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是指哪七个人_建安七子是哪八位
最近很多北鼻们在寻觅关于建安七子是指哪七个人的解答,今天桂编为大家收集10条解答来给大家解答疑惑! 有97%大佬认为建安七子是指哪七个人_建安七子是哪八位值得一读!
10条解答
1.建安七子是指哪七个人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建安七子是指哪七人
孔融
(153-208)
孔融孔融字文举,其实家学渊源,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鲁国曲阜人,后来为曹操所用。他年少时曾让大梨给兄弟,自己取小梨,名垂千古,这也就是 孔融让梨 的故事了。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中平初
(185),举高第,为侍御史,与中丞不合,托病辞归。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献帝初平元年
(190),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为相。兴平二年
(195),刘备表荐他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
(196),袁绍之子袁谭攻青州,孔融只身出奔,妻子被俘。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在许昌,不满曹操雄诈,多所乖忤,被奏免官。后复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好士待客,座上客满,奖掖推荐,声望甚高。终为曹操所忌,枉状构罪,下狱弃市。孔融为建安七子之首,文才甚丰。现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诗。散文如《荐祢衡表》、《与曹公论盛孝章书》辞藻华丽,骈俪气息较多;《与曹操论禁酒书》则有诙谐意味。其《杂诗》第二首,以白描手法写丧子之痛,哀婉动人。
陈琳(? - 217
陈琳字孔璋,广陵射阳(今江苏淮安市楚州区东南 人,为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汉灵帝末年,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董卓肆恶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袁绍使之典文章,军中文书,多出其手。最著名的是《为袁绍檄豫州文》,文中历数曹操的罪状,诋斥及其父祖,极富煽动力,建安五年
(200),官渡一战,袁绍大败,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瑀同管记室。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建安二十二年
(217),与刘桢、应玚、徐干等同染疫疾而亡。擅长章奏书记。《饮马长城窟》为他的诗歌代表作,假借秦代筑长城故事,揭露当时繁重的徭役给民间带来的苦难,尤为深刻。
王粲
(177-217)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 人,为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幼时往见左中郎将蔡邕,蔡邕见而奇之,倒屣以相迎。王粲强记默识,善算术行文;一次与友人共行,读道边石碑,观一遍而背诵之,不失一字。又曾观人下围棋,其局乱,王粲复为重置,不误一道。后到荆州依附刘表,刘表以其为上宾。刘表死后,王粲劝刘表次子刘琮,令归降于曹操。曹操至荆州,王粲赐爵关内侯。魏国始建宗庙,王粲与和洽、卫觊、杜袭同拜侍中,共议尊曹操为「魏王」;后因中书令荀攸谏止不行而后忧死,其议遂罢。 在七子中属他的成就最高。他的《七哀诗》和《登楼赋》最能代表建安文学的精神。《七哀诗》之一(《西京乱无象》 写他由长安避乱荆州时途中所见饥妇弃子场面,深刻揭示汉末军阀混战造成的惨象及人民深重灾难,使人怵目惊心。《登楼赋》是荆州时登麦城城头所作,主要抒发思乡之情和怀才不遇的愁恨,富于感人力量,是抒情小赋的名篇。
徐干
(171-217)
字伟长,北海(今山东潍坊市 人,建安七子之一。少年勤学,潜心典籍。汉灵帝末,世族子弟结党权门,竞相追逐荣名,徐干闭门自守,穷处陋巷,不随流俗。建安初,曹操召授司空军师祭酒掾属,又转五官将文学。数年后,因病辞职,曹操特加旌命表彰。后又授以上艾长,也因病不就。建安二十二年
(217)二月,瘟疫流行,亦染疾而亡。主要著作是《中论》,曹丕称赞此书 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 (《与吴质书》 其情诗《室思》也写的一往情深。
阮瑀 (?-212)
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 人,建安七子之一。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名作有《为曹公作书与孙权》。诗有《驾出北郭门行》,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苦难遭遇,比较生动形象。年轻时曾受学于蔡邕,蔡邕称他为“奇才”。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当时军国书檄文字,多为阮瑀与陈琳所拟。后徙为丞相仓曹掾属。诗歌语言朴素,往往能反映出一般的社会问题。诗有《驾出北郭门行》,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苦难遭遇。阮瑀的音乐修养颇高,他的儿子阮籍,孙子阮咸皆当时名人,位列“竹林七贤”,妙于音律。明人辑有《阮元瑜集》。
应玚 (?-217)
字德琏,汝南(今河南汝南县东南 人,建安七子之一。擅长作赋,代表性诗作《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初被魏王曹操任命为丞相掾属,后转为平原侯庶子。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玚为将军府文学(掌校典籍、侍奉文章 ,著文赋数十篇。诗歌亦见长。
刘桢 (?-217)
字公干,东平(今山东东平县 人,建安七子之一。以文学见贵。建安中,刘桢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与曹丕兄弟颇相亲爱。后因在曹丕席上平视丕妻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劳役,后又免罪署为小吏。建安二十二年
(217),与陈琳、徐干、应玚等同染疾疫而亡。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特别是五言诗创作方面。今存诗十五首,《赠从弟》三首为代表作,言简意明,平易通俗,长于比与。
3.建安七子是哪7个人?
