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和冬至_冬至与冬至日的区别
最近很多吃瓜群众在探寻关于立冬和冬至的解答,今天雷编为大家精心整理10条解答来给大家解答疑惑! 有87%游戏王者认为立冬和冬至_冬至与冬至日的区别值得一读!
10条解答
1.立冬和冬至的区别
立冬代表着冬天的开始,冬至是昼长夜短开始的标志。
立冬斗指乾。太阳黄经为225°。习惯上,我国人民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立冬一过,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我国各地农民都将陆续地转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其他农事活动中。
冬至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70°。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二十四节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的意义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对指导农事活动,影响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2.立冬和冬至有什么区别?
1、时间含义不同
① 立冬是农历24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此时,地球位于赤纬-16°19′,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仅有33°47′。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立冬期间,汉族民间以立冬为冬季之始,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义,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② 冬至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定制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23日之间。古人认为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
2、气候特征不同
① 立冬天文学上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按照气候学划分,我国要推迟20天左右才入冬。立冬时节,太阳已达到黄经225度,我们所处的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在夏半年初春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还不会太冷,但气温逐渐下降。在晴朗无风之时,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的十月“小阳春”天气。
②冬至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
九、二九不出手,三
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不过,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3、民间习俗不同
① 立冬补冬饺子、鸡鸭鱼肉、羊肉炉、姜母鸭
中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中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而在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② 冬至进补饺子、赤豆糯米饭、九层糕、冬节圆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但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在江南水乡,在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吃赤豆糯米饭。在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而广东潮汕的则有吃冬节圆的习俗。
就广东人来说,冬至这一天,会全家团聚吃团圆饭,不但做些大鱼大肉的荤菜,还煮些素菜,凑够九碟菜肴,有时还加上生果、烧酒和点心等,用来祭拜祖先。
3.立冬和冬至有何区别
冬至 ,是说太阳直射点南移到了极至 ,北半球的白天短到头了 ,夜间长到头了 ,日影长到头了 。冬至是一个精确的时刻 ,天文学家可以计算精确到微秒级 。 立冬 ,是说冬天快到了 。立冬,是一个模糊概念 。 气象学把连续五天的日平均气温低于10度 ,就是冬天 。在这个定义下 ,黑龙江北部在 10 月初就进入冬季 ;广东和海南岛永远没有冬天 ,“立冬” 就没有意义了。 一, 一年二十四节气 ,最重要的是 “二分” 、“二至” 。 二分 春分 、秋分 。 在这两天 ,太阳直射赤道 ,全世界的白天与夜间一样长短 。“分 ” ,是 “平分” 的意思 。 二至 夏至 、冬至 。 春分以后 ,太阳直射点北移 ,北移到了极至 ,就是太阳直射 “北回归线” 。“至” ,是 “极至” 、到头了 的意思 ,不是 “到来” 的意思 。我们把这一天叫做夏至 。 同样 ,冬至也是太阳直射 “南回归线” 的那一天 ,南移到了极至 。 二 , 每一年都有 立春、立夏 、立秋 、立冬四个节气 。从字面上讲 ,就是春天 、夏天 、秋天、冬天到了 。 , 中国那么大 ,地形那么复杂 ,四季开始的时间各地的不一样 。比如立春 ,南国已是花团锦簇 ,东北还是冰天雪地 。所以 “四立” 不能准确表达气候的更迁 。只能理解为 “差不多就是” 。立春不是春 ,快了 。
4.立冬与冬至有什么不同
1、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在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2、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吃南瓜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还有关于该节气的诗词和影视作品。
5.立冬和冬至各是什么意思
立冬冬是终了,是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这一天起冬天开始。 冬至日影最长,这一天北半球半天最短,黑夜最长,并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古时把节气称“气”,每月有两个气前一个气叫“节气”,后一个气叫“中气”。二十四节气按月分布情况如下表,它又同农历闰月的安排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农历中,以立春为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是随着斗纲所指的地方并结合当时的自然气候与景观命名而来的。所谓斗纲,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杓三颗星随着天体的运行,斗纲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如正月为寅,黄昏时杓是指寅,半夜衡指寅,白天魁是指寅;二月为卯,黄昏时杓是指卯,半夜衡是指卯,白天魁是指卯,其余的月份类推。
6.冬至和立冬有什么区别
展开全部
冬至是冬至是昼长夜短开始的标志;
立冬代表着冬天的开始。
冬至和立冬两者最主要的区别
1、时间不同
冬至的时间在每年阳历的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立冬的时间在每年阳历11月7—8日。
2、气候特点不同
冬至又称“冬节”、“贺冬”,华夏二十四节气之
一、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冬至在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时于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 。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冬至是“数九”的开始,表示冬季最冷的时候到了,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个
“九”,俗语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插柳;七九杏花开;八九燕归来。意思是冬天最冷在三九,之后就逐渐春暖花开了。
立冬—— 立冬是冬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此时天气开始由凉转冷。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中国北方地区大地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中国江淮地区的三秋已接近尾声,中国江南则需抢种晚茬冬麦,赶紧移栽油菜,中国南部则是种麦的最佳时期。,立冬后空气一般渐趋干燥,土壤含水较少,中国此时开始注重林区的防火工作。
7.立冬与冬至的区别??
立冬表示冬季的开始,冬至是数九的开始,表示严寒天气的到来。
8.立冬跟冬至的区别
立冬 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11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25度时开始。中国习惯作为冬季开始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月节,立字解见前(立春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这时我国大秋作物陆续登场,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 冬至 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12月22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70度(冬至点 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通纬·孝经援神契》“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一月中(夏历 。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见长至也。”此日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其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动,白昼渐长。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发散的少,故在短期内气温继续降低。天文学上规定冬至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 立冬是冬季的开始。(相对我国的北方地区 冬至是“数九”的开始,表示冬季最冷的时候到了,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个“九”,俗语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插柳;七九杏花开;八九燕归来。意思是冬天最冷在三九,之后就逐渐春暖花开了。
9.冬至和立冬有什么不同?
从二十四节气的字面含义来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5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10.冬至和立冬是同一天吗?各有什么意义?
冬至和立冬不是同一天。 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拜冬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 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斗柄指向西北方位,太阳黄经达225°,于每年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冬是季节类节气,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转变。 扩展资料 传统是以“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立冬在古代民间是“四时八节”之一,在古代我国一些地方会在立冬举行祭祀、饮宴等活动,作为重要的节日来庆贺。 在北方,立冬的规矩是吃饺子,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立冬时,包饺子,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