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局势最新消息-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关

足球明星 2022-11-22 20:45www.1689878.com足球直播

本文由体育爱好者Jacob Zimmerman投稿,除了,我们还提供了哈萨克斯坦局势最新消息中国是否出兵,哈萨克斯坦新闻inform,哈萨克斯坦目前现状,希望本文能为您找到想要的体育资讯。

本文看点: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的过程

珍宝岛位于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面积0.74平方公里,历来为中国领土,当地居民祖祖辈辈在这里从事生产活动,中国边防军也一直在这一地区执行巡逻任务。
珍宝岛事件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因珍宝岛的归属问题于1969年在岛上发生的武装冲突。最终,中国军队获得胜利。
1967年到1969年初双方在边界上的若干地方,比如乌苏里江上的七里沁岛和珍宝岛,不断发生巡逻队冲突,从对骂到推搡、棍棒武斗等。从1968年开始中方准备在中苏东部边界进行武装行动。1969年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批准之后,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部署3月在珍宝岛进行“珍宝岛反击战”,为在4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定基调。
1969年3月2日苏军发现中方有人上岛,便派出边防巡逻队上岛驱逐对方,被中方伏击,打死打伤数十人。3月15日和17日,中苏双方的边防部队在此发生武装冲突。苏军动用了坦克、装甲车、飞机和当时的“秘密武器”“冰雹”火箭炮。解放军使用了反坦克炮、无后座力炮、40火箭筒等轻武器和岸上的纵深炮火。双方都声称是对方蓄意挑衅,先开火。其后中方打退了对方的进攻,战斗之后中方控制全岛。中方伤亡比对方少,这次战斗中方称为“珍宝岛保卫战”或“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在1969年3月15日的战斗中,苏方军队一辆坦克已经侵入中国境内,行进于封冻江面上的苏军当时的主力坦克T-62坦克被击毁,迫使其乘员弃车。在该日的战斗中,苏方指挥官边防总队长列奥诺夫·德莫克拉特·弗拉基米罗维奇(Леонов Демократ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上校阵亡。
1969年3月17日为争夺坦克,双方互对炮击,但均没能将该辆坦克拉回。
1969年3月21日苏方不愿让中国获得这个当时较为先进的坦克,遂派出爆破组试图炸毁坦克被击退。之后苏军用炮火把坦克下的冰层击破,坦克沉入乌苏里江。
4月,中方派出海军潜水员将这辆坦克打捞出来,之后坦克被放在北京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并以此为原型作为中国自制坦克的蓝本。
在珍宝岛冲突中,双方都动用了正规军,尤其是苏方甚至动用了火力强大的“冰雹”式火箭装置。苏方称,是中国人发起了进攻,被苏军守军击退。
1969年8月,中国在岛上修建了营房,派驻1至4名官兵常年驻守。
事件之后,中苏双方试图恢复1964年的边境谈判,但双方积怨太深谈判难有进展。苏联在报纸上发布准备对中国的核设施进行打击的威胁,同年8月,苏军在中苏西部边界铁列克提(今中国-哈萨克斯坦边境)对中方实行报复性打击,双方发生武装冲突。这一系列事件史称“中苏边界冲突”。
1969年9月11日,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参加越南领导人胡志明的葬礼后路过北京,和周恩来等会晤。之后局势得到缓解。1990年,珍宝岛归属问题得以解决,1991年俄罗斯承认珍宝岛属于中国。
2004年,中俄也达成了关于黑瞎子岛的协议。根据中俄双方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俄罗斯将把占领的银龙岛的全部、黑瞎子岛的一部分领土,以及额尔古纳河上靠近内蒙古满洲里的阿巴该图洲渚,归还给中国。2005年4月,俄罗斯政府批准了这个补充协定。而此前一个月,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也通过了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的决定。至此,不仅黑瞎子岛的领土争议尘埃落定,中俄长达4300公里的边界也全部得到了确认。2008年10月,中俄两国政府在黑瞎子岛上举行了中俄国界东段界桩揭幕仪式。

哈萨克斯坦乱不乱啊?

