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圣是指哪位书法家_怀素是哪个朝代的书法家
最近很多老师在寻觅关于草圣是指哪位书法家的解答,今天养编为大家四处寻觅10条解答来给大家解说! 有97%土豪玩家认为草圣是指哪位书法家_怀素是哪个朝代的书法家值得一读!
10条解答
1.“草圣”是指哪位书法家?
“草圣”是指张旭。
张旭(约675年—约750年 ,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 人,开元、天宝时在世,曾任常熟县尉,金吾长史。
以草书著名,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称为“三绝” 。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中。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书法与怀素齐名。
作品评论
《唐诗归》
钟云张颠印不多见,皆细润有致,乃知颠者不显粗人,粗人颠不得。
《饮中八仙歌》
杜甫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黄锦祥草圣旭素,绝代双峰!
1.《古诗四帖》
张旭书法功力深厚,并以精能之至的笔法和豪放不羁的性情,开创了狂草书风格的典范。
张旭以独特的狂草书体,在名贵的“五色笺”上,纵情挥写了南北朝时期两位文豪谢灵运与庾信的古诗共4首(见图,局部 。作品落笔力顶千钧,倾势而下,行笔婉转自如,有急有缓地荡漾在舒畅的韵律中。他的字奔放豪逸,笔画连绵不断,有着飞檐走壁之险。草书之美其实就在于信手即来,一气呵成,给人以痛快淋漓之感。收藏这幅作品的是辽宁省博物馆。?
2.《草书心经》
张旭的《草书心经》最早见于《碑刻拔萃》,其《唐草心经》碑目下写明张旭,此前碑林中有明成化年间知府孙仁从百塔寺移来的《草书心经》,《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对这两种草书“心经”都录,其“心经、肚痛帖、千文断碑”条下注“均张旭草书,无年月”,并称“右三石均在西安碑林”。张旭的《草书心经》最晚见于民国三年
(1914年 《碑林碑目表》,但此后便下落不明了。
3.《肚痛帖》
《肚痛帖》单刻帖。无款。此帖用笔顿挫使转,刚柔相济,千变万化,神采飘逸。全帖仅30字,写来洋洋洒洒一气贯之,气韵生成 。
明王世贞跋云“张长史《肚痛帖》及《千字文》数行,出鬼入神,倘恍不可测。”
2.草圣是指哪位书法家
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两个人被称为“草圣”,一个是后汉时期的张芝,一个是唐代的张旭。
3.草圣是指哪位书法家?
草圣一般指的是唐朝书法家张旭。 但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草圣,名叫张芝,是东汉人。
4.草圣是指那位书法家?
张旭唐代大书法家、有“草圣”之称
张长史,即张旭,唐吴郡(江苏苏州 人,生卒年月不详。字伯高,官至金吾长史,故世称张长史。喜饮酒,往往大醉后挥毫作书,或以头发濡墨作书,如醉如痴,世人称之为“张颠”,与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进、崔宗之、苏晋、焦遂称为酒中八仙。他精工楷书、草书,尤以草书称著。他的书法得于二王,而又独创新意。楷书《郎官石柱记》,取欧阳询、虞世南笔法,端庄严谨,不失规矩,展现出楷书的精妙。《宣和书谱》中评说“其名本以颠草,而至于小楷行草又不减草字之妙,其草字虽然奇怪百出,而求其源流,无一点画不该规矩者。”
他得书法得之于“二王”而又能独创新意。他的楷书端正谨严。规矩至极,黄山谷誉为“唐人正书无能出其右者”。若说他的楷书是继承多于创造,那么他的草书则是书法上了不起的创新与发展了。韩愈说“旭善草书,不治他技故旭之书,变动如鬼神,不可端睨。”杜甫在《八仙歌》中写道“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他能把书法艺术升华到,用抽象的点线去表现书法家思想情感高度的艺术境界。在书法艺术中,他的字貌似怪而不怪,关键在于点画用笔完全符合传统规矩。可以说,他是用传统技法表现自己的个性,而在书法上成了有创造力的无愧于自己时代的书法家。博大清新,纵逸豪放之处,远远超过了前代书法家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盛唐气象。
张旭性格豪放,嗜好饮酒,常在大醉后手舞足蹈,然后回到桌前,提笔落墨,一挥而就。
