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盛治有多可怕(仁宗在位41年,为何称“仁宗

体育百科 2022-11-30 10:36www.1689878.com体育运动

导语:

对于宋朝,我们习惯用“弱”来形容。自太祖篡夺后周政权以来,在防范武将夺位的同时,也一直受着北方游牧民族的欺压。北宋徽宋、钦宗二帝被俘,南宋崖山海战战败导致末帝赵昺跳海而亡,三百二十年王朝,却经历了两次亡国,积贫积弱是它很难抹去的标签。

如果让大家选择愿意回到过去的一个朝代,很多人会选择“盛唐”,那我会选择回到北宋,陪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写下他的传世之作;见下刚直的寇准,为他力争订立宋辽百年无大规模战事的“澶渊之盟”喝彩;去旁听不徇私情的包青天如何秉公办案,弹劾权贵。大家耳熟能详的唐宋八大家,居然有六人都在北宋,很多之所以能成为北宋名臣,除了具有高风亮节的忧国忧民理想,还兼有卓越了文学才华。

北宋时期文化、教育为何如此鼎盛,让人向往。一个能持续、平稳地发展经济的社会,最先取决的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稳定环境,而北宋内乱兵祸较少,究其原因是背后有着经历较长发展过程,且成熟于仁宗朝的三衙管军制度在支撑。

今天我们就以时间为轴线、根据管军人数的变化来聊聊,成熟于仁宗朝的“管军八位”,它不仅消弭了自安史之乱以来绵延不断的兵变,也彻底根治了五代时期禁军动辄发动变乱、频繁改朝换代的弊病,最终成为北宋政治运作趋向文明化、理化性的重要体现之一。

仁宗皇帝像 “仁宗盛治”时期可比强汉盛唐

一、五代之制是三衙禁军管军制度的雏形期


五代十国时期的割据者,在长时间的相互交战中都会培养出一支强大的军队,当他们成为新王朝的国君时,这些亲军就成为了中央禁军,他们是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归属侍卫亲军司。

“侍卫亲军者,天子自将之私兵也,推其名号可知矣”

早在后梁太祖开平初期就己经有了侍卫亲军的名号,“自梁以来,有侍卫亲军、侍卫马军、侍卫步军。”, 到后唐明宗时,侍卫亲军司初具规模,“以康义诚为河阳节度使 ,兼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 并在机构下面并行设置了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和侍卫马军都指挥使。

后晋石敬瑭建国后,又分别于天福元年 (936)增设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一职, 天福五年(940)又增设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一职,侍卫亲军司长官的编制遂增加到五员 ,其机构得以更加充实。后汉、后周的情况同于后晋。

再说说殿前司的由来,殿前的名称早在后晋就有了,在后周太祖郭威兵变上台之后,更加重视自己的私人卫队——殿前诸班,在广顺二年 (952)设置殿前都指挥使和殿前都虞候两个职务,来统领近卫队,后周的第二个皇帝周世宗即位后,殿前诸班改成殿前司。

“起于周世宗, 是时太祖为殿前司都虞候 , ......,命太祖择其武艺精高者为殿前诸班,而置都点检 ,位都指挥使上 。”

滁州市西郊清流关,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后周显德三年,殿前司都虞候赵匡胤在此一举击溃南唐守军

到显得三年(956),周世宗在殿前都指挥使之上新设殿前都点检一职 , 由张永德担任 ,赵匡胤为殿前都指挥使 , 皇帝的私人卫队就正式独立为与侍卫亲军司分庭抗礼的殿前司。

显德五年 (958),增设殿前副都指挥使一职;显德六年 (959)又增设 “殿前副都点检 ”,殿前司的编制遂亦达到了五员 。与侍卫亲军司数目相等 ,地位完全相当 ,禁军中殿前 、侍卫两司并立的局面就此形成。

之后,进一步采取整顿禁军的一些措施,来完善禁军制度,比如加强殿前军,设置殿前都指挥使。不断充实兵力的殿前军与侍卫亲军并列;从此,并列之后的殿前军与侍卫亲军一样成为了另一个禁军系统,可以起到制约、平衡的作用。从而形成了五代时期的两司的禁军管理体制。这时,两司管帅编制达到十员之多:

