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记者魏晓南(一场盛会,让各民族兄弟姐妹认

体育百科 2022-11-22 07:06www.1689878.com体育运动


△《郑州日报》版面截图

9月8日至9月16日,郑州,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盛宴开启。

大河之南,九州之中,东南西北,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们齐聚中原大地,畅叙手足之情,共话民族赞歌。青春热情的志愿者,如郑州之绿,春风拂面;不辞辛劳的工作人员,如嵩山之石,质朴厚重。

每个人都如一条奔腾不息的小溪,用辛劳,用汗水,汇聚起郑州、河南一个大写的“中”字。

话郑州变化:越来越有国际范

“郑州变化真大,环境更好了,经济更发达了,加入了‘万亿俱乐部’。”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市民热情友好的态度,让甘肃代表团联络员闫长武欣喜又惊讶。

“每次回到家乡都能感受到咱们郑州日新月异的变化。不仅是高楼越来越多了,大街小巷越来越干净了,更能够感受到家乡人民的精神面貌越来越意气风发,我为河南、郑州的飞速发展感到特别骄傲和自豪。”作为郑州人,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海霞对郑州的巨变有着切身感受。

同样作为郑州人,央视资深体育记者李武军也有着别样的感受。漫步在郑州街头,拆墙透绿的公园与城市融合交汇,纵横交错的大街小巷芳草吐绿,整洁明净的路面井然有序。特别是主干道上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海报“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民族的大团结,你我的运动会”等营造的浓浓氛围,让李武军忍不住用手机拍摄了一段视频,发给了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

来自英国的司徒建国,4年前曾经来过河南,这次他以记者的身份故地重游,他说:“我要把我看到的变化通过视频传出去,让全世界看到美丽的郑州,厚重河南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而认识郑州,了解河南,爱上中原这片神奇的土地。”

话志愿者:郑州不仅城市美,人更美

闭幕式上,运动员代表手捧鲜花缓缓走向志愿者代表,那一刻全场掌声雷动,也让盛会的幕后者走上了前台。

此次盛会共招募赛会志愿者7000名,城市志愿者4万余名,日均10万名志愿者穿梭在场馆、宾馆、大街小巷,成为流动在这座城市熠熠生辉的星河。

“从上车出发开始到活动结束返回驻地,志愿者们全程无缝对接,志愿服务做得非常好。”参与了4届民族运动会的湖南代表团成员丁亚波说,“我在街上问路,大家非常热情,讲得特别仔细,河南人民都在为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努力。”

57岁的四川代表队运动员牛红评说:“我是第一次来到中原,中原人太热情了,精气神儿十足,我和队员刚到郑州时就小转了一下,当时出租车司机拉着我们沿着金水路附近转了一圈,一路上给我们讲了郑州的文化、城市的地标,还给我们介绍郑州的小吃,非常友好。几天下来,每到一处,我们都能感受到大家的热情。”

参加高脚竞速比赛的畲族小伙儿雷王兵,提起本届赛会的服务工作,竖起了大拇指。他表示,无论是车辆的安排调度、饮食的口味,还是赛会志愿者的专业服务,都让人挑不出任何毛病。

话服务接待:胜过家一般的温暖

“热烈祝贺广东省代表团龙舟项目比赛再创佳绩”,当广东代表团比赛结束回到酒店,被大门上迎面而来的条幅所吸引,接待组的工作人员为运动员送上一份特别的祝贺,送上了鲜花和掌声,祝贺他们凯旋。

晚饭时间,忽然音乐响起,酒店工作人员推着蛋糕进来,把当天过生日的运动员请上了舞台,给他们戴上了生日帽,齐唱生日快乐歌。龙舟运动员何彩容难掩内心激动:“第一次过这么隆重的生日,是在郑州,这将是我此生最美好的回忆。”

这样的美好场景每天都会在不同的酒店上演。

生日了,有人端着生日蛋糕,送上最温暖的生日祝福;天气转凉,有人准备好红糖姜茶,为运动员驱寒御暖;八九岁的运动员不太会洗衣服,有人将他们的衣服集中收集和清洗……酒店无微不至、贴心周到的服务暖到了每一个代表团成员的心里。

话媒体接待:他们是郑州的一面镜子

作为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一个亮点,郑州开创了一个新的媒体接待模式,就是当地媒体服务外地媒体。

“作为一个有着17年工作经历的体育新闻记者和主持人,印象更为深刻的是细微处体现出郑州办大赛的能力和水平,郑州已具备举办大型国际赛事的水平和能力,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当地媒体同仁来服务外来媒体同行,真的要给这个举措和‘郑州模式’点个大大的赞!”央视记者魏晓南说。

她认为,同行之间最懂得对方的需求,沟通起来非常顺畅,提供的帮助很贴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这些当地的同行对郑州有着最深的了解,又有着作为媒体人的专业优势,他们又成为我们了解郑州的一面镜子,是一个个宣传郑州、宣传赛事的义务宣传员和移动平台。

央视资深体育记者李武军是郑州新密人,他说:“本届全国民族运动会,规格高、组织好,被我们媒体人称为是‘河南的奥运会’。对外充分展示了郑州及河南新的形象,也为郑州及河南积累了办大型赛事的宝贵经验。作为郑州人,我由衷地为家乡感到骄傲。”


内蒙古代表团:252封信表感谢

“走,咱们一起回家吧!”