有人说他粗鲁,给他取了个张癫的雅号。其实他很细心,他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所触到的事物,都能启发写字。偶有所获,即熔冶于自己的书法中。
当时人们只要得到他的片纸支字,都视若珍品,世袭真藏。那时候,张旭有个邻居,家境贫困,听说张旭性情慷慨,就写信给张旭,希望得到他的资助。张旭非常同情邻人,便在信中说道:您只要说这信是张旭写的,要价可上百金。邻人将信照着他的话上街售卖,果然不到半日就被争购一空。邻人高兴地回到家,并向张旭致万分的感谢。当时人们把张旭的草书与李白的诗词,斐旻的剑舞合称三绝。
他的传世书迹除楷书《郎官石柱记》外,草书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较为著名。
1、《肚痛帖》单刻帖。无款。草书,6行30字。此帖用笔顿挫使转,刚柔相趣济,内撅外拓,千变万化,神彩飘逸,极官情趣。
2、《古诗四帖》墨迹本。无款明董其昌定为张旭书。草书,此帖雄强奇伟,笔势纵逸。董其昌评说“有悬崖坠,急雨旋风之势。”
5.草圣是指那位书法家?-雅虎知识堂
唐代书法家张旭
张旭(生卒年不详 ,字伯高,苏州人,曾任常熟县尉。唐代大书法家,以草书而闻名,称他为“草圣”。唐朝文宗皇帝曾向全国发出了一道罕见的诏书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斐旻的剑舞可成为天下的“三绝”。
诏书一到洛阳城,顿时轰动了那些饱学之士。他们纷纷向张旭道喜,庆贺他以卓绝的努力夺得了最高奖誉。张旭作揖一一致谢,并设宴款待洛阳名流。席上,有人提议张旭谈谈草书到“绝”的秘诀,张旭推辞不过,谦虚的说“各位见笑了,我自知浅陋,皇上奖掖,收之有愧。说到秘诀,无非在‘用心’两字。”
张旭沉吟片刻,他油然想起杜少陵曾写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便说“少陵曾对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写过一首诗,其中四句‘烈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想必诸位是知道的。在邺县,我有幸见过公孙大娘的舞姿,每次看时,都引起我的联想她将左手挥过去,我就立即触到这次姿态像个什么字;他跳跃起来旋转,我想草书中的‘使转’笔锋的驰骋应如此罢!他那整个起舞的姿态音容,给我一个全面的草书结构的启发。”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笔下的张旭,活脱脱的展现在我们眼前,他的神采一直为世人所倾倒。
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苏州 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其母陆氏为初唐书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陆氏世代以书传业,有称于史。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与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饮中八仙”。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其状惊世骇俗。相传他见公主与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之意;在河南邺县时爱看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并而得草书之神。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张旭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他把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赞之“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这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的真实写照。难怪后人论及唐人书法,对欧、虞、褚、颜、柳、素等均有褒贬,唯对张旭无不赞叹不已,这是艺术史上绝无仅有的。
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1 述张旭笔法
Kanglinaonao Shu Zhang Xu Bifa juan
康里《述张旭笔法》卷