建安七子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4.建安七子是哪七个人
一、建安七子 “七子”之称出于《典论?论文》,指孔融(字文举,153-298),陈琳(字孔璋,?-217),王粲(字仲宣,177-217),徐干(字伟长,171-217),阮瑀(字元瑜,?-212),应玚(字德琏,?-217),刘桢(字公干,?-217)七人。
“七子”中,孔融年辈较高。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是散文。他的文章虽然沿袭东汉文人的老路,骈俪成分极重,却能以气运词,反映了建安时期文学的新变化。曹丕说他“体气高妙”,刘勰说他“气盛于为笔”,张溥说他“诗文豪气直上”,都指出了这一特点。我们读他的《论盛孝章书》和《荐祢衡表》,确乎是“飞辩骋辞,溢气坌涌”的。,他的《杂诗》“远送新行客”写悼子之情,哀痛欲绝,也是抒情诗中较好的作品。 孔融之外,其馀六人则都是曹氏父子的僚属和邺下文人集团的重要作家。他们目击汉末的动乱,有的还经历困苦流离的生活,他们又都有一定的抱负,想依曹氏父子做一番事业,所以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动乱的现实,表现了建功立业的精神,具有建安文学的共同特征。
王粲是“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作家,《文心雕龙.才略》称他为“七子之冠冕”。他能诗善赋。诗以《七哀诗》为最有名,其第一首是汉末现实的真实写照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渭然伤心肝。
这是诗人由长安避乱赴荆州时写途中所见。诗中通过“白骨蔽平原”的概括描写和饥妇弃子的特写场面,深刻地揭示出当时军阀混战所造成的凄惨景象和人民的深重灾难,使人怵目惊心。这首诗和曹操的乐府一样体现了以旧题写时事的精神。
王粲滞留荆州登当阳城楼所写的《登楼赋》是他赋中的名篇,也是当时脍炙人口的抒情小赋。赋中“铗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一节,写他看见异乡风物之美而引起的思乡怀土之情,特别深切感人。这篇赋还表现了作者处于乱世壮志不得伸展的沉痛感情“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聘力。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一面。这篇赋写景和抒情结合,具有浓厚的诗意,脱尽了汉赋铺陈堆砌的习气,显示了抒情小赋在艺术上的成熟。
王粲而外,陈琳、阮瑀也都有反映现实的诗篇。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假借秦代筑长城的事,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繁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灾难。诗中役夫忍痛劝妻子改嫁和妻子愿以死相守的表示,艺术地概括了徭役制度下无数家庭的悲剧。而通过对话展开情节,真实地表达了人物内心的情绪,又是乐府民歌中惯用的艺术手法。阮瑀的《驾出北郭门行》写后母虐待孤儿,揭露了封建社会家庭关系的冷酷无情,与汉乐府的《孤儿行》相类。
5.中国古代被称为建安七子的是哪七个人
建安年间
(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
6.建安七子是哪七个?
建安七子是指东汉末年汉献帝年间的7位文学家 孔融 陈琳 王粲 徐干 阮瑀 应玚 刘桢
7.建安七子是指的哪些人
建安七子 孔融
(153-208) 孔融,家学渊源,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鲁国曲阜人。他年少时曾让大梨给兄弟,自己取小梨,名垂千古,这也就是 孔融让梨 的故事了。早年加入讨伐董卓行列,后来为曹操办事,但因劝阻曹操攻打刘备而被处死。 为建安子子之首,文才甚丰。现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诗。散文如《荐弥衡表》、《与曹公论盛孝章书》辞藻华丽,骈俪气息较多;《与曹操论禁酒书》则有诙谐意味。其《杂诗》第二首,以白描手法写丧子之痛,哀婉动人。 孔融其实家学渊源,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鲁国曲阜人,后来为曹操所用。 陈琳 (? - 217 陈琳(? - 二一七年 字孔璋,广陵(今江苏江都 人,为建安七子之一,擅长章奏书记。《饮马长城窟》为他的诗歌代表作,假借秦代筑长城故事,揭露当时繁重的徭役给民间带来的苦难,尤为深刻。 王粲
(177-217) 王粲子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 人,为建安七子之一,并在七子中成就最高。他的《七哀诗》和《登楼赋》最能代表建安文学的精神。《七哀诗》之一(《西京乱无象》 写他由长安避乱荆州时途中所见饥妇弃子场面,深刻揭示汉末军阀混战造成的惨象及人民深重灾难,使人怵目惊心。《登楼赋》是荆州时登麦城城头所作,主要抒发思乡之情和怀才不遇的愁恨,富于感人力量,是抒情小赋的名篇。 徐干