9月17日中午12时许,郑州华智酒店,即将踏上归程的内蒙古代表团向接待人员发出盛情的邀请,虽只是短短的十几天相聚,他们在郑州感受到了“胜过家一般的温暖”。

此次盛会,内蒙古代表团收获颇丰。“这些成绩凝结着你们的汗水。”内蒙古代表团副团长李国成说,在接待工作中,经常有些不被人发现的无名英雄,比如安保,为了确保安全,他们不厌其烦地进行检查,但有时候还不被人理解,面对这种情况,他们依然坚守岗位,尽职尽责。


李国成说,用什么样的语言能够表达感谢,概括说:各项服务热情周到,各项照顾无微不至,“是最好中的更好”。

“一声声甜美的问候,使人感觉犹如天籁之音”,10天左右的时间,郑州在内蒙古代表团团员心中留下一道美丽的倩影,他们期待下次再聚郑州,仔细品味独特的中原美食,厚重的中原文化,他们也盛情邀约河南的家人们北上内蒙古,领略草原风光。


矫佳,内蒙古代表团民族武术运动员,厦门大学研二的学生,此次盛会她收获了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这是她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郑州,彻底改观了她对河南的认知:“这里不但山好,水好,人更好,我以后会经常来郑州来河南。”

“服务态度好,暖心周到,让我们有种到家的感觉。酒店服务,中!郑州人民,中!河南人民,中!”内蒙古的家人离开了,留下了252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


代表团:豫疆两地一家亲

9月16日下午,代表团驻地、郑州华美达酒店一楼大堂热闹非凡。教练员忙着给运动员分发获奖证书、奖杯和憨态可掬的吉祥物“中中”,身着漂亮民族服装的运动员们爱不释手。合影、寒暄,道别得依依不舍,现场暖意融融。


“谢谢河南,谢谢郑州,谢谢中原区……感谢你们对我们代表团的热情接待。”代表团副团长、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宗教委员会主任买合木提·吾斯曼,一口气向省、市、区、酒店等保障单位赠送了6面锦旗。锦旗上写给对口接待单位中原区政府的感谢语是:“接待贴心热情,情谊源远流长”;写给郑州华美达酒店:“耐心负责服务好,情真意切似家人”。道谢的话句句真切、暖心。

相见恨晚。短短几天的相聚,豫疆儿女加深了感情,亲如手足的民族同胞深情,水乳交融。


就要离别,代表团副团长、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局副局长居来提·喀斯木怀依依不舍:“56个民族一个家,在河南这个有5000年灿烂文明的‘家里’,各族人民深入交流、交往、交融,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永远难忘的印象。”

他说:“现在还有很多河南省、郑州市的同志在无私援助,我们将铭记在心。有机会我会再回来,也欢迎河南人民到做客,旅游观光、投资发展。”


青海代表团:相聚短暂情谊深

9月17日中午,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青海代表团准备离郑,短暂的相聚让豫青人产生了深厚的情谊。


离别之际,青海团驻地御玺中州国际饭店工作人员们举起手中的字牌,组成了“青海的兄弟姐妹们常回家看看”的字样,表达了心中依依不舍之情。

“教师节那天,打开宾馆房门看到鲜花和贺卡那一刻,一种家的感觉油然而生。”青海代表团编导兼教练员冯云说,感觉郑州人民特别热情,比赛场上那种欢呼声、加油声给他们莫大的鼓励,现代化的场馆建设也相当震撼,期待下一次再来郑州。


在御玺中州国际饭店一楼大厅,青海代表团载歌载舞起了王洛宾创作的《在那遥远的地方》,一曲之后,大家紧紧拥抱在了一起。冯云说,这首歌是王洛宾在青海获得的创作灵感,寓意是还想回到那个地方,我们也想将这首歌送给河南人民,邀请大家到青海做客。

“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团队,不给主办方提要求、添麻烦,每天从出发到赛场到返回驻地,从没有一个人迟到过,这点让我们很感动,真舍不得他们走。”青海代表团对口接待单位接待部工作人员朱纯良说。




贵州代表团:宾至如归似亲人

9月17日上午,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贵州代表团一行离郑。贵州代表团领队石国勐竖起大拇指,称赞郑州人民非常热情。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非常感动,写下了真诚的感谢信。


上午8点,贵州代表团的运动员们已经陆续收拾好行李,在紫荆山宾馆一楼大堂等候出发。身穿蓝色运动套装的运动员们一个个神采飞扬,时不时看看比赛视频,交流在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期间的见闻和感受。用他们的话来说,在郑州的短短十几天,他们感受到了郑州人民的热情和郑州这座城市的热度。