中国元代书法家康里的代表作之一。 康里
(1295 ~1345)字子山,号正斋、恕叟,元康里部(西北游牧民族)人,顺帝时为翰林学士承旨,谥号文忠。此卷为纸本,草书,纵 3
5.8厘米,横 3
29.6厘米,内容是康里为麓大学士录唐颜真卿述张旭的笔法一文,书于至顺四年
(1333)。书法用锋灵妙,流畅圆秀,有王献之、米芾草书遗意该卷有明项元汴、清曹溶、宋、乾隆内府等主要藏印。《平生壮观》、《石渠宝笈·初编》著录,现藏故宫博物院。
(2 张旭诗作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桃花溪在湖南桃源县桃源山下。溪岸多桃林,暮春时节,落英缤纷,溪水流霞。相传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以这里为背景的。张旭描写的桃花溪,虽然不一定是指这里,但却暗用其意境。此诗构思婉曲,情趣深远,画意甚浓。
“隐隐飞桥隔野烟”,起笔就引人入胜深山野谷,云烟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空里飞腾。这境界多么幽深、神秘,令人朦朦胧胧,如入仙境。在这里,静止的桥和浮动的野烟相映成趣野烟使桥化静为动,虚无飘渺,临空而飞;桥使野烟化动为静,宛如垂挂一道轻纱帏幔。隔着这帏幔看桥,使人格外感到一种朦胧美。“隔”字,使这两种景物交相映衬,溶成一个艺术整体;“隔”字还暗示出诗人是在远观,若是站在桥边,就不会有“隔”的感觉了。
下面画近景。近处,水中露出嶙峋岩石,如岛如屿(石矶 ;那飘流着片片落花的溪上,有渔船在轻摇,景色清幽明丽。“石矶西畔问渔船”,一个“问”字,诗人也自入画图之中了,使我们从这幅山水画中,既见山水之容光,又见人物之情态。诗人伫立在古老的石矶旁,望着溪上飘流不尽的桃花瓣和渔船出神,恍惚间,他似乎把眼前的渔人当作当年曾经进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渔人。“问渔船”三字,逼真地表现出这种心驰神往的情态。他问得天真有趣“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他似乎真的认为这“随流长”的桃花瓣是由桃花源流出来的,因而由桃花而联想起进入桃源之洞。这洞究竟在桃花溪的什么地方呢?这句问讯渔人的话,深深表达出诗人向往世外桃源的急切心情。桃花源本是虚构的,诗人也知道渔人无可奉答,他是明知故问,这也隐约地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心情。诗到此戛然止笔,而末句提出的问题却引起人们种种美妙的遐想。诗人的画笔,玲珑剔透,由远而近,由实及虚,不断地变换角度,展现景物;但又不作繁腻的描写,淡淡几笔,略露轮廓,情蓄景中,趣在墨外,就象一幅写意画,清远含蓄,耐人寻味。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 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这首诗题为《山中留客》,它的重点是留客。,因为这不是家中留客,而是“山中留客”,留的目的无疑是欣赏山中景色,所以又不能不写到春山的美景,不过写多了又会冲淡“留客”的主题。诗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他正面描写山景只用了一句诗“山光物态弄春晖”。因为只有一句,所以诗人就不去描绘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从整体入手,着力表现春山的整个面貌,从万象更新的气象中,渲染出满目生机、引人入胜的意境。严冬过尽,春风给萧瑟的山林换上新装,万物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中,生气勃勃,光采焕发,争奇斗妍。这一“弄”字,便赋予万物以和谐的、活跃的情态和意趣。“山光物态弄春晖”,写得极为概括,但并不抽象,山光物态任你想象。你想的是那青翠欲滴的新枝绿叶吗?是迎风招展的山花送来阵阵的芬芳吗?是花叶丛中百鸟的欢唱吗?是奔流不息的淙淙溪水吗?……它们全部囊括在这一句诗里了。这是一个极富启发性和鼓动性的诗句。诗人把它放在诗的开头也是颇具匠心的。
因为只有把这一句写得很浓,而且先声夺人,形成一种压倒的优势,“留”才有意义,客人所担心的问题才显得无足轻重。所以这开头的一句在表现上、在结构上都是值得细味的。由于第一句蕴含丰富,很有分量,第二句“莫为轻阴便拟归”,虽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却显得顺流而下,毫不费力。是的,面对着这美不胜收的景致,怎能因为天边一片阴云就打算回去呢?