哈萨克斯坦不乱的!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最大的内陆国,他的交通非常发达,陆路运输强,铁路四通八达,国内丘陵多平原少,水文情况河流湖泊很多,一直处于发展中国家地位。哈为总统制共和国,政治保持稳定。截止2011年,哈萨克总兵力达16万左右,实行以巩固独立和主权为中心的务实、平衡的外交政策。国内外局势均较稳定,对比中国,哈萨克斯坦除了经济发展偏弱(但人均下来也不弱),国内外政治、国内社会稳定程度等等基本在同一档位。

苏联与南斯拉夫关系恶化与破裂的原因及影响。历史题目,请提供400字左右答案,高分加赏

  苏联为什么解体的原因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严重的经济危机。从50年代后期起,美苏开始争霸。沉重的军备负担及经济体制上的种种弊病(如为了满足军事上的需求,苏联一贯侧重发展军火工业和重工业,导致农、轻、重比例失调。)严重影响了苏联经济的健康发展。尽管从50年代赫鲁晓夫上台起,苏联几任领导人都曾对旧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但见效甚微。进入80年代,长期积累的经济恶果导致苏联经济急剧恶化。到1991年2月,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0%,财政赤字达3000亿卢布,通贷膨胀率高达300%,经济已全面萎缩。第二,社会动荡不安,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苏联否定历史的思潮可上溯到50年代赫鲁晓夫执政期间。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批判了斯大林的一些错误,在社会上引起震动,进而引发了一股全盘否定斯大林,否定历史、否定社会主义的政治“暗流”。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掀起第二次重评斯大林的浪潮,使“暗流”发展成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并进一步蔓延。戈尔巴乔夫极力主张的以“多元化”、“公开性”、“民主化”为核心的新思维及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苏联的泛滥,进一步搞乱了人们的思想,导致人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产生严重动摇。,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急剧激化。第三,西方势力的影响。西方国家一直以苏联为主要对手,以软化、肢解的手法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如为了鼓励实施“新思维”的内部演变政策,西方给予苏联某些好处,以达到稳住苏联的目的;另一方面西方又继续鼓励苏联民族主义分子闹独立搞分裂,以达到最终肢解苏联的目的。
  解体后的国家分别是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格鲁吉亚、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
  12月26日南联邦主席团宣布克罗地亚、黑山和波黑共和国境内的塞尔 维亚族联合组成一个“小南斯拉夫”,南局势进一步复杂化。
  12月17日欧共体举行外长会议,经过10个多小时的激烈争论,决定于 1992年1月15日承认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两共和国的独立。这一决定无 疑是对南交战一方的外交承认和国际支持,所以,决定一经公布,南内战 进一步升级,冲突中甚至动用了空军和地对地导弹。
  难道各民族之间的矛盾真的是南斯拉夫解体的原因吗?
  前南内战真正的幕后推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诞生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又称“第二南斯拉夫”),有长达45年的和平发展,为什么会在1991年发生解体,并爆发惨烈的内战呢?传统的说法是南斯拉夫人总是互相倾轧或闹独立,在强人铁托1980年去世后,没有一个领导人有他那样的威望,加上冷战结束,南联邦内部所固有的民族矛盾导致经济利益的冲突,进而产生政治危机,最终将南联邦推向分裂。
  此说有一定的道理,但事实是,南斯拉夫各民族在一个国家里共同生活了将近一个世纪,相互之间建立了全面联系,经济关系密切,混合家庭比比皆是。,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极端仇视情绪大部分是战争和机会主义政治做法的产物,而不是原来就存在的。
  那么,斯洛文尼亚为什么要闹独立呢?答案具有讽刺意味使南联邦解体的是欧洲一体化和自由贸易。这使得西欧成为一个对小国来说更安全、更有经济吸引力的地方。一战后,斯洛文尼亚通过与其他南部斯拉夫人联合而免于被意大利、德国和奥地利瓜分。,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经济相对富裕的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同落后的其他伙伴分家、同西欧靠近的观点越来越有市场。
  斯、克与米洛舍维奇领导的塞尔维亚举行了多轮谈判都没有谈成。而当时,国际上除德国外,欧洲大国和美国出于保持巴尔干稳定的目的都明确反对南联邦分裂。“但令人费解的是,几乎与此,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份公开报告却使人似乎看到了美国对南政策的矛盾。一些历史学家现在分析,恰恰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报告使本来可以避免的解体变得无法挽回。”
  1990年底,美国中央情报局将一份南斯拉夫局势的预测报告呈给正陷入海湾战争僵局的布什总统。报告中说“南斯拉夫将在今后18个月内解体。”这一预测在世界范围内掀起轩然大波,南斯拉夫当局当即发表声明,提出强烈抗议和谴责,国际舆论也大多认为这纯属无稽之谈。美国在南斯拉夫局势处于微妙之际公布这份报告决非善意,也并不是偶然。起初,国际社会普遍对其预测表示怀疑,不到一年的时间,局势的发展却应验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说法。也有人说,正是这份报告使得前南地区民族分裂主义分子感到鼓舞,加快了他们分裂南联邦的行动。
  塞族落下不好的名声
  前南内战中,“种族清洗”事件屡有发生,各方都有责任。但为何惟独塞尔维亚人落得个“干着党卫军勾当”的恶名?连后来的塞尔维亚总理金吉奇(已遇刺身亡)本人也承认,“我们塞尔维亚人的名声实在是太差了”。
  整个前南内战期间,交战各方都将国际援助,包括国际舆论的支持作为争取目标。甚至不惜花巨资请美国、加拿大的公关公司为自己制造“良好的国际形象”,丑化对手。法国电视二台主编莫利诺曾采访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全球大众事务社路得芬公关公司社长哈尔夫,将舆论“制造流程”和盘托出。莫利诺在其所著《南斯拉夫的实况不好说》一书中是这样记述哈尔夫的回答的