郑州,在贵州代表团蹴球项目运动员胡家卫印象中,有非常现代化的高铁站,南来北往的旅客非常多,是交通枢纽。“这次代表贵州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第一次在郑州停留这么长时间。”胡家卫说,每次从驻地宾馆到比赛场馆的路上,他都看到郑州的道路整洁有序,更让他感动的是十字路口总能看到的志愿者。“他们身穿统一的红马甲,很醒目。郑州的人们是在用热情欢迎我们,用真诚保障运动会的顺利召开。”

在紫荆山宾馆的大红色签字本上,有满满两页的感谢信,是贵州代表团的运动员们对悉心照顾他们的大会工作人员的真诚感谢。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当贵州代表团成员陆续乘上大巴车时,他们依依不舍地和负责接待单位挥手告别。领队石国勐竖起大拇指:“吃香在郑州,喝辣在贵州!多彩贵州欢迎河南人民去做客!”

9月17日上午,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贵州代表团一行离郑。贵州代表团领队石国勐竖起大拇指,称赞郑州人民非常热情。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非常感动,写下了真诚的感谢信。

上午8点,贵州代表团的运动员们已经陆续收拾好行李,在紫荆山宾馆一楼大堂等候出发。身穿蓝色运动套装的运动员们一个个神采飞扬,时不时看看比赛视频,交流在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期间的见闻和感受。用他们的话来说,在郑州的短短十几天,他们感受到了郑州人民的热情和郑州这座城市的热度。

郑州,在贵州代表团蹴球项目运动员胡家卫印象中,有非常现代化的高铁站,南来北往的旅客非常多,是交通枢纽。“这次代表贵州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第一次在郑州停留这么长时间。”胡家卫说,每次从驻地宾馆到比赛场馆的路上,他都看到郑州的道路整洁有序,更让他感动的是十字路口总能看到的志愿者。“他们身穿统一的红马甲,很醒目。郑州的人们是在用热情欢迎我们,用真诚保障运动会的顺利召开。”

在紫荆山宾馆的大红色签字本上,有满满两页的感谢信,是贵州代表团的运动员们对悉心照顾他们的大会工作人员的真诚感谢。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当贵州代表团成员陆续乘上大巴车时,他们依依不舍地和负责接待单位挥手告别。领队石国勐竖起大拇指:“吃香在郑州,喝辣在贵州!多彩贵州欢迎河南人民去做客!”


云南代表团:惜别之时连说“中”

16日15时,嵩山饭店一号楼大厅成为名副其实的“会客厅”,也转身为豫滇两省牵手惜别的“综艺大厅”——趁着赶往闭幕式现场的空当,两地举行互赠礼品、获奖庆功、联谊互动等。


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云南省代表团18日就要回家了!云南代表团在嵩山饭店住了十几天,越来越喜欢这里,越来越喜欢人人都说“中”的大郑州了。

活动现场,每一位运动员都手抱对口接待单位郑州经开区赠送的运动会吉祥物“中中”,喜笑颜开;云南代表团分别向郑州经开区、嵩山饭店等单位赠送了写满真情实感的锦旗:“贴心周到的服务,温馨如家的感觉”;“精诚相待,手足相亲”等一面面热得滚烫的锦旗抒发“云之南”对“河之南”的感恩、感谢和感动。


据云南代表团秘书长、云南省体育局副局长张晓憬介绍:“我们云南团此次斩获颇丰,在郑州打比赛那是‘真中’!”谈起郑州印象,多次来访郑州的云南省代表团副团长李正洪直抒胸臆:发展变化巨大,市容市貌突飞猛进,高质量办会,高水平服务让我们宾至如归。“一个字,中!”

分手是为了再见。对此,李正洪对云南与河南的友好互动充满希望,他说,两省应该优势互补,差异互动,特别是在文化旅游等方面要加大合作力度和密度,常来常往,亲上加亲!


广西代表团:唱起山歌敬亲人

“多谢了,多谢郑州众乡亲,我今没有好茶饭,只有山歌敬亲人……”

9月17日上午,秋雨丝丝,前来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广西代表团离郑。



在永和铂爵酒店门口,代表团成员面向郑东新区后勤保障组成员和酒店工作人员,款款唱起了壮族民歌《多谢了》,湿润了在场所有人的眼眶。

“说再见,再见不会太遥远。若有缘,有缘就能期待明天,你和我重逢在灿烂的季节……”韦守业是在永和铂爵酒店当了5年厨师的广西人,在外务工的他面对即将离开的老乡们难掩激动之情:“我昨天准备这首歌的时候,一晚上都没有睡好,这些天的相处大家都像家人一样,中秋节的晚上我们还一起唠家常,那时候就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现在他们要回广西了,心里有种失落感,非常舍不得。”



生日了,有人送上生日蛋糕,天气转凉,有人准备好红糖姜茶……酒店无微不至、贴心周到的服务暖到了每一个广西代表团成员的心里。

截至目前,永和铂爵酒店共收到了150多封感谢信。

来源:郑州日报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78.com 体育知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足球|篮球|NBA|奥运|网球|高尔夫|田径|游泳|排球|赛车|比赛|亚运会