光劝说客人“莫为轻阴便拟归”还不够,还必须使客人真正安下心来,游兴浓起来才行。怎样才能达到这一步呢?说今日无雨,可天有不测风云,何况“轻阴”已见,这种包票恐怕不一定保险,未必能解决客人心中的疑虑。诗人琢磨着客人的心理,他不是不想欣赏这春山美景,只是担心天雨淋湿了衣服。既然如此,诗人就来一个以退为进。你是怕天雨湿衣吗,天晴又怎样呢?“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沾衣”虽是难免,可那空山幽谷,云烟缥缈,水汽蒙蒙,露浓花叶,……却也是另一番极富诗意的境界啊!,这可不是远在一旁所能见到的。它必须登高山、探幽谷,身临其境,才能领略。而且细咀那“入云深处”四字,还会激起人们无穷的想象和追求,因为“入”之愈“深”,其所见也就愈多,,此“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可见诗的三四两句,就不只是消极地解除客人的疑虑,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积极地去诱导、去点燃客人心中要欣赏春山美景的火种。
客人想走,主人挽留,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过要在四句短诗中把这一矛盾解决得完满、生动、有趣,倒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诗人没有回避客人提出的问题,也不是用一般的客套话去挽留,而是针对客人的心理,用山中的美景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一步一步地引导客人开阔视野,驰骋想象,改变他的想法,从而使客人留下来。事虽寻常,诗亦短小,却写得有景、有情、有理,而且三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其中虚实相间,跌宕自如,委婉蕴含,显示出绝句的那种词显意深、语近情遥、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6.书法史上被尊称为,草圣,的书法家是谁?
唐代书法家张旭
张旭(生卒年不详 ,字伯高,苏州人,曾任常熟县尉。唐代大书法家,以草书而闻名,称他为“草圣”。唐朝文宗皇帝曾向全国发出了一道罕见的诏书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斐旻的剑舞可成为天下的“三绝”。
诏书一到洛阳城,顿时轰动了那些饱学之士。他们纷纷向张旭道喜,庆贺他以卓绝的努力夺得了最高奖誉。张旭作揖一一致谢,并设宴款待洛阳名流。席上,有人提议张旭谈谈草书到“绝”的秘诀,张旭推辞不过,谦虚的说“各位见笑了,我自知浅陋,皇上奖掖,收之有愧。说到秘诀,无非在‘用心’两字。”
张旭沉吟片刻,他油然想起杜少陵曾写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便说“少陵曾对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写过一首诗,其中四句‘烈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想必诸位是知道的。在邺县,我有幸见过公孙大娘的舞姿,每次看时,都引起我的联想她将左手挥过去,我就立即触到这次姿态像个什么字;他跳跃起来旋转,我想草书中的‘使转’笔锋的驰骋应如此罢!他那整个起舞的姿态音容,给我一个全面的草书结构的启发。”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笔下的张旭,活脱脱的展现在我们眼前,他的神采一直为世人所倾倒。
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苏州 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其母陆氏为初唐书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陆氏世代以书传业,有称于史。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与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饮中八仙”。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其状惊世骇俗。相传他见公主与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之意;在河南邺县时爱看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并而得草书之神。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张旭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他把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赞之“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这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的真实写照。难怪后人论及唐人书法,对欧、虞、褚、颜、柳、素等均有褒贬,唯对张旭无不赞叹不已,这是艺术史上绝无仅有的。
