4593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3%。区内人口和城市密集,人口达570万,占全国人口的9%,核心地区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2700人;区内5万人口以上的城市24个,其中埃森、多特蒙德和杜伊斯堡人口均超过50万。鲁尔区南部的鲁尔河与埃姆舍河之间的地区,工厂、住宅和稠密的交通网交织在一起,形成连片的城市带。

鲁尔区的工业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战后又在西德经济恢复和经济起飞中发挥过重大作用,工业产值曾占全国的40%。现在仍在德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鲁尔工业区突出的特点是,以采煤、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核心,形成部门结构复杂、内部联系密切、高度集中的地区工业综合体。鲁尔区是以采煤工业起家的工业区,随着煤炭的综合利用,发展了炼焦、电力、煤化学等工业,进而促进了钢铁、化学工业的发展,并在大量钢铁、化学产品和充足电力供应的基础上,建立发展了机械制造业,特别是重型机械制造、氮肥工业、建材工业等。,为大量产业工人服务的轻工业,如服装、纺织、啤酒工业等也有了很大发展。50年代以后,由于石油消费量逐渐增加,鲁尔区的炼油业和石油化工工业也迅速发展起来。70年代以后,电气、电子工业有了很大发展。现在,鲁尔区生产全国80%的硬煤,90%的焦炭,集中了全国钢铁生产能力的2/3,电力、硫酸、合成橡胶、炼油能力、军事工业等均在全国居重要地位。战后在世界一些以采煤工业起家的老工业区严重衰退的时候,鲁尔区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是与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调整区内的经济结构与部门结构分不开的。

鲁尔区有着发展工业的优越条件。,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自古就为东西欧往来的“圣路”地带,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地处欧洲的交通路口。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中,又位于欧洲经济最发达的“金三角”内,西距共同体成员国法、荷、比、卢的工业区很近,北距共同体成员国丹麦以及瑞典南部工业区不远,东北、南面又邻近本国下萨克森的经济重心区汉诺威—沃尔夫斯堡—扎耳茨吉待三角工业区和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莱茵河下游以科隆—杜塞尔多夫为中心的工业区。便于工业区间以及与欧洲共同体成员国间的贸易往来。第二,鲁尔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地质储量为219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采储量约220亿吨,占全国90%。鲁尔区的煤炭煤质好,煤种全,为优质硬煤田,可炼优质焦炭的肥煤占储量的3/5,煤炭所含的灰分(为3~18%)和硫分(为0.5%~1.5%)都低,发热量高,其中肥煤的发热量高达8600大卡/公斤。第三,水陆交通便利。莱茵河纵贯全区南北,从莱茵河口上溯的7000吨级海轮和8000吨的顶推船队,可直抵杜伊斯堡港。从杜伊斯堡到荷兰边界的莱茵河段,年均运输量达1亿吨,并可通过河口的鹿特丹港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区内还有沟通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和埃姆斯河的4条运河网,总长达425公里(包括通往埃姆斯河下游段),有大小河港74个,河道与港口均已标准化,可通行1350吨的欧洲标准货轮。,鲁尔区东部可利用多特蒙德—埃姆斯运河,经埃姆登港与海外联系。所以,虽然鲁尔区地处内陆,但由于它有着方便的水运条件,特别是莱茵河通海航运,使得它与沿海地区同样具有廉价运费条件。铁路运输与河运同样发达。区内铁路密度非常大,营运里程达9850公里,占全国近1/5,多东西走向,从巴黎通往北欧和东欧的铁路,由本区穿过,哈根是德国最大的货运编组站。公路和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是区内及其它工业区联系的纽带,从德国西部通往柏林和荷兰的高速公路均从区内通过。鲁尔区公路汽车行驶的密度为全国平均密度的一倍,达每公里55辆。第四,鲁尔区既是生产中心,又是消费中心。以鲁尔区为核心,方圆100公里内,是德国最大的消费核心,这里集中了5个50万~100万和24个10万~50万人口的城市。鲁尔区生产的70%以上的煤炭和钢铁在此范围内加工、消费。

辽中南工业区区位优势及其与鲁尔区区位条件的异同点?

相同点

1煤炭资源丰富,2交通便利,3市场广阔,4工业基础雄厚,5政府支持,6劳动力丰富且多技能熟悉工人。

不同点

1鲁尔区接近铁矿产地,辽中南是在铁矿产地,2鲁尔区水源充沛,辽中南水资源紧缺,3鲁尔区内河运输发达,辽中南海运便利。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德国鲁尔区衰落最为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德国鲁尔区衰落最明显的是钢铁和煤炭工业部门 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70年代以后,鲁尔区的传统工业开始衰落,其经济地位逐步下降,尤其 煤炭和钢铁工业,这也标志着鲁尔工业区的鼎盛时期已过,经济发展需作重新调整。

鲁尔区从鼎盛时期走向衰落的过程,可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1.生产结构单一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3.世界性钢铁过剩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鲁尔区五大传统工业部门是?

鲁尔区的工业生产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学五大传统工业部门。其中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的基础

鲁尔区成为德国重要工业区的原因

呵呵,高中学过。
1.
有煤炭,这在当年,是巨大的能源优势;
2.
距离法国的铁矿产地很近,因为工业化早期,鲁尔以炼钢为主业;
3.
交通特别便利,水陆交通都很好;
4.
以上三点促进鲁尔形成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巨大的市场又反哺鲁尔的工业发展;
5.
水资源丰富(此点可有可无)
本文摘自高中地理课本,10多年前学的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

鲁尔工业区形成的有利条件。

1、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2、鲁尔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3、水陆交通便利。

4、鲁尔区既是生产中心,又是消费中心。市场广阔。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也是世界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的地区,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境内;通常将鲁尔煤管区规划协会所管辖的地区,作为鲁尔区(Ruhr-gebiet)的地域界限,其面积4593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3%。

扩展资料

鲁尔工业区衰落的原因

1、生产结构单一

鲁尔工业区的工业生产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五大工业部门,其中,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这样的生产结构中,如果某一工业部门衰落则将引起全区生产的衰落。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应用,在世界能源的消费构成中,煤炭的比重逐渐减少,技术的发展使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鲁尔区的煤炭产量也逐渐减少。 

3、世界性的钢铁过剩 

20世纪50年代以后,产钢和出口钢的国家越来越多,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随后,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以及钢产品替代品的广泛应用,使世界钢材消耗量急剧减少。世界性的钢铁过剩,也导致了鲁尔区钢铁工业的衰落。 

4、老工业区发展趋于饱和状态 

重化工业集聚带来的环境污染、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迫使许多企业的经济活动纷纷向德国南部地区转移,也使鲁尔区的工业发展难以为继。

参考资料来源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78.com 体育知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足球|篮球|NBA|奥运|网球|高尔夫|田径|游泳|排球|赛车|比赛|亚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