哈萨克斯坦乱局背后原因和美国相关?

  在2022年的1月2日,哈萨克斯坦爆发了大规模骚乱,起因真可谓是令人感到意外,据网络上查找到相关新闻线索来看,引起这场乱局的原因竟是因为液化气涨价,始作俑者是一个液化气生产厂的经理,说出来都没人相信,一个液化气生产厂的经理何以有如此之大的号召力?从一月二日爆发骚乱到一月五日,骚乱人数快速增加,就在一月五日,1000多名抗议者冲入阿拉木图政府大楼,现场枪声四起,显然这一千名所谓的抗议者不是普通的平民百姓,普通的平民百姓也不敢去和军警直接刚正面。哈萨克斯坦的乱局背后难免有境外势力操纵,至于到底是谁,让我们来看看哈萨克斯坦所处的重要地缘位置,哈萨克斯坦,正好处在中国与俄罗斯中间,而且距离伊朗也不是很远,如果能控制这个地方并且做为驻兵之地,北可以牵制俄罗斯,南可以制衡中国,西能威慑伊朗,还能影响中国的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因为哈萨克斯坦是中国一带一路的重要关系伙伴,那么想搞乱哈萨克斯坦而进行颜色革命的幕后主使,是不是已经跃然纸上了?这么漂亮的事情自然是漂亮国才会干得出来,昔日漂亮国用一点洗衣粉能出兵伊拉克,用墙壁涂鸦能搞乱叙利亚,此次的借天然气涨价发动暴乱也不过是故技重施而已。

    事情的起因看上去给人一种很自然的感觉,似乎此次抗议游行然后暴乱都是当地人民的心声,可是细心的人不难看出背后的险恶用心。

我们来分剖一下这个事情,据网络上的资料来看,天然气涨价为,每升液化气的价格上调60坚戈,至120坚戈。那么到底是多少钱呢?按照目前的国际汇率,60哈萨克斯坦坚戈 可兑换 0.88人民币,这也就是说,当地的液化气涨价为,每一升涨价还不到人民币一元钱,何以民众就有班不上,冒险走上街头和军警发生冲突?为了几毛钱去冒生命危险,这恐怕是不普通老百姓能干的出来的事。

 几百名抗议者拿着木棍有计划有组织的冲击政府,和军警冲突,显然这背后有着严密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暴乱发生后,哈萨克斯坦已经宣布暴乱地区进入紧急状态,随后总统托卡耶夫让国家反垄断部门介入调查液化气和粮食涨价问题,随后又在一月四号通过电视讲话呼吁哈萨克斯坦老百姓保持冷静和克制,明显这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因为暴乱和抗议的人并不是普通的老百姓,背后的组织者怎么可能冷静和克制呢?