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1 述张旭笔法
Kanglinaonao Shu Zhang Xu Bifa juan
康里《述张旭笔法》卷
中国元代书法家康里的代表作之一。 康里
(1295 ~1345)字子山,号正斋、恕叟,元康里部(西北游牧民族)人,顺帝时为翰林学士承旨,谥号文忠。此卷为纸本,草书,纵 3
5.8厘米,横 3
29.6厘米,内容是康里为麓大学士录唐颜真卿述张旭的笔法一文,书于至顺四年
(1333)。书法用锋灵妙,流畅圆秀,有王献之、米芾草书遗意该卷有明项元汴、清曹溶、宋、乾隆内府等主要藏印。《平生壮观》、《石渠宝笈·初编》著录,现藏故宫博物院。
(2 张旭诗作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桃花溪在湖南桃源县桃源山下。溪岸多桃林,暮春时节,落英缤纷,溪水流霞。相传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以这里为背景的。张旭描写的桃花溪,虽然不一定是指这里,但却暗用其意境。此诗构思婉曲,情趣深远,画意甚浓。
“隐隐飞桥隔野烟”,起笔就引人入胜深山野谷,云烟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空里飞腾。这境界多么幽深、神秘,令人朦朦胧胧,如入仙境。在这里,静止的桥和浮动的野烟相映成趣野烟使桥化静为动,虚无飘渺,临空而飞;桥使野烟化动为静,宛如垂挂一道轻纱帏幔。隔着这帏幔看桥,使人格外感到一种朦胧美。“隔”字,使这两种景物交相映衬,溶成一个艺术整体;“隔”字还暗示出诗人是在远观,若是站在桥边,就不会有“隔”的感觉了。
下面画近景。近处,水中露出嶙峋岩石,如岛如屿(石矶 ;那飘流着片片落花的溪上,有渔船在轻摇,景色清幽明丽。“石矶西畔问渔船”,一个“问”字,诗人也自入画图之中了,使我们从这幅山水画中,既见山水之容光,又见人物之情态。诗人伫立在古老的石矶旁,望着溪上飘流不尽的桃花瓣和渔船出神,恍惚间,他似乎把眼前的渔人当作当年曾经进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渔人。“问渔船”三字,逼真地表现出这种心驰神往的情态。他问得天真有趣“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他似乎真的认为这“随流长”的桃花瓣是由桃花源流出来的,因而由桃花而联想起进入桃源之洞。这洞究竟在桃花溪的什么地方呢?这句问讯渔人的话,深深表达出诗人向往世外桃源的急切心情。桃花源本是虚构的,诗人也知道渔人无可奉答,他是明知故问,这也隐约地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心情。诗到此戛然止笔,而末句提出的问题却引起人们种种美妙的遐想。诗人的画笔,玲珑剔透,由远而近,由实及虚,不断地变换角度,展现景物;但又不作繁腻的描写,淡淡几笔,略露轮廓,情蓄景中,趣在墨外,就象一幅写意画,清远含蓄,耐人寻味。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 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这首诗题为《山中留客》,它的重点是留客。,因为这不是家中留客,而是“山中留客”,留的目的无疑是欣赏山中景色,所以又不能不写到春山的美景,不过写多了又会冲淡“留客”的主题。诗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他正面描写山景只用了一句诗“山光物态弄春晖”。因为只有一句,所以诗人就不去描绘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从整体入手,着力表现春山的整个面貌,从万象更新的气象中,渲染出满目生机、引人入胜的意境。严冬过尽,春风给萧瑟的山林换上新装,万物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中,生气勃勃,光采焕发,争奇斗妍。这一“弄”字,便赋予万物以和谐的、活跃的情态和意趣。“山光物态弄春晖”,写得极为概括,但并不抽象,山光物态任你想象。你想的是那青翠欲滴的新枝绿叶吗?是迎风招展的山花送来阵阵的芬芳吗?是花叶丛中百鸟的欢唱吗?是奔流不息的淙淙溪水吗?……它们全部囊括在这一句诗里了。这是一个极富启发性和鼓动性的诗句。诗人把它放在诗的开头也是颇具匠心的。
因为只有把这一句写得很浓,而且先声夺人,形成一种压倒的优势,“留”才有意义,客人所担心的问题才显得无足轻重。所以这开头的一句在表现上、在结构上都是值得细味的。由于第一句蕴含丰富,很有分量,第二句“莫为轻阴便拟归”,虽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却显得顺流而下,毫不费力。是的,面对着这美不胜收的景致,怎能因为天边一片阴云就打算回去呢?
