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春的奥运故事(此人是中国奥运第一人,孤身

体育百科 2022-11-18 17:50www.1689878.com体育运动

四年一度的奥运圣火即将再一次的被点燃,每当这时无数国人都会为即将出征运动健儿鼓掌助威。但很少有人知道,中国的奥运梦曾经追逐了百年之久,只不过人们过于关注荣耀时刻,早已忘记了曾经的“屈辱”时刻。

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曾向全体中国人提出了三个耐人寻味的问题:1、中国何时能派一名选手参加奥运会?2、中国何时能派出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3、中国何时能举办一届奥运会?

这就是跟“钱学森之问”齐名的“奥运三问”,虽然现在看起来这个问题已经不是人们关心的重点。但是曾几何时,它成为无数运动健儿肩上一个沉甸甸的责任。

今天十三姨将给大家介绍“奥运三问”第一问的故事:中国人第一次出现在奥运会的赛场上。而这天距离“奥运三问”已经过去了24年。

1932年,第十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这天是中国体育界永远无法忘怀的日子:中国人首次登上了奥运会舞台,他是刘长春,来自中国辽宁省。

刘长春从小喜欢跑步,尤其擅长短跑项目,在东北被人称为“飞人”。1929年在沈阳举行的第14届华北运动会上,刘长春一人打破了一百米、两百米和四百米的短跑全国纪录,而成绩分别是10.8秒、22.4秒和52.4秒。

在当时这是逆天的成绩,因为1928年的第九届荷兰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上百米大战的冠军的成绩也是10.8秒。

刘长春能成为中国参加奥运会第一人要感谢一个人,他就是张学良。可能有读者就纳闷了,为啥要感谢张学良呢?且听十三姨慢慢道来。

其实当年伪满洲也考虑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但最终国际奥委会拒绝,结果伪满洲国只得作罢。1932年6月26日,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刘长春成为唯一一位代表中国出战奥运会。

虽然刘长春有资格出战奥运会,但有出现了一个新问题:他根本没有费用支持他去美国。就在人们以为刘长春将要放弃时,时任东北大学校长的张学良资助了他8000银元(时价1500美元)。

1932年7月8日,上海码头热闹非凡,上海体育界、新闻界和人民群众等约2000人为刘长春践行。随后,刘长春搭乘着威尔逊总统号轮船离开了黄浦江,驶向万里之外的美国西海岸。

这一去注定是孤独之旅,在海上颠簸21天后,刘长春在开幕式的前一天才抵达洛杉矶,他受到了当地华人的热烈欢迎。当时中国的奥运代表团也是临时拼凑的,旗手是刘长春,政府代表是沈嗣良,随后找来三名华人一起参加奥运会开幕式。

当时刘长春报的比赛项目是100米、200米、400米。结果刘长春在百米预算中以11.1秒的成绩位列第五,小组垫底未能进入决赛,200米则以21秒9位列第四。400米则因体力不支放弃比赛。

刘长春由于成绩垫底,他受到了外国人的嘲讽。比赛结束当晚,刘长春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舟行劳顿,缺少练习,未能上名,设抵洛杉矶后再有一星期之加油,或不至于名落孙山乎?”

众所周知,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毫无国际地位可言,刘长春的这句话敲打着每个中国人的心。奥运会结束后,刘长春却没有了路费回国,最终靠美国华人资助下才回国。

即使孤身一人参赛,即使未能拿到优异的成绩,即使被多少外国人嘲讽,但是中国13亿的人民都视你为骄傲,你是中国奥运第一人!

1983年3月21年,刘长春病逝,享年74岁。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78.com 体育知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足球|篮球|NBA|奥运|网球|高尔夫|田径|游泳|排球|赛车|比赛|亚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