为了平民愤,托卡耶夫随后将哈萨克斯坦提升天然气价格的一个所谓的厂长【图列波夫】拿来进行询问和调查,成立了特别调查委员会来处理这个事情。托卡耶夫还向示威者表示,将对液化气进行降价,这么看来示威者的目的已经达到,是不是就该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似乎托卡耶夫并没有搞清楚状况,这些示威者不但没有退去,反而越发疯狂起来,此时这些示威者的目的已经是司马昭之心,抗议天然气涨价只是一个借口而已,他们的真正目的是要颠覆政权!

托卡耶夫总算也明白了这一点,所以为了稳定局势已经向集安组织求援。

哈萨克斯坦乱局的几个疑点

一、可笑的起因

据目前的新闻线索来看,引起哈萨克斯坦乱局的起因是因为液化天然气每升涨了60坚戈,折合人民币8毛8分,可是在抗议暴乱份子得到总统托卡耶夫承诺降价的时候,这些抗议暴乱份子,不但不罢休还更加疯狂起来,那么他们的目的其实并不是为了这每升上涨的8角8分钱了。真正目的已经呼之欲出了!

二、抗议者有组织有计划

  这些抗议者有组织有计划的和军警对抗,甚至是冲击政府,逼迫总理换人,难道真的只是普通百姓?普通百姓一盘散沙,何以突然变得这么有组织不怕死,面对军警的枪械都毫无畏惧,能够策划如此大规模的抗议示威,甚至是暴乱,没有一个强大的幕后势力,是不可能的。

、哈萨克斯坦的重要地缘位置

哈萨克斯坦地处中国和俄罗斯之间,距离伊朗也很近,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哈萨克斯坦又是中国一带一路的重要关系伙伴国家,而漂亮国一直想要制衡中国,寻求所谓的亚太战略平衡,根据其以往的一惯作风,搞乱哈萨克斯坦,然后培植傀儡政权,达到实际控制哈萨克斯坦的目的。最终成功的在俄罗斯与中国之间插上这么一根钉子,顺带还能虎视伊朗。也能分散俄罗斯的注意力,从战略上为乌克兰打气助威。

就目前的线索来看,没有直接证据能证明此次事件与美国有关,也没有直接证据能证明与美国没有关系,搞乱哈萨克斯坦进行颜色革命,是此次抗议暴乱的真正目的,背后难免有境外势力在其中操纵,事情的发展会逐渐清晰,总有水落石出,真相大白的一天。

  

7个国家全部退出亚足联,中国敢不敢

七个国家退出亚足联,分别是土耳其、哈萨克斯坦、以色列、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塞浦路斯。其中,土耳其和哈萨克斯坦是因为嫌弃亚洲的足球水平太低,不利于本国足球实力的提高,所以选择脱亚入欧。
而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塞浦路斯这四个国家,虽然地处亚洲,但他们却一直以欧洲人自居,所以独立后就加入了欧足联。以色列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它脱亚入欧完全是无奈之举。由于地处局势错综复杂的海湾地区,曾夺得过亚洲冠军的以色列最终被亚足联逐出亚洲足坛。
其实,在中国足球的历史上,中国足协不但退出过亚足联,还退出过国际足联。1958年,由于国际足联拒绝取消台湾的会籍,被激怒的中国足协断然宣布退出国际足联,并另起炉灶,与越南、印尼等国家创办了新兴力量运动会,最终在1979年才重新回归国际足联。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应当如何进行石油合作,实现共赢