侍卫亲军司:马军都指挥使、步军都指挥使、马步军都指挥使、都虞候、马步军副都指挥使

殿前都指挥使司:殿前都指挥使、殿前都虞候、殿前都点检、殿前副都指挥使、殿前副都点检

陈桥驿,位于河南封丘县东南部。公元960年,太祖在此发动陈桥兵变

在宋太祖篡夺后周政权后,将侍卫亲军司一分为二,成立了两个同级别的机构: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它们与后周开始设置的殿前司,合称三衙。可见,作为北宋管理禁军的中央机构,形制大体承接于五代,其性质不外乎维护皇权统治。

宋人蔡绦:“国家初沿革五季,故纲纽未大备。”

人们也常说“宋承唐制”,事实上,宋与唐之间横亘着五十多年的时间,前者又是从后周手中夺得政权,怎么可能完全抛弃后周制度,另立一套呢?显然,宋制是不可能跨越五代之制直接继承唐制的。

二、宋初三朝壮大和完善,仁宗朝定型的管军制度,造就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前面提到,五代禁军系统为二司,宋代分为三司,这是宋制的最大不同之处,三司也有两司三衙的叫法。

“殿前都指挥使总殿前诸班,马军都指挥使总侍卫马军司,步军都指挥使总侍卫步军司,宋朝三衙之职昉于此。”

宋太祖黄袍加身后 ,去掉了殿前副都指挥使,使得管军剩下九员 。随后,在建隆二年(961)闰三月 ,又裁撤掉了殿前都点检一职,只保留了殿前都指挥使 ,就是要防止别人篡权夺位,因为自己就是在殿前都点检的职位上夺得帝位的。

同年七月“杯酒释兵权 ”后,又废除殿前副都点检一职,“国初有都点检 、副都点检之名 ,在都指挥使之上, 后不复置 ”。管军缩减到了七员 。

与此同时,将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一职也一并废去,将侍卫亲军司一分为二,分为侍卫马军司、步军司两个系统,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步军都指挥使作为统帅。

宋代军权三分制:枢密院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

从此以后,殿前司与侍卫马军司、步军司合称为禁军“三衙”。三衙都指挥使合称为“禁军三帅”,藩镇军队遭裁撤,地方上的厢军也没有了战斗力,三衙禁军的权利地位凸显出来了,禁军除驻防京师以外,分驻天下军事要地。这样,只要抓住了三衙禁军的军权,那么,从指挥系统方面,皇帝在中央自然是要控驭一切的,标志着以管理中央禁军为中心,“分天下之兵而领之”的军管制度在宋初正式确立。

宋太宗在太祖朝的基础之上, 又对殿前 、侍卫二司进行了两方面的调整。首先,恢复了殿前副都指挥使一职;然后,设置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和新设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二职,“两司三衙合十二员”,也就是说,管军人数达到最多的十二人。

直到宋仁宗朝,三衙管军制度才得以定型, 其编制不再像宋初三朝那样增减不定,除殿前和马步军都指挥使 “或不常置 ”以外,实际编制固定为三衙四厢“管军八位 ”:殿前副都指挥使和都虞候、马军副都指挥使和都虞候、步军副都指挥使和都虞候, 还有,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 、龙(武)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以殿前、马、步军副都指挥使 , 三衙都虞候,天武捧日、龙武 (卫)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为管军 。

丽水市庆元县大济村,历史上人口不足三百人,自宋仁宗1024年,到宋理宗公元1256年,走出26位进士

明代李贽更加认为:仁宗一朝,“鉅公辈出,尤千载一时也”,毋庸置疑,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尤其仁宗朝人才鼎盛,出现了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臣,比如范仲淹、、包拯、文彦博、种世衡等,甚至活跃在神宗、哲宗朝乃至徽宗前期的王安石、司马光、刘挚等一大批人才,实际上也都是仁宗一朝养育而成的。文学、艺术、思想、学术和科学技术上更是群星灿烂,如柳永、苏轼、欧阳修、黄庭坚,周敦颐、程颢、程颐、沈括等等。

北宋的繁荣,之所以全面开花,除了仁宗皇帝施忠厚之政的原因之外,防止地方形成割据势力而导致内乱的“管军八位 ”禁军制度是社会稳定最直接的原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推动人才的培养啊。