(171-217) 徐干,字伟长,北海(今山东潍坊市 人,建安七子之一。主要著作是《中论》,曹丕称赞此书 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 (《与吴质书》 其情诗《室思》也写的一往情深。 阮瑀 (?-212) 阮瑀,字符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 人,建安七子之一。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名作有《为曹公作书与孙权》。诗有《驾出北郭门行》,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苦难遭遇,比较生动形象。 应玚 (?-217) 应玚(? - 二一七年 字德琏,汝南(今河南汝南县东南 人,建安七子之一。擅长作赋,有文赋数十篇,代表性诗作《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音调悲切。 刘桢 (?-217) 刘桢,字公干,东平(今山东东平县 人,建安七子之一。今存诗十五首,《赠从弟》三首为代表作,言简意明,平易通俗,长于比与。 参考资料 回答者baogong2004 - 探花 十一级 2-19 22:23 对最佳答案的评论 好!!!!!!!!!!!!!!!!!!!!!!!!!!!!!!!!!!!!!!!!!!!!!!!!!!!!!!!!!!!!!!!!!!!!!!!!!!!!!!!!!!!!!!!!!!!!!!!!!!!!!!!!! 评论者 璇涡★鸣人 - 魔法学徒 一级 ---- 建安七子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期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录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8.建安指的是什么?建安七子是谁?
“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年号。这一时期出现了三曹,七子等一批诗人。他们写诗反应社会动乱。被成为“建安风骨”“建安文学”。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刘桢、阮瑀、陈琳、应瑒、徐干。除孔融之外,都是曹操下属,诗风颇似曹操。
9.建安七子是哪七位
建安年间
(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期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录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七子中除了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外,其余六家虽然各自经历不同,但都亲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后来投奔曹操,地位发生了变化,才有了安定、富贵的生活。他们多视曹操为知己,想依赖他干一番事业。故尔他们的诗与曹氏父子有许多共同之处。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邺(今安阳北 中,又号“邺中七子”。
10.“建安七子”是哪些人
建安七子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期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录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七子中除了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外,其余六家人虽然各自经历不同,但都亲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后来投奔曹操,地位发生了变化,才有了安定、富贵的生活。他们多视曹操为知已,想依赖他干一番事业。故尔他们的诗与曹氏父子有许多共同之处。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邺中,又号“邺中七子。”宋严羽《沧浪诗话》“建安体,汉末年号,曹子建父子及邺中七子之诗。”这一时期,三曹、七子、蔡琰等人并出,诗风“慷惯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词逐貌,唯取昭晰之能。”(《文心雕龙·明诗》)后世称这种风格为“建安风骨”、“汉魏风骨”,又称为“建安体。”北齐邢邵《广平王碑文》“方见建安之体,复用正始之音。”“七子”中,各人又都有并称。曹植与王粲、刘桢并称“曹王”、“曹刘”。南朝肖纲《与湘东王书》“远则扬马、曹王,近则潘陆、颜谢。”钟嵘《诗品》“昔曹刘殆文章之圣。”王荣与刘桢并称“王刘”。胡应麒《诗薮·内篇》“王刘以降,敷衍成篇。”
建安文学与建安七子
曹操倡导“尚刑名”,“尚通脱”,又善属文,爱文士。
建安九年
(204年 ,曹操占据邺城后,在中国北部创造了一个以邺城为中心的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许多文士在饱经战乱之苦后,如百川赴海,相继奔往邺城,归附到曹氏周围。在这里形成了以“三曹”为领袖,以“七子”为代表的,庞大的邺下文人集团。他们战时大多随军,归来习文作诗,探讨文学,歌功颂德,抒发情怀,写征战之苦,述社会之乱,相互批评、磋商,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发展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建安风骨”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建安”是东汉末年献帝刘协的一个年号,东汉末,董卓乱后,军伐割据,战事频仍。长安、洛阳皆废毁。献帝从长安到洛阳,又被曹操迎接到许昌。这一年(即196年 改兴平为建安元年。
220年,曹操死,献帝禅位于曹丕。建安文学,通常指从汉末到魏初,这个时期的文学,但并非仅限于这25年。
建安时期,是我国文学史上光辉灿烂的时期,“俊才云蒸,作家辈出”,各种文体得到发展,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东汉王朝处在大分裂、大动荡、军伐混战中,在文学上却放射出绚丽的异彩。这是与当时社会各方面的因素有关的。
建安七子是指孔融字文举,王粲字仲宣,陈琳字孔璋,刘桢字公干, 徐干字伟长,阮禹(王 禹)字元瑜,应扬(王 易)字德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