缓解中国能源安全威胁 帮助哈方摆脱出口依赖 对中国来说,修建中哈石油管道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据统计,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03年,中国的石油进口已超过7.33亿桶,比上年增加30%以上。到2005年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将达到1亿吨,充足的石油来源和安全的供油线路是关系中国国计民生的大事。有关专家分析认为,修建中哈石油管道对中国至少有三大好处一是可以减轻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大大减少中东局势动荡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威胁;二是这条管线地处亚洲内陆,使中国供油线路更加安全;三是管道的建成将为中国提供一个长期、稳定的陆路能源供应来源。 哈萨克斯坦石油资源丰富,陆地石油探明储量达24亿吨,里海大陆架远景储量达70亿吨。作为内陆国家,寻求出海口和通往国际市场的安全通道成了哈政府的战略任务。目前哈主要通过俄罗斯出口石油,约占其石油出口总量的70%,哈在石油出口方面完全受制于俄罗斯。为减少对俄罗斯的依赖,哈一直在寻求石油出口的多元化。中哈石油管道建成后,哈每年可向中国输出2000万吨石油,中国成了哈最主要的石油出口国,从而大大减少对俄的依赖。,俄罗斯每年还可通过哈境内向中国出口3000万吨石油,这对哈来说又是一笔可观的经济收入。

普京很闹心 俄罗斯在哪些困境中寻求“突围”