三、“管军八位”是文明理性化的体现及对后世的启示


北宋重文抑制,人人都想当文官

北宋在三衙管军制度上的安排,体现在三衙管军人员上的变化上,管军人员时增时减,而增减情况又是皇帝根据政局战事随意而定的,甚至就是自己的意愿。比如,真宗景德年间 ,出现了马 、步军缺帅的混乱局面 ,使得殿前都指挥使高琼兼领马、步二司,最终在高琼进谏下,真宗才恢复殿前、马军副都指挥使的职务 ,但马 、步军都指挥使依然一直空缺。这个时候,辽宋战争的基本结束,真宗的这种安排,就是有意大规模地裁减军队 ,对高级将领的尽量压缩。

三衙的都指挥使一直空缺,从官阶上分析,殿前都指挥使为从二品,而侍卫马步两司的都指挥使和副都指挥使仅为正五品,都虞候官阶就更低了,也就是说,三衙的最高统领殿前副都指挥使仅为正四品官阶。统治者的思路和“管军八位”制度的作用就一目了然了。

账目上禁军人数八十万,实际上禁军缺额严重,吃空饷的现象严重

防范三衙势力坐大,遏制自安史之乱以来绵延不断的兵变,尤其是将五代时期禁军动辄发动变乱的弊病彻底根治了,成为北宋政治运作趋向文明理化性的重要体现。

武将敢于取代皇帝的积习,一直是宋朝皇帝苦心焦虑的中心问题,既要武将们能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欺压,又要保证他们不拥兵自重。“管军八位”的制度,可窥探出统治者们已深深扎根在心里的观念:

一是“位低则易使”, “权轻则易制 ”,禁军统帅由后周一品都点检到正四品的殿前副都指挥使,他们在军队中的号召力和实际控制力减弱,从而降低了对皇权的威胁。

二是“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自唐安史之乱开始,骄兵悍将们叛乱导致割据和混战的悲剧频繁上演,出身世代将门的太祖爷当年兵变,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啊。所以,剥夺武夫辈的震主之威,赵宋天下才能长治久安。

日本宋史学家宫崎市定曾说:“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笔者发现,宋朝历时三百二十年,共18帝当中,唯独仁宗在位时间最久,达到了41年,在整个封建社会历朝历代也是屈指可数的;人才的辈出,繁荣的全面开花,可以说,仁宗朝又是宋代社会最繁荣稳定的时期,这不得不归功于成熟于这个时期的管军制度。

然而,三衙管理制度造成的弊端一直都在。加强中央集权虽然维护了国家内部稳定,也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但过度的重文轻武,以文卸武造成的内弱外强的局势,即使经历范仲淹等人推行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主导的“熙宁变法”,“积贫积弱”的局面终究改不了,最后徽宋、钦宗二帝被俘,留给后世惨痛的教训。


军事实力与经济实力必须对等,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经过多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要注意的是,经济政治固然重要,但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快国防建设,整顿军纪,提高军队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使军事实力与经济实力共复兴。


总结:


第一个重点内容是:五代之制是三衙禁军的管军制雏形期。从五代时期的后梁创建侍卫司以来,经历后晋到后周,三衙机构逐渐成型,禁军由战乱时期自己统领的军队,发展成新朝国君的私人卫队,同时作为最有战斗力的中央军统领天下之兵,管理禁军的制度也成为宋朝的一项国家制度。再仔细考察会发现,宋代的许多制度是直接承袭于五代的,比如法制方面,法典《宋刑统》就是沿袭了后周《显德刑统》的长处。赵宋王朝开国之初,无非是一个承接五代的‘第六代”。

第二个重点内容是:宋初三朝壮大和完善,仁宗朝定型的管军制度,造就了稳定的社会环境。自太祖以来,各朝继续推行着五代削藩的政策,削除了藩镇所拥有的兵、财、政等方面的权力,同时,对禁军进行改革,罢免了一批久掌禁军实权的将领。“管军八位”制度,使军队内部形成了发兵之权与握兵之权分立的现象,也形成稳定的社会环境,仁宗朝的繁荣达到鼎盛。

第三个重点内容是:“管军八位”是文明理性化的体现及对后世的启示。在仁宗朝定型以后,经历历英、神、哲、徽、钦数朝, 其间尽管经历了神宗时规模较大的官制改革, 即所谓“元丰改制”, 但“管军八位”的制度一直没有较明显的变动,也是北宋没有出现武将主导的内乱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制度的文明性和理性化。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过度的强调其中一面都会物极必反,

军事实力和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一定是相辅相成的,在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复兴的关键时机,我们应当反思历史,不让悲剧重演。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78.com 体育知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足球|篮球|NBA|奥运|网球|高尔夫|田径|游泳|排球|赛车|比赛|亚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