光劝说客人“莫为轻阴便拟归”还不够,还必须使客人真正安下心来,游兴浓起来才行。怎样才能达到这一步呢?说今日无雨,可天有不测风云,何况“轻阴”已见,这种包票恐怕不一定保险,未必能解决客人心中的疑虑。诗人琢磨着客人的心理,他不是不想欣赏这春山美景,只是担心天雨淋湿了衣服。既然如此,诗人就来一个以退为进。你是怕天雨湿衣吗,天晴又怎样呢?“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沾衣”虽是难免,可那空山幽谷,云烟缥缈,水汽蒙蒙,露浓花叶,……却也是另一番极富诗意的境界啊!,这可不是远在一旁所能见到的。它必须登高山、探幽谷,身临其境,才能领略。而且细咀那“入云深处”四字,还会激起人们无穷的想象和追求,因为“入”之愈“深”,其所见也就愈多,,此“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可见诗的三四两句,就不只是消极地解除客人的疑虑,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积极地去诱导、去点燃客人心中要欣赏春山美景的火种。
客人想走,主人挽留,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过要在四句短诗中把这一矛盾解决得完满、生动、有趣,倒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诗人没有回避客人提出的问题,也不是用一般的客套话去挽留,而是针对客人的心理,用山中的美景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一步一步地引导客人开阔视野,驰骋想象,改变他的想法,从而使客人留下来。事虽寻常,诗亦短小,却写得有景、有情、有理,而且三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其中虚实相间,跌宕自如,委婉蕴含,显示出绝句的那种词显意深、语近情遥、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7.被称为“草圣”是朝代哪位书法家?
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两个人被称为“草圣”,一个是后汉时期的张芝,一个是唐代的张旭。 草圣一般是指张旭 草圣是张旭
8.书法界中草圣是谁
张旭(生卒年不详),字伯高,苏州人曾任常熟县尉。唐代大书法家。以草书而闻名。唐朝文宗皇帝曾向全国发出了一道罕见的诏书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斐旻的剑舞可成为天下的“三绝”。
9.人称草圣的书法家是谁
张旭(生卒年不详 ,字伯高,苏州人,曾任常熟县尉。唐代大书法家,以草书而闻名,称他为“草圣”。唐朝文宗皇帝曾向全国发出了一道罕见的诏书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斐旻的剑舞可成为天下的“三绝”。
10.我国古代被誉为“草圣”的大书法家是谁
“草圣”张旭
张旭
(658-744 )。字伯高,号季明。唐开元吴(今苏州 人,官至金吾长史,曾任常熟尉。善书法,以草书为最,时人称为草圣 。相传他喜饮酒,常于醉后呼喊狂走,然后落笔,甚或用头发沾墨作书,因称张颠。他把当时流行的今草书体,发展成为笔法放纵,字形繁多变化的狂草书体,做到笔未落而意在先,书虽尽而心相连,成为我国狂草书体的奠基人。传说颜真卿曾向他请教楷书。怀素和尚继承和发展了他的草书,而以狂草得名,被称为以狂继颠或颠张狂素。张旭草书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被唐文宗赞为三绝。张旭也能诗,长于七绝。留传下来的书法,正书有碑刻《郎官石记》,草书散见历代集帖中,墨迹有《草书古诗四帖》。张旭在常熟城区的住地,名醉尉街,沿袭至今。旧居后有洗砚池。另周神庙弄有草圣祠。
体育锻炼
- 斯诺克英锦赛历届冠军 斯诺克英锦赛历届冠军名
- 丘里奇网球即时排名 丘里奇网球即时排名登不进
- 东京奥运会排行榜 东京奥运会奖牌排行榜解析
- 许昕刘诗雯男双夺冠 许昕刘诗雯夺全运会混双金
- 法国世界杯冠军是哪年 法国世界杯冠军是谁
- 羽毛球女双世界排名 羽毛球女双世界排名2024
- 小学生必知冬奥会知识 小学生必知冬奥会知识是
- 世界斯诺克台球排名前十名 世界斯诺克台球排名
- 奥尼尔生涯十佳球 奥尼尔生涯最佳阵容
- 世界斯诺克中国锦标赛 世界斯诺克中国锦标赛冠
- 恒大欠了2万亿谁来还 恒大欠1.95万亿怎么欠的
- 北京冬奥会金牌榜 北京冬奥会金牌榜排名情况
- 奥运会举重:奥运会举重的历史
- 12强赛怎么晋级世界杯 12强赛怎么才能进世界杯
- 亚洲首次举办奥运会的时间是 亚洲首次举办奥运
- 奥运会乒乓球参赛名单 奥运会乒乓球参赛名单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