尽管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中取得了克里米亚,实现了领土的扩展,但其面临的内外挑战日趋严峻,陷入了自2000年以来最严重的战略困境。受国际战略格局演变和自身软硬实力同步衰退的影响,俄罗斯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呈现颓势。
经济上,伴随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及西方严厉制裁,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全部失速,俄罗斯经济陷入深度衰退,2015年GDP可能下跌四个百分点,2016年也难有大的起色。更为令人担忧的是,长期形成的畸形经济结构难以扭转,俄罗斯在世界新能源、新工业革命浪潮中正被远远甩在后面,在国际劳动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加速边缘化。尽管俄罗斯经济不会“崩溃”,但普京总统所设想的“2020年进入世界经济前五强、人均GDP达到3.5万美元、年吸引外资超过800亿美元”等目标已完全成为水中月、镜中花。
政治领域,尽管表面上俄罗斯国内“爱国主义”情绪高涨,普京总统支持率高企,但实际上政局暗流涌动执政精英分化、财富和知识精英外流、民族与宗教矛盾积聚、经济恶化的政治社会后果发酵,民众陷入苏联解体之前那种可怕的政治冷漠和静默当中。在选举政治的基本体制下,2016年的杜马选举和2018年的总统选举将成为检验俄罗斯政治社会稳定的重大节点。
2015年,俄罗斯外交的核心任务就是寻求“突围”,但总体看来成效有限。
,在推动欧亚一体化方面,虽然将吉尔吉斯斯坦和亚美尼亚两国拉进了欧亚经济联盟,实现了该一体化机制地理范围的扩展,但并未有效促进区内商品、投资、人员和服务的自由流动,并未实现成员国经济合作的持续深化,没有形成明显的贸易创造效应。受经济危机及规则制订不合理等多种因素影响,成员国内部贸易反而下降近30%,俄与哈萨克斯坦及白俄罗斯之间几次发生贸易战,一度取消的关境重又恢复。与此,成员国数量的增长并未带来联盟凝聚力的进一步提升,哈、白两国对俄的担忧和不满大量积聚。安全上,尽管独联体国家首脑在10月中旬举行的峰会上讨论了反恐合作等问题,并表示要更深度地介入阿富汗事务,但由于各国利益诉求差异巨大,不可能取得实际效果。而俄罗斯在白俄罗斯设立空军基地的提议,也遭到了白总统卢卡申科的明确拒绝。
,俄罗斯与西方关系陷入冷战结束以来的“冰点”,美欧对于俄罗斯的不信任大幅度反弹,双方在政治安全领域的对峙明显升温。俄罗斯于2014年底重新修订“军事学说”,仍将北约视为头号威胁。尽管财政捉襟见肘,但2016年预算支出的逾1/4划拨给了军费开支,在养老金增幅不超过4%而通胀率将高达12%的背景下,同比增长0.8%的国防预算显示出俄正将更多的资源用于军事领域,而这将进一步提升俄罗斯经济的军事化水平,拉高社会的“动员”准备程度。在乌克兰危机后,北约也调整军事战略,重新将俄视为战略对手,加强在东欧地区的前沿军事部署和作战指挥体系的整合。俄罗斯在叙利亚的空袭行动又让北约对其南翼安全充满了担忧,加强了与土耳其、意大利等地中海成员国的安全合作力度。在俄对地中海东岸的叙利亚展开空袭行动的,北约“三叉戟接点”演习在西地中海进行,前所未有的演习规模凸显出北约对俄的担心及应对决心。可以肯定,尽管在11月15日G20土耳其安塔利亚峰会上普京和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会晤、巴黎恐袭后法国总统奥朗德于11月26日赴俄商讨反恐事宜,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西方与俄对抗的烈度,表明双方会进行一些战术性合作,但却不可能根本改变西方对俄罗斯的忧虑,无法促使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有实质性回暖。
第三,虽然俄罗斯加大了“向东转”的力度,突出与中国、印度、越南等亚太国家的合作,但并不意味着俄罗斯的身份认同和对外战略完全转向了东方,也无法弥补其与西方关系恶化所造成的损失。梅德韦杰夫总理9月24日以《俄罗斯的新常态与全球挑战》为题撰文,特别强调“任何人也休想切断我们与多样的欧洲文明的天然联系。未来,俄欧关系可能会调整,开展合作、发展伙伴关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统一经济空间的战略方向坚定不移!”这突出反映了俄罗斯精英内心真实的想法。与此,“向东转”在很大程度上是应急举措,俄罗斯在与东方国家的合作中缺乏系统的战略和现实的工具。还要看到,“向东转”是“多元化”的,并不意味着把合作重心全部放到中国。正如梅德韦杰夫所说“不仅要和中国、越南、韩国及其他亚太各国密切合作,也要和分布在世界各大洲的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成员国深化合作。把俄罗斯的这种合作意愿解读为‘转向’是错误的。”
第四,在乌克兰与叙利亚问题上“一软一硬”,意在“逼和”美欧,改变被西方“冷冻”的困境。在乌克兰问题上,俄罗斯无力再在东部掀起大浪,因而试图让其长期化并成为制约乌克兰内外政策的“杠杆”。自10月2日法国、德国、俄罗斯、乌克兰举行诺曼底四方会谈以来,俄罗斯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乌克兰东部分离主义武装的支持力度,最近又同乌克兰政府达成了重组30亿美元债务的协议,试图通过展现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柔软身段”以换取西方特别是欧盟减轻或取消对俄制裁。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则是“一石多鸟”一是对恐怖势力进行“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以维护本土安全;二是保持在叙利亚塔尔图斯和拉塔基亚的军事基地,以为黑海舰队在地中海寻求战略支点;三是支持中东的什叶派力量,借此维护在中东的战略影响;四是逼使美国恢复与俄的军事接触;五是借在中东制造地缘政治紧张气氛,以抬升国际油价,包括从里海地区向叙利亚发射巡航导弹的做法就有这方面的考虑。更为重要的是,近年东地中海大陆架新发现了储量极其庞大的天然气田,如果这些天然气资源得到开发并出口欧洲,将给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带来巨大威胁,因而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针对东地中海天然气开发的深远考虑。
突袭叙利亚展现了俄罗斯丰富的国际斗争经验,而11月13日的巴黎恐怖袭击事件也使俄罗斯寻求改善国际环境的努力出现了一丝转机,但俄罗斯一架苏-24战机11月24日被土耳其击落又暴露出俄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可以看到,俄罗斯领导人正试图把乌克兰危机后的“一手烂牌”打好。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外交手腕更多是战术性的,不大可能完全扭转俄罗斯面临的战略颓势,其所处的战略环境和国家发展趋势不大可能迅速好转。
那么在普京执掌俄罗斯政权15年,特别是在普京前两个总统任期俄罗斯实现了由乱至治、由衰转兴的波峰之后,为什么会在2008年之后陷入了新的低谷?我认为,除了美国等西方国家不肯放弃对俄实施战略挤压的传统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俄罗斯在国际战略观方面的误区所致。可以说,国际战略观的失误带来了战略决策的失误,并进而引发了国家发展趋势的逆转(参见拙文《国际战略观的误区与俄罗斯的未来》,《世界知识》2015年第20期)。
总而言之,俄罗斯的发展进程到了一个关键性的历史节点,其不确定性日益增强,而这种不确定性会对地区及国际局势带来何种影响需要深入观察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78.com 体育知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足球|篮球|NBA|奥运|网球|高尔夫|田径|游泳|排球|赛车|比赛|亚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